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金融危机最新消息_金融危机的时代特征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在从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从经济领域到社会领域向全球蔓延扩散,阻断了世界经济持续发展进程,致使世界历经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探讨这次危机的时代特征,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次危机的根源和性质,更好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空间特征: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
  
  1、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了从传统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全球互联网的出现,通讯和计算机技术的“数字化”,以及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促进了产品、信息以及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而巨额资本全球流通、信息流动、环境变化成为全球化的三大因素。全球化加速发展主要得益于科技进步、政府实行开放政策、新兴市场经济体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等三大因素。目前的全球化,具有如下特征:全球范围配置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持续发展。世界商品出口占全球GDP的比例超过20%,国际直接投资占全球GDP的21%;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劳动分工和资本流动已改变,新兴市场经济体开始生产并出口高技术的制成品,美国拥有巨大的经常项目赤字,并从新兴国家输入资本;国际资本市场更加发达,全球资本流动总量扩大,资本流动形式也在增多;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企业生产过程布局达到了新的水平。
  2、全球化的发展也为资本的全球扩张提供了舞台。正是在全球化的条件下,资本扩张迅速,这次危机就是美元本位制和浮动汇率体系所导致的全球流动性泛滥,并且经济危机爆发沿着两条路线延伸,一条是通过金融信用链条传递扩展到各国,另一条是通过商品和服务贸易以及相关支付的产生扩展到世界各国。因此这场危机影响到全球,在全球化条件下更具震撼性。仅仅一年多,这场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已经造成了75年来对全球经济稳定的最大破坏。据亚洲开发银行估计,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金融资产价值在去年缩水超过50万亿美元,其中仅仅在亚洲发展中国家就蒸发了9.6万亿美元,超过西方七大工业国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信贷市场几乎枯竭,其增长率降到了二战以来的最低点。根据IMF预测,发达国家将遭遇60年来的第一次经济萎缩。
  
  体质特征:市场经济体制全球范围内形成。
  
  1、全球市场经济体制形成。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全球市场经济形成。全球人口中有40亿人参与了市场经济。世界市场经济是关于世界商品、劳务、资本、技术等交易关系的总和,新的世界市场经济具有如下特点:市场主体多元,参与世界市场活动的主体数量、类型日益增多,经济影响力不断增强;交易对象与交易方式多样化,除商品和服务贸易外,各类经济资源以及此基础上形成的衍生品都进入市场交易领域,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各类交易都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和发展;交易规则制度化,世界市场各类交易规则日益完善,有些已成为国际间经济活动的共同准则。
  2、在世界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危机的爆发更具全球性的特点。由于全球市场经济的特点,全球经济已连成一体,冷战时期两个平行的经济体制已不复存在,市场经济所具有的内在矛盾及局限性在各个经济体都有程度不同的表现。因此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通过市场机制的途径,迅速传导到全球。不仅与美国市场联结紧密的欧洲、日本等出现危机,而且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也未能幸免。这种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危机的共时性甚至超越了社会经济制度的界限,具有全球性的特点。不仅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会发生危机,转型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会受危机影响或发生危机,只是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不同,解决的办法不同。
  
  方向特征:资本主义的极端自由化。
  
  1、以美国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取代原国家管制的资本主义,引领资本主义向极端自由化方向迈进。资本主义早期实行比较自由的市场经济,从19世纪中期开始每10年左右就发生一次严重经济危机。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百年一遇的经济大危机,自由市场经济弊端充分暴露。大危机后,美欧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奉行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政府对金融实行了严格的管制,甚至利息率都由政府规定。管制的资本主义一直实行到20世纪70年代初,在国家管制的资本主义条件下,美中央银行和政府迫使金融资本尽量把钱借给实体经济部门和企业,金融机构不能按自己的意愿去追求最大利润。随着70年代“滞胀”危机爆发,新自由主义逐步取代凯恩斯主义,并主导美政府的经济政策,美开始放松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对金融的管制。20世纪80年代后,里根、撒切尔等新保守势力上台执政,全盘奉行新自由主义政策,使得资本主义向自由化方向迅速发展。在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鼓动下,资本受其不断扩张的本性驱使及迫于竞争的压力,在接下来的30年中进行着大规模的资本买卖和资本吸纳过程,造成了金融领域里就业、金融交易、金融工具、金融参与者及其利润的急剧膨胀。
  2、新自由主义政策放纵资本追逐利润,是危机产生的深刻根源。在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影响下,1980年至1982年间,美国国会通过了两个重要法案,解除了对金融的管制。这样美国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就可以自由地追逐最大的利润,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被吸引从事投机性业务。引爆金融危机的“次贷”危机的直接原因,实际上从格林斯潘时期就埋下了种子。20世纪末,美互联网泡沫破灭,纳斯达克崩盘,美联储为遏制经济衰退,首先放松银根,降低利率,从投资和信贷两方面刺激房地产业的繁荣和发展。美联储一连17次降低利息率,直接刺激了住房投资的攀升。其次,政府的主导作用逐步让位于市场,房价更加市场化,靠住房金融市场实现其住房需求;按照市场化、私有化原则将原有以政府房贷机构为主体的结构,改造为以私人资本为主体的多元结构;同时评估等中介机构实行市场化经营,以赢利为目的。最后,政府放任房贷监管,房地产金融专门化、独立化,走上自由化经营的道路。在新自由主义教条影响下,推进所谓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大量投机资本涌向房地产金融,房地产金融蜕化为金融投机家的大赌场,于是引发了“次贷”危机。
  
  资本形态特征: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脱节。
  
  1、资本主义向金融资本主义的转变。当代资本主义的时代特征,是传统的资本主义正在向全球金融资本主义转变。首先金融规模迅速扩大。据统计,全球金融资产与全球年产出的比率由1980年的100%上升到2005年的316%。2008年8月份实体经济是101万亿美元,但金融资产高达1668万亿美元。目前世界范围流动金融资产总额达250万亿欧元,约为世界实际财富的6倍,远远超出市场流通货币总量。其次,金融更多地以交易为目的。银行体系则由商业银行业务转向投资银行业务。第三,从传统的债券、股票、外汇派生出一大批复杂的新金融产品。由此产生了“衍生金融工具”。第四,出现了新的市场参与者,尤其是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相对于生产资本来说,货币资本有着与其根本不同的特点,这就是它生产太少,破坏太多,且处处逃避监管,经济彻底金融化后果之一就是实体经济和投机经济脱节。
  2、在金融虚拟资本膨胀的情况下,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相脱节,导致虚拟资本的信用危机。在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的条件下,大量的过剩资本已无法通过正常投资进入社会再生产领域,甚至海外市场也开拓殆尽。为满足资本逐利的本性,各种衍生金融工具便应运而生。衍生金融工具越多,虚拟资本的信用的链条越来越长,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出现信用危机。本来“资本与其说是任何一种商业交易的界限,不如说是用来建立良好信用的基础”,但是虚拟衍生资本极端膨胀的结果,如马克思所说:信用制度固有的二重性质,“把资本主义生产的动力――用剥削别人的劳动的办法来发财致富――发展成为最纯粹最巨大的赌博欺诈制度”。
  
  技术形态特征:日新月异的信息和网络技术。
  
  1、信息和通信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各国的经济活动、政治运作和文化交流,使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明显地变化。首先,信息和通信技术大规模地渗透到资本主义的生产方面,成为资本主义发展不可缺少的工具和动力。它推动生产数字化转变,从根本上反映了资本主义企业提高生产率、扩大生产规模和扩展业务的要求。其次,以新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全球金融体系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90年代中期,在发达国家,计算机不仅改变了货币作为交换中介的物质形态,而且改变货币支付的交易和记账制度,这种改变对企业交易的性质和规模都有直接的影响。如1995年,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电子支票清算系统已经成为最大的国际清算系统,142个美国国内和国外银行每天使用它清算的交易有20万宗,交易总额达1.3万亿美元。这种规模的变化对政府的权威提出挑战,使政府无法或只得放松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国际范围推广的信用、税收等电子化运动极大地加强了跨国公司的权力,使财富和经济权力向垄断资本迅速集中,直接增加了市场的不稳定性和风险。
  2、网络技术使金融虚拟化和恶性膨胀。正是随着信息技术爆炸、互联网的出现,使网上泡沫交易迅速发展。投机市场快速制造虚拟财富,网络使证券市场、外汇及其他投资性票据的交易量呈现指数级增长,无国界的资本流动甚至可以左右世界经济大国的货币政策。在巨额资本全球流通的情况下,由发达国家主导输出一些超现代化的银行体系,如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企业债务评级公司、虚假的抵押体系及流动公司等。但这种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不是来自证券市场和实际资本积累,而仅仅是计算机的统计数据。这种金融衍生品总金额到2007年底高达596万亿美元,是一年全球经济总量的12倍。网络技术使金融虚拟化和恶性膨胀,使得全球经济中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日益脱节。
  (责任编辑:肖雪晴)

相关热词搜索:金融危机 时代特征 金融危机的时代特征 中国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的特征包括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