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投资环境_外商投资环境的变与不变
发布时间:2020-03-15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近两年来,由于竞争外资企业无法参与中国的政府采购,以及无法从部分经济刺激方案中受益,再加上个别外资企业收购中国企业未能获得批准等一系列原因,导致外资企业感觉中国投资环境有所变化。客观地讲,导致外资企业“感觉有变”的因素都是一些短期因素,在这里,作者更愿意对中国外商投资环境的远景进行一个展望。从中长期看,外商投资方式的变化、中国企业竞争力的变化等都是决定中国长期投资环境的主要因素。
首先,外资企业投资方式的变化。在改革开放之初,外资企业多采用合资的形式,比如,在汽车产业中外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以这种形式投资的。此后,外资企业出现“独资化”的趋势,越来越多中外合资企业转变为外商独资企业。无论合资企业还是独资企业,在投资便利度上都没有任何影响,但近年来,外资企业(包括一些基金)越来越多地采用并购的方式,从全球范围来看,并购本身所面临的阻力就要比绿地投资大,而且外资企业在对中国的并购中导致了一些民族品牌消失而不是壮大,这是中国的企业家和民众所不能接受的。
其次,中国企业家对品牌的重视。在改革开放之初,从政府到普通民众,普遍接受“以市场换技术(资金)”的战略,当时,并没有过多考虑品牌的问题。企业品牌的问题是从美国凯雷计划收购徐工、法国SEB收购苏泊尔之后,进入了中国政府和民众的视野。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企业家也越来越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这一点从乐百氏―达能之争、可口可乐―汇源并购案就可以看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外资企业要并购中国企业,显然阻力会加大。
还有,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在不断上升。在1995年,联想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组装公司”,业界普遍认为其竞争力还不如拥有自身技术的北大方正。但十年以后,联想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不管事后经营状况如何,这已经足以证明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巨大变化。同样的变化还出现在华为、格力、海尔、中铝等许多企业身上。显然,中国企业竞争力的上升,已经导致国内市场上内、外资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经营难度加大,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最后,中国对外商的实际需求在下降。外商投资企业能够带给中国政府更多的外汇,能够给中国企业带来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但从政府和企业的层面来看,近几年来这些方面的需求已经大大下降。中国政府积累了超过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对外汇的需求已经远不如从前;在资金上,中国市场和企业的资金状况也已经大大改观;同时,由于产业和企业自身的发展,中国企业和外资企业之间在技术和管理上的差距已经大大缩小,而且在全球要素流动的自由化背景下,外资企业已经不是中国企业获得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惟一渠道。
因此,外商投资企业目前所感受到的“变化”,虽然主要是受到了经济刺激方案等短期因素的影响,但这可能也是长期变化的开始。外商投资企业应当正视这种变化,切实加强自身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通过提高竞争力来获得中国市场的认可。同时,外资企业要客观看待中国投资环境的变化,以及中国市场上日益严峻的竞争局面:
政府仍然欢迎外商投资。中国政府仍然欢迎外商投资,尤其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步伐并没有放缓,反而是大有走出国门招商的趋势。而且,中国政府对外资在土地、税收上的各种优惠并没有改变。惟一的变化是,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将越来越重视外商投资的质量以及保护国内的公平竞争环境。
外资企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抱怨投资环境不如从前或者说自己的地位下降时,绝大多数的外资企业都是在和国有企业、中央企业对比,却从来不和民营企业对比。中国的国有企业上缴利税低、具有垄断地位等问题有其复杂的历史原因,也和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公司治理上的问题有关,从长远看,这些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会成为主流。其实,外资企业应该清楚地知道:尽管国有企业(包括中央企业)被认为处于更为有利的位置,但外资企业真正的竞争无一例外来自民营企业。从这一点上看,在中国的市场竞争中,外资企业并不是处于不利地位,而是处于有利地位,问题在于自身的竞争力。
外资企业要加强自我约束。在中国市场上,外资企业历来意味着透明、规范,但近年来的一些事例表明,外资企业似乎越来越不注意自我约束,出现了一些令中国企业家和民众侧目的事件,如戴姆勒公司贿赂中石化员工的事件。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的竞争环境将会改善,已经通过但长期没有执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肯定会越来越多付诸实施。因此,外资企业要加强自我约束,至少,要做一个中国市场上的合法经营者。
相关热词搜索:投资环境 外商 外商投资环境的变与不变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