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太战略核心国【大国战略下的日印关系】
发布时间:2020-03-19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20世纪90年代,在国际格局转换的大背景下,日本和印度逐步扭转较为冷淡的外交关系,开始了越来越多的交往。进入21世纪,这一势头更加明显,双边关系迅速拉近。2000年8月,森喜朗作为10年来第一位访问印度的日本首相与印度总理瓦杰帕伊会晤,双方建立了日印“全球伙伴关系”。“9•11”事件发生后,日本正式取消了对印度的经济制裁,日印关系在双方的努力下不断拉近。2005年4月,日首相小泉纯一郎访问印度,为深化日印“战略性的全球伙伴关系”造势。2006年9月,安倍晋三就任首相后,继续表现出对发展日印关系的重视。他上台后的第二个月,日本政府即决定建立部长级的“日印战略对话”框架,在安全、能源、经济等领域与印度加强战略合作,并为日印两国首脑东京会晤作积极准备。显然,印度在日本的对外关系中已经占有了重要位置。印度政府对于全面深化两国合作也表现出很高的兴趣和热情,为推进双边关系,2006年12月,印度总理辛格访日,双方宣布将两国关系升级为“全球战略伙伴关系”,强调两国关系已达到“新的水平”并决定把2007年定为“日印友好年”。日、印两国关系的拉近并非源于某届政府的一时热情,从两国的发展战略分析,双方在政治、经济与军事安全等领域加强全面合作,源于各自的大国战略目标的需要。
日印的大国战略需求
日、印两国的大国战略虽然各有不同,却在政治、经济、军事安全方面有着利益的结合点。
在政治上互有所求。日、印两国都谋求成为全方位的世界大国,扩大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特别是在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问题上,双方相互借重,共同联手,谋求一致的政治诉求。日本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起,便力求成为有影响的世界政治大国,而其迈向政治大国的目标之一,就是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印度大国梦的实现有着与日本同样的追求,其对常任理事国之渴望与日本同样迫切。2004年8月,日本外相川口顺子访问印度,印度外长纳特瓦尔•辛格在双方会见后对媒体表示,两国希望“联合国能尽快进行改革”,“根据目前国际社会的现实状况,印度和日本都认为对方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适人选,两国支持对方谋求成为常任理事国的努力。”2005年小泉纯一郎访印期间,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决定在联合国改革、特别是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问题上加强合作,并表示在“入常”问题上相互支持。在“入常”的道路上,世界上要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至少有10个国家,其中日本、印度、德国等都是最具有竞争力的国家。对日而言,如果与德联合,固然从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地域分配上减少了竞争,但是从经济发展水平上看又加大了竞争,即日、德两国都是发达国家,不仅如此,还同是二战的战败国,共同“入常”阻力较大。比较而言,印度是发展中国家,从南北方国家的比例协调来讲,日本与印度并不冲突,并且如与印度联合,日本不仅在舆论宣传上得到的效果会比与德国联合更加有利,同时还能够联手印度实现牵制中国的意图。而从印度来看,作为发展中大国在要求“入常”的国家中也具有自己的竞争优势,比较中日关系的现状,印度与中国的关系相对有利,在这种情况下借助日本的能量扩大自身声势,在地缘政治的较量中不无益处。
在军事安全上互有所用。日、印都是历史上与中国发生过战争、今天又都与中国存在着领土问题的国家,所以,中国是日、印两国长期以来关注和防范的对象。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两国先后制造的多版本“中国威胁论”在国际社会产生影响。中国的快速发展使得一直想在亚洲居主导地位的日本感受到“威胁”,将中国视为冷战后“多元威胁”中的主要威胁之一。针对“多元威胁”,日本多年来的年度军费总额一直保持世界第二、人均军费世界第一的水平。1999年出台的《周边事态法案》,更使日本把军事威慑范围直接扩展到包括中国南海和台湾海峡在内的亚太海域。日印两国对中国的军事力量均给予高度关注。近年来,日印两国不断加强军事安全方面的合作。2003年底,两国在东京接连召开国际会议,建立日印安全对话机制。2006年2月至4月,日本自卫队的海、陆、空参谋长先后到访印度,印度国防部长则回访日本,双方不仅商讨海上安全合作,签署了促进国防与安全领域广泛合作的协议,并就中国的军力发展情况及时通报。
在经济上互有所补,有着很大的合作潜力。印度经济发展速度较快,10年间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6%。印度众多的人口及其经济发展速度,使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不景气的日本看好印度市场,同时日本社会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印度的大量劳务人员可为外资生产企业提供低成本的劳动力。而印度很需要日本的资金和技术,以促进印度经济的发展。2003年,日本政府把对外援助的重点从中国转移到印度,在对华经济援助连续两年被削减四分之一的同时,对印经济援助显著增加,从而使印度成为日本政府开发援助的最大受援国。日本的本田等大公司也纷纷在印度设立工厂。截至2006年6月,日本已有约350家企业进军印度,3年间约增加了50%。今年1月起,日印开始磋商以自由贸易协定(FTA)为核心的经济合作协定,以谋求进一步扩大两国贸易。此外,日本非常重视石油安全问题,日本五分之四以上的石油进口来自中东国家,因此,印度洋的海上安全对于海湾石油供给线的畅通至关重要。印度扼守着这条运输线最重要的印度洋航道,日本加强与印度联系的纽带,密切双方的经济关系,对于保障其海上运输线的安全也是必要的。日印两国于2004年11月专门在东京举行海洋安全保障对话,全面讨论了双方在海洋安全保障方面加强合作的问题。
关于日印关系的发展,印度学者切拉尼2005年9月9日在《亚洲华尔街日报》上阐述的观点,与日本的战略需求相吻合。切拉尼认为,印度已成为日本新的投资地点,未来几年印度可望从建立印日更加密切的关系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好处,而两国的战略合作将会改变亚洲的力量平衡。
从地缘政治角度
看日印双边关系
首先,从三角双边关系分析印度的战略走向。在构成亚洲中日印大三角的中印、中日、日印三个双边关系中,中日关系较为复杂,近年来,由于小泉一再参拜靖国神社,使中日政治关系降到谷底。安倍首相上台后,中日关系虽有所改善,但仍有许多问题需在互惠互谅的基础上,逐步予以解决。可见,在这个三角中,比较中、日两国而言,只有印度对外关系的开展相对有利,因为它面临的主要是解决与中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没有更棘手的新的矛盾和对立。在亚洲的地缘政治格局中,中国和日本都是极具影响力的大国,两国的政治、经济影响力各有千秋。因此,如果站在印度的角度考量印中和印日关系的分量,是无法简单地从某个方面说明孰轻孰重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在中国迅速发展的今天,印度不可能以牺牲印中关系为代价发展印日关系。如果说日本在发展对印关系的同时,带有“拉印抗中”的意图并且必然产生牵制中国的效果,那么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讲,这种“牵制”也会在印度改善对华关系时,同样出现在对日关系方面。笔者认为,从战略的角度考虑,印度更多的会在大国关系中寻找平衡点,在中日印三角关系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力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以便在复杂的亚太地缘政治格局中,借助对华、对日关系的发展来增强国家外交的影响力度,达到提升印度大国地位的战略目标。
其次,打造中俄印三角合作机制。在今天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和中国、印度崛起的亚洲地缘政治格局下,面对日印关系的迅速升温和印度的大国外交战略,中国应积极调整外交理念与外交策略,特别是要调整周边大国外交,以便创造有利于中国对外发展的周边环境。如,积极打造中俄印三角关系。中、俄、印如今都属于发展中大国,面临的经济问题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国际社会上又有着反对西方大国霸权主义、反对建立单极世界、强调外交自主性的相同立场,所以中俄印三角合作有着现实基础。俄罗斯总统普京2006年3月访华期间,两国元首在《联合声明》中提到双方支持加快建立中俄印三方合作机制;同年11月胡锦涛主席访印时,中印领导人在发表的《共同宣言》中又一次提到中印俄三方对话机制问题。“中俄印三方”是这两个重要文件中惟一提到的三角关系,由此反映出三国对中俄印大三角的重视。在这个三角关系中,俄印有着传统的战略合作关系,中俄两国近年来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内不断深化经济与安全合作,而印度已具有上合组织观察员身份,如果以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今后三国加强合作的一个平台,中国在其中可发挥具有影响力的作用。这不仅有利于中俄、中印经贸合作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形成以中国为核心力量的北、南协调合作的地缘安全格局,有利于印度外交重心的调整向着对华友好的方面发展。
再次,有关中日印三角合作构想。这里还可以就中日印关系做一分析。在中日印三国中,中国同印度及日本都存在领土争端和战争留下的恩恩怨怨,而日本和印度之间不存在这种历史问题。随着印度的进一步发展及其国际地位的上升,日本继续加大争取印度的力度也是必然。但是,日本仅仅促进日印双边关系的发展显然不足以应对未来形势的发展。从未来发展趋势看,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中国、日本和印度是21世纪最有可能成为世界大国的三个亚洲国家,其中中国的发展速度和水平都将是三国之最。目前,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商品输出市场,包括台湾和香港在内的中国成为印度第三大贸易伙伴。针对这一形势,日本驻印大使于2004年提出了建立日本印度中国三国轴心的建议,认为这种三角关系对亚洲的稳定和繁荣非常重要。从长远来看,中日关系直接关系到两国在亚太地区的未来发展以及大国主导作用的发挥,这是日本不得不正视的一点。在中、日两国的发展谁也离不开谁的情况下,日本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而另辟途径协调与中国的关系,提出中日印三角合作关系的构想是其必然选择。对此,印度方面在中印两国尚存在领土问题、中日关系错综复杂的情况下,许多人士对构建包括中国在内的三国轴心的构想持保留态度。
由此可见,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强大会带来双重效应,一方面促使日、印等国努力寻求实现地区力量平衡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也使这些国家进一步看到与中国改善关系、加强合作的必要性。因此,即使日印拉近两国关系具有牵制中国的客观效果或者主观意图,其作用也是有限的。在全球化条件下,要提升国家的地位和影响,维护国家安全,不是靠遏制、牵制邻国的崛起,不是靠针对第三国的双边联合,而是要在建立互信睦邻关系的基础上,广泛加强交流与合作,从而实现双赢、共赢,实现地区安全与繁荣。
(本文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责任编辑:刘万镇)
相关热词搜索:大国 战略 关系 大国战略下的日印关系 中国的大国战略 大国思维与大国战略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