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新疆人讨厌兵团 [从兵团战士到地质队员]
发布时间:2020-03-26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1968年10月我离开天津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那一年我正好十八岁。 四十三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就一个人而言却是半生的经历,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离家到兵团的情景还时时浮现在我面前。
当列车驶出闹市穿越在广阔的田间,湾湾的海河,片片水面,迎面吹来关外的秋风已觉寒意。鹤岗下车又坐汽车经宝泉岭到军川,我被分到二师十一团十六连。未看到整齐的营房,而是低矮的草房和茫茫的荒原。伐木备料,脱坯烧砖,锄青苗边杂草,引渠水浇田……冬夜昏黑,热炕围坐,摆龙门细说古今缠绵。今古传奇入耳,福尔摩斯更悬。接受教育,会议座谈,老职工新知青屯垦戍边把功建,破荒原成沃土,盖瓦舍于林间。扛枪卫华夏,修水利防洪涝挖土正欢。
组建新连队,我又去二十六连。打井破冰水,伐木密林间。一间草舍,10人安眠。一盘老炕,八处冒烟。大雪封路,老连长把粮菜送到眼前。伴孤灯于窗下,踏深雪入林间......
1973年我被兵团选调去长春地质学校上学。1975年10月来到山西地矿局区调队工作。
几十年来,穿?水、越桑干,登五台、走太行,看大河穿晋陕,冒暴雨穿中台险谷,烤湿衣于内蒙村间,涉急流于五台山下,拉剖面穿峰火边关。区调有千辛万苦,内心有热火一团。那深山峻岭间岩壁上发白的红油漆号,那坚硬岩石上的断口和清晰可见锤印,是区调前辈们工作的记录,他们把各种地质资料绘在图上,更记在心间。秋风大作,露水已把裤腿湿遍,汗水流过他们发白的双鬓,他们边观察边记录,手把手教我如何勾图,如何定点。从师傅身上我学到了技术,更学到了他们为地质工作奋斗一生的信念。这是我参加工作几十年来的动力和遇到困难不懈努力的力量源泉。
我们这一代人毕业、下乡,卫国、戍边开荒原成沃土,盖瓦舍于林间,有幸踏入地质门坎,参加工作更觉自己学识甚浅,但工作我们要做,担子我们要担,这是历史赋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传承老一辈的技术和信念使我已步入中年。我看到年轻的地质员精力充沛,知识面宽,我有幸与他们为伍,取得了国优部优锦旗数面,这虽已成为过去,但也是我值得回味的瞬间。
记得离开黑龙江兵团连队送别会上我说过一句话:“承诺不是大河中的片片落叶随波逐流,承诺如同琥珀,他需要千百年风雨的打造,他是生命永存的依靠”。
现在我渐入老年,更怀念我在下乡和区调及矿产普查的时光,这正是,落花别春望春别花落,飞云送雨观雨送云飞。愿望总是愿望,现实就是这样,花开花落年复一年,飞云送雨又蒸发上天。
我们地质工作者可以看透顽石,更可看明那石书里的字里行间,波痕细语,层理明言,唯有地质工作者的意志如铁,信念更坚。最后我写上几句,献给我的同事、同行,献给已经去世和把自己的生命献给地质事业的人们,献上我的祝福和思念。
为了地质事业的发展,他们覆行了自己的诺言,用自己的汗水和热血,谱写了区调壮丽的诗篇。那五台峰顶的苍松;那中条林海的雾烟;那狂涛飞泻的壶口;那晋陕峡谷的崖滩;那太行层叠的峰岭;那吕梁漫布荆棘的林间;那青藏高原的雄鹰;那天山脚下的雪莲;那荒山野岭的足迹;那欢歌飞泻的清泉,你像青松屹立峰顶,似鲲鹏展翅蓝天。我要把地质队员的赞歌唱到永远。这正是:越盆岭查三晋区调五十年硕果累累,飞昆仑越天山找矿八万里业绩篇篇。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同龄人,让我们各尽所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再献一瓦一砖。
编辑:董颖 美编:庞佳
相关热词搜索:兵团 地质 队员 从兵团战士到地质队员 一个地质队员经历的故事 地质队员之歌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