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历史发展变化 在应对危机中不断拓展的中国外交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2009年是新中国外交的第60个春秋,今天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中国外交与60年前早已不能同日而语,中国外交的目标、对外关系的布局、与不同国家的关系、外交的形式和内涵等都显示了新的时代特点。在承前启后的2009年,中国外交以建国60周年为契机,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主线,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多边合作,在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应对气候变化,展示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在加强全方位外交,充实和拓展总体外交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多边外交助力全球性问题解决
在2009年年初举行的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中国外交部K杨洁篪提出,要“抓住‘一条主线’,那就是要全力为确保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服务”,要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要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服务好,指出了2009年中国外交的核心任务。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很快演变成国际经济危机,国际力量对比出现了新的分化和组合。中国在这次危机中也受到重创,2009年贸易进出口下滑均超过10%。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过程,中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措施,比较有效地防止了经济增速的过快下滑,保持了中国经济总体稳步增长。在国际上,中国积极倡导和参与国际社会应对金融危机的各项行动。胡锦涛主席参加了在华盛顿、伦敦和匹兹堡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提出了尽快稳定国际金融市场,提振民众和企业信心,加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抑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推动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必要改革等主张,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
针对以往经济危机引发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中国不搞保护主义,多次组织投资贸易促进团赴海外扩大经贸合作,保持低关税水平,坚持以平等协商解决贸易争端。中国经济率先复苏,成为引领亚洲经济体恢复增长的火车头。在2009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大连上,针对“未来十年哪个国家会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的调查,在近百人参加的投票者中,有67票投给了中国,除中国以外的亚洲19票,北美仅获得5票。中国的发展成就使“中国模式”、“中国道路”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
应对气候变化是2009年国际政治和中国外交的另一个核心议题。中国政府重视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危机,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在国际上积极推动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国际合作。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赴美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全面阐述了中国在该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12月,温家宝总理参加了丹麦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提出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各国要保持成果的一致性,坚持规则的公平性。注重目标的合理性,确保机制的有效性等主张,阐述了中国以积极和建设性的态度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问题的政策。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加强同各方进行协调、沟通和合作,承担相应的义务,彰显了中国在应对危机,解决全球问题上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全方位外交进一步巩固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就一贯强调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全方位对外关系。2009年中国的全方位外交取得了新的进展,进一步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
首先,中国与大国关系进一步稳定。中美关系在2009年保持了积极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中美关系在2009年并没有经历以往美国新政府上台后所出现的波折。4月,胡锦涛主席同奥巴马总统在伦敦举行首次会晤,协议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7月,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次会议在美国华盛顿举行;9月,吴邦国委员长访美;11月,奥巴马总统成功访华,中美发表的联合声明,以官方文件的形式肯定了“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并将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中美两国高层的频繁会见、总数超过60个的中美双边对话磋商机制,使双方之间的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合作内容不断丰富,合作深度前所未有。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提升。中俄之间不仅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四国”、二十国集团,以及联合国内就重大国际问题开展沟通和交流,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战略合作不断增强。2009年,胡锦涛主席与梅德韦杰夫总统4次会晤,普京总理访华,双方的政治互信进一步巩固,在能源资源、人文等领域的务实合作不断深化,两国关系的民意基础进一步巩固。
中欧关系峰回路转,走出低谷。原定于2008年12月举行第11次中欧峰会因时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法国的总统萨科齐执意会见达赖而被迫推迟。随着中法关系转圜,中欧最高级别政治磋商机制2009年5月在布拉格召开,11月底在中国南京举行了第十二次会晤。中欧双方各个领域的友好互利务实合作不断加强,欧盟在2009年继续领跑中国的贸易伙伴和中国的技术引进地,双方已建立50余个各级别磋商与对话机制,涵盖政治、经贸、科技、能源、环境等广泛领域。
中日关系平稳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的局面。中日在最近几年来经历了“破冰―融冰―迎春―暖春”的首脑外交后,确立了“战略互惠关系”。2009年1月中日举行了第九次战略对话;4月,时任首相麻生太郎访问中国期间,肯定“中国经济发展给包括日本在内的国际社会带来了机遇”,表示“日中两国……应朝着和平发展的方向加强合作”。8月日本民主党取代自民党执政后,中日关系平稳发展。新任首相鸠山由纪夫利用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于10月访华,使中日关系在2009年继续保持近年来不断改善的势头。
其次,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进一步巩固。在西北,通过上海合作组织的平台,中国与西北邻国的关系不断得到增强。2009年中国举办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八次会议,胡锦涛主席年底对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和土库曼斯坦进行工作访问,并与哈萨克、乌兹别克、土库曼三国总统共同参加中亚一中国天然气管道开通仪式,促进了中国与中亚国家的互利友好合作,充实了中国与这个地区国家之间的合作内容。
在东亚,中日韩之间的关系不断得到加强。2009年三国领导人在北京举行“10+3框架”外的第二次会晤,发表了《中日韩合作十周年联合声明》宣布:“三国致力于在开放、透明、包容原则基础上建设东亚共同体的长远目标,致力于区域合作,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上的沟通与协调日益加强。”三国之间在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全球性挑战方面的密切合作,共同促进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在东南亚,2009年是实现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前的最后一年。温家宝总理出席第十二次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第十二次东盟与中日韩(10+31领导人会议和第四届东亚峰会,深化了中国一东盟务实合作,推进了东亚区域合作,促进了中国与有关国家双边关系发展。从2010年1月1日起生效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进一步加 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合作。
在东北亚,虽然六方会谈遇到了挫折,但中国致力于维护周边稳定的大局,温家宝总理成功访朝,加强中朝友好,推动六方会谈进程向积极方向发展。中国与韩国的关系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中韩贸易快速增长,直逼中日之间的贸易。
第三,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进一步得到巩固。2009年6月,胡锦涛主席出席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的“金砖四国”首次领导人会议,开辟了四国合作机制化的道路,得到发展中国家的广泛支持和认可。11月,温家宝总理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出席了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提出新形势下中非关系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宣布了对非合作新的八项举措,为中非友好合作关系打下更牢固的基础。中国领导人还分别访问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一步深化了与非盟、阿盟、南盟等发展中国家组织的关系,开展多样化交流与合作。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继续履行国际承诺,坚持如期兑现对非洲国家各项援助,中国免除了46个最不发达国家400多亿元人民币的债务,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援助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
总体外交格局不断充实
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改变了国际政治的大的环境,原来以国家关系为主导的外交转变为以功能性问题、特定领域为导向的外交,中国对外交往的层次不断增加,中国总体外交的内涵进一步充实和拓展。
2009年中国外交中最为活跃和引人瞩目的要数首脑外交胡锦涛主席4月出席G20伦敦峰会,6月于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金砖四国”领导人会晤,并对俄罗斯、斯洛伐克进行了国事访问,9月赴美参加四大峰会(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第64届联大一般性辩论、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问题峰会、二十国);11月访问马来西亚、新加坡并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5月访问俄罗斯、奥地利以及意大利,9月访问阿联酋、智利,11月访问美国、古巴和巴哈马。总理温家宝在1月访问欧洲四国和欧盟总部,10月对朝鲜进行正式友好访问,11月访问埃及并出席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开幕式,12月出席哥本哈根会议。习近平副主席2月访问拉美五国和马耳他、10月出席法兰克福书展,访问欧洲5国。12月访问亚洲四国。中共政治局9名常委分别有2--5次的出访纪录。首脑外交成为展示中国形象,倡导外交政策和主张,加强与相关国家关系的最为直接和有效的途径。
不断深化的政党外交。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国际体系重塑进程的加快,各国政党的思想交融和政策竞争日趋活跃。2009年中国共产党同大国大党的机制化交往进一步深化,与社会主义国家、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政党的政治互信与务实合作不断加强,与国际和地区性政党的交往进一步拓展。通过党际交往渠道为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对外经贸合作牵线搭桥,成为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内容之一。
积极开展公共外交。2009年,中国涉外部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公共外交。国务院新闻办围绕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发展、社会民生、文化教育、法制建设和民族工作等主题举办了60场新闻发布会;围绕国际社会对中国重大问题的关注,先后发表了五部白皮书;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媒体的交流合作,增加国际社会对新中国60年发展成就的全面了解。通过“外交部公众开放日”等现场观摩以及电视访谈、网上交流、媒体撰文等方式,让国内公众理解和支持外交工作,形成了立体外交的局面。
树立“外交为民”思想,注重保护中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中国政府重视发展对外领事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的思想,切实维护海外中国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通过平等对话、友好协商,妥善处理在领事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如涉中国海外人员安全、涉外劳务纠纷和人员被扣等事件,尤其是2009年10月,青岛远洋运输公司所属的有25名中国船员的“德新海”号货轮在印度洋被索马里海盗劫持后,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积极开展营救,经多方努力,终于在新年来临之际使该轮安全获救。
在对外交往层次不断扩大的同时,中国外交的内涵和领域也不断扩展。其中经济外交是核心,“应对经济危机”的主题贯穿全年始终,是多边和双边首脑外交的主要议题。与此同时,军事外交和文化外交也成为中国外交的新亮点。
更加活跃的军事外交。作为总体外交的一部分,军事外交成为增进中国与其他国家关系的重要纽带。2009年,中央军委委员以上的领导人访问了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中国与美国、德国、越南等10多个国家开展了防务磋商;同俄罗斯、巴基斯坦、蒙古、加蓬、新加坡等国举行了联合演习,还邀请外国军官和代表团参观,不仅提高了人民解放军军事能力,还有效地展现军事透明性。此外,2008年12月中国海军舰队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到2009年12月20日,圆满完成四批亚丁湾护航任务,这标志着中国海军在参与国际军事合作、维护国际海域安全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不断充实的文化外交。中国政府主导下的对外文化交流,是近年来文化外交的亮点。截至2009年6月,中国已在世界82个国家设有96个使领馆文化处(组),已同145个国家签订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和近800个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与上千个国际文化组织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中国政府鼓励民间文化交流,鼓励文化企业通过符合国际惯例的市场运作走向世界,通过持续、深入的文化外交,增加与周边国家的信任,增加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了解,稳定、巩固与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谊,促进与未建交国的关系。
多重困难仍待解决
2009年中国外交成就辉煌,但并非所有困难都得到了解决,这些困难也将成为2010年中国外交需关注的问题。
首先,虽然传统安全问题不再突出,但维护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始终是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任务。2009年台湾问题趋于和缓,但达赖喇嘛仍然不断在国际上从事分裂活动,“7?5事件”也给中国外交制造了不少麻烦。这些问题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将始终是中国外交需要关注和交涉的重要问题。
其次,随着中国贸易规模的增大,贸易摩擦成为中国经济外交经常遇到的问题。2009年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为历年之最,案件数目超百起、案值约120亿美元。这种趋势短时间内不会改变。此外,随着中国的国力的上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不断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作用也不断增加,这些必将为新一轮的“中国威胁论”提供借口。这些也都是中国外交未来需要面对的难题。
第三,中国周边仍然存在着不少热点问题。朝核六方会谈在2009年遇到困难,至今还没有恢复;南亚地区的和平安全问题仍然存在,“三股势力”仍然活跃,这些均使中国外交在2009年增加了不少“安全色彩”,也将继续成为2010年中国外交的重要课题。
相关热词搜索:应对 拓展 危机 在应对危机中不断拓展的中国外交 新视野下的中国外交 中国在外交上主张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