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阿富汗电影 [美军新军事革命付诸阿富汗]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关于新军事革命的讨论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前苏联,新军事革命的最初亮相是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又经过科索沃战争的探索,发展成为今天在信息化优势与精确打击基础上的一体化的联合作战,它是高技术战争时代最基本的作战形态,其代表就是阿富汗战争。
  
  从“空地一体“到”联合作战“
  
  越南战争惨败后,美军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痛苦的变革。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陆军和空军提出了新的“空地一体战”作战理论,并对部队编组模式进行了重组。海湾战争后不久,美军又提出了新的“联合作战”理论。
  美军的联合作战是指陆、海、空、海军陆战队四大军种的联合作战。过去,美军各军种间门户歧见甚深,彼此看不起对方,只有空军和陆军还能谈得拢,因为美国空军原先就是从陆军航空兵发展而来的。美国的海上力量则自成体系,一直被视为天之骄子,拥有从空中(舰载航空兵)、水面、水下到陆上(海军陆战队)的较齐全的作战力量。因此,海军颇看不上陆、空军的“空地一体战”,强调本身就是陆海空一体作战。不过,在海湾战争中,尽管美国海上力量最早抵达战场,但在实战中并未发挥主导作用,甚至拖了后腿。如,总部制订的作战计划出台后,便通过信息中枢传给陆军和空军,可海军自成体系,通讯不接口,只能将打印好的计划用直升机空投到海军指挥舰,再由其下达各舰指挥官,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贻误战机。战后,海军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接受了联合作战的理论。
  传统作战往往是合同作战,诸军兵种按照自己的那一套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围绕着共同的作战任务相互协作和配合。而联合作战则把不同军种真正联成一个整体,各军种参战力量都只是联合力量的一部分,军种间固有的界限自然要被打破。经过近10年的研究和实践,美军联合作战体制已经初步形成,各军种编制体制构架基本上实现了一体化。
  在阿富汗作战行动中,参战力量既有空军的卫星和战略轰炸机部队,又有海军舰载战术飞机,还有各军种的特种作战部队,完全是四大军种的一体化联合作战。美军航母战斗群一改过去只编组航母、潜艇、导弹巡洋舰、导弹驱逐舰、护卫舰和保障舰船的惯例,在“企业”号、“罗斯福”号和“小鹰”号航母编队内均编入了搭载海军陆战远征部队的两栖攻击舰,“小鹰”号航母还直接搭载了特种作战部队和保障装备,组织实施了对坎大哈的从海到陆的特种突击。
  再以空袭为例,在作战力量构成上,有空军B-2、B-1B、B-52H战略轰炸机和F-15E、AC-130H等战术飞机,又有海军F-14和F/A-18等舰载战术飞机,还有潜艇和水面舰艇发射的“战斧”巡航导弹,另有一些直升机参与作战;在空袭机群编队中,既有对地攻击的轰炸机和战斗机,也有负责空中掩护的制空战斗机,还有大量的侦察机、预警指挥机、加油机、电子战飞机等支援保障机种;在打击方式上,既有以精确制导武器为主要攻击手段的硬摧毁,又有以电子干扰为主的软杀伤,陆海空天一体,软硬结合。
  
  “有形战场”+“无形空间”
  
  现代战争中,战场的空间尺度大大延伸了。联合作战的空间早已经突破了传统战场的范围――从陆地、海洋、空中延伸到了外层空间(太空战场),并从有形战场扩展到了电磁战场和信息网络等无形空间,完全变成了一种覆盖所有地理空间、有形战场与无形空间交融的一体化作战空间。
  过去,一件新式武器首次用在战场上,往往会获得比较好的作战效果。但在多维一体化的联合作战中,交战双方的对抗不再是单一或少数军种的简单对抗,也不再是过去那种单兵、单一武器系统的抗衡,而是一个联合作战大系统的体系对抗,它不再完全依赖于飞机、舰艇、坦克、大炮、装甲车等单件武器平台在质量和数量上的对比,而是依靠由先进的C4ISR(指挥、控制、通讯、计算机、情报、侦察、监视系统)系统、精确制导武器、信息战装备和信息化作战平台所融合起来的大系统。这种对抗的强度和整体性是前所未有的,深刻地反映出了信息时代“综合集成”的思想。
  在美军对阿富汗的联合作战中,作战空间是广阔的:B-2从万里之遥的美国本土起飞参战;B-1B和B-52H从距阿富汗数千公里的印度洋上的基地出发;搭载着F-14等作战飞机的航空母舰飘荡在阿拉伯海和波斯湾上;侦察卫星高悬地球上空数百上千公里,而通信卫星在赤道上空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上;地面侦察兵在阿境内塔利班阵地前沿为空中的战机指示目标。这种高立体、大纵深的多维一体化作战空间,是一种全新的作战环境,也是巨大的挑战。
  同时,在阿富汗境内,传统作战中前方和后方的区别完全淡化了,美军的炸弹投掷在南起坎大哈、中至喀布尔、北至马扎里沙里夫、西到赫拉特的所有塔利班目标上,到处都是交战激烈的前线,再也没有稳固安全的后方。以空间的进退换取时间、等待作战力量消长转化的传统作战观念和方式不复存在。在美军高强度空袭之下,塔利班武装很快溃不成军。
  
  指挥控制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核心
  
  联合作战,关键在指挥控制的一体化。可以说,一体化指挥控制是联合作战的“电门开关”,一旦被切断就会变成一盘散沙。
  美军拥有世界上最先进也是最庞大的全球军事指挥网络,情报信息和指挥命令的传输几乎是实时的。也就是说,位于前线的侦察兵一旦发现目标,即可通过通信卫星把战场信息同时传送到联合情报分析中心(拥有一流的高性能计算机情报处理系统)、前线指挥部和五角大楼,指挥官确定打击目标后,可直接向在前线待命的作战飞机下达命令,整个信息传输过程只需要几秒钟即可完成。这个网络把上至武装力量统帅的美国总统和下到前线单机、单舰、单车、单兵联成一体,总统甚至可通过国防部长和参联会主席直接向前线的士兵下达作战命令(尽管实战中没有这个必要,但有这种能力)。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飞毛腿”导弹曾令美军大丢脸面。为摧毁伊军有限的导弹发射架,美空军出动了4870多架次飞机,却收效不大,不得不从本土和欧洲战区紧急增调“爱国者”导弹进驻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但实际拦截效果也不理想。这除导弹自身问题外,关键是预警时间太有限,导弹预警卫星发现目标后可供拦截的实际准备时间只有3~5分钟。而当时美海军在波斯湾部署的“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所载“宙斯盾”防空系统对空探测距离达1000公里,几乎发现了所有来袭的伊军导弹,但却无法把信息传给陆军的“爱国者”导弹部队。
  在对阿富汗的打击中,美军曾在10月19日夜间组织过一次不成功的特种部队地面作战,企图偷袭奥马尔的指挥总部,但却遭到伏击而损兵折将。当时,美军直升机出现故障迫降在阿境内,美海军2架F-14战斗机立即飞到出事地点将受损直升机摧毁,以免先进技术落入敌手。这个战术行动看起来并不怎么样,但整个过程严丝合缝,没有一点间隙,组织实施起来很复杂,涉及到中央总部、联合作战司令部、海军航母等多个系统,实际上是美军一体化联合指挥体系的一个缩影。
  目前,阿富汗的战事已经进入了尾声,世人完全可以各陈己见。但有一点似可抛出来引玉――美国军队的信息化改造已经初步告成,以一体化联合作战为核心的信息化战争理论已被美军用于实践,新军事革命在美军早已超出了纸上谈兵的阶段。这当引起世人的警惕。▲

相关热词搜索:阿富汗 付诸 美军 美军新军事革命付诸阿富汗 伊拉克战争与美军军事变革 阿富汗美军军事基地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