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情怀【美国:最有宗教情怀的世俗国家】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美国“是世界上最世俗的国家,也是宗教性最强的国家”;在美国,法律规制人们的行为,而宗教规制着人们的内心世界。 了解美国必须了解宗教
谈到美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美元、想到它经济军事力量的强大、科技的发达,一些人也许会想到先进的教育、完善的政治司法体系,还有一些人则会想到无处不在的可口可乐、牛仔裤或者NBA与好莱坞大片……但很少有人会想到美国的宗教,或者把宗教和上面提到的这些事情联系起来。然而,令美国人真正自豪的是其基督教文化传统。从17世纪初乘坐“五月花”号到达北美新大陆的第一批移民开始,美国人的宗教情怀一直比较强烈。谈美国不谈宗教就像研究中国却撇开儒家文化影响,是不能想像的。没有宗教的美国是一个非常表面的、不完全的美国。要了解真正的美国,必须要了解它的宗教。
反映在一组数字上
根据美国盖洛普调查中心等多家权威机构的统计,美国每10个人中就有9个人自称相信上帝,有8个人认为宗教对自己的生活非常重要,有7个人属于某个宗教组织,有大约6个人每天祈祷,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上帝是美国民主的道德引导力量,有4个人每周去教堂;在美国你在十字路口环顾四周,常会看到好几座风格不同的教堂矗立在那儿,美国有30多万座风格迥异的教堂寺庙,散落在城乡的各个角落。美国每年观看橄榄球、棒球、篮球、网球、赛车等各项体育比赛的观众约有4亿人次,而参加宗教活动的人次却高达52亿!20世纪90年代,美国人花在棒球、篮球、橄榄球(美国最普及的三项运动)上的费用不到50亿美元,而每年奉献给宗教事业的捐款约为500亿美元!
无处不在的身影
美国人对宗教的重视不止于此。美国的国歌里有“上帝保佑美国”的歌词;美国总统就职,要手按《圣经》进行宣誓;国会参众两院的每一届会议都是以国会牧师主持的祈祷开始的;美国的军队里有牧师、神甫等各种不同宗教的随军神职人员,身穿军官制服,在军中提供宗教服务;美国的大学校园里,活动着大量的学生宗教团体;美国的医院、监狱、机场及其他许多公共与民间机构中也都有专职或兼职的宗教职业人员提供宗教服务;美国85%以上私立中小学校的学生就读于教会学校,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许多著名的美国学府最初都是由教会创办的;今天,美国有1200多家宗教广播电台播放着宗教节目,每12家电视台中就有一家是宗教电视台;而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里,美国的宗教节目增加了75%;美国的宗教报刊有5000多种,《圣经?新约》在美国的印数超过了一亿册;宗教音乐的音像制品销售量远远超过了爵士乐、古典音乐及其他各种流行音乐;一半以上的美国成年人参加过宗教团体组织的慈善服务活动或做过志愿者;在纽约、芝加哥、洛杉矶、费城等大城市中提供社区服务的主要力量是宗教团体;大多数美国人的婚礼是在教堂举行的,而他们的葬礼要由牧师、神甫主持。全世界也只有美国把“我们相信上帝”印在钱上。可以说,美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和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美国著名神学家尼布尔说的那样,美国“是世界上最世俗的国家,也是宗教性最强的国家”。
正是由于存在着这样一种强大的宗教社会基础,号称“民族大熔炉”的美国才得以在由来自世界各地各种背景的移民及其后裔组成的社会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凝聚力。套用一个计算机术语――美国用基督教将社会重新“格式化”了!正因为此,美国人在看待自己和外部社会时才会有一种特殊的“使命感”,一种基于宗教道德的理想主义。美国不是一个以神权为中心的宗教国家,但离开了宗教,很难想像会有今天的美国。
“主导”2004年大选
由于宗教在美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作为一种社会力量,宗教对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必然会产生种种影响。
宗教对美国的政治有着十分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集中体现在美国的各级选举、特别是大选之中。2004年的美国大选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04年的美国大选是自1960年以来最为激烈的一次。有近1.2亿人参加了投票,投票率创40年来的最高纪录。选举的结果让许多人大跌眼镜,共和党人获得了全面的、压倒性的胜利。大选之后对选民的调查显示,把道德价值列为最为关心的问题的选民人数最多。宗教信仰,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经济问题、就业问题或伊拉克、阿富汗战争问题在这次大选中主导了选民的意向。
这一结局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近年来,美国社会处于道德价值危机与安全危机的深渊:离婚率居高不下,同性恋合法化的争论愈演愈烈,教会神职人员的性丑闻不断,普通人的生活方式被改变,安全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不少保守派人士深切地感到传统道德和价值观的缺失,认为自由化泛滥成灾,美国社会正酝酿和出现深刻的信仰危机,这种危机如不解决,将会构成对美国社会正常存在的最大的、最根本的内部威胁。因此,多数美国人认为已经到了必须严肃对待道德和价值观问题的时候了。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恢复基督教传统文化,强调道德和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对每个人的召唤。
基于这种认识,共和党人在2004年大选中高举道德与价值观的大旗,成功地使自己充当了美国保守派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代表。布什本人也被刻画成信仰虔诚、敢于负责、富有正义感的形象。布什和共和党抓住了宗教保守派的心,终于成功地化解了国内外强烈的反对与批评,赢得了大选。这一现象深刻表明,宗教已经渗透到了美国的基本文化中,并对社会发挥着主动的道德制衡作用。社会如果过于偏离宗教传统道德的原则轨道,宗教就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调节纠正。
“圣诞快乐”引起的争论
在美国社会生活中,宗教的影响也十分突出,它以一种无形的方式指引着人们的
日常生活。要不要过圣诞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圣诞节本来是一个基督教的节日,但近年来,一些人却在圣诞节来临时为到底是说“圣诞快乐”(Merry Christmas)还是道“节日快乐”(Happy Holidays)争论不休。这主要是某些自由派人士一直希望去掉具有宗教或基督教色彩的“圣诞快乐”,把圣诞节变成一个与基督教无关的节日。此举当然遭到了宗教保守派的强烈反击。于是,每年圣诞节前后,美国社会上总要掀起一场关于到底应该说“圣诞快乐”还是“节日快乐”的争论。
根据CNN、《今日美国》和盖洛普公司等机构2005年底公布的电话调查,在基督徒占总人口70%的美国,多数美国人仍打算在节日里说一声“圣诞快乐”。从政治角度来说,尽管支持“圣诞快乐”的力量看上去主要是美国保守派,但调查结果显示,许多民主党人和自由派人士似乎也发生了动摇。过去几年大多数自由派和民主党人还表示他们更倾向于用“节日快乐”,但到了2005年,他们已经把“圣诞快乐”列为优先选择。这种变化暗示着,在美国,“圣诞快乐”不仅没有被自由派人士主张的“节日快乐”代替,反而跨越了宗教领域,被越来越多的非基督徒欣然采用,成为一个全民性的、普遍使用的问候语。一声普通的问候,昭示着基督教文化在美国已经深深置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任何人,无论是信仰宗教还是不信仰宗教,无论是信仰基督教还是信仰其他宗教,都无法挑战和割裂基督教传统文化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一个简单的事实是:你可以不信基督教,但不可能另搞一套。
宗教一方面作为一种重要而积极的社会力量,一种文化载体,一种精神支柱,在美国发挥着道德源泉与社会凝聚力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多元化的美国社会,为了捍卫传统的价值观,宗教必然会站在保守派一边,顽强地抵制世俗化的挑战,成为保守派的天然盟友。美国宗教的这个特点不会因某个宗教领袖的个人选择而变化,这是宗教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公民道德的孵化器”
不过,人们并不能因此而认为美国是一个神权高于政权或政教合一的国家。事实上,在西方国家中,美国是一个典型的政教分离的国家。公民享有充分的宗教自由,公权力不得随意干涉。也许有人要问:宗教团体和信教公民危害到社会的公共利益怎么办?很简单,依靠法治。法律会对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予以制裁。
在美国,法律规制着人们的行为,而宗教规制着人们的内心世界。美国人有一句话:宗教是公民道德的孵化器,教会是公民道德的养成所。基督教伦理道德在美国社会起到了维持平衡的作用。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认为:“一个国家不可以没有法律,因为任何社会都需要秩序。但仅有法律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信仰、有宗教。宗教管精神,法律管人们的行为,没有宗教,法律就变成一种形式。在看似毫不相干的法律和宗教中,有一种共同的东西。”基督教为美国提供了道德伦理标准、精神支柱以及核心价值观。
如果没有信仰,没有伦理道德,只追求个人欲望的满足、个人价值的实现,或只强调“公平”,不考虑个人,这个社会就不能正常存在,不能发展。
但宗教不是万能的,不是包治百病的神丹妙药。有了宗教,美国社会中的很多问题、很多矛盾可以得到缓解;没有宗教,美国的社会问题只会变得更糟,甚至不可想像。在政治光谱上,宗教总的来说是保守的。作为一种社会力量,宗教在美国的存在又是长期的。不论美国的科技如何发达,教育如何先进,宗教都将伴随着美国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宗教在美国的社会作用与影响是不会减弱与消失的。
相关热词搜索:最有 美国 世俗 美国:最有宗教情怀的世俗国家 高度世俗国家的宗教底色 宗教与美国崛起的关系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