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国家,没有跑道,但我们不缺梦想】 我梦想的国土不是一条跑道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不同的世界,同一个梦想。体育精神和奥运梦想,通过战火的照耀,显得更加崇高和闪亮。      从2001年7月13日开始,中国人就在丈量着北京奥运会倒计时的脚步。只有四个月了,北京的各项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奥运会门票发售已经告一段落,城里乡间的寻常百姓正用热情传递着奥运的魅力,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也在厉兵秣马。
  
  而此刻,在那些和平尚未完全降临的国度,许多运动员正在用生命作赌注,在枪炮声、绑架和暗杀威胁中备战北京奥运。“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对于这些在战火中追逐奥运梦想的运动员来说,其内涵更为厚重和宏大。
  
  阿富汗:三人行,期待零的突破
  
  因为战争,阿富汗两度缺席奥运会,而阿富汗人对奥运的渴望也变得尤为强烈。阿富汗已经确定出征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运动员名单,运动员总共只有三人。该国奥委会副主席齐亚?达什蒂说:“我们希望能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奖牌,实现零的突破。”
  参加奥运会,对阿富汗人来说显得相当奢侈。现在,阿富汗全国找不出一座完整的体育馆或是体育场。一片被战火彻底损毁的民房的东北面,是首都喀布尔的奥林匹克体育场。虽然能容纳几万人,但是相当简易,甚至没有一条正规的跑道。体育馆里阴冷黑暗,屋顶千疮百孔,地面到处泥水,陈旧的设备锈迹斑斑,外面则不时传来隆隆的炮声。20岁的阿齐兹就在这里备战北京奥运会,他是阿富汗最著名的赛跑选手,曾经参加过2004年雅典奥运会。“人们想起阿富汗的时候,总是想到战争。”他的最大愿望是能看到同胞停止内战,和睦生活,“这比拿奥运金牌重要得多”。
  实现奥运奖牌零的突破并非不可能。去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世界跆拳道锦标赛中,阿富汗一名男选手尼克帕赫在72公斤级的比赛中获得了银牌,阿富汗代表团把冲击奖牌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据悉,尼克帕赫10年前就开始学习跆拳道,现在已经是一名教练。
  另外,阿富汗代表团中还将包括一名女选手,这是国际奥委会给阿富汗奥委会安排的任务,目的是要阿富汗妇女向世界展现全新的形象。
  长年战乱、抵抗苏联入侵、十年的残酷内战、制裁摧毁了阿富汗的体育事业。1999年,阿富汗因为歧视妇女被禁止参加奥运会;2002年塔利班倒台后,阿富汗妇女才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第一次回到了奥林匹克大家庭。
  在去年的日本大阪田径世锦赛上,19岁的阿富汗女孩穆罕默迪戴着头巾参加了女子100米比赛。尽管成绩并不理想,她仍然很高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重大的国际赛事。”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她将代表阿富汗女性参加今年的北京奥运会。但是,穆罕默迪现在成了塔利班武装暗杀的目标。阿富汗政府军对穆罕默迪进行重点保护,她在跑道上训练时,两旁总是站着十几名荷枪实弹的士兵。
  “阿富汗条件有限,体育方面的预算少之又少,我们有很多有天赋的运动员,但是根本供养不起,天才也因此埋没。”让阿富汗奥委会安沃主席高兴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阿富汗代表团的服装和器材都将由中国公司提供。
  
  巴勒斯坦:一个人的战斗
  
  21岁的扎奇娅?纳赛尔是巴勒斯坦目前唯一确定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运动员。接到去北京参加奥运会的消息时,她兴奋得几个晚上都没睡好。
  在巴勒斯坦,人们亲切地称扎奇娅为“巴勒斯坦飞鱼”,因为在巴勒斯坦境内举行的任何游泳比赛,只要有她参加,金牌一定非她莫属,还曾几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赛事。扎奇娅在游泳上的成就以及她坚持训练经历的磨难已使她成为巴基斯坦一代青少年的楷模。
  扎奇娅还是一名住校大学生,在巴勒斯坦城市杰宁上学。而整个巴勒斯坦只有一个游泳馆,位于伯利恒,两地相差几十公里。这就意味着扎奇娅只能在周末赶到伯利恒去训练,而且每次最多只能练1小时,“这么短的练习时间就像是一次淋浴”。更糟的是,泳池并不标准,仅有15米长。在巴基斯坦,连饮用水都不够,何谈建标准游泳池。2006年,扎奇娅曾到约旦参加一场比赛,那是她第一次在标准泳池里游泳。虽然在首轮比赛中就遭淘汰,但每天赛事结束后,她都会跳进泳池游上几个来回,因为“标准泳池实在是太棒了”。
  由于以色列设置的重重关卡,扎奇娅每个周末去训练都要在路上花费好几个小时。一旦赶上以军的清查行动,那就只能呆在学校里,没法去训练了。
  “每次到境外比赛我都是既兴奋又头疼。”扎奇娅说。无论去哪个国家,她都需要先乘长途汽车去约旦河西岸城市杰里科,然后等候几个小时出境到约旦,再从乘飞机转往其他国家。“最担心的还是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因为一旦发生战斗,我们不能离开自己的家,连学校都去不了,更别说练习游泳了。”提起2000年“巴勒斯坦起义”,她依然记忆犹新,当时以军封住了大街小巷,13岁的扎奇娅没办法游泳,只能在父母的帮助下,把头淹在装满水的脸盆里练习憋气。
  目前,扎奇娅和队友们的比赛服装都是自掏腰包购置。“我只有一件专业泳装,训练的时候都不敢穿,担心一旦穿坏了就没法参加比赛了。”尽管如此,从密集的炮枪声里走来的她从未停止过对奥运的向往。曾经到过上海、香港参加比赛的她说:“我看到了中国的繁荣,深深体会到国家和平与稳定的可贵。这次去北京参加奥运,会面临许多强劲对手的竞争,但我知道,即使无法让国旗在赛场上升起,我会向世界证明,巴勒斯坦人站在了奥运赛场上。”
  
  乍得:恐怖吓不倒球员
  
  发生在中非共和国、苏丹、乍得以及利比亚交界处的暴乱,至今已经造成超过40万人死亡,逾百万人流离失所,其中乍得所受的战乱之苦最严重,关于战争、强奸、奴役和灭族屠杀等各种骇人听闻的传闻流传着。在这样一个国家,一支篮球队要生存下去是十分困难的。但男篮是乍得唯一引以为荣的项目,具备与其他非洲国家一较高下的实力,因此政府坚决支持国家男篮训练,备战北京奥运会。
  乍得男篮的训练场在首都恩贾梅纳郊外的一处空地上。由于附近有两座难民营,因此空气中有一股腐臭的味道,有时还会看到成群的老鼠呼啸而过,令人毛骨悚然。球队没有任何像样的运动饮料,只有限量的淡水供应,更谈不上必要的医疗条件了。每天体能训练、有球训练加战术课一共长达9小时,每名队员的伙食补贴只有15美分,勉强够三餐吃饱。
  
  政府把男篮作为国家体育事业的旗帜,反政府武装则把他们当成了眼中钉。他们对待球员的手段残忍得不可理喻:如果有球员被他们绑架,叛军会砍掉他的双手,挖出他的双眼,然后把这些东西放在一个袋子里,交到他妻子的手上,球员贾布尔就惨遭毒手。如果球员的妻子被绑架,那么就面临着被轮奸的噩运。
  但是,球员们没有被恐怖吓倒,相反,他们决心以更刻苦的训练告慰队友的亡灵。政府军也加派了人手,对球员进行24小时跟踪保护。
  
  伊拉克:足球是最大快乐
  
  在爆炸和袭击成为家常便饭的伊拉克,体育运动,特别是足球,已经成了这个国家人民的精神支柱。伊拉克足球人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一枚奥运会铜牌让伊拉克人骄傲,也为亚洲足球挣足了面子。2007年亚洲杯上夺冠后,伊拉克举国欢庆。那一刻,足球为这个饱受战火蹂躏的国家找回了尊严,伊拉克人也因为他们的不断前进而平添无尽的快乐。
  现在,征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伊拉克国奥队,又一次给人们的生活注入了激情。伊拉克国奥队目前在北京奥运会足球预选赛上二胜一平积7分,以净胜球的优势排在A组第一。但是,战乱是他们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很多项目不得不到国外进行训练。他们的队伍正在邻国伊朗进行训练备战。在伊朗,不再会为场地不足和设施破旧发愁,最主要的是安全有了保障。
  然而,死亡、恐怖与伊拉克如影随行。2007年6月,遭绑架而失踪一年多的13名伊拉克跆拳道运动员是在高速公路边的水沟里被发现的,身上布满弹孔。不仅是普通运动员,就连体育界高层人士也难逃厄运。2007年7月15日,伊拉克奥委会主席哈迈德?哈吉亚、秘书长阿米尔?贾贝尔和另外两名委员,在巴格达市中心的石油文化中心开会时,光天化日之下遭武装绑架,至今下落不明。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伊拉克选手也是伊拉克人补充生存勇气,感受精神乐园的关键组成部分。“我相信我们的球员感受到了人民的痛苦,他们是捂着流血的伤口奋战到底的战士。”
  战争让伊拉克人困苦不堪,但足球长生不息。那些在美国大兵枪口下挥舞着国旗竞相庆贺的伊拉克球迷笑得那样灿烂,胜利的日子那样令他们陶醉。“天天听到的都是爆炸声,国家前途渺茫,只有球员的消息能让人高兴起来。”
  战争和暴力能毁灭人的生命,却无法摧毁人们的体育精神。对这些国家的人们而言,奥运早已不是比拼的竞技场,体育的召唤让动乱中的他们对和平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对未来有了新的期盼。2008年8月8日晚,北京奥运会的运动员入场方阵中,他们也将迈出庄严的每一步,而手中,将是那一面面在烈火中劫后余生的国旗。

相关热词搜索:跑道 不缺 梦想 没有国家,没有跑道,但我们不缺梦想 国家塑胶跑道检测机构 但我们不缺梦想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