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和平文化基金会_国际上的“和平文化”运动
发布时间:2020-03-19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的主题词。去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主张。在我们向国际社会阐述中国对和平的理解、为促进和平所做的努力时,我们也有必要了解当前国际社会是如何解读和平的。当前国际和平运动中关于和平也有一个主题词,那就是“和平文化”。
“和平文化”概念的提出
“和平文化”概念的提出经过了一个从非政府组织提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受、联大加以完善并反馈给会员国和非政府组织,到各会员国和非政府组织予以响应这样一个过程。
1.“和平文化”概念在非政府组织中间的酝酿。“和平文化”概念的形成最早受到1986年秘鲁的一项叫做“和平文化”的教育计划的启发。同年在西班牙举行的各国科学家大会上,通过了《关于暴力问题的塞维利亚声明》,使“和平文化”的概念初步有了一定的内涵。
1989年7月,在科特迪瓦举行的“男人头脑中的和平国际会议”上第一次正式提出“和平文化”的概念。会议建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促进和平文化来创立新的和平理念。
2.联合国对“和平文化”概念的充实。在联合国,“和平文化”的理念首先被教科文组织接受并在该机构的工作项目中进行了尝试。经过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公民社会的推动,“和平文化”的概念最终被联大采纳,后者通过了一系列关于“和平文化”的决议,使“和平文化”的概念逐渐充实、丰满,同时也推动了关于建设“和平文化”的国际运动。
1992年,教科文组织将一个具体的“和平文化”项目纳入到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中,在中美洲、非洲一些国家和菲律宾等地在国家层面上开展了一些关于“和平文化”的项目。1994年,在萨尔瓦多首次举办了“和平文化国际论坛”。次年,在教科文组织第28届大会上,“和平文化”的概念被载入教科文组织《1996年―2001年中期战略》。在随后的5年间,教科文组织开展了一项题为《面向和平文化》的跨学科项目。
“和平文化”的概念被提到联大是在1997年。在第52届联大上,“面向和平文化”被确立为一个单独的议程。联大也响应经社理事会的建议,宣布2000年为“国际和平文化年”。1998年,根据一些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建议,第53届联大通过决议, 将2001年―2010年确立为“为世界儿童建设和平文化与非暴力文化国际十年”
3.联合国对如何开展构建“和平文化”的行动提出指导原则、具体建议以及关于“和平文化”的定义。1999年,联大通过《和平文化宣言和行动纲领》, 确立了建设“和平文化”的行动领域。随后,联合国还提出了建设“和平文化”的8项原则。《和平文化宣言和行动纲领》对“和平文化”的概念进行了最全面的定义。“和平文化”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不仅限定在文化层面,而且涉及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和平文化”以和平为目的,以构建一种有利于和平、能够从根本上消除冲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来实现这一目标。“和平文化”无所不包、无处不在,它既涉及宏观领域也涉及微观领域,从国际层面的国家关系或者国际冲突到个人的日常生活、行为方式,都能体现“和平文化”的影响和作用。
“和平文化”从概念到行动的转化
联合国提出构建“和平文化”的倡议后,教科文组织承担起了对这一行动的领导和协调责任。该组织在各成员国设立了联络点。到2005年底,共在196个国家设立了249个联络点。在这一运动中,联合国的协调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认可各国联络点和扩展伙伴组织为“和平文化”运动提供合法性;二是通过提供一个交流的框架,便于各国参与者交流信息并作为“和平文化”运动的一部分在本国开展活动。
大多数国家的政府都参与了这一活动,通常包括国家首脑和全国性或地方性议会。政府的行动主要体现在支持联大通过的有关决议,有些国家领导人也签署了《2000年宣言》。但是5年来,各国政府对该倡议的热情不够,虽然他们都为促进本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了些事情,但并没有将其行动与创建“和平文化”联系起来。相比之下,国际公民社会对创建“和平文化”的全球运动做出了积极的响应,成为这一运动的主体。目前,在全球有1188个组织成为促进构建“和平文化”全球运动的活跃分子,他们共开展了1361项关于“和平文化”的重大活动,完成了253个交流项目。
2005年,国际公民社会向第60届联大提交了一份题为《为世界儿童建设和平文化与非暴力文化国际十年(2001年至2010年)的中期报告》。《报告》是根据来自100个国家的670个组织提供的信息撰写的。《报告》指出,大多数组织都认为,尽管面临着各种挑战,构建“和平文化”的全球运动取得了显著成果并且仍在发展。国际公民社会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推动“和平文化”运动。
1.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和平文化”的理念。这方面活动的高潮是在全球范围内对《2000年宣言》的签署。《宣言》主要倡导以下理念:尊重一切生命,摒弃暴力,慷慨奉献,为了相互理解注意倾听对方,保护地球,重新创造团结的局面。截止到2005年12月底,已有7000多万人签署了《宣言》,在中国有5000多个签名。目前“和平文化”概念已被广为接受,成为国际和平运动的主题词。“和平文化”所倡导的和平、自由、正义、民主、宽容、团结、合作、非暴力、多元化、文化多样性、对话与谅解等原则对超级大国所奉行的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战略提出了有力的挑战,也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在美国入侵伊拉克前后,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掀起反战浪潮,与多年来对“和平文化”的宣传和运动本身的联合作用有一定的关系。
另外一个影响比较广泛的行动是纪念国际和平日的活动,第55届联大通过决议,将每年的9月21日定为国际和平日。在这一天各国都举办各种活动,倡导全球冲突地区停火并主张非暴力。
2.开展针对青少年的和平教育活动。教科文组织把和平教育作为推进“和平文化”的核心内容。为此,该组织编辑了有关和平教育的教材和其他培训资料,提供给国际非政府组织进行和平教育。在教科文组织的引导和支持下,国际非政府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和平教育活动。有的与学校合作,开设有关和平教育的课程,有的举行关于“和平文化”的讲座,也有通过开展以“和平文化”为主题的体育、文艺比赛等形式宣传非暴力的精神,提倡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宽容。仅在2005年,国际文凭组织(IBO)就给117个国家的1500所学校的20万孩子教授了关于和平文化的课程。瑞典的一个叫做“生命连环”的组织自1987年成立以来已同70多个国家的400多所学校建立了友好学校项目,开展了2000多项和平活动,其活动主题是:“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环境”。日本的创价学会发起了3个重要的和平文化教育项目,其中有“战胜暴力”行动和“妇女与和平文化”等。
3.参与解决冲突。在国际非政府组织中有一类组织专门从事冲突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冲突的实践。他们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是“和平文化”中“致力于和平解决冲突”内容的实践者之一。国际基督教和平向巴以派代表,召集由双方的专业人士和普通民众参与的会议,讨论和平问题。一个专门从事和平解决冲突的叫做“超越”的组织单在2005年就参与斡旋了斯里兰卡、中东、亚奇、乌干达、利比亚等地的冲突。它的一个成功案例是在厄瓜多尔和秘鲁之间建立了“两国区”。
4.把“和平文化”的理念纳入国际非政府组织多边活动的舞台。 近年来,在国际非政府组织多边会议上,关于“和平文化”的议题并不少见。比如,在世界社会论坛上,以“和平文化”为主的论坛、讨论会就为数不少。2005年7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的全球预防武装冲突伙伴计划(GPPAC)国际会议上,“和平文化”成为一个重要的主题。在GPPAC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的《全球行动议程》中对“和平文化”有专门的阐述。在全球15个地区提交的地区行动议程中,对推进“和平文化”都有专门的条款。GPPAC进一步把“和平文化”的概念推向全球,并为具体实施有关目标做出了具体规划。2006年3月,GPPAC总部还将制定2006-2010年5年计划,这与“和平文化十年”的后半期活动是同步的。
“和平文化”运动面临的困难和发展趋势
构建“和平文化”的全球运动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平文化”的概念也得到了广泛认可,但是这一运动有些缺乏后劲,面临着各种困难。首先,联合国没能发挥好对这一运动的领导作用。随着联合国关注的重点的变化,其对“和平文化”活动支持的力度有所下降,教科文组织减少了相关的人员配置。其次,各国政府对“和平文化”运动原则性的、道义上的支持大于具体行动,而对创建“和平文化”满怀信心和热情的是国际公民社会。但是,公民社会缺乏人员和资金支持,使该运动的可持续性受到制约。第三,“和平文化”的内容过于宽泛,缺乏重点,难以形成合力。同时,各国对这一概念的宣传力度不够,理解也不是很明确。比如日本人对“和平文化”的理解局限于过去的战争经历,他们倾向于把和平视为没有战争、没有核武器。所谓和平教育就是要向年轻一代传授有关广岛、长崎的核袭击或者战争的经历。第四、国际公民社会在开展创建“和平文化”的活动中缺乏相互协调,大大减少了这一运动的影响力。
然而,国际公民社会并没有放弃“和平文化”运动的建设。在恐怖主义和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困扰下,“和平文化”的概念给各国人民提供了一个积极的正面的解决问题的希望。在公民社会的推动下,2005年联大通过了有关决议,重申“和平文化十年”的目标,号召成员国继续重视开展“和平文化”的活动,要求教科文组织继续发挥领导作用,对国际公民社会为“和平文化”做出的积极努力表示赞赏。国际公民社会还会继续推动这一进程。它们正在制定今后5年的计划,向联合国提出各种建议,以期将该运动推向新的高潮。它们向联合国提议:将每年联合国国际和平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开展“和平文化”活动的尺度,重新召集有联合国各机构代表和非政府组织代表参加的“国际和平日指导小组”会议;将国际和平日所在的周(9月18-26日)定为“促进和平文化周”;将2010年定为国际和解年等。
中国政府和民间组织在推进“和平文化”运动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支持联合国关于构建“和平文化”的倡议,对联大通过的相关决议表示支持。2005年10月,在第60届联大上,王光亚大使就文明间对话与“和平文化”问题发表了声明, 对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学术机构以及教科文组织在促进文明间对话、“和平文化”方面做出的努力表示赞赏。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在对青少年进行和平教育方面有着良好的传统,在与国外非政府组织的交流过程中也就“和平文化”进行过交流,比如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的一位会领导曾经就“和平文化”问题给日本创价学会组织的青年学生访华团做报告,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中国对外友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民间组织网站提交了有关创建“和平文化”的信息,是前文中提到的670个提供信息的非政府组织之一。
总体来看,中国政府和民间组织在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 促进民主、人权、妇女平等、社会和谐、国际和平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些努力与“和平文化”倡导的理念是一致的。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参与建设“和谐世界”的进程中,我们可适当与国际上建设“和平文化”的运动联系起来。我们常说中华民族的文化就是“和平文化”。因此,我们可以用中国深厚的文化资源充实联合国倡导的“和平文化”的内涵,同时也可以从国际公民社会创建“和平文化”的实践中汲取有益的经验,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本文责任编辑:王栋)
相关热词搜索:国际上 和平 运动 国际上的“和平文化”运动 国际上的和平文化运动 国际和平文化年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