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彩乐章_重基础积淀,谱华彩乐章
发布时间:2020-03-18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要]在手风琴教学中,正确的手形、触键动作和音阶、琶音、和弦连接、连奏与断奏等练习,为一切正常演奏和提高发展各种演奏技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是基础训练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手风琴教学;正确的手形;触键动作;音阶;琶音;和弦连接;连奏与断奏等练习
经过近半个多世纪的迅速发展,手风琴在中国普及,成为一件“大众化”的乐器。并且在演奏、教学以及与民族音乐文化相结合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中国的乐器大舞台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手风琴演奏的正确的手形、触键动作和音阶、琶音、和弦连接等练习,是学琴者不容忽视的一个课题。正确的触键动作和音阶、琶音、和弦连接、连奏与断奏等练习,为一切正常演奏和提高发展各种演奏技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是训练的重要内容。需要经过长期认真的训练,它是一种习惯的建立和形成过程。
一、手形训练
正确的手形是正确演奏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为各类下键和各种指法转换提供了方便的条件,为一切正确的触键动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是基础训练的重要内容。
在演奏中,手随着音乐的流动发展而不停地运动,手的形态也不断地变化,特别是右手在演奏中的手形变化是很频繁的,甚至有时音乐要求手形做相当急速的、大幅度的变化。这种变化与指法运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右手用扩指法演奏使手呈伸张型,用缩指法演奏使手呈收拢型(用跨指法和穿指法时,手也需做收拢动作)。若用顺指法演奏使手呈中间型(即基本手形)。伸张型手形、收拢型手形和基本手形是右手在演奏过程中的三种基本状态。当然,根据具体作品的特定音型和特定的指法,会使手形在伸张和收拢的程度上存在着各种细微的差别和变化,但是,各种不同的手形状态在基本要求上却是相同的。这些相同的基本要求是:①五指自然弯曲(差别在于弯曲程度不同);②手指与掌心构成圆弧形(差别在于弧形的幅度不同);③2、3、4、5指的指掌关节要求稍稍突出而不平陷;④拇指的第一关节,2、3、4、5指的第一、二关节在演奏中不得平伸、翘起或卷曲,不得塌陷变形;⑤演奏中,整个手部要力求保持自然放松。
左手演奏由于常用比较固定的指法,所以手形的变化不象右手那样频繁,变化幅度也不如右手大。但在做远距离移位跳动或做半音阶低音进行以及演奏某些特殊音形时,也会使手形产生变化。根据右手手形变化的三种基本状态,可以分为左手的伸张性手形、左手的收拢性手形、左手的中间性手形(即左手基本手形)。
从整体上看(不指个别具体作品),基本手形的实用率最高,也是其它两种手形变换的基础(在基本手形基础上的扩张和收缩)。因此,初学阶段要十分重视基本手形的训练。
二、触键动作
在手风琴的练习中,右手最基本的触键动作是指力下键。指力下键的正确方法是用手指第三关节的独立动作(2、3、4、5指的第三关节称指掌关节,拇指第三关节称掌腕关节。)无论是在做触键动作过程中,还是在完成触键动作之后,手指各关节都要始终保持自然弯曲的弧形状态,不可变形(如平伸、卷曲、第三关节下陷等)。初期训练阶段要特别重视手指独立活动能力的练习,某一手指下键,其它手指不得做协同下键的动作,更不得借助于腕部、臂部的动作和压力下键。为了养成正确的触键动作和良好的演奏习惯,初学者要注意进行严格的手形训练,因为手形是一切演奏动作的基础,更是右手基本触键动作――指力下键的基本保证。在演奏中,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以及大、小臂和整个手部都要注意克服紧张状态,寻求放松感觉。要注意保持身体各部位的正确演奏姿态。
左手最基本的触键动作,也同样是以指掌关节的独立动作下键。正确的下键是把手指垂直果断地将键钮按下(连奏),或是以手指的反弹力下键(断奏),当低音键钮与和弦键钮同时下键并连续演奏时,左手可以借助部分掌部的合力下键,但是动作要尽可能的低矮和小巧。完全用掌部的合力,高高地将手指抬起,用手指拍打键钮的方法是错误的。左手下键后,手形仍要继续保持程圆弧形立起状态,手指各关节不可变形。某一手指做下键动作,其它手指不得翘起、平伸或卷曲。左手拇指虽然不直接参与下键动作,但也应保持自然弯曲和放松。因为任何部位任何形式的紧张状态,都是顺利进行演奏的障碍,都会直接影响正确演奏习惯的形成。
三、音阶、琶音、和弦连接
在现代各类器乐教学中,音阶练习已成为约定俗成的重要训练内容。音阶既是人类音乐逻辑思维的高度抽象概括,又是最基本的音乐语汇之一。在音乐创作实践中,实用率很高。几乎在所有有调性音乐作品中,均可找到音阶的片段或痕迹,完整的音阶出现在音乐作品中也屡见不鲜。因此音阶就成为演奏者必须掌握的基本音乐语汇之一。
由于调性的存在,各调音阶在手风琴上的键盘键钮位置是不同的,左右手的指法亦随之需做某些变化和调整。因此,通过音阶练习熟悉掌握各调音阶的键盘键钮位置及其指法运用,是演奏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技术。
在手风琴基础教学中,音阶练习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初步练习阶段。练习的目的主要是训练基本演奏姿态(包括:演奏姿势,触键方法,风箱运用)和熟悉键盘键钮的位置(限于一个升降号以内的各调)。
第二阶段是在巩固熟练基本演奏姿态的基础上,要求用中速或中速稍快的速度演奏三个升降号以内的各调音阶,并做连奏与断奏、(指力腕力)的对比练习,同向进行练习,反向进行练习,双手一对一,一对二的音阶练习。音响效果要求均匀、流畅,风箱运行平稳、变换风箱自如。
第三阶段的音阶练习主要是速度耐力训练和力度节奏变化训练。要求用快速流畅自如地演奏各大小调音阶,在力度上,可用均匀等强的、有弱渐强的和有强渐弱的等不同的要求练习风箱控制能力。在这个阶段上还可把音阶组合成各种不同的节奏进行练习。
在不同要求的音阶练习阶段中,可相应地安排琶音与和弦连接练习。琶音可分为连续的琶音和分解的琶音两种。(连续的琶音也可称长琶音,分解的琶音也称短琶音或小琶音)。连续的琶音练习(连续的两个八度或三个八度)主要是要求腕部和拇指转换动作柔和,圆滑、连贯,肩、肘、腕三大关节要放松自如;分解的琶音主要是练习手指扩张能力,要求在手形扩张的情况下,仍要力求保持一定的弧度而不可平直,手部肌肉放松,下键垂直,动作独立。
和弦连接练习从演奏技巧上讲,主要是训练腕力下键和手形(指法)转换以及风箱的运用和控制,和弦可用连奏和断奏两种方法练习,连奏的和弦要求音头整齐、丰满,断奏的和弦要求音头饱满而富有弹性,风箱余音控制要恰当自然。此外,和弦练习的另一个更主要的内容是训练学生的和声听辨能力,使学生在音响观念上由单声的、平面的转而建立起多声的、立体的音响听觉理念。
四、连奏与断奏及其中间层次
连奏与断奏是乐音横向之间在时间关系上的显示。当一音(和弦)奏出并使其时值延续到下一音的出现即称为连奏;当一音(和弦)奏出即止,使其音与音之间造成音响上的停顿、间断即为断奏。
在音乐表演艺术领域里,连奏与断奏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各种各类千变万化的演奏技巧,都离不开连奏与断奏的音响特征,因为各种技术技巧的应用最后总是要在音响上体现出音的连续或间断。由此可见,时间因素对造成乐音连续与连贯、停顿与间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音乐中,时间和速度是紧密相关的,因而时值相同的连奏与断奏音符,由于音乐速度要求不同,其音响在时间关系上的显示也是不同的。就是说在不同的时间速度条件下,乐音有着各种不同程度的连贯与间断。这样,除极端的连贯和极端的的间断外,其余各种介乎于两极之间的不同程度的连贯与间断,我们称之为连奏与断奏的中间层次。如果我们把连奏理解为乐音的线形运动,把断奏理解为乐音的点状运动,并按时间由长到短,速度由慢到快地把它们连接起来,即可构成一个连奏与断奏及其中间层次的图式:
从上面的图式中可以看出,连奏或断奏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演奏者如果能够通过听觉辨析这些层次的差别,运用具体的技术技巧清晰地奏出各类不同层次的连奏与断奏音响,并能自觉地追寻更多层次的音响差别,那么,他必将获得更加丰富的音乐表现手法,不断提高和增强音乐形象的塑造能力。
根据上述原理,对连奏和断奏方法的训练主要是对演奏动作控制能力的训练。单音连奏在通常情况下是用指力演奏的,和声及部分双音的连奏需要用腕力演奏,断奏则可分为指力断奏和腕力断奏两种。
我们不仅应该注重基本功的积淀,从而具备精湛演奏技艺,还应该对本专业有关的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史论、民族音乐理论等有所认知,同时还应该具有文学、美学,特别是对古代一些文论、诗论、画论、乐论等方面的学养。只有经过长期的艺术陶冶,获得艺术的真知真髓,才能在学海中探得骊珠。
作者简介:高琳(1975-),女,山东聊城人,河南省驻马店广播电视大学艺术系主任。
相关热词搜索:华彩 积淀 乐章 重基础积淀 谱华彩乐章 重基础积淀 再谱金融新闻出版华彩乐章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