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对服务外包研究的现状,启示及评价:什么是外包公司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外包即外部资源利用,是指企业在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将其非核心业务通过合同方式分包给其他承接企业,而自己则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对环境的应变能力的目的。以现代服务业以及高端制造和研发环节转移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正席卷全球,为中国发展面向国际市场的服务外包提供了新的机遇。服务外包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点,发展服务外包被认为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对外贸易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优化外商投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重要方式。根据麦肯锡的调研报告,全球财富1000强中95%以上的企业已经制定了服务外包战略,预计到2010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将达到6000亿美元以上。
和制造业外包相比,服务外包还是“新生事物”。国际上对其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中国的研究则起步更晚。无论是对其概念、特征、趋势的研究,还是对其模式、条件、影响和国际比较的研究,都远不如制造业外包深入。长期以制造业发展取胜的中国正面临产业结构升级难的困境。我们迫切需要从“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服务”,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对服务外包的理论研究,吸取国外学者对服务外包研究的精华,取长补短,探索国际服务外包业发展规律,科学制定中国服务外包业的发展战略,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国外对服务外包研究的现状
一、对服务外包概念的界定,由于在服务外包实践过程中,不同国家和企业外包各有侧重,因此,对服务外包有不同的定义。
著名管理专家加里?哈梅尔和普拉哈拉德(1990)在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的题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外包”这个单词,认为企业应该重视培养核心竞争力,而不是单纯为了减少成本而把核心业务外包或OEM。西方学者洛和文卡特曼、科塔比、利和希特以及威尔科克斯和约翰逊等从不同角度对服务外包进行了定义。
毕博管理咨询公司定义服务外包就是指企业为了将有限资源专注于其核心竞争力,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利用外部专业服务商的知识劳动力,来完成原来由企业内部完成的工作,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企业对市场环境迅速应变能力并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服务模式。国际数据公司认为外包可以分为国内外包和离岸外包两类,离岸外包即将服务业务外包给国外的第三方服务供应商,这类外包才属于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方式。服务外包市场包括IT服务市场和业务服务市场。其中IT服务市场外包部分被定义为IT服务外包,业务服务市场外包部分被定义为业务流程外包。埃森哲从价值层面将外包划分为四种级别:基本技术外包、商业应用程序外包、业务流程外包和业务改造外包。第一种是传统的IT外包,着重于减少成本。当前,为了集中力量发展核心业务,公司趋向于第二和第三级别的外包。未来的趋势是发包商与外包业务建立伙伴合作关系,对发包商的业务进行高效的支持。
二、关于服务外包动因的研究 对于服务外包的发展动因,许多经济学家进行过分析和探讨。奎恩和海默(1994)指出,企业应该持续地在具有核心能力的业务上进行投资,而将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业务进行外包。洛?艾尔文斯和文卡特曼(1992)认为服务外包的动力有不同层次:在宏观经济层面,暂时的经济周期和趋势推动企业通过签订外包合同来实现IT基础设施管理的合理化;在行业层面,竞争压力迫使企业与重要的IT供应商建立“以伙伴关系为基础的”关系;在企业层面,追寻竞争优势推动IT外包决策;在企业内部,一些管理因素影响外包决策。拉西提和威尔科克斯(1994)指出服务外包的原因包括财务原因(成本降低、增加成本控制等)、业务原因(回归核心竞争力等)、技术原因(获得技术人才等)、政治原因(证明效率、证明新资源的正当性等)。克里斯蒂娜?科斯塔(2001)认为服务外包的动因是成本降低、技术因素以及关注核心竞争力。迪罗姆奥多和谷巴夏尼(1998)把服务外包的战略意图分为三类:降低成本和提高IT资源的效率、提高IT对企业绩效的贡献、利用市场上与技术相关的资产来开发和销售以新技术为基础的货物或服务。还有的学者将企业采取外包行为归因于“流行”效应,拉西提和赫善(1993)、洛和文卡特曼(1992)认为企业的外包决策并不都是基于减少成本、提高企业价值等理性的理由,而是基于社会环境的压力。
三、离岸服务外包对发包国的经济影响。这些文献主要从宏观层面上对服务外包对发包国收入分配、白领工人就业、产业以及技术外移等进行了经验研究。如资深学者曼(2003)对美国的IT部门进行了研究,并证明全球化尤其是IT硬件的国际化外包导致该类产品价格在1990年代降低了10%到30%,1995~2002年生产率年均增长0.3%。IT成本下降使企业和消费者受益,IT业工人受损。对可能造成的国内工作流失和非技术劳动力工资下降的恐慌,使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在10多年前就开始了离岸服务外包对发包国经济影响的研究。这些研究大都认为,服务外包造成了发包国国内工作机会的减少和工资率的下降(芬斯卓等,1995)。然而,也有学者的研究表明,服务业的离岸外移在短期内虽然会造成部分美国人的失业,但是从长期来看对提高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有利的(加纳,2004)。此外,埃米蒂等(2006)研究表明,服务活动离岸外移对1992年至2000年期间美国生产力的提高有重要的正向影响,贡献率达约11%;制造活动离岸外移与生产力的提高同样正相关,但较服务业小,约占生产力提高的5%。法伦(2005)认为服务外包会提高低收入国家的平均工资,但对发达国家的就业和工资影响非常小,对美国生产力以及控制通货膨胀都有好处,但是可能改变劳工和利润之间的平衡。
四、对服务外包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许多经济学家如贝蒂斯等,雷温斯克雷夫,希特,奎恩等认为,服务外包可以提高企业绩效。表现在:一是减少非核心业务而专注于核心业务,迎合“归核化”的需要;二是专业化的公司可以提供更高质量的业务;企业将内部运行效率不高或辅助的服务业务外包出去,由更具竞争优势和专业优势的第三方承担,企业将主要精力和资源运用到企业核心竞争力上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运作效率。三是显著降低企业成本。企业外包非核心业务后,可以避免在外围业务的设备、技术、研究开发上投入巨资,而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培植核心竞争力上,从而保持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业务外包后,企业的生产成本、人力资源管理成本、销售成本都会有较大幅度的削减。四是服务外包能降低发包方的经济风险。通过外包,节约了投资,提高了应变能力,之前由单个企业承担的风险变成了与承接商共同承担,经济 风险降低。
五、对服务外包影响因素的研究耶茨(2001)认为贸易壁垒(关税)、劳动力成本、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输成本、政府的影响(关税、租金、基础设施、汇率、通讯设施、政局稳定性、良好的商业环境)、语言相似性等都是影响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实施跨国外包的重要因素。格罗斯曼(2004)认为生产率、工业规模、合同的完备性、工资水平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实施跨国外包要考虑的因素,并证明如果高工资国家能够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合作外包方所需要的技能、或者高效率的法律系统以确保外包双方合作关系,它们可能继续吸引外包业务。简单地假定所有低工资国家就是发达国家业务外包的首选地是不合理的。范登堡和罗杰斯指出,愿景、知识共享、信任、价值增长以及对过程的实施与监控是确保外包成功的关键因素。
六、关于外包风险的研究外包是一种风险与收益并存的经营方式。研究学者们如阿诺德(2000)、普罗拉拉德和哈梅尔(1990)、文卡特桑(1992)、奎恩和海默(i994)的研究成果都提示企业谨慎选择外包的业务,不能将战略性的核心能力部分的业务外包出去,并且要审慎地对待外包关系。阿马拉尔等人(2004)强调建立良好的控制和监控机制对外包成功的重要性。丁格等人(200i)的研究认为,要理解真实的长期的成本结构,并凡与内部成本结构比较。厄尔(1996)识别出了与IT外包相关的11种风险:l、削弱对IT的管理;2、服务商工作人员可能缺乏经验;3、商业上的不确定性;4、服务商可能疏于掌握新技术;5、与某一客户直接相关的特有的问题;6、隐藏的成本;7、外包可能导致组织难以从IT系统的演进中学习;8、缺乏创新能力;9、外包服务商、设备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复杂关系可能减缓对问题的处理速度;10、某些系统具有技术上不可分割的特性,如果外包一部分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11、外包将关注的焦点集中于服务商,服务商感兴趣的是“如何做”而不是“为什么做”。
七、关于外包承接方的选择研究,针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很多学者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阿明等(1990)认为,相对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的特点是成员间彼此相互信任、重视共同利益,同时合作各方之间的信息和知识充分地交流、互动与分享以提高合作各方的竞争地位,具有信息共享、相似性和社会联系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卡伦?塔特(1996)探讨了成功的合作伙伴关系应具备的要素:相融性、沟通性、承诺性、公平性、柔性、互信性以及知晓性等。多哥拉斯托尔(1999)从企业外包的动因以及推动情况,阐述了合作关系的选择问题,并将这种关系定义为“长期的承诺,相互的协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和其他持续一致的决策”。艾尔罕n997)指出整个合作伙伴选择的实施过程包含着许多关键的成功因素、贯穿全局的因素:1、高层领导的支持、交流与沟通、中央协调。2、最初的战略分析阶段:社会和观念的障碍、程序性和结构性障碍。3、评估和挑选阶段:总成本和利润、文化上的和谐性、财务上的稳定性、伙伴的能力、管理上的和谐性和地理位置。4、合作伙伴关系建立阶段:理解和需求分析、广泛的相互交流、正式合同文档等的建立。5、维持阶段:信任、良好的愿望、柔性、冲突管理技巧、社会交往、便捷人事性能评估。
启示及简要评价
通过对服务外包研究文献的回顾,可以看出服务外包理论研究在国外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国外学者对服务外包的研究更加系统和深入,对外包的机理、动因、经济效应、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运用大量的案例和实证研究,开发了理论研究模型、框架和研究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上为服务外包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从研究内容可以看出,国外对服务外包的研究主要包括三类,服务外包决策:主要针对发包企业,如企业外部的动因,要不要外包,外包什么内容等。服务外包过程研究:主要是外部的技巧问题,包括怎样选择承接方、考虑哪些因素、怎样签订外包合同,怎样进行风险控制等。服务外包结果研究:包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对竞争力的影响、对员工就业、薪金的影响等。在服务外包的理论基础方面,国外学者多以交易成本理论、核心能力理论、制度经济学等为支撑,同时应用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理论如比较优势理论、产品寿命周期理论、内部化理论、垄断优势理论等。从研究的角度看,国外学者多是从发达国家及发包企业的角度研究服务外包,以自身的价值体系和宏观环境作为参照系,考虑如何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1、目前关于服务外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服务外包的动因、竞争优势、模式选择、承接对策等方面,缺乏对服务外包与相关经济与管理理论内在联系的系统研究,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清晰的服务外包体系。2、虽然不少学者对外包的运作与管理阶段进行过探讨,但多数只限于现象层面的描述及一般分析,缺乏深入的理论探讨,还未形成一个正式、规范的外包运作与管理框架。3、研究视角存在偏颇或死角。如学者们要么是从宏观层面阐述国际服务外包的理论和政策,要么是从操作层面论述企业如何就某项具体的、职能性的国际服务外包进行运作等。而对于界于这两者之间的企业战略层面,即企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战略问题。则研究很少。4、有关服务外包的研究视角普遍以发达国家为主。由于服务外包的实践最早发生在发达国家,而且发包方主要是发达国家,因此当前有关外包的国外文献多数是从发达国家的视角研究问题,所力图解决的也是发达国家面临的与服务外包相关的问题。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视角探讨服务外包承接活动的研究相对较少。5、虽然跨国直接投资和国际外包是国际资本进行国际转移的两大方式,对于服务外包与服务业FDI关系的专门研究也少有触及。相对于跨国直接投资,能够指导国际外包的基础性研究理论偏少。尤其是在研究跨国公司的在全球范围内选择自己外包合作伙伴时的区位选择或是影响因素方面,缺少像FDI研究领域中邓宁生产折中理论那样的权威理论。
相关热词搜索:外包 启示 现状 国外对服务外包研究的现状 启示及评价 国外对服务外包研究的现状 服务外包研究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