催西风_西风渐入催人醒

发布时间:2020-03-30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今年的6月,无意间成了一个令人悲伤的月份。在里根辞世前三天,一位不平凡的美国人在家中永远地合上了双眼,此人就是美国作家、记者、史学家威廉?曼彻斯特。   曼彻斯特生于1922年,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约翰?肯尼迪在疗伤时结下友谊,战后先后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并在《俄克拉荷马日报》和巴尔的摩《太阳报》担任记者,直至1955年离开报界去卫斯里安大学任职。1961年,约翰?肯尼迪就任美国总统后,曼彻斯特多次为他撰稿,并利用这段经历日后写出有关肯尼迪的三部作品――《总统肖像》、《总统之死》和《一个短暂的辉煌时刻》。
  曼彻斯特一生创作18部著作,其中包括两部小说。他辞世后,以CNN为代表的美国媒体最为关注的是他的人物传记系列作品,除了上面说过的肯尼迪系列外,还有描写麦克阿瑟的《美国恺撒》、描写丘吉尔的《最后的雄狮》三部曲。至于他于1974年出版的叙述美国1932―1972年长达40年之久的宏篇巨著《光荣与梦想》,却只是被蜻蜓掠水般地一笔带过。
  然而,许许多多的中国人却无法忘怀《光荣与梦想》带给他们的震撼和启迪。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刚刚从一场文化浩劫中幸存下来的中国人向国门外的世界睁开了双眼。以《第三帝国的兴亡》、《光荣与梦想》为代表的西方现当代写实类作品闯入了我们的眼帘。
  那时的中国,正处于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重要历史时刻。是“墙头变幻大王旗”后重走旧路,还是勇敢开辟一条新道路?举国上下在思考着,在争论着。就在此时,《第三帝国的兴亡》来了,上至高级干部,下到普通知识分子,读者们从里面看到了一些曾经十分熟悉的场景:大规模的群众集会,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罢黜百家,独尊一派”的狂妄……《光荣与梦想》来了,虽然中文版出版说明强调“书中通过大量事实暴露了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军事的矛盾和弱点及其内外交困、走投无路的窘境,以及美国社会的离心离德、精神空虚和浮游无根的丑恶面貌”,但读者们却从中看到了美国成长为世界第一强国的种种细节,和美国社会的盎然生机。
  就像一个大半辈子只觉得自家的小马车好的山里人,突然间来到大都市的十字街头,周围一片轰鸣声,各式交通工具来往穿梭,难免会头晕目眩,思维混乱,但定下心来,自然会明白以前生活的贫乏和自己“无知无畏”的荒唐。曼彻斯特的《光荣与梦想》对于中国读者的思想启蒙作用,大概就在于此。
  曼彻斯特记者出身,他在创作《光荣与梦想》时充分运用新闻报道的特写手法,根据大量的报刊资料和采访材料,勾画了整整40年间的美国历史。这一时期美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诸方面的巨大变化,被他描画得绘形绘色,近150万字的全书阅读下来无半点厌倦之感,“世界头号帝国主义国家”由一个抽象的概念转化为一个民族从危机走向强盛再陷入危机的奋斗史。虽然此书完成于越南战争刚刚结束、水门事件喧嚣甚上的年代,作者难免对于美国的前途存在一些把握不住的迷茫,但事实上美国已经自我修正了以前的错误,在新国际格局的形成过程中处于有利的地位,不管苏联以后再如何挑衅,美国都有能力予以反击。今天获得盛誉的罗纳德?里根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登台亮相的。
  《光荣与梦想》中文版的面世,对中国人记载历史的写作手法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代中国人写历史,往往是笼统概括,在各种概念定义上纠缠不清,抽象结论多,具体细节少,即使有个把细节也是精心择出来为先入为主的结论服务。《光荣与梦想》以通篇的细节描述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极为生动真实的美国变迁图景,大义真言,自在其中。近年来,国人亦有仿曼彻斯特手法而行之,其中皎皎者如王安先生的《25年――中国大陆巨变的民间观察》,已有几分神似。
  从1979年算起,《光荣与梦想》来到中国已经25年了,恰与中国改革同步,其中隐含的互动作用,还待有心人细查。本年度,海南出版社又推出新版《光荣与梦想》,不但增加了一些历史照片,还将当年删节的内容重新译出,让中国读者一睹该书全貌,算得上是一段佳话。曼彻斯特先生地下有知,会心一笑大概是少不了的。

相关热词搜索:西风 催人 渐入 西风渐入催人醒 西风一夜催人老 西风一夜剪芭蕉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