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天然气谈判何时达成一致?:中俄天然气谈判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15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中俄天然气协议是一个时间跨度长达30年、年输气量达680亿立方米的巨大工程,每千立方米100美元的价格差距意味着每年68亿美元的让步,这对双方来说都是需要谨慎对待的。由此可以预测,双方在价格上的拉锯战还会继续。
6月10日晚,在莫斯科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总部举行的中俄天然气谈判无果而终。此前,全球许多媒体都认为,这次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借双方纪念《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十周年之际,结束中俄天然气谈判并签署相关协议的可能性很大。然而事实证明,双方在价格等细节问题上的纠结依然没有化解,达成最后一致仍需时日。
艰难的谈判进程
中俄天然气领域的合作始于1999年,当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以下简称俄气)曾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达成一个意向性的天然气出口协议,但由于国际能源市场价格的飙升,中俄双方最终没有签署相关合同。
2004年10月14日,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普京访华。其间,中石油与俄气签署了首份天然气战略合作协议。其中规定,俄气将与中方协调俄对华天然气供应量、接收地点和价格,并在勘探、开采、运输和实施油气项目上进行合作,发展在中国的天然气运输和分配系统、建造地下储气设备和实施包括在第三国的其他合作项目等。据俄气官方网站披露的信息,如果一切进展顺利,俄罗斯计划从2010年开始向中国供气。
2006年3月21日,普京再度访华。这次访问的最重要成果是,中石油与俄气签署了《关于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谅解备忘录》,确定俄方将修建东、西两条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东线”西起东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州的科维克金气田,经哈巴罗夫斯克到中国东北地区,管道全长900公里,年输气量380亿立方米。“西线”(“阿尔泰”线)将西西伯利亚气田开采出的天然气,经俄罗斯阿尔泰共和国运至中国新疆西北部,与中国西气东输管道相连,计划管线总长6700公里,在俄境内为2700公里,在中国境内为4000公里,年输气量设计为300亿立方米。这一文件的签署标志着中俄最大的能源企业确立了伙伴关系,无疑为两国天然气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保障。6月30日俄气表示,考虑到俄70%以上的天然气探明储量集中在西西伯利亚地区,俄气将优先修建西线天然气管道。然而此后两年中,由于在天然气定价、俄气源供应不足和俄国内利益争夺等方面出现问题,中俄天然气管道的谈判一直进展缓慢。
2008年7月26日,为统筹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中俄在北京正式启动了副总理级的能源谈判机制,中方由副总理王岐山负责,俄方由副总理谢钦负责,从此中俄能源合作进入了新阶段。通过这一机制,中俄领导人迄今已召开了七次会议,就原油、天然气管线的修建以及相关油气产品的价格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沟通和谈判。
2009年6月24日,王岐山和谢钦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天然气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这是双方在能源领域合作的一个重大进展。双方强调,这是一个战略性、指导性的文件,具体合作细节需要两国油气公司的进一步谈判。有意思的是,就在同一天,俄气副总裁阿纳年科夫对外称,由于双方尚未商议好价格,俄方很难按原计划在2011年对华输送天然气。10月13日,中俄总理第十四次会晤期间,双方签订了《落实2009年6月24日签署的路线图》,决定同步启动东西两线管道的修建,并于2014~2015年实现对华供气。同时,双方还签署了《中石油与俄气公司关于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天然气的框架协议》。
2010年12月20日俄气总裁米勒表示,如果能够与中方就商业合同尽快达成一致,俄气计划2011年年中开始建设通往中国的“阿尔泰”天然气管道干线,2015年末即可实现工程竣工。
2011年5月31日,中俄副总理就俄方在今后30年内通过东西两条天然气管道每年向中方输送680亿立方米天然气签订了合作议定书,并且责成两国油气公司于6月10日前完成合同谈判,以备6月中旬两国元首会晤时正式签署。然而6月16日,梅德韦杰夫总统在与到访的胡锦涛主席举行纪念《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十周年的会晤后对记者说,“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文件仍在敲定中。” 俄能源部部长什马特科表示,中俄天然气管道的建设是“战略性的大交易,不应当匆忙行事”。
价格问题依然是瓶颈
尽管中俄双方都希望能在本次首脑会晤时签署一个哪怕是框架性的协议来结束中俄天然气合作的谈判,但最终依然未能如愿。这证明双方在谈判中存在一些难以马上解决的矛盾,其中最主要的仍然是价格问题。
从谈判开始俄方就要求与中方商定一个长期合同的天然气合约价格,参照标准是俄罗斯售往欧洲的天然气价格。而谈判初期中方坚持以煤炭价格作为参照物,中方的立场一直到2005年秋天都没有改变。2006年初俄罗斯和乌克兰爆发天然气纠纷,俄罗斯将对欧洲的天然气价格统一调整到每千立方米230美元,这似乎意味着寄希望于俄方在价格上让步的想法更加难以实现。然而,此后中国一系列对外天然气战略合作的实施,又使得中俄天然气谈判筹码的天平开始向中方倾斜。
2006年4月,中国和土库曼斯坦签署天然气管道协议。据此协议,未来30年内,土库曼斯坦通过管道每年向中国出口天然气将达400亿立方米。该管道已于2009年12月建成并对华供气。有报道称,2009年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的价格为每千立方米160美元。这无疑为中方在对俄天然气价格谈判中提供了有力的筹码。而随着国内天然气消费量的激增,中国近年开始广辟进口气源,计划从澳大利亚、也门、卡塔尔和印度尼西亚等国进口液化天然气(LNG)。据称中国与澳大利亚谈定的液化天然气价格仅为每千立方米145美元。正因如此,中国在对俄天然气谈判中希望俄方充分考虑到中国目前进口天然气的基本情况,给中国一个“公平”的价格。
据2011年6月16日俄新社报道,负责能源事务的俄副总理谢钦再次表示,俄方希望对华天然气出口能够获得同对欧洲出口一样的利润。根据俄气的预测,2011年的平均价格为每千立方米352美元。中方则建议按照购买中亚天然气的价格购买俄罗斯的天然气,即大约250美元。由于中俄天然气协议是一个时间跨度长达30年、年输气量达680亿立方米的巨大工程,100美元的差距就意味着每年68亿美元的让步,这对双方来说都是需要谨慎应对的,由此可以预测在价格上的拉锯战还会继续。
前景值得期待
尽管中俄天然气谈判再次搁浅,但是应该看到,双方为此努力十余年,如今距离最后的成功也仅一步之遥。对于谈判的前景,笔者认为从战略和现实需求两个层面考虑,完全可以乐观期待。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十年来,中俄关系发展迅速,政治、经贸、投资、金融、能源、科技、地方合作等领域的务实合作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我们没有理由对两国关系的前景表示怀疑。对于在能源领域的合作,6月16日胡锦涛主席和梅德韦杰夫总统发表的关于《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十周年联合声明中强调,中俄将全面推进石油、天然气、核能、煤炭、电力、新能源等合作,在互利基础上构建战略性、长期性能源伙伴关系。战略性能源伙伴关系的构建需要战略性的能源大项目来推动。毫无疑问,未来中俄天然气管道项目将和中俄原油管道项目一起成为支撑中俄能源伙伴关系的基石。
此外,出于维护本国能源安全的现实考虑,中俄都需要尽快达成协议。对于中国而言,国内天然气消费的供需缺口在逐年扩大,中国需要增加进口量,需要多辟气源,完善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对俄罗斯而言,欧洲对俄管道天然气的依赖有下降的趋势,俄对欧出口空间缩小,需要调整出口目标。近年来,欧盟通过推动绕开俄罗斯的纳布科天然气管道工程和加大从中东、非洲进口LNG的力度,加速推进其天然气进口多元化政策,逐步减少对俄管道天然气的依赖。而世界经济的增长乏力也使得欧洲的天然气需求有所下降,2009年就同比下降了八个百分点。这些都压缩了俄天然气出口欧洲的空间,也迫使俄调整出口方向,为其部分天然气生产潜能寻找新买家。正因如此,有俄专家担心,这次中俄未能就天然气价格谈判达成共识,不仅会加大来自于欧洲方面的压力,而且随着中国天然气进口渠道越来越多,俄罗斯在天然气价格谈判上将越来越被动。这些主客观因素促使俄罗斯在未来的谈判中以更加积极、务实的态度与中方寻找利益切合点,并最终签署合作协议。
相关热词搜索:中俄 天然气 谈判 中俄天然气谈判何时达成一致? 如何理解中俄天然气谈判 中俄天然气为什么东线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