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模马艳丽的个人资料_名模马艳丽的西部扶贫之行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编者按:10月17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消除贫困日,贫困向来被国际认定为社会发展问题之首,尽管全球经济呈增长趋势,但贫困现象仍在蔓延,贫困人口仍在扩大,全世界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状态。2007年9月27日公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07:在发展中消除贫困》显示,中国目前农村贫困人口有2000多万人。
  贫困现象在中国西部地区尤其严重。由于西部恶劣的气候环境与相对缺乏可生产利用的自然条件,使得生活在这片土,6上的居民大多还在温饱边缘徘徊。饥饿侵蚀着他们的心灵,贫穷消磨着他们的尊严,外面未知世界的美好生活对他们而言成为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然而,他们并不是完全不幸的,他们的状况引起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高度关注,向这些贫困人口伸出援手,带领他们脱离贫苦成为了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的行动。各种感人事迹正在那片黄土地上发生,有欢笑也有泪水。本刊记者从众多的扶贫事例中摘取一次典型的行动――中国幸福工程人员的甘肃扶贫之行呈现给读者,让我们共同分享一次特殊之旅的苦涩与欣喜。
  
  近日,中国著名服装模特兼服装设计师马艳丽现身首都机场。与往常不同的是,这一天,她没有身着时尚的服装,而是素面朝天,一身休闲;携带的行李不是大箱的化妆品,而是一大摞学生用的学习用具;没有佩带漂亮的名牌包,而只背上了普通的双肩包,此时的她与常人毫无差别。
  据记者采访了解到,马艳丽此行并非是去走秀,而是作为中国幸福工程的形象大使,前往甘肃的贫困地区探望和帮助那些生活贫苦的母亲们。据随行的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探访活动将持续8天,途中将经过甘肃省通渭县、古浪县、天祝藏族自治县、临夏州东乡县、宕昌县、陇西县等地区。
  马艳丽在行程中非常低调,她没有选择名人坐的头等仓,而是和随行的幸福工程工作人员及媒体人士一同坐在经济舱中,她说:“我们出行的目的不是享受,而是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既然是和大家一起去扶贫,就要什么都和大家一样。”
  
  行程一:短聚“贫困母亲”
  
  经过几个小时的飞行,傍晚6点,马艳丽与随行人员到达了位于兰州榆中县的贫困母亲家里。所访的贫困母亲名叫安桂兰,今年33岁,有一个13岁的大女儿和一个7岁的小女儿。她在生下小女儿不久,由于家境贫困没有能力调养自己的身体,造成腰部以下全部瘫痪,他的爱人为养家糊口,到兰州去捡垃圾换取每个月300元钱的生活费。
  马艳丽进了屋后就微笑着坐在了脏脏的炉子上和她交谈起来,关切地问她得到了乡里和政府的哪些帮助,安桂兰用并不标准的普通话回答“有棉被,衣服,还有轮椅”。马艳丽又问她:“你的日常生活是谁来照顾?”“都是大女儿照顾,平时的饭也都是大女儿做,我们这几年因为得到了政府的帮助,能吃上饱饭了。”安桂兰回答道。
  在进行了一番亲切的攀谈后,大家拿出了北京通州区的一位好心人捐赠的400元钱给安桂兰,这让安桂兰感动不已。
  在所有人即将离开之时,马艳丽注意到了一直躲在母亲和姐姐身后的小妹。这名7岁的小女孩由于长期营养不良,使得她看上去和城里4岁的孩子没有差别。看到她,马艳丽的眼框湿润了,随即从口袋里掏出300元钱,让这位小妹妹买些吃的和学习上用的东西。告别了这户人家后,马艳丽在车上一直回味着刚才的情景。不知不觉中,汽车已行驶到了第二个目的地,但这家情况与前一家完全不同。
  她叫赵霞,有一个先天脑供血不足的11岁儿子,由于孩子患病经常晕倒在家中,生活极为不便。为了救已被医生判了死刑的孩子,她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最后落脚榆中县。虽然欠下了近8万元的债务,但赵霞却有一颗天生乐观的心。她告诉马艳丽:“虽然生活不如鲜花般灿烂。但我要如鲜花般灿烂的活着。”说此话的时候,她并不知道身边的人就是一个在她未知世界中多么知名的人物。在大家临走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当马艳丽问小女孩近视多少度时,她母亲回答300度。可旁边的一个小男孩却抢过话说,“一边是350,一边是480。她的事我全知道!”
  看来是妈妈积极的生活态度感染了孩子,虽然只是一句随意的答话,大家却让孩子的真诚感动了。
  回到酒店已经10点多了,一天的行程虽然劳累,但是非常有意义。虽然相聚是短暂的,但是人们彼此之间的祝福永远传递着。
  
  行程二 探望同姓贫困母亲
  
  第二天中午,幸福工程形象大使马艳丽一行到达了传说中的西北荒土地带,位于东乡族的贫困母亲马自给也家里。
  她的家里背靠黄土,没有任何可利用的自然条件。除了靠天外,只能依靠丈夫出外捡垃圾过活。贫苦的生活还是能够接受的,但儿女的离世则是让人无法想像的痛苦。
  马艳丽一进屋情绪就受到了感染,因为东乡距离市区非常远,再加上当地人没有接生经验,是父亲给两个孩子剪的脐带,孩子们又没有得到很好的哺乳(因为当地人不懂得养孩子,不会喂奶,两个孩子在八小时后活活饿死),所以还没来得及睁开眼睛看看这个世界和他们的父母就离去了,随后的三个女儿,在两岁的时候又因为心脏病而死亡。现在,虽然她还有两个女儿,生活还是非常艰难。马艳丽此时想到了自己在河南的家乡,她安慰马自给也说:“10年前,我的家乡也是这样,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最后,幸福工程组委会苗霞理事长当场决定将这户人家列为幸福工程扶贫候选对象。
  接近中午一点,幸福工程扶贫西部行一行到达了东乡族另一个家庭,这也是捐助对象中岁数比较大的人家――马卡飞也。马卡飞也的丈夫杨代海,因上山干活造成腿部残疾。在政府的帮助下,杨代海治好了腿伤,并在家里开起了小卖部,虽然日子并不宽裕,但他们对生活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因为他们体会到了人间的温暖。
  
  行程三:与陈明携手带脱贫母亲住进“快乐老家”
  
  第三天下午4点多钟,歌手陈明会合马艳丽,来到了住在天祝县石门阵的一位藏族妇女家中,这位中年妇女名叫蒋满秀,是二女结扎户,在接受救助前家境十分困难。因为家中住着常年疾病缠身的公婆,使得全家人的生活更加举步惟艰,两个孩子也不能及时上学。
  2000年时,蒋满秀得到了项目款3000元,在原来40只羊的基础上又购买20只羔羊,经过精心饲养,纯收入6000余元,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在陈明和马艳丽与脱贫母亲轻松愉快的交谈中,幸福工程也在收获着“回报”的喜悦,这让多年来为幸福工程付出努力的人们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傍晚时分,幸福工程一行人决定,到海拔近3000米的藏族风景区传达幸福工程的理念。因为,马艳丽等人此行的目的不光是慰问和探望贫困 母亲,还有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力量,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幸福工程。
  到达目的地后,马艳丽和陈明立刻开始背歌词,而幸福工程的工作人员也赶紧在会客室齐唱幸福工程的主题曲《牵着你的手》。短暂的休整后,演出开始了。陈明先唱了她脍炙人口的歌曲《快乐老家》,接着马艳丽和陈明还有幸福工程的工作人员们,一起在这3000米的高原上,将幸福的歌声传遍了整个山谷,吸引了很多来这里观光的游客和附近的村民前来观赏。
  
  行程四:马艳丽探望孤儿
  
  幸福工程一行人踏上了新的征途,他们来到了位于天祝藏族自治县打沟镇的王成娟(11岁)和王成慧(6岁)姐妹家里。
  通过与她们的对话,众人了解到在4年前,姐妹俩的母亲不辞而别,父亲又患上了心血管疾病。父亲一边打理生活,一边还要为姐妹俩上学而奔波。马艳丽听到这里,眼圈就红了,但当姐妹俩再次提起父亲的时候,更加开始哽咽了。因为她们深爱着的父亲,在今年五月,因为心肌梗塞永远离开了她们,当马艳丽想到年幼的姐妹以后的生活,不禁感到悲伤。这时候,每个幸福工程的工作人员,也都感伤不已。
  马艳丽随后了解到,姐妹俩如今的生活,是由大伯和叔叔帮助。但是大伯家里还有三个孩子要养,生活也不富裕,但是大伯激动地说:“就算自己的孩子不说上学也要让她们姐妹上好学。”随后马艳丽蹲下问妹妹:“想妈妈吗?”手里拿着一本故事书的妹妹王成慧摇摇头说:“不想。”马艳丽随后拿起书,抱起王成慧给她讲起了故事。此时的马艳丽已经褪去了所有的明星光环,就像一个亲切的母亲在哄女儿睡觉一样。
  故事讲完后,马艳丽拿出了预先准备好的水彩笔、书包、本和文具盒。小妹妹拿着书包,一直不肯放下。当工作人员,拿出捐赠的衣服给她试穿时,她还是抱着书包,不肯拿开。
  在大队伍离开的时候,每个人都在擦着眼角的泪水。而当马艳丽转身告别姐妹的时候,看到的还是那双充满期待的眼神和一双紧紧抱着书包的小手。
  
  行程五:甘肃体验“人间冷暖”
  
  第六天,幸福工程一行人经过8小时的长途奔波,于下午近5点时来到了位于阿坞乡哈达村的李彩翠家里。
  当马艳丽进到这个并不大的房间里时,身患重病的母亲芦东菊正躺在床上,马艳丽随即坐到了床上和老妈妈谈了起来,马艳丽问老妈妈:“疼吗?平时吃的怎么样?”老妈妈此时费力的爬起来,用听不懂的当地语言说:“疼,如果疼起来只能喝半碗汤。”随后,父亲李尕刘走了进来,他身患胃病30年,一直无钱医治,只能靠简单的药物维持。
  虽然李彩翠还有两个哥哥,但是都有智力问题。大哥李录德(轻度弱智)有基本自理能力,外出打工,但是连自己的生活都无法保障,所以无任何经济收入提供给家中,并且三四年都不能回家。二哥是哑巴又加上智力问题,让他无法自理生活,最多只能陪着妹夫,放放牲口。两个哥哥都40多岁,至今未婚。
  李彩翠只承担起了每天一家人的生活,早上6点半起床做饭,一直忙到天黑。病魔并没有因此而放过她,在2000年生完二女儿后,由于没钱调理身体,患上了额骨痛风,不能张大嘴,硬东西也不能吃。丈夫李尕娃因此就成了全家唯一的重劳力,上天虽然给了他一个健康的身体,可是却被有精神病的大哥砍伤后背,右手在也无法用力了。从此农活也落在了并不轻松的李彩翠肩上。
  两个原本天真快乐的孩子,也经受着病痛的折磨。大女儿的肚子已经比一般的孩子突起了,小女儿也是时常胃疼得蹲在地上。
  听到这里,每个人都掩饰不住自己伤感的情绪了。马艳丽问起了女儿的病情,李彩翠满脸无助的表情回答:“不知道两个女儿得的什么病,因为需要照B超。”“那照B超需要多少钱?有没有吃什么药?”马艳丽问。此时的李彩翠已经泣不成声了:“我们没有钱,也不敢问需要多少钱。”说完了,拿起柜子上的药给我们看,那些只是些类似黄连素的东西。
  听完后,马艳丽拿出了自己身上所有的钱,交给了贫苦的母亲。这时,随行的一名工作人员也从包里拿出钱交到了两姐妹的手中,并不停地叮嘱她们要好好学习。
  
  行程六:陪贫困母亲坐等女儿回来
  
  幸福工程一行探望的第七个贫困家庭位于新城子藏族乡的贫困家庭中,女主人杨毕英的两个女儿在2005年,因为煤烟中毒而死亡。这个打击使得夫妻俩几乎在床上待了一年而无法回过神来。但家里的父母和患精神病的弟弟还要供养。所以,丈夫强忍着悲痛,肩负着全家农活。而杨毕英除了照顾家人的日常生活外,就只有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望着女儿回来的路了。
  这时,马艳丽静静地坐到了母亲的身边,一边望着回家必经路,一边陪母亲聊天。原来,早在1990年,杨毕英就做了结扎手术,虽然在两个女儿去世后的2006年8月做了恢复生育手术,但因为精神上的问题和手术的成功率低,使得他们至今还是没有孩子。因为政府只负责医药费用,所以2000多元的住院生活费也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说到这里,母亲拉着马艳丽的手说:“我女儿离开家的最后一次,走的是那么开心,入了团,还找我要了团费,离开家时是高高兴兴的,可从此再也没回来过,我总觉得她们有天会踏着回家的路回来。”
  杨毕英说两个女儿生前非常孝顺,周末回来后就让母亲完全休息,洗衣服做饭打扫院子完全成了她们回家后的功课。但是,往日的一切美好,如今只能化做相片冷冷地印在相册里。
  因为经济和身体的原因,杨毕英也许无法再拥有属于自己的孩子了,可是她会永远坐在门口盼着女儿们的归来。
  
  行程七:拒绝8个鸡蛋的“大餐”
  
  之后,马艳丽与幸福工程的工作人员走进了白水村的刘彦芳、刘彩芳姐妹家中。
  刚一进屋,姐妹俩76岁的老奶奶利马就走进厨房,开始点火准备烧饭,马艳丽急忙阻止,拿在手中的碗内装的是八个鸡蛋,这是家里的全部鸡蛋,平时他们都不舍得吃,几经劝阻后,老奶奶放下了手中的铲子。
  所有人也开始环顾屋内的一切,柜子上有两瓶啤酒(爷爷只能给得起一瓶的钱,另一瓶没给钱,如果没有打开,还可以退回去)。旁边的灶台上,放着一盆做好了的烙饼(是用攒了很久的面粉烙的),是特意为来客准备的。
  一个贫困的家庭,拿出了自己全部的好东西,来招待在场的在大城市中天天好吃好喝的客人。每个人的心情再也无法平静了,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哭泣仿佛成了马艳丽一行人对他们唯一的语言。
  稍微平复了心情后,马艳丽准备搀扶着老奶奶出屋子。此时,老奶奶突然抓住马艳丽的手,说起话来。一口当地语言,让一群北京来的人没有听懂。老奶奶越说越激动,咕咚一声倒在了地上,马艳丽和工作 人员立马扶起了老奶奶。感伤的神情再一次涌现在了每个人的脸上。姐妹俩一个17岁,一个12岁,她们的父母都因患癌症相继去世,整个家中除了万余元的债务外。留下的就是年迈的爷爷、奶奶和年幼的小姐妹。由于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丧失了劳动能力,懂事的姐姐动了辍学的念头,打算扛起家里的负担,因为要还债,他们把家里唯一的骡子卖了,但仍然留有5000元的债务。这让这个本身就无经济来源的家庭更加苦不堪言。
  马艳丽得知情况后当即拿出了1000元钱送到孩子的手中,并对姐姐说:“你不能有辍学的念头,一定要好好学习,如果你不好好学习的话,那我们就不给你钱了。”话虽然说得严厉,但是关爱之心是迫切的,已经哭成一团的队员们,纷纷拿出钱来,希望能帮助这个苦难的家庭度过难关。
  
  行程八:与幸福母亲分享幸福
  
  次日上午,幸福工程一行人到达了陇西县文峰镇按家门村五社的陈秀芳家里。这是幸福工程较早救助的对象,如今已经成功脱贫了。
  人们一进屋子,陈秀芳就端上了自己的脱贫成果――桃、黄瓜、西红柿,满满地摆在了众人的面前。这时,陈秀芳拉起了马艳丽的手,说起了自己的脱贫经历。
  她说在刚结婚的几年中,家中一贫如洗,全家4口人住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屋子里,再加上生的都是女孩,她总觉得在人前抬不起头,日子过得很艰难。非常幸运的是,1998年,幸福工程项目在安家门村实施,她成为幸福工程第一批被救助的贫困母亲。镇计生协给她送去了2000元救助金,同时她也拿到了万元的无息贷款。夫妻俩建起了日光节能温室,镇上派技术员现场手把手地给她传授蔬菜种植技术,经小两口起早贪黑的辛勤劳动,一年下来收入7000多元,生活状况逐渐有了好转。接着,镇上又为她办理了养老保险,并建了一眼水窑,改善了生产条件。
  1999年底,她家的人均纯收入达到900元,基本实现了脱贫。由于陈秀芳吃苦耐劳,勤奋好学,镇上曾多次派她到靖远等地实参观学习,她很快在当地最先试验成功了番瓜越冬嫁接栽培、西红柿和陇椒日光温室越冬栽培、早春西瓜嫁接栽培三种温室蔬菜种植新技术,一时间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女能人”。2000年,陈秀芳利用自己已有的收入,又扩建了一处日光节能温室,建起了住房。2006年底,她家的收入达到2万元,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陈秀芳逢人便说:“是幸福工程让我走上了幸福路,现在我啥也不愁了,唯一的愿望是把女儿培养成才”。
  
  行程九:与贫困男孩相约北京的大学见
  
  幸福工程一行人沿途来到了当地的冯小荣家里。
  一进院子,马艳丽便感到一阵清新。院子里非常整洁,还种着一些向日葵和玉米。屋子里虽然家具不多,但都格外干净。让马艳丽想不到的是,这么一个整洁的家,全部是由一个患有小儿麻痹的贫困母亲打扫出来的。
  坐到屋里后,冯小荣的儿子令马艳丽十分喜欢。她拉着孩子的小手,问他:“小朋友,多大了?”孩子非常腼腆,不说话一个劲地向后躲,这一举动,让连日奔波的马艳丽脸上露出了丝丝笑容。一段介绍过后,马艳丽得知孩子的父亲于2000年患上了细脉性偏瘫症,生活很难自理。全家的一些家务都落在了这个刚10岁的小男子汉身上。此时的马艳丽没有说话,微笑着看着小男孩,而小男孩依旧低着头不敢抬头看。
  马艳丽把手中的书包和文具,交到了小男孩的手中,并叮嘱他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北京的大学,背着这个书包来北京找我。
  
  行程十:甘肃认回个“干女儿”
  
  马艳丽来到了甘肃行的最后一站――当地的董建华家里。
  一进屋马艳丽就被董建华的小女儿张雯雯吸引住了,雯雯文静又漂亮。马艳丽拉着雯雯的手,亲切地问道:“你知道我是谁吗?”雯雯自信满满的说:“您是孙悦姐姐。”当她说完以后,全场人笑了起来。马艳丽看着雯雯,摆手让众人别笑了。接着,雯雯察觉到什么立马补充:“如果您不是孙悦姐姐,那您一定是比孙悦姐姐更优秀的人。”话音刚落,马艳丽紧紧将孩子搂在怀里,在场的人也都在为这个聪明的孩子赞叹。
  这时孩子主动要送给马艳丽一幅画,于是她拿起笔趴在桌子上画了起来。马艳丽拉着母亲,问起了雯雯的病情。母亲愁容满面地说:“雯雯患的是紫癜性肾炎,为了救孩子已经借了3.8万的钱了。”而雯雯的姐姐虽以653的高分考上重点高中,却因为没钱,不得不面临辍学。
  听到这里,马艳丽的眼眶湿润了,她轻轻摸了一下雯雯的头,宛若母亲在关爱孩子。雯雯的画也画完了,画得是那么认真那么漂亮。马艳丽搂着孩子,对众人说:“看她像不像我?”众人才发现,清秀的雯雯的确与马艳丽有几分相像。大家都说:“不如认当干女儿吧,”这话一说,居然和马艳丽的想法不谋而合。
  认女儿仪式开始了,马艳丽拿出钱包,把钱包里珍贵的平安符拿出来,交到了雯雯的手中。而雯雯立马扑到了马艳丽的怀里,“母女”二人哭了起来。马艳丽对雯雯说:“以后干妈会帮你的,你的学费、药费都不用担心了,好好学习吧。”
  母女俩拥抱了很久,可是时间终究不能停留在那一刻。离别的时候到了,雯雯拉着马艳丽的手走了很久很久,直到马艳丽上了车,直到汽车消失在视线中。回到车上的马艳丽没有休息,而是立马打电话,询问雯雯的病情,联系看病的事情。看来,她已经肩负起妈妈的重担了。
  八天的探访行程结束了,马艳丽以及所有的随行人员都带着对当地乡亲们的眷恋与祝福离开了这片他们几天来曾洒下过欢笑与泪水的黄土地,归途中,大家的心情既激动万分又无比沉重,令众人激动的是他们把自己与他人美好的祝愿带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看到他们在接受援助时的快乐就是自己最大的快乐。心情之所以沉重,是因为大家感觉到自己的责任更加重大了,肩上的担子更加沉重了,因为他们要把生活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的贫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对未来的心声传播到更广袤的空间中去,使更多有爱心的人士加入到这个援助团队中来,向那些处在弱势的人们伸出援手,让他们与他们的子女实现心中的美好梦想,过上永远幸福快乐的生活。

相关热词搜索:之行 扶贫 名模 名模马艳丽的西部扶贫之行 马艳丽西部扶贫行 幸福工程扶贫西部行之二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