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定居点扫描|犹太定居点
发布时间:2020-03-15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天刚蒙蒙亮,73岁的苏莱曼就醒了。他掀开盖在身上的被子和羊皮袄,准备下床。被子和羊皮袄都用了几十年了,又赃又硬,盖在身上根本不暖和,尤其是外面风起时,呼呼地刮进洞里,四处漏风,常常把他冻醒。几个孙子倒是睡得香甜,一个个把头深深地缩进被子里。
苏莱曼住的村庄叫喀威达?法伍克,位于离约旦河西岸城市希伯伦不远的地方。外界报道说,是犹太定居者把他们赶进了山洞,这样说可能有失公允,因为他们的祖上从19世纪奥斯曼帝国起就迁徙到了这里,开凿山洞,过起类似洞中人的生活。不过,后来的犹太定居者又的的确确带来了安全问题、巴以冲突问题,在生活上给他们造成诸多不便。
这一带的人靠放牧和简单的农业为生。不过,近处原本就不充沛的草大都被羊啃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石头、沙碛和黄土。而为了让巴勒斯坦武装分子无处藏身,保护犹太人的安全,一些树丛和灌木丛也被以军推平。他们要放羊,就得到40公里以外希伯伦市南部的地方,而那里又是个是非之地――一处名叫“夏尼”的犹太定居点。定居点里边,学校、教堂、医院等各种设施俱全,是一个有着鲜花、青草和绿树的地方。但再好也与巴勒斯坦人无缘,他们常常受到犹太定居者的轰赶。喀威达?法伍克村的孩子更是只有在梦里才可能到那里上学。为了防止巴勒斯坦人进入,犹太人用铁丝网把喀威达?法伍克和“夏尼”隔了起来。
喀威达?法伍克人做饭用柴都是从远处捡来的,最理想的地方,当然还是夏尼定居点。有一次,27岁的小伙子穆萨趁犹太人不注意,悄悄溜到了夏尼定居点外围的一颗树荫下,那里有不少从树上掉下来的枝叶,是上好的柴火。穆萨笑逐颜开,他兴奋地低头开始捡这些残枝枯叶,突然,“砰”的一声枪响,子弹从小伙子头上掠过。
穆萨只觉得脑袋发麻,悚然抬起头,发现两名持枪的犹太人已经站在离他不远的地方,其中一个人的枪口还冒着烟。他们是在用枪声警告他离开这里!穆萨没有办法,只好乖乖地走了,这时柴火压根没捡多少,地上的枝、叶还历历在目呢。
穆萨的爷爷名叫尤素福,今年已经70岁了,与苏莱曼是同代人,也是村上为数不多的高龄老人之一。他为孙子感到后怕,劝他千万不要再到夏尼去拾柴火了。尤素福说,他年轻的时候,还没有修铁丝网,管得也不太严,到定居点去捡柴并不困难。铁丝网是与其他地方的隔离墙同期修的,也就是近些年的事。
以前,犹太定居者基本上能够与他们和平相处,他们也从来不招惹这些定居者。甚至有时,当犹太人高兴了,还允许单个的巴勒斯坦人乘着驴车,进入夏尼定居点,帮他们清理落叶和败枝。只是,喀威达?法伍克人抱怨说,犹太人不管是不是柴火,不管对做饭有没有用,都要求你把它们全部捡干净。穆萨说,我们原来只是充当了清洁工的角色。
尤素福老人告诉记者,附近犹太定居点的犹太人一直想把他们赶走,这样,这些地方就可以成为以色列的了。我们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虽然艰苦,但我们不会走,哪儿也不会去,再说,我们又能够到哪里去呢?”
曾是犹太民族建国途径
“夏尼”定居点只是众多个犹太定居点中微不足道的一个,且与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以及耶路撒冷周围的定居点相比,这里的巴以之间的关系要简单得多。事实上,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以及耶路撒冷周围地区非法建的定居点,已是巴以和谈取得进展的重要障碍,同时也与耶路撒冷问题、边界问题、难民问题、安全问题等构成了巴以最终地位谈判的关键议题。眼下,刚刚恢复的巴以直接谈判又因犹太定居点风波面临重大考验。以色列政府实行为期10个月的犹太定居点停建于9月26日到期后,又坚持在耶路撒冷和约旦河西岸继续扩建犹太定居点,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以色列是移民定居而形成的国家,移民并建立定居点是犹太民族建立国家的主要途径。广义的犹太定居点可以追溯到以色列建国之前很久的锡安主义(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时期,生活在东欧和俄国的一些犹太社团开始展开“返乡复国”运动,返乡,就是指返回犹太人祖先所生活的“迦南地”,即今天的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地区。
1897年8月29日,全球性犹太人大会召开,会议通过的“纲领”文件鼓励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并成立专门的银行,设立土地购置基金,为移居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建造住所和定居点等。在强有力的资金和信贷支持下,越来越多的犹太定居点在巴勒斯坦涌现。这一时期还出现了第一个特殊形式的犹太定居点――德加尼亚“基布兹”,从而为以色列国的最终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到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从2万人骤增到50万人。二战后,以色列历史上又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移民潮,由于人数的大量增多,建筑业空前繁荣,建筑公司隆隆的推土机催生了一座又一座关乎以色列未来和国家命运的犹太定居点。
由于巴勒斯坦只是一个“弹丸之地”,土地狭小,资源有限,生存空间局促,犹太人的到来以及各种各样犹太定居点的破土而起,势必会造成阿拉伯人和他们之间的矛盾。
定居点问题复杂而敏感
国际社会现在广泛关注的犹太定居点问题,主要是指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后,获得胜利的以色列开始把占领的阿拉伯土地千方百计地据为己有,并不顾国际法和有关协议的规定,在巴勒斯坦所占领土上开始大批修建非法定居点。
最初,犹太定居点主要集中修建在约旦河西岸地区,但随着定居点的不断扩建,加沙地带成为以色列修建犹太定居点的主要地区之一。在街道脏乱、破旧的加沙,这些犹太定居点绝对称得上是风景如画的景点了。一次笔者在加沙采访,不慎走到了一处犹太定居点跟前,但见繁花似锦,绿树成荫,青草遍地,满目翠绿,与周遭的破败景色形成天壤之别,使人感觉像是到了天堂一般。正在惊叹何以落后无比、到处都布满灰尘的加沙怎么骤然间变戏法似地变出一处令人赏心悦目的地方时,突然,一声断喝在耳畔响起:“不许动!”
我吓了一跳,定睛一看,几个荷枪实弹的士兵站在我的面前,后面还跟着几个不穿军服、手中却拿着武器的精壮男子。原来,这些是以色列士兵和犹太定居点的安全保镖,而眼前这处与漂亮花园别无二致的地方,就是一处犹太定居点。见我没有歹意,不像是坏人,他们客客气气地让我走了,后来我才知道,他们守卫得很严,对擅自闯入的人会毫不犹豫地开枪阻止,幸亏我是外国人,关键是没有“擅自闯入”,而仅仅是在外围毫无目的、也就是为了满足好奇心地东张西望,所以,他们才对我“网开一面”。
在加沙地带,犹太定居点一度占据着加沙地带35%的土地。犹太定居者都深居简出,甚至几乎是完全不出,生怕被外面的巴勒斯坦人杀掉,或者怕被投掷石块。笔者注意到,在这些犹太定居者实在不得不外出时,他们总是会得到重兵保护和车辆护送,而且乘坐的还不是一般的汽车,而是固若金汤的装甲车,旁边还有坦克保护,可谓严阵以待。即使这样,这些犹太定居者也通常会在通过加沙的街道时,冷不丁地遭到巴勒斯坦青少年投掷过来的石块,或者遭到鸡蛋、西红柿之类的袭击。那快速通过的样子,生动地诠释出他们胆战心惊的可怕处境。
由于成本和付出太多,而收效不大,加之政治和战略上的种种考虑,以色列于2005年8月通过实施单边行动计划,撤出位于加沙地带的全部21个定居点和四个位于约旦河西岸北部的定居点。不过,单边行动的始作俑者、有着定居点之父称号的以色列前总理沙龙当时强调,撤离并不表明犹太定居点政策的失败,相反,以色列将会继续犹太定居点的建设。
约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周围地区的犹太定居点建设一直就没有停止过。位于耶路撒冷东侧的古什?阿杜米姆定居点,是该地区最大的定居点,其中心的马阿里?阿杜米姆定居点人口大约3万人,拥有很大的国际知名度。此外,哈尔霍马犹太定居点更是值得一提。
哈尔霍马也叫哈尔霍马山,位于耶路撒冷东南,地处东耶路撒冷通往另一宗教圣城伯利恒的路上。哈尔霍马是以色列的叫法,巴勒斯坦人称之为“阿布?格奈姆山”。由于这一地区属于东耶路撒冷的行政范围,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所以一直很敏感,巴以双方的纠纷也很激烈。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色列的内塔尼亚胡政府决定在此修建6500套住房,引起巴方强烈反对,也遭到美国的批评。
2007年12月,以色列政府再决定在哈尔霍马建造307套定居点住房,并准备向建筑公司进行公开招标。此言一出,就引起巴勒斯坦官方的强烈谴责和抨击:这是在试图阻碍和破坏和平进程,是对安纳波利斯会议的公然违背,如果以色列一意孤行,巴以和平将丧失殆尽。以色列称,这项计划并不违背以色列在安纳波利斯会议上所作的遵守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的承诺,因为哈尔霍马属于“大耶路撒冷”的行政范畴,而停建犹太定居点的要求不适用于耶路撒冷地区。
犹太定居点属于巴以最终地位谈判的问题,复杂而敏感,而哈尔霍马定居点又牵涉到耶路撒冷问题,就更为棘手和麻烦。奥斯陆等协议规定,在最终地位谈判前,双方均不得单方面改变耶路撒冷和定居点的现状。巴方一直指责以色列试图改变耶路撒冷的人文、社会和地缘结构。
巴以关系中的“定时炸弹”
对以色列而言,定居点的主要功能是屯垦、戍边,定居者在进行农业耕作的同时,还协助军队保国戍边,监控占领区的阿拉伯居民,同时,他们的存在还为以色列军队提供了在所占区驻扎的借口。此外,更为重要的是,居住在定居点的犹太人都是有着坚定信仰的人,在他们内心,巴勒斯坦这片土地是神圣无比、至高无上的精神家园。
但是,在巴勒斯坦人看来,犹太定居者是入侵者,是来抢夺土地、破坏他们平静生活的敌人。相互仇视,冤冤相报,犹太定居点问题就成了巴以关系中的“定时炸弹”。
以约旦河西岸城市希伯伦为例。那里的犹太定居点一般都比较小,条件很艰苦,不仅如此,位于市中心“烈士街”的易卜拉欣清真寺有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基督教供奉的先知亚伯拉罕及其子嗣的坟茔,历来宗教矛盾错综复杂,民族纷争世代不辍。1994年2月25日,一个名叫戈德斯坦的犹太极端组织“卡赫”成员,闯入易卜拉欣清真寺内,开枪打死了正在做礼拜的29名巴勒斯坦穆斯林,制造了举世震惊的“希伯伦惨案”。
1997年1月15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时任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加沙的埃雷兹检查站签署了《希伯伦协议》,当时的以色列二号人物沙龙也表示接受。根据协议规定,希伯伦分为两部分,其中80%的地方由巴勒斯坦人实行自治;20%归以色列所有;至于敏感而易出事的易卜拉欣清真寺,则由来自土耳其等国的国际观察部队负责安全部署,巴勒斯坦人在该寺的存在通过“伊斯兰基金”办公室体现。此外,《希伯伦协议》还对拟接替以军履行安全责任的巴勒斯坦警察的人数、装备等做出具体的规定。为促使《希伯伦协议》得到执行,美国还出具了书面保函,一并作为附件写入协议。以色列在协议生效10天后陆续从希伯伦撤军,巴勒斯坦人开始实施自治。
然而,还不到一年,1997年11月15日傍晚,刚刚做完安息日礼拜的犹太定居者与护送他们的以色列军警突然遭到巴勒斯坦枪手袭击,12名犹太人被打死,30多人受伤。事发后,以色列重新占领了该城,逮捕了40多名巴勒斯坦人,看守内阁总理沙龙视察被袭的定居点,下令军队采取切实措施,有效保护定居者的人身安全。引人注目的是,沙龙随即宣称《希伯伦协议》无效,并决定扩大以色列在希伯伦的控制范围。
希伯伦枪击事件后,犹太定居者在出事地点附近搭建了许多临时住房,声称要建造新的定居点,还闯入当地巴勒斯坦人商店寻衅滋事,要求赶走巴勒斯坦人。沙龙明确表示,他支持这些犹太定居者扩建现有定居点的要求,说这样可使周围的几个小型定居点与城内的小定居点连接起来,以增加定居点和犹太定居者的安全。对此,当时的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强烈谴责以军重新占领希伯伦、政府怂恿居民扩建犹太定居点以及沙龙否定《希伯伦协议》的讲话。巴方多次警告说,犹太定居点问题是巴以关系中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炸并摧毁整个和平进程。
以色列是世界上惟一依靠移民并建立定居点而形成的国家,犹太定居点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存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对于生活在这里的犹太人来说,拥有土地和建设定居点是保证胜利的关键,没有定居点,就没有生活的一切。可以说,犹太定居点对以色列利害攸关。从这个意义上看,犹太定居点还会建设下去,而巴方和阿拉伯人的反对,也会继续不绝如屡,一浪高过一浪。
相关热词搜索:犹太 定居点 扫描 犹太定居点扫描 犹太人电影 犹太人国家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