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利比亚,中国峰回路转 中国撤侨后才敢打
发布时间:2020-03-12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重返,无论对谁而言,总是带着希望或背着包袱。 借助外力改变命运的利比亚反对派,究竟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作为回报?那些这次变局中持不同立场的力量,在新一轮的博弈中,又将收获或失去什么?
在旧政府的秘密逐渐浮出水面之后,清算会不会提上日程?那些秘密协议又会不会成为新政府的外交筹码?
9月12日,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宣布中方承认利比亚“国家过渡委员会”,为近一段时间中国和利比亚新政府之间的关系风波画上了句号。
9月初,一则媒体报道引发了国际舆论的关注,利比亚反对派官员称有中国公司依然在试图向卡扎菲一方提供武器。由此,关于未来中国和利比亚新政权之间的关系的讨论成为了热点。
对这则报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说:“卡扎菲政权曾于7月份在中国政府部门不知情的情况下,派人来华与中方有关公司的个别人员进行了接触。”另外她强调:“中方公司没有同利方签署军贸合同,更没有向利方出口军品。”
中国与利比亚关系的逐步恢复,对许多中资公司来说,也是一则利好消息。
中国看重未来
中国武器风波,目前还停留在一种传言阶段。事实上并没有任何媒体报道或者指出,卡扎菲方面实际上获得了来自中国的任何实质性援助。
“如果我是一个中国外交政策的决策者,我会假设。”加拿大知名学府麦基尔大学(McGillUniversity)政治学中东问题学者MichaelBrecher教授对时代周报记者打了一个比喻,“中国必须假设其在利比亚恢复生产后的石油使用权将会遭到严重的影响,特别是许多国家也有意购买利比亚的石油。那些在利比亚内战中给予反对派重要支持的国家,如法国、英国、意大利和美国将会被优先考虑;因为任何新政权会依据国际政治的一个著名信条行事,即‘对你的朋友友善’。”
8月22日,利比亚最大的石油公司阿拉伯海湾石油公司(AGOCO)表态称,俄罗斯和中国公司未来可能失去与利比亚的石油合同。该公司的人表示,与意大利、法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石油合同不会有任何问题,但由于中国和俄罗斯没有全力支持反对派,这两个国家有可能在争取石油合同的活动中败北。阿拉伯海湾石油公司是利比亚最大的石油公司,由反对派控制。其油田主要分布在利比亚东部,总部位于班加西,日产原油45万桶,占利比亚全国原油产量的三分之一。
“利比亚内战结束后,各方都要进入参与重建。今后中国在这个能源出口国的前景要接受考验。”厦门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教授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其实在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在和反对派的接触上也进行了不少努力。在6月底,利比亚反对派就派出代表访问了北京并且和中国外长杨洁篪进行了会谈。7月份的时候中国也排出代表访问了反对派所在地班加西。9月1日,外交部副部长翟隽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关于利比亚问题的高峰会议,并会见了反对派领导人。
利比亚的原油储藏量达464亿桶,居世界第9位,非洲首位。卡扎菲政权的石油大主顾并非中俄等国,而是那些反对他的西方国家。意大利埃尼集团、英国石油公司(BP)、法国道达尔(Total)、西班牙Repsol-YPF石油公司和澳大利亚OMV石油公司等均是当地大的石油生产商。
而同时,利比亚是中国的第11大石油供应国,实际上卡扎菲政权近年来对中国的投资并不十分友好。2009年,利比亚政府拒绝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投标购买加拿大石油企业Verenex持有的利比亚石油资产。去年利比亚石油日产量达到180万桶,其中11%供应给中国。而来自利比亚的原油仅占中国原油进口量的3%。
“利比亚的石油占中国石油进口额的比例非常非常小,但是利比亚的市场对中国来说是潜在性的,而不是当下。”林伯强分析,“由于国际油价市场波动一直很大,所以买石油、获得石油合同等等行为,是为了石油价格上涨的时候来一个对冲,这等同于一种风险规避。”
大撤侨背后的利益
35860人,这是中国在利撤侨行动中撤回的人员数量。实际上这三万多人中绝大部分都是在当地的中资企业的雇员。这些来自中国各地的工人主要从事当地的如铁路、住房等的工程建设项目。许多面向海外的劳务派遣公司对利比亚并不陌生。
山西运城的迅达劳务派遣公司就是其中一家,其自从2010年开始往利比亚派遣劳务人。最后一批20多人,都在2011年利比亚动乱时的撤侨中安全地回来了。这些工人大部分都是建筑工。主要在利比亚各地修筑铁路。
“我们公司的主要客户是中铁、中建等大国企。并没有和利比亚方面有直接接触。都是接受中国公司的派单,然后招募工人的。”迅达劳务派遣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张小姐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根据商务部的数据,在利比亚内战爆发之前。中国在利比亚开展投资合作企业共有75家,项目50个。
在2011年3月2日,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铁建)发布利比亚项目情况公告称,公司在当地原有3个铁路工程总承包项目,合同总额为42.37亿美元(约278亿人民币),目前所有项目全部停工,未完成合同额为35.51亿美元。
另一家在利比亚有大量工程合同的是中国建设工程总公司(中建),同样,根据该公司在今年3月份发布的公告,其在当地累计合同额约为176亿元人民币。项目完成还未过半便被迫停工。
在2007年进入利比亚从事工程承包项目之后,中建就是当地雇用中国公民中数量最多的公司之一,每三个当地中国人中就有一个属于中建。光在班加西,中建就承建了两万套住宅项目。英国《金融时报》记者在这里中建的工地看到,虽然工地已经被洗劫一空后、但是经理办公室仍保持良好的状态。在这个办公室里,从2009年开始挂在墙上的中国管理团队笑容满面的相片,仍挂在原处。一位工头告诉他,从反对派委员会得到了这样的消息:“中国人将在一两个月内回来。”
“在利比亚务工和其他国家其实倒也差不多。工资待遇之类需要看具体的雇主了。就当年的局势来说,利比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卡扎菲执政40多年,去那里还是比较安全。”迅达劳务的张小姐说,“现在我们已经停止了往利比亚输出派遣工人的活动,一方面是上级领导部门已经有指令不允许。另一方面现在这个局势也确实没人敢去了。至于以后还想不想回去,这个就不好说,我们只能保持关注。”
经济上相互需要
虽然之前几天的一系列事件让中国在利比亚的前景蒙上了阴影。但是随着中国和利比亚新政府的互相承认,这种氛围为之转变。媒体普遍认为,利比亚战后的重建和经济发展,不可能离开中国这个世界政治大国和第二大经济体的帮助。
“随着时间的推移,利比亚和中国的关系将趋于正常,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替代利比亚旧政权的新政府也有与中国恢复正常关系的需要。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在世界政治中不是施行完全的机会主义政策,即任意地结识朋友和与朋友断交,任意地把朋友变成敌人和把敌人变成朋友。中国一般是采取比较连续的外交政策,特别是在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中。正因为这种连续性,所以利比亚和中国的关系正常化只是迟早的事。”英国剑桥大学中东系学者PervaizNazir博士就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根据9月12日马朝旭的谈话,中国向利比亚“国家过渡委员会”通报了中方对其承认的决定:中方尊重利比亚人民的选择,高度重视“过渡委”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一直同其保持密切接触和联系。中方希望中利双方此前签署的各项条约及协议继续有效并得到认真执行。
Brecher也认为:“长期来看,利比亚新政权的态度和政策会发生变化,中国市场对利比亚石油将会很有吸引力。为了做到这一点,中国必须要尝试赢得与利比亚新政权的友谊。中国可以向利比亚提供大量经济援助,而且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援助,去帮助重建在过去的六个月里遭到破坏的道路和其他损坏的基础设施。”
针对中国的承认,利比亚“过渡委”负责人表示,利比亚人民和“过渡委”深感高兴。“过渡委”高度重视中国的地位和作用,将切实遵守双方此前签署的各项条约和协议,坚定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欢迎中方参加利比亚重建,共同推动利中关系稳定、持续发展。
“利比亚新政府和中国政府之间的关系出现僵局是利比亚战后经济资源重洗牌和重分配的自然结果。这主要是政治问题,利比亚新政府需要中国政府明确表态支持,中国政府也需要在利比亚政权交替的过程中确保中国在利既有利益不受损害。双方都握有一定的经济筹码,利比亚新政府手中握有石油资源,而中国则冻结了利比亚部分外汇资金。但从长远来看,双方持续经济合作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因为双方的经济资源在结构上是互补的。利比亚是中国在非洲重要的石油进口国和劳务输出国,而利比亚也需要中国所能提供的低廉劳动力和技术。”英国剑桥大学中东系廉超群博士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总结。
相关热词搜索:利比亚 峰回路转 中国 重返利比亚 中国峰回路转 重返利比亚 峰回路转的意思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