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鹤方壶的前世今生 莲鹤方壶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莲鹤方壶   春秋中期器,高122厘米,宽54 厘米,重64.28公斤。通体布满了盘曲的龙形装饰花纹,双层镂雕莲瓣盖上立有一只展翅欲飞、引颈高吭的仙鹤。两侧并铸有圆雕的龙形细长双耳,镂空的双龙耳较大,上出器口,下及器腹。壶体四面以蟠龙纹为主体纹饰,并在腹部四角各铸一飞龙。圈足下以两只伏虎承器。有盖,双耳,圈足,壶身上下遍饰各种附加装饰。采用了圆雕、浅浮雕、细刻、焊接等多种技法铸造而成。这是一件巨大的青铜盛酒器,整个壶的造型优美新颖,艺术构思巧妙,与商朝那些厚重而庄严的青铜器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艺术风格上反映出东周时期雕塑艺术发展所带来的清新气息。
  莲鹤方壶现存两件,一藏故宫博物院,一藏河南省博物馆,均于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县李家楼。
  
  公元前375年,战国晚期,韩国军队把郑国国都新郑团团包围,新郑城下,刀光剑影,血流成河。在韩国大军的强大攻势下,郑国很快就灭亡了。礼器国宝都随着厮杀声的消寂,沉入了历史的角落,光阴在新郑故都上湮盖了厚厚的尘土……
  时间在刀光与轻歌曼舞中度过了两千多年,几声挥舞镐头的声音打破了千年旧梦。1923年 8月25日,河南新郑城南门内,解甲归田的军官李锐在自家宅旁的菜园内雇工挖井灌溉,掘地到3丈许,发现了郑国大墓以及大量的古器物。当时,有“儒将”之称的北洋陆军第十四师师长靳云鹗巡防新郑,闻知李锐发现春秋钟鼎礼器,遂以“古物出土,关系国粹保存之责,应归公家”,向驻节洛阳的冀鲁豫巡阅副使吴佩孚快马驰报,追回及后来继续挖掘得到100多件古器物。
  靳云鹗在《河南新郑古器出土纪念之碑》上言:“……宗社丘墟,故宫禾黍,运会递嬗,时世变迁,致三代法物,不免有铜驼卧棘、铁戟沉沙之叹!征诸典册,虽历朝以来时有出土,然一鼎一爵,视为祯祥,赞颂咏歌,每极一时之盛。矧今河南新郑古器出土之多乃至百数十事,蔚为空前绝后之大观……”
  
  这批古物发现以后,全国震动,靳云鹗为了保护这批文物免于散失,致电方方面面,反复申明自己古物归公“以保古物而彰国粹”的主张,“此项古物皆祭祀宴享之器,实系中华国粹,片铜寸铁,皆足宝贵,应由公家保存,不容私人所有”。
  面对来自北洋政府及国家收藏学术机构的压力,吴佩孚先后5次致电靳云鹗,大意都是“将古物押运汴垣(开封),向各界宣布妥为保管,以垂久远”。河南省督理张福来、省长张凤台也联名致电靳云鹗:“豫省为吾华古代文化中心,此种古物有历史上重要价值。先后出土,率奸商盗卖,流入异域。此次日本震灾,损失吾国历史珍品美术已不可胜计。惩前毖后,敬祈饬属筹设河南历史博物馆,使新旧所得依次陈列……” 9月21日,河南省议会致电靳云鹗:“闻台座以出地所在,应归河南保存,公道主张,至深钦感,肃此鸣谢。” 于是,新郑古器运至省会,由河南古物保存所收藏,后在古物保存所基础上成立河南博物馆。
  1937年,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战争,中原战事吃紧,豫北、山东沦陷后,日军对当时中原地区最为重要的城市、河南省省府所在地开封形成夹击之势,日机开始对开封进行轰炸。存放在河南博物馆的这匹国之重器何去何从,就成了时任河南博物馆馆长的王幼侨最为棘手的难题。
  
  1937年10月23日,王幼侨接到省政府转移博物馆文物的密令:
  令河南博物馆
  查河南地居后防要冲,省会尤易为敌机空袭目标。暴日恣意破坏我文化机关,津沪各地已早有明证。该馆保存之古物均为希(稀)世珍宝,攸关古代文化,急应未雨绸缪。除经饬由本府教育厅转饬该馆妥速筹划安全保全保管办法呈核外,合亟令仰该馆就外县妥筹安全地点,以为必要时迁移之准备。着即切实遵照,并将遵办情形随时具报为要。
  此令。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十月二十三日
   主席商震
  
  王幼侨立刻着手开始准备,雇工加班加点赶制运输箱,夜以继日地挑选文物精品,装箱待运。共计挑选出5678件馆藏文物、1162张拓片、1472套(册)图书,分装68箱。这其中就包括了新郑出土的莲鹤方壶。之后,由河南省监学凌孝芬,河南博物馆保管部主任赵惜时与雷荫堂等率5位押运员、2名宪兵、4名勤务兵把河南古物押出开封,他们西行郑州,南下武汉,用时3天,将先期挑选的68箱计30吨河南古物运至汉口法租界内租房保存。1938年9月,在武汉会战还打得烽火连天时,程潜就向蒋介石请求轮船,将河南古物撤离武汉,运至重庆。然而,当时,有无数重要的各色物资堆积在汉口的码头,船只非常紧张,而且全部军管。无奈之中这批文物只好装在木船中,历经三峡的惊涛骇浪,涉险到达重庆。最后这批无比珍贵的文物在重庆安顿下来,静静地沉睡了十年。
  1949年冬,国民党政府仓促逃离大陆时,这批在日军战火中幸存的文物再次面临飘零他乡的命运。它们都已经被装箱运抵重庆机场,眼看就要登机飞往台湾,由于解放军及时占领机场,才留住了莲鹤方壶等一批文物国宝。
  
  1950年8月,河南省代表会同文化部代表共赴重庆接收河南存渝文物。文化部代表留下一尊调到北京故宫博物院,河南留下的一尊为河南博物院收藏,这对孪生方壶稍有不同,北京的一尊底部稍有残缺,高126厘米,铜色发绿。河南的这一尊顶盖有裂纹,高120厘米,铜锈古铜色透黑。在经历了近三十年的人世风雨,莲鹤方壶终于可以在博物馆里安然享受和平的宁静了。
  在莲鹤方壶出土八十年之后,2003年12月13日,中国邮政印制的莲鹤方壶邮票首发式同时在北京故宫、河南新郑隆重举行。在新郑首发式现场,深受人们喜爱的双联极限明信片上,一折上印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莲鹤方壶,一折上印的是河南博物院的藏品,双联各贴一枚莲鹤方壶邮票,为这对体味了近三千年世事变迁的国之重宝的故事画上了圆满句号。

相关热词搜索:前世 今生 莲鹤方壶 莲鹤方壶的前世今生 莲鹤方壶是礼器 莲鹤方壶的艺术特点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