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交往几个片断:中印交往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作为两个同样拥有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的国家,中印两国的联系和友谊源远流长,是历史上接触时间最长、接触层次最为密切的周边大国。   上世纪20年代,当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首次踏上中国土地的时候,曾说出一句发自肺腑的话:“我始终觉得,印度是中国极其亲近的亲属,中国和印度是极老而又极亲的兄弟。”
  1954年10月,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在同毛泽东主席话别时,尼赫鲁引用了一句法国谚语:离别就像是使人死去一部分一样。他借以表示依依惜别之情。而毛泽东则吟诵了屈原的诗句:“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2004年11月30日,温家宝总理在老挝首都万象同印度总理辛格会晤时说,中印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文明古国和发展中大国,有千万条理由加强合作。
  作为两个同样拥有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的国家,中印两国的联系和友谊源远流长,是历史上接触时间最长、接触层次最为密切的周边大国。1949年12月30日,新中国成立不到三个月,印度总理兼外长尼赫鲁就致电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印度政府表示承认新中国,愿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经过谈判,中印两国于1950年1月4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印度成为继缅甸之后第二个同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在外交部解密档案中,有不少记录中印关系发展的文献,这其中也包括建国初期两国间的文化交流。
  
  北京动物园的第一头大象来自印度
  
  1952年11月4日,印度驻华大使赖嘉文拜会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向他转交了印度总理兼外长尼赫鲁的一封信。尼赫鲁在信中说,为了发展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他准备把一头产自印度特里普拉邦亚格尔塔地区的大象送给中国的少年儿童,希望中方能够接受。尼赫鲁还提议先将大象运至广州。
  如同一说到“龙”人们就会想到中国一样,大象是印度的象征。早在2000多年前,大象就已经被当地的人们视为神灵,是力量和勇猛的化身。在印度教神庙供奉着的神灵“加那西”就是人象合一的造型,他勇猛无比,所向披靡,为人们所崇拜。同时,大象也多次作为印度珍贵的礼物被赠送给其他国家,成为友谊的使者。
  11月11日,周恩来复信尼赫鲁,代表中央人民政府接受他赠送的珍贵礼物,并表示感谢,同意先将大象运到广州。
  随后,周恩来指示外交部与印度驻华使馆联系,安排大象由印度来中国,以及再由广州运到北京西郊动物园等具体事宜。
  大象是热带动物。中国和印度的气候不同,北京冬天寒冷,所以两国商定次年春天先把大象运到广州,让它在那里适应一段时间后,再运到北京。当时无论广州还是北京,动物园里都没有大象,也没有会喂养大象的饲养员。印方通知说,这头大象重一吨半,每天要吃六棵香蕉树、20磅粗面饼,还要吃160磅无花果的嫩叶子。饲养大象的房子里温度最低不能低于华氏55度,最高不能高于华氏100度,而且大象每天只睡两个来小时,其他时间大都在吃东西。
  为了保证大象沿途和到中国后得到很好的照顾,双方商定,由印度的饲养员陪同大象来广州,北京动物园再专门派人过去,跟印度饲养员学习喂养大象。后来,北京市人民政府考虑,“为了照顾大象旅途之饮食健康和精神愉快”,建议干脆由印度饲养员陪同大象直到北京。
  
  尼赫鲁致信中国儿童
  
  尼赫鲁很关心大象的命名。印度特里普拉邦把大象送给尼赫鲁的时候有一个名字,叫SHASHKHOLI,但是连印度人自己都搞不懂这名字的意思。后来印方有人提议把名字改为SHANTI,印地语的意思是“和平”。不过,当时印度有很多大象都用这个名字,此前送给美国和德国的大象也都叫这个名字。为了名字的事,印方还特意通过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征求过中方意见。直到快要起运的时候才决定,取名ASHA,意思是“希望”,中文为“阿霞”。
  1953年3月2日,尼赫鲁总理写信给周恩来总理:“我以极大的愉快将印度的一只大象经由您送给中国的儿童。我们给她取名叫‘阿霞’,意思是‘希望’。她是一头很好的动物,只有15岁,很温顺。我希望这只象将给中国儿童带来愉快,并和他们成为朋友。”信中“希望”二字还特意用中文书写。同时,尼赫鲁还给中国的少年儿童写了封热情洋溢的信:
  
  致中国儿童
  亲爱的孩子们:
  我很高兴地将我们的一头大象送去给你们。这是印度儿童给中国儿童的一件礼物,她带去印度儿童的爱心和祝福。大象是一种高贵的动物,在印度特别受到爱戴。她在世界各处都是儿童的宠物,因为象聪明强壮,而同时却又是温和而有耐心的。我们已经给这只象取名叫“阿霞”,在我们的语言中意思是“希望”。我希望你们喜欢这个名字,也喜欢这个名字的所有者。我相信阿霞一定会在中国找到很好的家,会在中国的儿童中间结交许多朋友。我也希望阿霞会使你们想起她的故乡,想起印度儿童,他们给你们送去了这样一位善意的使者。
  顺致我的爱心和祝福。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一九五三年三月二日
  1953年3月15日,大象由一位名叫阿里的印度饲养员陪同,在印度港口城市加尔各达登上“东方皇后号”轮船起运,经香港前往广州,预计航行时间是25天。
  4月中旬,“阿霞”抵达广州,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于5月下旬运往北京,入住北京动物园。正如尼赫鲁总理所期待的,这位友谊的使者得到了中国小朋友们热烈的欢迎和喜爱。
  
  新中国电影热映印度
  
  1951年9月21日,印度外交部照会中国驻印度大使馆,邀请中国政府派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孟买举行的国际电影节。当时印度是世界上的电影大国,有60多家电影制片厂,电影院3000多个。孟买电影节是印度广播部电影局举办的一次电影界盛会,共邀请了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埃及、瑞典等23个国家参加,按计划,将会有62部故事片和63部纪录片轮流在孟买、德里、加尔各达等地放映。
  这是新中国首次接到来自非社会主义国家的此类邀请,对于刚刚起步的新中国电影事业来说,能有机会到电影王国印度参加国际盛会,不仅可以开阔眼界,进行广泛的交流,同时也能向印度人民和全世界展示中国的电影文化。因此,中方对印方的邀请给予了积极的回应。经过外交部、文化部、电影局等部门的研究,决定组成以当时的东北电影制片厂厂长吴印咸为团长的六人代表团前往孟买。代表团进行了认真的准备,精心挑选了故事片《白毛女》、《钢铁战士》和新闻纪录片《中国民族大团结》、《光芒万丈》四部影片。
  1952年1月24日,印度国际电影节在孟买开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立局面已经形成,即使是电影节这样的文化活动,也难免多少带有几分“两阵对垒”的味道,与电影节的整体气氛显得不是很和谐。比如,在放映苏联故事片《攻克柏林》时,中间特意夹演了美国试验原子弹的纪录片。
  最初,中国影片的放映不很顺利。首先是《钢铁战士》和《光芒万丈》两部片子没有列入电影节的展映名单,组委会的理由是片子太长且没有英文解说,印度观众看不懂,而《钢铁战士》中的一些战斗场面过于残酷,不宜放映,等等。另外两部影片在放映时也做了一些删节。
  对组委会的这些做法,中国代表团表示不满,并进行了交涉。中国驻印度大使袁仲贤也同印度外交部谈及此事。同时,中国代表团感到,由于是第一次参加这样大规模的国际电影节,没有经验,加上准备比较仓促,因此,我们的影片确实有不太适合当地情形的地方。而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参加电影节,都对带来的影片事先进行了一些剪接,比如《攻克柏林》就剪去了斯大林与邱吉尔、罗斯福会面以及某些过于惨烈的镜头。作为弥补,中国大使馆专门制作了英文幻灯字幕,以帮助观众了解剧情。
  让中国代表团感到欣慰的是,印度观众对中国影片很感兴趣。当时在印度,电影院除了放映国产影片,其余的就基本是美、英等西方国家的电影。来自新中国的电影让印度观众感到十分新奇。由于中国和印度之间有着传统的交往和友谊,近现代又都经历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压迫,因此,印度老百姓也非常希望能通过影片来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人民。
  观众的热情超出了预期。在接下来从孟买到马德拉斯、德里、加尔各达的巡回放映中,中国影片共放映了54场,平均每部片子放映13场,几乎是场场爆满,观众达2.2万人。其中《白毛女》引起的反响最大,电影观众中不仅有基层百姓,也有中上层社会的小姐、夫人,许多观众都流下了热泪。
  当时有评论说:“人们喜欢《白毛女》,因为在片中所看到的是他们曾经经历过的。”
  一位印度著名导演在看过中国的电影后感慨地说:“中国影片给了我智慧,我的内心深处受到感动。苏联电影经过30年的建设才有今天,我非常惊奇的是,为什么新中国的电影才只有两年的时间便达到了这样高的水平。”
  中国影片的热映,让许多电影商看到了商机,他们纷纷跟中国代表团联系,希望购买中国电影。
  新中国电影首次登上印度银幕,增进了中印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拓展了双方友好关系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新领域。在此后的几十年中,这种交流不断深入,对两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国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曾经写道:“如果中印之间没有文化交流――这当然是无法想像的――那么(中印)文化的发展就可能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了。”

相关热词搜索:几个 片断 中印 中印交往几个片断 中印交往的重要史实 中国和印度交往历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