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勒 [梅勒没了]

发布时间:2020-03-29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11月10日,84岁的诺曼?梅勒在纽约西奈山医院去世,肾衰竭。以后提到他,人们要用过去时了。   年轻时,梅勒先生有一头乌黑的硬发,因为发质或静电的缘故,根根直立,好像戴了顶头盔。十多年前,它们渐渐倒伏并变得全白,同时变白的还有眉毛。招风耳朵一直没变,傲然竖立。但眼光已经很不同,有时倦怠有时忧郁,偶尔,射出两道依然好斗、敏锐的小光。
  梅勒的大学时代(1939-1940)在哈佛度过,专业是航空工程学。在那里,写作被视为培养后备军人英雄观的重要一课,虽然它同时带来讨人嫌的自负。他几乎遍读19世纪所有的经典:狄更斯、萨克雷、巴尔扎克、普鲁斯特、托尔斯泰、左拉……他的写作很快也引人瞩目。私下里,他把参照系定为陀斯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态度很硬朗:“我可从来不是什么普通的菜鸟。”几十年后他谦虚些了:“与福克纳和海明威相比,索尔?贝娄、我,还有许多作家都显得非常渺小。”但他补充:在同时代的作家里,我当之无愧拿第一。
  梅勒有骄傲的资格。1948年,《裸者与死者》让他一举成名。这是一部描述二战的半自传性小说。作为巡逻兵,梅勒亲历了美军菲律宾战役中的莱特岛之战。《夜幕下的大军》(1968)和《刽子手之歌》(1979)让他拿了两次普利策奖。前者描写美国民众为抗议越战、夜间涌向五角大楼的示威游行,他又亲身经历。小说副题是“作为小说的历史,作为历史的小说”,他成功地将小说技巧融入纪实作品,这种手法至今被许多记者模仿。1973年美国名记者汤姆?沃尔夫选编《新新闻报道》文集,列入了包括梅勒在内的四位作家,从此,Non-fiction(非虚构)文体正式确立了在美国文坛的位置。《刽子手之歌》写一个“二十二进宫”的青年杀人犯盖瑞?吉尔摩的故事。梅勒延续了纪实手法,他跟盖瑞交朋友,像纪录片工作者一样记录他说的话、他做的事,再于合适的地方加进自己的观察和描写,他本人称之为“生活实录小说”。
  梅勒写作很勤,兰登书屋一本接一本出他的书。小说、传记、非虚构小说、诗歌、剧本,总计34部。2000年,他接受法国一家电视台采访时,宣布自己除了听力下降和膝盖有关节炎外,脑筋还灵,精神尚佳,每天三小时,在写“一部巨大的小说”。为了继续写作,他早已不混纽约夜店并戒酒五六年了。
  80岁那年,《鬼祟的艺术:关于写作的一些思考》出版,《纽约时报》发了书评:《堂吉诃德八十了》。今年1月他过84岁生日时,新小说《森林城堡》面世,上个月政论文集《关于上帝》也上了书店的架子――如果不是病魔捣乱,老人家还能往下写。
  写作之外,他编剧并主演了几部不太成功的小成本电影,创办了至今仍在发行的《村声》周刊,抽空也上电视脱口秀,跟别的作家辩论,兴头上还会摆几个出拳动作――与观众分享一个酗酒、嗑药、爱好拳击和女人、结过6次婚的大男人的观点和性情。几十年来,他从没有远离过名利场舞台中心。他乐于吸引公众的注意力,他天性适合被推到那样的位置上。有一两次,他也想拒绝公众视线,但失败了。
  25岁以后,梅勒一直住在纽约格林威治村。1969年他参加纽约市长竞选,因此留下几箱子档案。他的政治立场似乎含混不清,过去20多年来他一直自称“左翼保守派”,但批评家都指出他后来的“右转”,以及由此带来的写作转向:迎合大众兴趣,造成畅销。
  “9?11”事件发生后,他多次公开反对布什对伊拉克的战争策略,认为冷战结束后美国有意独霸世界。
  2007年初,以250万美元的价格,梅勒将他收藏了一辈子的将近500箱、重达两万磅的档案出售给德克萨斯大学。其中包括:童年记录;早年在哈佛读书时写成但没发表的小说《没有百分比》;一打电影剧本;一些关于法国航空知识的剪贴薄;呆在医护中心时收到的邮件;对纽约涂鸦艺术的观察记录;为撰写小说所用的中央情报局报告复印件等等。“这些档案因为他的文学怪癖而越堆越多。”梅勒的朋友,其不动产执行者林伦博士,称他为“一根绳子都要保存的人”。
  长期以来,梅勒滔滔不绝品评、解释自己的作品,让人觉得他太爱为自己做广告。他最后的公开讲演大约是80岁生日刚过,《鬼祟的艺术》刚面市。在纽约一个挤满了老中青读者的书店里,他满脸皱纹,顶着一头白发,一手拄一根手杖才能走上讲台。他朗读了一些小说片断,声音不如从前洪亮,咬字发音也有些含糊,但自嘲的口吻、风趣的谈吐一点没变。他挑剔自己作品的缺点,评价其他作家则精到而有趣。他说因为自己“太懒惰、太自我”,已无力再写具有托尔斯泰气概的美国式《战争与和平》,他希望青年人能写,但觉得他们读经典太少;他说许多当代小说家是有才能的,但太受名利操纵;然后感叹这个时代严肃文学的没落。而他本人,晚年接受采访时也坦言:“我有9个孩子,送他们上大学要花很多钱。”他承认许多作品是迫于经济压力速成的,尽管它们还是烙上了梅勒独特的印记。
  2000年夏传记作家玛丽?狄尔邦为梅勒作传,她探讨了梅勒异于常人的个性――很大程度上,这刺激了他的创作力――更指出:梅勒不但是位作家,而且是过去半个世纪美国社会最敏锐观察者之一。要想了解这50年美国社会的演变,去读梅勒的小说好了。
  2005年末,梅勒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终身成就奖”。据说,诺贝尔文学奖始终躲着他的原因是:他创作生涯后期的转变,未能使瑞典文学院诺奖委员会延续对他早期作品的景仰。

相关热词搜索:没了 梅勒没了 梅勒存在主义 不死的尼古拉梅勒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