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样子|上海国家会展中心近期展会

发布时间:2020-03-15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国家形象,这个词最近很热门。据说中国的国家形象片即将出炉。但我一直很困惑,国家形象,是可以靠一部类似广告的影像作品来表现的么?这样的广告片具有多大的传播力与说服力?   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闭幕。当世博会接近尾声时,有两个国家在这个舞台上演了精彩的压轴大戏。
  一个是智利。10月14日,33名智利矿工被困井下69天最终获救。两个多月的时间,全球数千名记者云集智利圣何塞小铜矿,持续关注矿工境遇,堪称新闻史上最具规模的灾难报道之一,也成就了南美国家智利在2010年秋的超级曝光率。
  之后,智利政府决定,将被困矿工搭乘的救生舱“凤凰”号送往上海参加世博会。10月23日,当“凤凰”号救生舱亮相世博会时,吸引了超过1.5万名参观者。
  智利矿工们的生命奇迹无疑打造了这个南美国家的全新形象,也使得世博会上原本并不引人注目的智利馆,最后时刻脱颖而出。
  另一出在世博会赢得喝彩的压轴大戏,来自英国馆。
  和智利不同,英国馆的这出戏直接唱进了后世博时代。他们和淘宝网联手推出“把英国馆带回家”的活动,将构建英国馆种子圣殿的亚克力杆和其中所包含的种子,在淘宝上发售,引来抢购热潮,两分钟内秒杀了7000份!
  和智利不同,英国人的成功完全源于创意。去过英国馆的人都知道,这个外观奇特的展馆,其实规模不大,也没有任何绚丽的光影效果,但仅是“种子圣殿”的理念和造型,足令其卓尔不群。
  面向民间的淘宝发售活动,更是将英国馆的创意有如蒲公英的种子一般散播四方,一份创意,万人收藏。英国馆最终获得“世博会奖”A类展馆设计金奖,实至名归。
  智利和英国,各自推出的压轴戏,成功打造了国家形象,是杰出的公关案例。但是,如果没有发生在圣何塞铜矿的生命奇迹和英国人不拘一格的文化气质,一切无所依托。
  如果说,各个国家在世博会上的亮相,是拿出了自己精心设计的名片,那么,近来引起全球舆论关注的法国罢工潮,则像是一张未经修饰的新闻照片,在不假思索的时刻抓拍了法国的形象。
  10月12日,又一轮法国大罢工全面爆发时,我正在法国、西班牙旅行。两周前初抵法国,在机场就感受到工作人员“罢工酝酿期”的冷漠与怠慢。罢工开始后,我被迫放弃原计划的火车之旅,临时改搭飞机从西班牙返回法国。而在回到巴黎后,还曾因为地铁停运几番辗转差点耽误班机,虽万幸最终没有深陷法国人民的“革命大潮”,但也算近身感受,被浪头打湿了几分。
  在法国,上街是一种生活方式。罢工期间,10月2日,正是巴黎一年一度的“不夜之夜”。这一夜,巴黎众多的博物馆免费开放,商场通宵营业,餐厅酒吧更是愈夜愈热闹,风格前卫的艺术表演也争相上街,吸引着比平日里多得多的观众。
  那一夜,仿佛整个巴黎都走上了街头,气氛欢乐,秩序良好,人潮汹涌中没有一丝的紧张与混乱,让像我一样的游客沉醉于法国式的浪漫随性。
  感受了那样的街头巴黎,十天之后,再目睹罢工潮带来的动荡,不得不感叹,法国人对于街头运动的掌控已臻化境,或展现浪漫活力,或表达愤怒情绪,就像一种高超的行为艺术,随心所欲。然而,在法国人看来非常法国和经典的“街头运动”,在外人看来,却难以理解。
  如今的欧洲,不单只有法国政府在紧缩财政。德国早已推迟了退休年龄,英国即将推迟,而且幅度比法国大得多。各国民间虽也都有反对之声,但从罢工升级至骚乱,使整个国家几乎陷入瘫痪,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却只有法国。难怪德国《明镜》周刊说:法国人的罢工太过夸张,像是一个闹脾气的幼稚小孩,在享受了多年的高福利之后,不愿松开手中那块已经褪色的棒棒糖。
  仅仅十天,巴黎街头狂乱变换的风景,已使我心中的法国形象经历了某种颠覆:当法式浪漫冲出理性的轨道,难免滑向狂乱的边缘。
  从世博会的压轴好戏到法国罢工的连续上演,看似不相干的两件事,却令人有所领悟: 精心设计的国家形象,美则美矣,但若没有现实的依托,则不具持久的说服力。而最真实的国家形象,往往透过朴素的社会万象展现,不经修饰,直指人心。

相关热词搜索:样子 国家 国家的样子 国家精神究竟是什么 我们的国家精神是什么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