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昔抚今泰姬陵 泰姬陵
发布时间:2020-03-19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了解印度的人不会没听说过泰姬陵,到印度的外国人无论是公干还是旅游,更是要千方百计去一睹泰姬陵的风采。至于印度人,则早已把这个高大的陵墓视为国宝,为之骄傲,为之自豪。2007年7月8日凌晨,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揭晓的“新世界七大奇迹”中,举世闻名的泰姬陵又被列为其中,这座印度人心目中的“爱情丰碑”,再次以其肃穆典雅赢得了世人的瞩目。
“写在云际的诗篇”
因工作关系,我曾数次到过泰姬陵,在朝霞满天和落日余晖中都曾观看过这座高大的陵墓,欣赏过印度伊斯兰建筑史上的这一巅峰之作。
泰姬陵位于阿格拉市郊,距离首都新德里以南210公里。它是莫卧尔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贾汗为其爱妾穆姆塔兹?玛哈尔修建的陵墓。它始建于1631年,每天动用2万名工匠,历时22年方告完成。
陵墓建在一个占地17万平方米的花园里,周围是常绿的树木和草坪,中间有一个十字形水池,中心为喷泉。在碧空、草坪和清水之间,洁白光亮的陵墓更显端庄典雅。
陵墓建在一座7米高、95米长的正方形大理石基座上,寝宫居中,四周各有一座40米高的圆塔。陵高74米,主体建筑全部用雪白的大理石砌成,上部为一高耸重叠的穹顶,以苍天为背景,轮廓优美;下部为八角形的陵壁,四面各有一扇高达33米的巨大拱门,门框上用黑色大理石镶有《古兰经》经文。宫内墙壁上,珠宝镶成的繁花佳卉,光彩照人。中央官室里置放着泰姬和沙贾汗的大理石石棺。后人从保护的角度出发,将两个石棺移到了陵墓的地下室。陵墓的东西两侧屹立着两座形式相同的清真寺翼殿,用红砂石筑成。陵墓的背后是宽阔的亚穆纳河。
关于泰姬陵,古往今来已经有无数文人墨客赞美过,感叹过,写下过诸多华美的诗篇。300多年来,它被公认为莫卧尔王朝最伟大的一件作品,也是世界上的伟大建筑之一。每一个见过它的人,无不为这座宏伟高大的美丽建筑所震撼和折服。
从建筑的角度来看,这座陵墓可堪称美轮美奂。当时的国王沙贾汗为了兑现对王妃生前的承诺,调动整个国家的财力,修建了这一座陵墓。所有寝宫门窗及围屏都是用白色大理石镂雕成的菱形带花边小格,墙上用翡翠、水晶、玛瑙、红绿宝石镶嵌着色彩艳丽的藤蔓花朵,光线所至,光华夺目,璀璨有如天上的星辉。沙贾汗为了建造这座世纪工程,调动了本国以及波斯、土耳其、巴格达的建筑师、镶嵌师、书法师、雕刻师、泥瓦工等参与了泰姬陵的建设,选用了印度的大理石,中国的水晶、宝石和玉,伊拉克和也门的玛瑙,斯里兰卡的宝石,伊朗的紫水晶,俄国的绿孔雀石和阿拉伯地区的珊瑚等。怪不得一些诗人将泰姬陵誉为“写在云际的诗篇”。然而,我们现在参观的泰姬陵,已不是当时的面貌了。据英国出版的《泰姬陵》一书披露,印度沦为殖民地期间,阿格拉堡曾被征用为军营,而泰姬陵则改成了供英国青年们娱乐的舞厅,他们还将铁锤、凿子带了进去,敲凿陵墓上的宝石和珍珠,无数奇珍异宝就此失散。
建在百姓尸骨上的“美图”
我曾在一篇游记中看到这样一段的描述:“朝霞升起时,初升的一轮红日伴着亚穆纳河袅袅的晨雾,仿佛要将泰姬陵从睡梦中唤醒,此时的它显得静静的。历经了几百年风雨沧桑,它早已处变不惊,泰然自若地梳洗打扮,准备笑迎八方来宾。中午时分前往,泰姬陵头顶蓝天白云,脚踏碧水绿树,在南亚一向耀眼的阳光映衬下,更出落得玲珑剔透,光彩夺目。等到傍晚时分,泰姬陵迎来了它一天中最妩媚的时候。斜阳夕照下,白色的泰姬陵开始从灰黄、金黄,逐渐变成粉红、暗红、淡青色,随着月亮的冉冉升起,最终回归成银白色,向啧啧称奇的游人谢幕,在月光的轻拂下,即将安寝的泰姬陵显得格外高雅别致和皎洁迷人。”
多么秀美的一幅卷轴画呀!然而,每当我参观泰姬陵并抚摸着光滑的大理石和镶嵌在室内的各种珠宝时,脑海里闪现的既不是君王对爱情的忠贞,也不是对建筑巧夺天工的赞美,而是仿佛看到大批能工巧匠在烈日下挥汗如雨时的怨愤,耳畔回响着的是那无数百姓的啼哭和哀号!
为了帝王的一个承诺,沙贾汗竟然每天让2万多人替他大兴土木,历经数十个寒暑春秋。据史书记载,当时,为了从印度各地和中亚运来建筑材料,他居然动用了1000多头大象来当搬运工具。如果说孟姜女为寻夫哭长城是个悲剧的话,毕竟长城是用于抵御外敌入侵的“国防工程”,而泰姬陵呢?只不过是皇帝彰显个人情感的见证罢了。漫长的22年,几乎整整一代人的青春和才智都消耗在一座陵墓的砖墙上了!在印度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印度夏天奇热无比,40多度的高温能持续两三个月。后人们见到泰姬陵时,发出的尽是赞美和感叹,又有多少人能够想到,在安放着沙贾汗爱妾石棺的建筑底下,有多少能工巧匠在恶劣的环境下被累死、饿死、热死,甚至冻死,是无数平民百姓的尸骨支撑着这座流芳百世的恢弘之作。
子效父行国上演业报轮回
泰姬陵整个工程共耗资500多万卢比,相当于今天的2亿多卢比,即便是当今,这仍是一笔巨大的款项。陵墓修好后,皇帝又强征周围30个村庄的全年赋税来维护整个陵园。后来,沙贾汗还想在河对面再为自己造一个一模一样的黑色陵墓,再用半黑半白的大理石桥连接河两端的陵墓。只可惜人还在,政已亡,没能实现其穿越阴阳两界、与爱妃相对而眠的愿望。抚摸着泰姬陵洁白光滑的汉白玉石雕,仿佛看到沙贾汗在下令铲出修建泰姬陵的第一铲土时,实际上也就向埋葬莫卧尔王朝的坟墓迈出了第一步。沙贾汗在1622年弑兄杀弟篡夺了王位。业报轮回,36年后的1658年,他的第三个儿子奥朗泽布也在宫廷里上演了几乎完全相同的一幕,他的三个兄弟均死在争权夺利的乱刀之下,“父王”沙贾汗则被囚禁在离泰姬陵两公里的阿格拉城堡。8年后,日日凝望着爱人陵墓的沙贾汗郁郁而终,死后被葬在爱妃的身旁,倒也算遂了同穴而眠的心愿。
遥想当年,沙贾汗的先祖在南亚大地纵横驰骋,历经4世而创建了巍然庞大的莫卧尔王朝,统治的触角几乎遍布整个印度。他的祖父阿克巴大帝更是意气风发,锐意改革,大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只可惜沙贾汗在父辈的丰功伟业中坐享其成,不思进取,不理朝政,而是埋头大兴土木,大肆建造豪华的宫殿、花园、城堡和陵墓。我在印度北部克什米尔地区曾参观过首府斯里那加的莫卧尔王朝花园,布局精巧,令人赏心悦目,据说这都是沙贾汗派人所建。建造这些供个人享乐的宫殿园林,只能导致朝纲废弛,经济停滞,国库空虚,民怨沸腾。史书记载,在沙贾汗后期,为弥补财政亏空,沙贾汗巧立名目新增捐税,压榨农民、工人和商人,招 致天怒人怨,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莫卧尔王朝此时已是风雨飘摇、气数已尽,最后断送在他儿子手上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的“小泰姬陵”
奥朗泽布上 后迫于窘迫的财政形势,也曾一度厉行节约,反对浮华奢侈,但为时已晚。他为平息不断爆发的起义,巩固中央统治,被迫四处征战,甚至将首都从德里迁到南部一个城市,并将该城命名为奥朗泽巴德。“巴德”在当地语中就是城市的意思。该城的郊区有举世闻名的阿旃陀石窟。在奥朗泽巴德,也有一座与泰姬陵一样的陵墓,被当地人叫做“小泰姬陵”,是奥朗泽布迁都此地后效仿父亲为自己的妻子所建造的。
我在参观这座“小泰姬陵”时发现,里面的人大部分是前来散步的当地人,外国游客很少,与熙熙攘攘、人潮涌动的泰姬陵简直是霄壤之别。从远处望去,这座陵墓与北部阿格拉的陵墓几乎毫无二致,也是白色,有四个尖塔,形状大小都像是一个复制品。“小泰姬陵”的占地面积也不小,花园里花木扶疏。但走近细看,才能觉察出端倪。这座陵墓的名气远不如泰姬陵,绝不是因为奥朗泽巴德离新德里太远,游客访问不便,而是此陵墓没有什么参观欣赏的价值。这座陵墓建造得要比泰姬陵晚,建筑技术本应该更加成熟完善,完全可以造得比泰姬陵更加精致辉煌,但财政赤字显然使得奥朗泽布力有不逮,捉襟见肘,导致陵墓最后草草收场。主体建筑材料上下不一,一米以下的建材是光滑的大理石,而再往上,就是普通的石块和砖块了,外面糊上白石灰。从远处看倒也难以分辨,但走到近处,就可以通过部分剥落的石灰泥看到里面的褐色砖墙。墙上还有条状和块状的黑色斑迹,大概是灰尘与雨水留下的作品。大门也是用普通的岩石建成,雕刻工艺粗糙;寝宫内更是十分简陋,没有半点珠光宝气,将一个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展露无遗。而且由于名气不大,维护不力,整个建筑显得斑驳苍老,毫无生气。可以说,奥朗泽巴德的“小泰姬陵”就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妪,折射出没落王朝的窘态。
斜阳下,我徘徊在这座埋葬着莫卧尔王朝最后一位皇后的陵墓旁,心里感慨万千。莫卧尔王朝1526年由第一代皇帝巴布尔在北方的阿格拉创立,到1707年奥朗泽布去世时分崩离析,历时6代181年。据史书记载,奥朗泽布拥有巨大的野心和魄力,而且十分能干,自称是“世界的主宰者”。他主政后虽然也想励精图治,重整山河,但面对烽烟四起和沸腾民怨,已经是有心振国而无力回天了。奥朗泽布死后,虽然也曾有几个后代苟延残喘了几十年,但皇帝成了贵族手里的工具,朝廷只剩下一个空壳。一度被大致统一的印度重新回到四分五裂、封建割据的状态。不久,英国殖民主义者乘虚而入,印度从此进入被殖民和奴役达200余年的另一个悲剧时代。
离开“小泰姬陵”的时候已经是晚霞满天、暮色四合的黄昏,温煦的夕阳柔柔地照在白色的小泰姬陵上,将建筑染成了橘红色。准备回巢的乌鸦在头顶盘旋,聒噪声划过天空。在大门口我再度转身回望这座生气全无的建筑,杜牧的《阿房宫赋》蓦然在耳畔回响:“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小泰姬陵”正是其见证所在。
(责任编辑:肖雪晴)
相关热词搜索:泰姬陵 追昔抚今 追昔抚今泰姬陵 追古抚今是什么意思 追古抚今造句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