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捂不住的殇】 捂不住的沙不如让看它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震后4小时,满身是泥的李玉林开着矿上的红色救护车一路奔到了北京,去中南海通知政府地震的消息,总理亲自接待了他,这为全国对唐山的救灾工作抢出了整整一个白天的时间。
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前,根据国务院1974年有关文件的精神,地震形势严峻的京、津、唐地区一直处在地震预报有关部门的紧密监视下。
但自1975年成功预测的辽宁海城7.3级地震发生以来,对于我国接下来的地震形势,在地震局的专家中产生了很大的学术分歧,即所谓的“东西之争”。1976年5月底,云南龙陵发生7.4级地震,西部顺理成章地得到了局里的重视,一些技术力量也随之抽调到川滇,对东部地区的警惕性有所下降,虽然从6月中旬起,京津唐地区的地震监测网收到异常报告突然开始变多,但这是否就是大地震的前兆,在京津唐这个特殊区域的问题上,谁也不敢贸然拍板。
7月17日起,京津唐地区重点县地震群防群测经验交流会在唐山召开,在晚间一个“可去,可不去”的非正式座谈会的最后,地震局的汪成民谨慎地以个人观点的方式代表一部分“有震派”表述了唐山地区近半个月内可能有大震的预测。此时,白天交流会上一些离家近的代表已经直接回家了,一些代表早早休息了,只有56人参加了晚上的座谈会。刚刚分配到距离唐山60公里的青龙县科委地震办公室工作的王春青也在其中,他对讲话做了认真记录,会议一结束就带着消息匆匆赶回了青龙县。
县委对这个消息非常重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邯郸、邢台、海城地震之后,大家都很敏感,青龙县县委在全县加强地震知识宣传,当时县里正在开农业学大寨会议,就通过这个会议向各区社、工作队部署防震抗震工作,“经过几天的动员,青龙县进入了临震状态,学校全部搬到了操场上课,商店也搬到了防震棚里售货,机关单位改在了防震棚办公。县里的有线广播反复介绍着防震知识。”
唐山大地震发生还有17个小时之前,位于北京的中国地震局召开了最后一次关于唐山地区地震形势的内部汇报会,再一次以无法统一和确定的意见收场……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并无明显前震的唐山大地震主震突然发生。在幸存者后来拼凑的回忆中,那一晚,唐山大地上空,颜色怪异的地光到处闪烁,沉雷般的地声似风声轰鸣,地震到来时,整个唐山发出海潮一般倒塌的声音,在短短的23秒中整个城市化为一片废墟,绝大多数还在睡梦中的人们还未及反应已被埋在瓦砾之下,数个小时后发生于河北和天津的两次7级左右的余震,加重了唐山的灾情,继续倒塌的建筑物夺去了很多还在废墟中等待救援的生命。
地震后5小时,青龙县第一个救灾医疗队出发了,他们并不知道哪里灾情最严重,只是一路向南开过去,越走发现死人越多。
密密麻麻、细小的尘埃笼罩了整个唐山,能见度不到2米。地震发生的头三天,没有粮,没有水,没有药,没有电,人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自救。开滦唐山矿工会副主席,42岁的李玉林在地震中幸存了下来,震后4小时,满身是泥的李玉林开着矿上的红色救护车一路奔到了北京,去中南海通知政府地震的消息,总理亲自接待了他,这为全国对唐山的救灾工作抢出了整整一个白天的时间。
震后四天,北京首批救援队到达唐山灾区。在唐山大地震的自救中,人民解放军出动了包括空军、海军、装甲兵、工程兵在内的14万人,派遣196个医疗队参与了救援任务,共救出群众16400人,治疗受伤者100万人次。
救援部队表现了强大的组织性、纪律性,唐山人民坚韧无私的自救精神也成为时代的符号。遗憾的是,1976年,中国仍处于文革时期,出于多方面的考虑我们拒绝了国际援助。
唐山大地震把一个有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夷为平地,造成至少24万人死亡,16.4万多人重伤,上万家庭解体,4204人成为孤儿。地震能量相当于四百颗投在广岛的原子弹爆炸能量,地震波及全国14个省区,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3,余震活动历经二十余年未平息,是近四百年来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天灾。
唐山大地震是二十世纪人类最大的地震灾害。反思和纪念,能让我们有更正确的态度,面对灾难和历史。反思,纪念,它的第一主角只能是“人”,是在历史的惨剧中付出血泪代价的人民。反思,纪念,又必须从“正视历史”开始。要把真相告诉公众,允许人民议论、追问。因为人民是所有灾难的承受者,是历史的主人。
――钱钢 作家,《唐山大地震》作者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