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新特区的新疆试验] 新疆中亚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建立中亚自由贸易区是上海合作组织的重要目标之一。早在2001年6月,由中亚六国元首签署的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就明确提出:要利用成员间在经贸领域互利合作的巨大潜力和广泛机遇,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并启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进程。
此间观察人士评价,这是在上合国际组织框架下推进的多边合作载体,也显示出上合组织的功能将从原来的政治和安全开始转向区域经济发展和商贸合作交流。
4月3日,在第十二届西洽会的新疆代表团项目推介会上,新疆自治区副主席胡伟表示,筹建近六年的中哈边境霍尔果斯边境合作中心不但能推动中哈自由贸易,而且对未来建立上合组织中亚自由贸易区提供了一个试验版本。为进一步了解霍尔果斯口岸经济的具体情况,我们对胡伟进行了专访。
从商务部的数据看,自1992年起,新一对哈出口贸易取代香港跃居首位,去年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的进出口货物交易更是达到137亿元,占新一进出口贸易的50%。这些数据对新疆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我们的产品运到内地的成本很高,更为关键的是运不出来。新疆以后可以经过哈萨克斯坦向周边国家辐射。2007年,国务院第32号文件对新疆的发展提出了总体要求,主要提到新疆发展的四个重点战略,其中比较令人瞩目的是将新疆定位为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
新疆与8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达5699公里,是中国内地和周边国家两个13亿人口大市场的结合部。第二座亚欧大陆桥横贯其间,现有17个一类口岸和12个二类口岸,同时,中-吉-哈铁路即将进入前期工作。周边国家大多有着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有许多世界级的特大矿床,哈萨克斯坦对岸就有成片的金属矿产,这些与中国有很强的经济互补性。新疆作为中国向西开放和开拓中、西、南亚及欧洲的重要枢纽和桥头堡,将是无可替代的。
作为中哈两国元首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推进的跨国境经济合作特区,霍尔果斯边境合作中心采取怎样的管理模式?
由中哈两国联合筹建管理,采取的是属地原则,两国在自己的土地区域内行驶主权。在哈国境内适用哈国的法律,在中国境内适用中国的法律;同时,双方将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解决双方共同遇到的比较困难的问题,并进行定期的磋商。
我们了解到,在霍尔果斯合作区之外还有配套区,合作区和配套区的功能是怎么区分的?哈萨克斯坦方面是否也有这样的配套区呢?
霍尔果斯中哈自贸区是一个关内境外的概念,所谓合作区,是中国方面辟出3.43平方公里、哈国方面辟出1.85平方公里的土地所形成的一个专门的统一封闭的区域。此外,新疆还将在特区的南边专门开辟出9.73平方公里作为配套区。合作区是一个贸易的区域合作平台,主要开展贸易洽谈、商品展销、宾馆饭店、商业服务、金融服务、仓储物流服务,还将举办国际性的商务洽谈会。而配套区有9.73平方公里,主要有三大功能:进出口加工;保税物流;仓储运输。配套区的功能则将是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功能的叠加。
哈国也提出来将搞相应的配套区,有60平方公里。因为哈国要申请加入WTO,而两个WTO国家之间不得有特区,所以合作区没有叫特区;而配套区就将叫做哈国工业经济特区。
事实上霍尔果斯口岸由来已久,那它在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变迁?而您提到的霍尔果斯边境合作中心至今筹建近六年,其间又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霍尔果斯口岸与哈萨克斯坦相邻,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陆路运输口岸。盛唐时期,它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改革开放以后也经历了短暂的繁荣,但随后由于政策变化及其他方面的原因,霍尔果斯口岸很快便沉寂、衰落下来。2002年5月1日,中国外交部、公安部重新批准哈萨克斯坦国公民免签证进入霍尔果斯口岸互市贸易区,激活了此地的边民互市贸易,也吸引了国内外一批企业落户。从2003年起,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口货物每年就以200%的速度增长。
中哈自贸区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一位来自香港的大客商无意间参观了中哈边境口岸霍尔果斯后,惊呼商机无限,当即决定在此投资建设一个横跨中哈两国边境的商贸城。但时隔不久,由于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这一规划被迫流产。
2000年,霍尔果斯口岸管委会开始在中哈边境建设边境互市贸易区,这也是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雏形。此后,考虑到扩大口岸功能对伊犁经济的强大拉动作用,霍尔果斯口岸管委会提出在口岸建设一个横跨两国边境的国际贸易中心。2002年4月,中国国防部、海关总署、外交部三家以函电形式答复:同意在霍尔果斯口岸建立中哈自由贸易区。这个构想与哈萨克斯坦的战略计划不谋而合,得到了哈方高层的一致同意。2004年9月,中哈两国政府签署建立合作中心的协议。2005年7月4日,上合组织上海峰会召开,中哈两国正式签订霍尔果斯国际合作中心的共同开发建设管理协定。2006年3月17日,国务院正式通过了中方区域的优惠措施,并以(国)字15号文件发出。
那么到目前为止,该自由贸易区筹建的进度如何?建成之后,在自贸区从事商贸活动将可以享受到哪些优惠政策?
中哈自贸区在2006年6月破土开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入14.6亿元,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投资。目前,中国境内道路、通信、水利设施等9个亿的基建工程已经大体完成,中国正在新疆境内铺设的精河-伊宁-霍尔果斯口岸铁路,也将在今年实现通车,并与哈萨克斯坦铁路接轨;与此同时,哈国将在特区十几公里处建设国际机场,而伊犁原先就有机场。目前,哈方投入90亿坚戈(相当于3.7亿元民币)的基建工程也进入扫尾阶段。
今年6月自贸区就可以开始封关运行,在2到3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展开。特区建成后,将分批建成集会展、物流、商贸、金融、旅游为一体的商务活动中心。同时,合作中心还将利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经济互补性特点和口岸优势,就地生产、制造、加工商品出口,并进口周边国家资源进行初加工供应国内市场。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个边境自由贸易区,在这个特区内将施行中国所有的特区的优惠政策。目前初步商定封关之后,中国普通公民可用身份证换取专用证件进入,并可停留几天,自由行走和交易。特区除了享受所有国内现有特区的特别政策之外,进入特区的公民还将享受8000元的免税政策。
有人说霍尔果斯形同一个“西部深圳”,如今中哈自贸区在招商引资上有什么成效?
霍尔果斯的发展模式和当年的深圳十分相似,就是在一小块封闭的区域中,国家给予一系列政策,使其迅速起飞,并带动一方经济发展。自中哈筹建自由贸易区这一消息公布以来,中国多家企业前来咨询并投资,中国广东省和浙江省、美国、加拿大的财团先后来到霍尔果斯口岸参与建设,一批企业进驻霍尔果斯工业园区,从事建材、食品、塑料制品加工等。目前,香港新世纪、以色列OFEE兄弟公司、上海实业集团、葛洲坝集团等企业都与管委会进行了投资开发的意向洽谈。
目前业界普遍的看法是,边境国际合作中心很可能在中哈边境形成一个新型城市,并成为中亚地区重要的贸易中心和商品集散地。您认为有没有这种可能?
从中国与中亚地区经贸上的互补性来看确有可能。对于中亚国家来说,中国是理想的合作伙伴。就地理环境而言,中亚地处内陆,与海洋的最近距离也在1700多公里以上,这就使得这些中亚国家在发展国际贸易上存在天然的缺陷。中亚国家最近的出海通道是途经阿富汗、巴基斯坦,然后进入印度洋,但由于这两个国家政治上的动荡,使得这条出海通道基本上不具有任何经济意义。
而经由中国新疆、甘肃,然后取道连云港,是中亚国家主要的出海通道,比如乌兹别克斯坦与韩国大宇公司的合作项目就是在连云港装卸货物的。此外,中国的资金和技术,以及一些生活日用品对于中亚国家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
相关热词搜索:新疆 特区 试验 中亚新特区的新疆试验 划海为疆崛起中亚 re:re划海为疆崛起中亚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