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政局:危机的停损点及前瞻] 台湾政局
发布时间:2020-03-16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经历了从1986年之后多次重大的政治剧烈变动之后,台湾依然能够维持政治相对稳定的局面,这是值得认真解读和研究的政治现象。 2006的台湾政局是精彩无比,跌宕起伏的。相信所有观察和研究台湾政局发展的专家学者,对此均不会持质疑态度。
今年早些时候,涉及陈水扁家族以及民进党高层的贪渎弊案事件接连爆发,陈水扁亲信以及“第一家庭”成员,甚至包括女婿以及亲家,纷纷成为司法检调单位侦调的重点对象。陈水扁的政治诚信在多次狡辩之后,已经荡然无存,民进党政权陷入了政党成立20年,以及执政6年来最为深重的政治危机。
6月前后,在野的泛蓝阵营发起的第一次罢免陈水扁的努力遭到挫败,但这不意味陈水扁以及家族得以侥幸兔脱。8月间,由前民进党主席施明德登高一呼,而获得百万人实时响应的反贪腐倒扁运动,不到短短一个星期,就募集到超过一亿新台币的反贪腐经费,提前于9月9日举行的凯达格兰大道的反贪腐红衫军的集结,在国际媒体以及华人社会面前,展示了台湾都会中产阶层自觉参与政治的执著。将近一个月风雨无阻的坚持,整齐划一的倒扁手势,振聩人心的反贪腐诉求,在9月15日的围城之战,10月10日的天下围攻,红衫军的力量显示达到了高峰,促成了台湾立法院第二次罢免陈水扁的成案及付委。但一如人们早已预料的那样,二次罢免依然付诸阙如,陈水扁有恃无恐,红衫军帅老兵疲,后续乏力,陈瑞仁着手进行的国务机要费弊案调查结果,已经成了台湾朝野以及多数民意的迫切期待。
台湾朝野以及社会的大多数,对于陈瑞仁检察官的调查结果予以的期待值之高,远远超过了在此之前对台开案(陈水扁亲家以及女婿涉及的弊案)、SOCO礼券案(陈水扁夫人吴淑珍以及亲信涉及的弊案)的调查。在对台湾司法系统备受权力约束深恶痛觉之余,多数人对于具有“深绿”背景的陈瑞仁,究竟能不能秉公执法,无私调查,并不寄予厚望。
因此,11月3日陈瑞仁有关国务机要费调查报告的公诸于众,在台湾社会产生的震撼效应,超过了政治分析家以及主流舆论的想象和期待……
重大变动前夜
不妨借此机会,回顾一下过去20年台湾政治转变过程的历史轨迹。
2000年之前的台湾,经历了惊心动魄却没有发生任何大规模暴力冲突事件的政治转型,这也是华人社会第一次透过政治选举,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政党轮替。这一次政党轮替的意义,其实早已经被人们对主张台独路线的本土政治势力掌握台湾执政权的担心所掩盖,经历了从1986年之后多次重大的政治剧烈变动之后,台湾依然能够维持政治相对稳定的局面,这是值得认真解读和研究的政治现象。
当一个具有鲜明本土政治色彩的政治力量突然获得执政权力,从而不是很情愿地进入了曾经被他们所批评和否定的政治体制之内,势必出现诸多的政治不适应症。长期执政的国民党,对于度身订造的党国体制驾驭娴熟,因为这个党国体制全然是为国民党威权体制服务的,当民进党进入这个开始呈现过去时的党国威权体制之后,制度的缺损,以及制度积存的灰色地带,就给各种因为权力的获得以及权力膨胀之后的便利于贪渎腐败的诱因,提供了诸多的快捷方式和想象空间。
在旧制度无法完全去除,新制度难于建立或者健全的特殊政治情境下,权力的新贵们难于抵御旋踵而至的诱惑。在短短不到6年的时间内,一个新生的,曾经以清廉,反贪腐,改革为理想目标的本土政治力量,就这样被傲慢的权力以及权力的傲慢所侵蚀。
围绕陈水扁家族,尤其是其妻子吴淑珍的无止境的贪婪,毫不掩饰的揽权和干政、女婿以及亲家敛财的不择手段留下的是一幕幕触目惊心,发人深省的新生政权迅速腐败沦落的纪录。
客观而论,我们不能完全断言,民进党或者主张分离的政治势力,悉数由贪渎腐败份子或者特殊利益集团所构成。最近刚刚因病去世的民进党元老,前宜兰县长、曾在民进党政府担任司法部长的陈定南,其一生就是清廉自持的“典范”,民进党内部也不乏拥有政治理想和道德情操,严于律己的清流人士,但他们并不在权力核心,或者成为某种点缀,或者被世俗政治抛离,并因为边缘化而人微言轻。绝对的权力导致必然的腐败,这个铁律不幸又在台湾新生本土政治势力的身上获得验证,这是当前民进党的最大困境,也是仅仅执政六年的民进党人的悲哀。
在台湾近20年的政治变迁过程中扮演不可或缺角色的中产阶层,在这次施明德组织的百万人反贪腐倒扁运动的过程中,已经将台湾中产阶层相对成熟的政治性格,以及政治性格的局限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正是这种自始自终的热情、守法、有序、坚持在体制内的抗争和诉求,才在某种程度上抑制和克服了政治转型过程中备受诟病的“民粹政治”的无限制扩散和蔓延。
将视线拉回仍然在发生动态变化的台湾政局,对于色彩斑驳的台湾朝野政治分野,应已有进一步贴身的触摸:台湾岛内政治局势正处于酝酿重大变动的前夜。
或许还可以说,台湾政治版图的色调.已从过往绝对的蓝绿对立,再到“台湾红”的突兀而至,红衫军的崛起,开始出现新的动态变化。即将到来的年底台北、高雄市长选举,明年年底的“立委”选举,后年的“总统”选举……这一条政治发展脉络,预示着为了2008年另一次政党轮替,台湾朝野政治势力,已加快了热身的步伐,提前展开了决战的态势。
持续的政治“闷烧”
最新的刺激和诱发因素是陈瑞仁有关国务机要费调查报告结论的出台,以及陈水扁经过72小时“静默”之后,亲自在电视上为自己以及第一家庭辩护,伴随而来的是新一轮的政治动荡。
我们几乎可以断定,陈水扁决心以拖待变,无意主动下台以示负责。在未来可见的一段时期内,台湾朝野围绕弊案的政治博弈所展开的争斗,将持续呈现纠缠反复,空转虚耗的基本特征。
目前的态势大致上可以有几个观察点:
首先是民进党内部的变化。从上周末民进党召开紧急中执委扩大会议之后作出的初步决定可以看出,中止吴淑珍等人的党权,其实已默认吴淑珍等人利用职权涉案的事实,对于陈水扁则给于尽快出面澄清说明的要求,说明对于是否和陈水扁作出必要的切割,民进党内部尚未形成共识,但切割效应已经浮现,谢长廷的若即若离已显见端倪。可以预见,民进党正酝酿新一轮的裂变,尽管各种政治势力的头面人物还不至于公开和陈水扁决裂,但新生代以及中生代尽快和扁切割的声音会越来越强烈,不仅反映党内变革求存力量的意志,其实还可能曲折表达所谓四大天王的立场,也就是说民进党内和陈水扁继续“捆绑”的凝聚力将日渐减弱,不至于完全切割,但彼此已经开始拉开距离。
其次是对台联党以及李登辉大幅度切割动作的解读。由周玉寇起草,李登 辉署名的公开信,更主要是为台北市长选举拉票的需要,同时也反映了李登辉正在着手考虑如何收拾残局,进而大部分或者全盘接收泛绿支持者的深谋远虑,台联党即刻作出赞成第三次罢免陈水扁的决定,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积极政治姿态。短期的考虑是在今次北高两市选举中,尽最大极限和民进党争抢选票资源,一旦陈水扁不得不下台,民进党出现内部崩解,则台联党以及李登辉将扮演新的泛绿盟主。尽管台联党突然转向,退出三度罢免,但只要民进党内部因为陈水扁弊案交付司法审理,或有最新定案之后,上述的收编企图仍将付诸实践。
迄今为止,我们才能更加深入了解和掌握李登辉之所以突然抛出组建不分蓝绿,不分统独第三势力的真实动机。由于国务机要费调查报告的出台,以及陈水扁的决心一搏,负隅顽抗,我们对于泛绿阵营今次在北高两市选举的结果无法作出乐观预测,但可以更加明确的是,无论是民进党还是台联党,在处于劣势的政治情境之下,高雄市长选举将成为泛绿阵营全力以赴,势在必夺的关键战役。
再次是红衫军和泛蓝阵营的变化。国务机要费调查报告一旦出台,既可以理解为是施明德发起的反贪腐倒扁运动的阶段性胜利,也可以理解为红衫军街头运动即将告一段落,施明德的主导地位将降为其次,或者逐步被泛蓝阵营,主要是马英九所取代。施明德的道德形象固然可被尊敬,但是在后续的政治博弈过程中,他很难取代目前在政治舞台中央的任何人,即使泛绿阵营因此面临全盘解体,他也不可能是泛绿阵营的共主,即使被邀请参加所谓的政党领袖高峰会,施明德也很难继续被台湾朝野各种政治势力所接受。没有人能够抹煞施明德今次扮演的角色,但在未来可见的政治发展过程中,红衫军或者施明德将只是过去时了,这就是冷酷的政治现实。无法回避只能正视。
最后是泛蓝阵营后续的发展。和往常一样,泛蓝阵营因为宋楚瑜执意参选台北市长而再度回到“各自登山”的若即若离状态,人们无法预期,一旦陈水扁不得不下台,泛绿阵营在接连的政治选举失去优势,只能苦战固守基本盘之后,泛蓝阵营可以达致新的政治整合。反而,我们会看到经历封刀之作后的宋楚瑜和亲民党,在极有可能的逐步泡沫化的过程中,仍然坚持不与马英九为代表的国民党合流,而国民党内的本土派依然坚持不向马英九输诚,而选择在王金平的旗帜之下。得出的印象结论是,泛蓝阵营不可能因为陈水扁陷入空前危机而获得更多的正面效益,目前的各自为阵,各怀鬼胎以及各树山头的现状仍难改变。
结局有多种的可能,但趋势只能有一个,无论陈水扁采取何种拖延狡辩战术,在可以预见的一个时期内,现时的危机不会排除,新的政治危机不断形成,朝野关系持续紧绷,社会基本秩序不至于失控,但持续的政治“闷烧”难以遏制,政权的离心力日益增强,或者可以说,陈水扁以及民进党目前所遭遇的空前政治危机,实际上是将2008年可能出现第二次政党轮替的结果,提前了一年多的时间。
乱中有序
美国的暧昧和大陆的冷静观察,使得台湾正在发生的政治危机依然被限制在台湾内部,而不至于实时影响和波及两岸关系。
北高两市选举,由于泛绿或者深绿阵营危机意识的加强,高雄市长选举将是一场恶战,陈菊突破逆境,最终上垒的可能机率不会因为陈水扁的负隅顽抗而继续受挫,甚至还可以因此获得来自泛绿阵营更为有效的支持。
2008年台湾将面临再一次政党轮替,除非发生足以改变和影响政治局势发展运行轨迹的重大事件,否则的话,民进党似乎很难拥有继续执政的优势条件,民进党将再度返回在野党的位置,这个在野党的内部凝聚力以及对台独基本理念的坚持和爆发力将更加引人注目。
在此之前的2007年立委选举,亦将再度规划和勾勒未来台湾政治版图的基本色调,其结果也将直接影响到2008年总统选举以及2008年之后的朝野互动和政治攻防。
国民党重新夺回执政权的机率,伴随着民进党政治影响力的逐渐消褪而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泛蓝阵营不可能产生新的凝聚力,也就是说目前所谓泛蓝阵营,不仅无法获得有效的政治整合,甚至还可能产生新的裂变,马英九的“共主”地位仍将不断受到质疑和挑战。
2008年前后台湾政局发展的主要观察点是:台湾政局是否会失控?如果不会,那么谁来收拾残局?
此时此刻,不少舆论担心,陈水扁为了达到自保目的,极有可能在急独的道路上铤而走险;笔者以为,陈水扁是否会铤而走险,已不能由其主观政治意志所决定。首先,一个政治诚信荡然无存的领导人,即使还能拖到2008年,在民进党内部也未必有曾经的威慑力和号召力;其次,无论是否提前下台,台湾社会制约急独的政治势力以及希望维持两岸现状的主流民意并不会因此改变,再次,来自美国以及大陆的外部制衡力量,不可能对陈水扁的铤而走险坐视不理。
陈水扁当然愿意铤而走险制造危机,但希望转嫁危机,铤而走险是一回事,能不能按照他的主观政治意志实现铤而走险的目标则是另一回事,过去的五六年间,陈水扁在两岸关系问题上不断制造议题,不断试图铤而走险,但这些年各种制约陈水扁以及形形色色台独势力的内外因素不但没有减弱,反而获得了不断补强,对陈水扁的铤而走险大可提高警惕,却不可估计过高,从而影响外界对台湾内部政局走势的准确判断。
我们也无法回避一个最基本的事实,这就是在近年来台湾政治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2000年第一次政党轮替,还是2004年“3?19”枪击案,抑或是围绕陈水扁家族弊案而出现的持续政治波动,台湾社会并没有出现亚洲其它国家或地区的失序和失控,这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以及其政治社会成因究竟是什么?台湾政治变迁的20多年间,始终呈现的“乱中有序”特征,在这次如此剧烈的政治动荡过程中,依然如斯?从1986年至今,台湾始终未曾出现.类似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以及泰国的军人干政现象,其中的究竟又是如何,怎样才能作出接近客观实际的解释?至于类似陈水扁的政治领导人,其家族所涉嫌贪渎弊案始终受到台湾媒体的穷追不舍,在野党议员的持续揭弊,不同政治立场的媒体对弊案坚持不懈的揭露,舆论监督张力的展示,其中的政治意涵应作何种解读?除却个别时空条件下出现的暴力冲突个案,在这次红衫军崛起和持续抗争过程中,何以未曾出现无法控制的大规模流血冲突,政治抗争过程的情绪和理性的社会氛围何以能实现某种程度的共处,如何解释这种不可忽略的政治现象?
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政治立场,对于上述政治现象势必然有迥然的答案。多元答案的得出,或者多元疑惑的存在,正是本文的主观预期,同时也表明,发生在台湾的诸多种种,和我们的现在和未来都是息息相关的。即使没有最直接的参与,也不能对于近期台湾所发生的一切过程视而不见。毕竟,台湾所发生的诸多种种,最终都会与中国的统一大业联系在一起。某种意义上,作为两岸三地政治社会转型的一个个案,也许台湾曾经以及当下所发生的一切,以及即将发生的一切,都值得祖国大陆认真研究和解读。
相关热词搜索:台湾 政局 前瞻 台湾政局:危机的停损点及前瞻 二战后南海局势比较稳定的原因不包括 南海危机美国为啥走了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