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日记
发布时间:2017-02-15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驻村日记篇一:驻村日记
驻村日记(第十三天)
5月23日,星期日,晴转阴
这几天,对谭家镇龙溪村部分贫困人群进行了走访,通过走访,看到农村贫困人口生活之窘迫,日子之艰难,用触目惊心不为过。反思其贫困原因,有的是受灾致贫,有的是因病致贫,还有意外致贫等诸多因素。虽然贫困人口不能完全代表农村的现状,但他们是农村的一个部分,是最需要党和政府关怀的群体,同时也是应该我们花更多力气去思考如何改变他们的群体。以下是在谭家镇较为突出的贫困群体代表情况:
祁美英、祁美全姊弟
祁美英16岁,祁美全14岁,均在谭家镇小学(及代帽中学)念书。其父在外打工时,因工伤事故去世。母亲长年卧病在床,在其父亲亡故后,因念及自己无力照看孩子,反而自己一身的病痛拖累全家人的生活,甚至丈夫去世获得的十多万元赔偿全都花在了治病上,跳楼自杀身亡。目前,该姊弟与寡居的奶奶生活。
祁家原居住龙溪七组,十多年前,煤资源丰富,是周边羡慕的小康村,而后煤炭逐渐开采枯竭,该组生活质量也逐步下降,再加上山高坡陡,形成滑坡地带,七组居民整体
搬迁下山,搬迁居民主要集中在一组、八组两个场镇所在地,少部分移民到其它乡镇。
祁家祖孙三人租住于八组,与七组其它居民一样,搬迁下来之后,除了休耕还林补贴之外,生存靠租赁土地的农耕与养殖谋生。但租赁土地这种方式,对于农民总是提心吊胆,觉得没有生活保障,害怕土地主人外出打工回来即收回土地,从而丧失唯一的谋生手段。祁家祖孙三人目前享受农村低保政策,是不可开发贫困户,缺少必要的劳动力。
周伯伟一家
周伯伟一家是原锦竹七组人,共五口人:周伯伟、老伴、儿子、儿媳、孙子。目前,周伯伟租住于龙溪村一组,居住面积约30平方米。
周伯伟儿子及儿媳在沿海打工供养孙子念书,老伴租种土地,靠养殖与耕种维持家计,额外的收入靠周伯伟在镇上打零工、做小工时常找点。该户人口属于搬迁较早的高山移民,1996年即由原籍搬迁至龙溪村,按当时的政策是没有高山移民补贴,近年来,随着年纪增加、体力下降,生活水平越难以维持。周夫妻二人因长年未回老家锦竹,户籍已于数年前被锦竹村销号,因而又无法落户龙溪村,因此,外出打工无身份证,在家无户口本,无法享受国家的低保政策、扶贫政策。其文化水平较低,不清楚该如何能够把户口找回来,也不清楚找哪个部门办理此类事件。
黄良中一家
黄良中,男,多大,60年代在部队服役5年,老党员,原大进镇四峡村人,一家六口人,包括本人、老伴、儿子、儿媳、一对孙儿,目前租住于龙溪村一组。
家庭生计主要依靠儿子打工,及租种一组村民的土地维持。儿媳妇身体不好,随儿子外出打工,但无法工作。黄良中是典型的高山移民,原居住条件差——溶洞口处搭建一个挡风的棚子。黄良中搬迁到谭家乡龙溪村一组后,住上了一进小楼房,现住房面积约为90平方米(30平方米*3层),目前,最担心的仍是生活的保障问题,用他的话说就是“失去了土地农民就像失去了魂”,他最大的希望是:自己为国家扛过枪、修过铁路,也是老党员,希望国家能解决一部分社保问题,没有了土地,也要有一颗定心丸。
谭永成一家
谭永成一家现居住于撕栗村六组,是市直机关工委第三支部结的穷亲戚,在这次驻龙溪村的三进三同活动中,也抽了一天时间到撕栗村探望谭永成。
谭永成一家原五口人,自己及爱人均年过四十,三位小孩尚未成年,其中爱人与长女智障,次女现八岁上小学,儿子四岁。故谭家生计全落在谭永成一人肩上,而谭永成数年前劳动时摔跤致使右腿骨折,因无钱上医院,在床上躺了数月自愈,但骨头生长错位,已部分丧失劳动力。2010年4
月份,谭永成的爱人因病逝世,加剧了其劳动负担,虽家有二亩土地,但维持生计亦比较艰辛。
谭永成目前享受农村低保政策,农忙时村干部也时常帮助,属于开发难度较大的贫困户。
张登强一家
张登强,龙溪一组居民,5口人,是上有老、下有小,年龄偏大的典型代表。承包土地2.1亩,妻子种地、养殖谋生,张登强有烘烤馒头的手艺,在场镇上卖烤馒头赚取零用钱。因市场小、多数有消费能力的年轻人均在外务工经商,其生意仅够日常开销。
目前家里养有猪,耕地的粮食基本上用于猪的饲养,一家5口人的粮食、蔬菜靠张登强小生意赚的薄利购买。张登强有劳动力,有一定的致富手段,但缺少资金,无法去更大的市场打拼,又因年纪过大,外出打工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加之供养子女念书,生活亦较为艰苦。张最大的心愿是国家在贫困政策上有所支持,特别是具有一定劳动力的人群,在小额融资方面能够多有一些好政策。
谭家镇这些贫困人群,只是他们当中的一个缩影,不管是意外致贫、因病致贫、意外灾害致贫、学生供养致贫,还是其它原因的贫因,我看到的是各有不同的心声。对于无劳动力、有心无力改变现状的贫困者,除了最低生活保障,
他们希望更多的社会福利机构、社会福利机制能够把触角触及到这些角落;对于有一定劳动力的贫困者,他们更多是希望有政策的支持,或者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更有效率、政府言而有信。
驻村日记篇二:驻村工作日记
2012年11月1日 星期四 晴
11月1日,在真朴村委员会会议室召开了真朴村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会议,参会人员为我及乡里的工作组和村支委会代表。
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关于“建立健全扶贫对象识别机制,做好建档立卡工作,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扶贫对象得到有效扶持”的要求。
工作组长李俊青出席并发言,一是对本次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范围提出了要求。本次真朴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的范围为我村14个村民小组,调查对象为全村所有农村户籍人口。要求各工作组组员在本村内全面开展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做到“不漏一村、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真正将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出来。二是对本次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明确了目标任务。本次开展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的目标任务是:科学识别新标准下的贫困人口,逐户建立贫困人口信息档案,完善贫困人口的动态识别机制,为全村开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对农村扶贫对象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搭建通用的扶贫工作信息平台。三是对本次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确定了原则。1、坚持统一标准、全面调查原则。2、坚持实事求是、科学识别原则。3、坚持分级负责、分类指导原则。4、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5、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6、坚持质量第一原则。四是对本次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作出了步骤安排。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分为四个阶段,即前期准备阶段、对象识别阶段、信息采集和落实帮扶措施阶段、总结阶段,并要求务必于11月9号前做好各项工作,争取本次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取得圆满成功。最后要求各乡(镇)务必认识这次会议的精神及要求,根据会议的要求,做好本次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为新一轮的扶贫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次会议,我对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有了充分的认识,这次会议的召开我想为我村贫困农户及贫困人口带来了又一福音,为我村新一轮的扶贫开发打下了又一坚实的基础。
驻村日记篇三:驻村工作队日记
XX
县XXX镇XX村驻村工作队日记XX行政村位处XX县最偏僻的山沟里(属于XX镇管辖),海拔4500多米,下属两个自然村,该村通电、有自来水、无通讯、不通路,总户数为52户,共249人,属农业村,主要农作物为(青稞、小麦、豌豆、油菜、园根)等。 该村住房全部为土木结构,各项设施不完备,并且相当陈旧,村支部和村委员会运转基本正常,“两委会”班子成员比较团结。该村现有党员16名,村“两委”干部4人,村民对村务工作比较满意,党组织活动基本正常,党员能按时交纳党费。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该村社情基本稳定,未发现反动分裂等影响稳定的问题。 我驻村工作队自驻村以来全村49户基本都已走访,并慰问了6户贫困户, 1户五保户,共发放慰问资金1200元。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保证消防安全,我驻村工作队组建了护村队定期不定期巡逻。为改善XX村生产生活条件,我驻村工作队上报了维修蓄水池、水渠、更换引水管等项目。 我驻村工作队驻村以来,发现XX村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经济发展缓慢。本村不通公路且基础设施差,村民出行难,农田水利问题严重。遇到阴天下雨,路滑难走,严重影响了村民的出行。农业设施少,农田水渠损毁严重,村民浇水遇到的难题多。
2、村干部和党员队伍结构老化,思想观念较为陈旧,虽然党性观念很强、积极性很高,只有创先争优的想法,缺少勇于进取的办法。
3、农业生产结构单一。本村在农业生产上主要以青稞生产为主,缺少高效农业等其他致富门路。
问题根源:一是交通阻塞,不通公路,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但就XX村的形势,修建公路太难,他们都是靠最原始的马匹、骡子、毛驴驼运;二是村干部思路狭窄,工作上缺乏创新精神;村干部责任意识不强、安于现状,“等、靠、要”思想严重;缺思路、少办法,过多强调客观条件,怨天忧人。三是农业生产结构单一。本村农业主要以青稞农作物生产为主,这种单一、低层次的农业生产产业结构从根本上制约了村民在经济收入方面的增长点,使村民无法在其他经济作物生产方面拓展,取得更多更好的经济收入;四是村民受教育程度较低,整体素质不高。在与部分农户谈话中,安于现状的意识较重。由于这种思想观念的约束,就从根本上使他们不能挣脱小农经济对他们的约束,不能使他们大胆地勇敢地冲破这个制约去搏击市场经济的大潮,去改观当前农村落后现状。
对策建议:强化支部领导能力,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农村能不能发展好,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有没有一群负责任的干部队伍。因此,要加强对村干部的培
养教育。首先要解决工作态度问题,即想不想干事的问题;然后解决工作能力的问题,即能不能干事的问题。解决办法就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并形成长期的教育培训机制。对村级党员干部的培训要定计划,统筹安排,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分期分批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系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市场经济知识教育,组织外出考察,拓宽视野,转变观念,协助村“两委”班子经常召开“两委”班子联席会、村民代表会,听取党员、群众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发挥群众对村街治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提高发展认识,增强为群众办实事的信心和能力,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执政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干部必须摒弃懒惰和依赖思想,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体制、新任务的要求,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群众、带领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村里基本上没有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载体。村民劳作之余,精神文化生活较为单调,给消极文化活动留下了可乘之机。驻村期间我驻村工队帮忙改善村委会现有办公条件。开辟村精神文明活动室和文体活动场地,建立“农家书屋”提供图书报刊供村民阅览,既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增长他们的科技文化知识,提高身体素质,远离不良风气,促进乡风文明。
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综合利用好农村低保、五保、贫困户等不同方式,予以政策、智力支持,以达到整体致富、共同发展的目的。给予贫困困户、五保户、低保户符合其实际情况的医疗救助,对困难户定期走访探望,发现问题及时为其解决。
要发展,除了以上的努力外,还需要有关部门在资金、政策上的扶持。政府有义务有责任分期分批把财政资金投入到农村的建设上,具体到该村,我们希望能安排资金,支持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首先为该村修建公路解决村民的出行问题;其次要改建该村的蓄水池、水渠解决农田浇灌问题。同时希望国家放低对农村的贷款门槛,让农民有充足的资金做事。
制定村规民约,约束村民不讲卫生的行为。通过张贴、涂刷宣传标语,对村民进行引导、教育。应鼓励农民多建沼气池,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农村的猪、牛、羊的粪便和农作物的桔杆问题,同时还解决了农村的卫生问题。沼气液还是上好的农家肥,用来浇水果、种蔬菜,少用农药和化肥,改善土壤的结构,既可节约成本、又可提高水果和蔬菜的品质。
通过对村情民意调查活动,对本村的村情、民情有了更深的了解,对驻村帮扶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为今后的工作明确了方向。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时刻牢记为人
民服务的宗旨,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尽我所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和繁荣该村经济做出积极贡献!
XX镇XX村驻村工作队
2012年X月XX日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