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逢阳光灿烂的日子 [阳光灿烂的日子,我渴望]
发布时间:2020-03-15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世上没有能够永远潜伏而不暴露的问题,除非问题本身没有发生。只要存在着"地雷阵",踩响或引爆只在迟早之间。故作不见并不等于问题不在。这一年多来,广东频频触雷的经验之惨痛,在全国又属"先行一步",是谁也回避不了的。伴随着广信破产、粤海重组;于飞(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折翅、陈同庆(原湛江市委书记)死缓;乙烯停工,标致云散;清理逃汇,走私路断……广东人起初大概没有料到,要增创新优势,必先对现存的顽症来一个清理;要更上一层楼,必先对历史的沉痼作一次攻坚。而攻坚的对象,在很大程度上恰恰是已往20年改革形成的既有利益格局、权力结构、运作模式与制度安排。也就是说,要推进新的改革进程,先要对过去的一些"改革成果"进行改革;当初的改革者,现在有可能成为被改革者。
路径依赖与拨乱反正
任何改革都有它的"路径依赖"(pathdependence),亦即今天的选择总会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不可能完全超越。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假如一开始的"路径依赖"中过多考虑历史因素,过少考虑未来因素;过多考虑习惯,过少考虑革新;过多考虑某些人的现实利益,过少考虑公平合理的秩序本身;也就是说,改革方向因掺杂许多似是而非的目标而发生了偏移,那么,最后的情况很可能是:起点差之毫厘,终点失之万里。吴敬琏指出,千万不要以为既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是明确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只要不断地"改"下去,或迟或早总会实现既定的目标。事实上,如果某一个措施有某种偏差,它会对后续改革带来困难,造成某种"南其辕而北其辙"的现象,甚至会使改革走入死胡同,"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体制之中。因此,"要随时密切观察,看改革是否选取了不正确的路径,或者现时的体制已在多大程度上偏离了目标。如果发现了路径偏离,要尽快采取措施加以纠正,把它拉回到正确轨道上来,以免出现积重难返的情形。"
在20年前,中国改革的初始状态大致可以描述为:改革将使各方受益,只是多少不同;将使各地受益,只是快慢不同。因此,只要敢改、先改、能改起来就行。至于怎么改,是大可以摸着石头过河的。而今天,改革已呈现出各方利益交错、互为得失的复杂局面;改革怎样才能更符合绝大多数人的长远利益而不是少数人的既得利益,怎样才能更具有可持续性、可操作性而不是走走停停、模模糊糊,我们也有了诸多经验与教训。显而易见的是,统一的游戏规则,公平的制度安排,透明的公共程序,公正的法治运作,将是新一轮改革与对外开放的必要前提。可以肯定地说,中国改革能否取得最后的成功,关键即在于它能否及时将现有体制中偏离市场经济目标的部分扭转过来,使改革所依赖的路径回到公开、公平、公正、自由竞争、讲究法治等价值上来。
今天的广东正面临着拨乱反正、继续创新(尤其是体制与机制创新)的艰巨而光荣的形势,广东依然是中国的改革尖兵。我目睹着广东一幕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牙齿打碎了往肚子咽的悲壮情景,沉痛之余又继以欣慰。问题暴露了才能解决,早暴露早解决,深度暴露才能深度解决。我们渴望阳光,并非因为阳光下就没有黑暗,而恰是因为只有通过阳光才能帮助我们发现黑暗,进而遏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在一次会议上讲到为何大力倡导"建筑市场公开招投标"时说,他在河南工作时,有一次建委主任向他汇报工作,说80%的建筑市场存在腐败行为(浙江省一份调查表明,在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每8公里就因腐败倒下一个处长 ) ,他在震惊之余开始在河南推进"公开招投标"制度,不仅是为百姓大业计,也是为了挽救干部。广东一年的建筑工程有几千亿元的规模,敢不慎乎?近两年,从中央到地方,政务公开(如政府采购制度)、法务公开、检务公开、企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口号此起彼伏,而诸多"豆腐渣工程"、"王八蛋工程"的惨剧更一次次证明灰箱操作(往往带来决策失误)和黑箱操作(往往带来决策腐败)之恶果。很显然,中国要推进新一轮的多项攻坚改革,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必须以制度形式来建构公开透明的市场信息环境---只有这样,改革才能拥有更为牢固的民意基础。
"改革样本"意义深远
正是在上述的改革背景下,"颜光美事件"却在广东发生了。颜光美只是一个个人,"颜光美事件"决非一个个人事件。这一事件的影响与意义,我以为并不亚于广东的前几次"触雷"。颜光美的改革,是广东的光荣,也昭示着希望,我以自己居住的城市里有这样的灵魂而骄傲;而颜光美的去职,却并非他个人的失败,而是广东改革的一个悲哀。在人心的森林里,颜光美的形象不会暗淡,而将在更高处飘扬。
颜光美用"阳光下的交易"推行了一场成功的改革,它证明我们的社会和民众需要也支持改革,并且欢迎符合市场化改革方向的新的路径选择与制度安排。无论从改革的自身逻辑还是现实进程来看,中国改革都有可能走上一条光明而澄澈的道路---这是我们应该欣慰的;但同时,在推行改革中无懈可击的颜光美本人却被罗织种种罪名罢官撤职,又向我们证明,在改革之路上还存在许多陷阱(某些陷阱也可能打着改革之名),有的陷阱一时还很难绕开,因为它们不仅居于现有利益---权力格局的中心位置,而且习惯于通过行政权力而不是市场机制进行资源的配置。不管怎么说,在广东新一轮改革特定时刻发生的
"颜光美事件",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典型的"改革样本",其涵义之丰富,意义之深远,恐是当事人预先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颜光美事件"中的当事人位高权重,人脉亨通,政治斗争的经验与手法亦十分娴熟(颜光美推行公开招标后不几日,在批评颜光美的一个紧急会议上,他决定中山医立即开始"三讲整风",并以三院为重点,派工作组进驻。此种趁势借力、先从总体上将对方罩住的手法,真是"举重若轻"。即使具体招标上突破不了对方,还有这个总而统之无所不包的大概念。此后,他又迅速召开从民主党派到留学人员的多个会议,人人表态,个个过关,以整风为名,行孤立对方之实)。因此,本文并不想陷于对其个人品格与行为方式的评论。我和广大读者真正关心的,是从"颜光美事件"中折射出的中国改革的命运。在今天的中国,怎样才能真正推进改革和社会历史进步?同样是在今天的中国,是谁在用什么方法阻挠改革甚至陷改革者于"不义"?
改到深处是制度
我们知道,影响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因素很多,如政策、投资、技术、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等等。但是,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无疑是制度(按照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制度是指一系列用于约束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利益关系的社会规则---有些是成文的正式制度,如法律、法令、公司章程、商业合同等等;有些是不成文的非正式制度,如习俗、传统、道德伦理。也有人将前者称为"他律性的制度规范",将后者称为"自律性的制度规范")。没有好的制度安排,再多投资也可能成为"拍脑袋"的牺牲品,再宝贵的人力资源也可能被闲置浪费,再好的政策也可能在执行过程中变形。因此,国与国、企业与企业、组织与组织之间最终的竞争是制度的竞争,看谁能建立更有效的制度,看谁的制度更有自我更新能力。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思曾经非常充分地论证过,"法制、保证合同执行的制度规则才是真正保证长期经济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颜光美的"阳光改革"之所以能赢得广泛的社会认同,正因为它建基于公正、合理、透明的制度安排。
其一,改革的方向是为了最终消费者(病人)的利益,而且将这种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出身贫寒农家的颜光美,血液里一直充溢着底层百姓的本色。他主管中山医科大学教学工作期间,学校一度考虑撤消在粤北山区的一个教学点。当颜光美得知整个粤北山区只剩下一个中山医毕业生在某中专工作时,他坚持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个点保下来。当他到教育部寻求支持时,教育部的一位官员说:"想不到你一个在美国呆了5年的人,还能有这样的思想感情。"颜光美到中山医三院工作之初,在巡房时看到一个母亲抱着病儿哭泣:"妈妈哪里能交得起这么多钱?"他感到自己在感情上无法回避这些问题。他组织查找医院乱收费的十大误区(包括儿科小病号吃半片药却要交1片钱这样的小节),千方百计减轻病人的不合理负担。羊毛出在羊身上,引进医疗设备的开支最终要由消费者分担。用公开透明、专家投票的招标形式,无疑会降低交易成本,符合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其二,改革的程序贯彻了集体决策---规则在先---公正透明---严格监管的方针,用超越个人利益关系的规则设计来确保改革方向不发生偏移,在制度安排上达到了"消费者满意、医院满意、供应商服气"的"三赢"结局。颜光美深知在医疗设备采购领域改革的难度,如果没有理性稳妥、丝丝入扣的方案,改革者的任何一点小小疏漏都会成为遭逢打击的靶子。为此,颜光美在制度安排上集思广益,精益求精,充分体现了现代社会公共决策所必须坚持的公开性与科学性。
其三,改革的推动者本身具有强烈的价值判断、道德勇气和人格力量,为制度安排及其实施提供了充分的"精神氛围"与"支援意识"。如前所述,制度本身就包括他律(成文、有形)与自律(不成文、无形)两种。不能自行也",即便有形制度方面做出了好的安排,如果"一把手"想运用自己在无形制度方面的影响力去干扰而不是推动改革,则改革的方向仍然是不确定的。颜光美公开招标的决定,实际上也是在"安排"个人在改革中的角色。我们欣喜地看到,他并未受既得利益的束缚,而把自己"安排"到了时代最需要、也更具风险性的改革岗位上。限于篇幅,本文无法一一例举颜光美身上的种种感人事迹和他致力于建立财务、基建、药品、设备、评先等诸多方面管理制度的有益尝试,但有一点是天目昭昭、凡人可证的,那就是,在他身上,不可磨灭地闪耀着一种理想主义的价值光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民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立德以廉为先,做人以诚为本。"这便是颜光美内心时常激荡的精神价值。在他看来,价值观是一个人人格的根本保证,为了追求理想,可以牺牲一切,哪怕成为铺路的石子,成为冲锋途中倒在铁丝网上的生命。"一旦想清、想通、想透了,一旦作出承诺,枪逼着也不回头。"颜光美能义无反顾、如此决绝地推进"阳光改革",与他对理想价值的坚守是分不开的。如果多些世故,多些私利,多些冠冕堂皇的借口,多些随机应变的"灵活处理","阳光改革"是绝然走不到底的。
可以说,坚守人民利益(以此作为最高利益),坚持理性的制度安排与规则设计,坚信理想价值,这是我们推进新一轮改革的必要条件。
谁在妨碍改革
在口头上和公开的桌面上,很少人反对改革,尤其是改革的既得利益者们。但是,当改革进一步深化、当新的制度安排超越了某些人习惯的控制方式,当改革本身有可能从既有的利益分配格局中突围,而通向一片崭新的天地时---以种种看似"合理"的理由去非议改革,阻挠改革,就成为某些人的必然选择。他们拥护改革,但只拥护那些自己从中稳操胜券的改革;一旦改革使他们习惯的利益安排出现某种不确定情况,他们便立即转身,向改革杀出"回马枪"。回顾一部中国的改革史,有多少改革者被他们"杀"得体无完肤,"挑"得遍体鳞伤,终令英雄气短,豪情黯然!
在"颜光美事件"中,我们同样感到了"杀"向改革者的丝丝凉意。如果改革者本身不炼就一副"金刚不坏之身",恐怕早已在风中摇曳不止了。
颜光美被免职的理由之一是,"报道阳光下的交易引至医疗界的不良后果",说你是"阳光",那么其他医院是"黑暗"?这种荒唐的逻辑(不仅不能倡导阳光,还不能抨击黑暗)竟能说得出口,真让稍有良知的人感到心寒齿冷。我要做一个正直的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这是我的良心和受到的教育使然。我不管别的地方有没有阳光,重要的是我要阳光,我追求阳光。照这种逻辑,中国的企业不要再追求什么名牌了,你说"名牌",其它企业不是"假冒伪劣"?李长春书记也不要倡导"公开招投标"了,你说要"公开",岂不是说过去都是神神秘秘的"私下交易"?!颜光美被免职的理由之二是,招标"没有请示领导"。但问题是,如果没有请示领导,领导怎么会那么具体地指导购买哪间公司的产品?如果没有请示,公开招标组里却有中山医科大学派出的专门监察人员,他又是谁派出的呢?"修辞立其诚",说话还是要以诚实为本才好。同时,我认为,与其整天强调"请示领导",不如花些精力去"请教专家"、"请示市场"、"请教消费者"。与其密切联系领导,不如密切联系群众。几千万的投入,是领导说了算,还是专家、市场、消费者的选择重要?某些人未免太自以为是、本末倒置了!颜光美被免职的理由之三是,"常标新立异,自搞一套"。骨子里又是"合我者对,不合我者错"的一套逻辑。谁是颜光美改革得失评判的真正裁决者?中山医三院的员工最有发言权。关于这一点,已不用再多说。颜光美被免职的理由之四据说是,"不听党委的话,把党委放在哪里?"一副"我即党委,朕即天下"的姿态。我们姑且不去评论这种把个人等同于党委甚至凌驾于组织之上的观点的危害,我们姑且沿着这种逻辑推理下去,从江泽民总书记、朱?基总理到李长春书记,对于政务公开、加强法治、严格监理、反对腐败已经有过太多谆谆指示,这些指示恰是颜光美的公开招标所遵循与实践的。中山医将这样的人免职,又将上级党委放在哪里?对于更高级别党委的要求,中山医遵不遵循?我们还是少来些这类推理吧!中央正在号召"三讲",我们还是认认真真地先比照"三讲读本",进行一番老老实实的自我剖析吧!
……在中国人从心底里厌弃的阶级斗争年代,人们发现过一个屡试不爽的"公理":凡是勇于自我斗争的人,大都"君子坦荡荡"、"心底无私天地宽";而动不动就用冠冕堂皇的语言对他人进行斗争者,反倒有很多见不得光的地方。我并不想作生硬的比附,但我愿意作郑重的提醒。
良心是最好的枕头
颜光美正通过组织程序为自己申诉,他能否官复原职尚属未知。如果有重回三院的那一天,我们会在心中为他鸣响祝贺的鞭炮;而如果他再没有回去的机会,我们将在心中为他点燃安慰的蜡烛。当然,对颜光美来说,这一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已经用良心为自己所推进的阳光改革投下了赞成票,他为此付出了代价,但他的良心没有成为代价。当他坚持的改革方向与既得利益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时,他选择成为权力轮下的牺牲品,而不是成为权力的一个新的车轮。
良心是最好的枕头,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定能安枕。良知不是空洞而抽象的概念,相反,它是今天中国新一轮改革在制度安排上迫切需要吸取的活生生的养料与资源。它是制度之魂,亦是方向之光。
我发现阳光的喜悦,远胜于黑暗加给我的恐惧。公理自在,天道自行,碧海青天,夜夜有心。□
相关热词搜索:我渴望 灿烂 日子 阳光灿烂的日子,我渴望 阳光灿烂的日子作文 阳光灿烂的日子在线观看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