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通寺【神通寺旧闻】
发布时间:2020-03-12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1921年,日本僧人常盘大定和关野贞来到济南,对黄石崖、神通寺乖玉函山等处的佛教遗迹进行了考察。其中,由朗公法师始建于前秦皇始元年(351年)的神通寺,是山东最早的寺院。它历经风雨沧桑至今,一寺之内竟有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间的厚重历史远非一篇小文所能尽述。笔者在此撷取常盘大定等人的片羽光影,简述古寺的一些旧闻。
四门塔旧影:中国的单层石塔之最
常盘大定和关野贞依据《泰山志》等资料的记载,来到了神通寺踏查,被四门塔的古拙所震撼。所以他们在著作中称赞说,该塔是汉代技艺的余波,“手法虽简,但均衡极美。特别是作为单层石造塔,极为珍贵,几乎不见他例”。
他们仔细研究了塔内的四面佛像,为我们描摹了1921年9月时的状况。塔内的四面佛,因为历代涂以塑土和不断修补,所以原本很难看到真实的面貌。幸好当时因为古塔年久失修无人维护,塑土已然剥落,得以幸运地见到佛像的真容。这四尊佛像“衣纹曲线自由流畅,极为华丽”。除了四面佛以外,佛像前还有广三尺的佛坛,每个佛坛上还另有石佛三尊,形成了拱列之势。随从的摄影师藤本为我们留下了四门塔和这些珍贵佛像的流年光影。从照片中不难看出,当时的四门塔东墙已经开裂了。
根据史料记载,四门塔南面佛座下原本有东魏武定二年(544年)四月十四目的题记。题记中说,四门塔的四面佛像是“冠军将军司空府前西阁祭酒齐州骠大府长流参军”杨显叔为他的亡父所建造的,当日是其父的忌辰,希望父亲能够得到佛祖的保佑。因为这则造像记清末已经被两江总督端方收藏,后不知所终,故常盘大定等人只能据记载得出结论:四门塔始建于公元544年。
所谓“司空府”和“长流参军”,都是主管刑狱的官员代称,隶属于骠骑大将军府,所以这位杨显叔是当时齐州的典狱官员。济南骠骑大将军府最早的主人,是北齐废帝萧宝卷的儿子萧赞。据《北史》记载,萧赞于建义元年被封为齐州刺史、骠骑大将军,其后人选多有更替。武定年问,齐州骠骑大将军府内杨显叔的同僚,则有骠骑司马阳世和骠骑功曹参军王子暄等人有史可查。
关于四门塔的修建,应当归结为隋文帝杨坚。原来杨广的母亲吕苦桃是济南人,故而其舅吕道贵被任命为齐州知州。开皇十四年(594年),文帝东巡济南之前,即册封隋炀帝杨广的儿子河南王杨昭为神通寺檀越,主持该寺的建设多年,四门塔便是这次大规模建设中的遗产。
1936年6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来到了四门塔考察,留下了珍贵的影像,梁思成将其写入《中国建筑史》。新中国成立以后的1953年,山东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决定对已经破败的四门塔进行基础性的维修,由蒲松龄研究专家路大荒先生主持。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国家拨款1000元,路大荒先生雇佣了当地的民工,对塔体打箍,顶以石柱,并堵死东,南,西三门,完成了四门塔千年以来有记载的第一次的修缮工作。
1961年,四门塔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后1963年和1973年又先后两次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任远和王建浩等专家参与了这项工作。尤其是1973年对塔顶的维修,不仅发现了珍贵的舍利函,而且根据塔顶“大业七年造”的题记,确定了四门塔的建成时间是611年,四门塔的四面佛像则是使用的早期旧物。
龙虎塔旧影:常盘大定称其为朗公塔
常盘大定根据《泰山道里记》中,“寺西北隅地势幽旷,中曰朗公塔,制最古”的记载,称龙虎塔的正式名字应为“朗公塔”,只是俗称是龙虎塔罢了。他认为,既然神通寺建于六朝时期,为了纪念祖师僧朗,“故于寺域中有此塔,实为至当”。不过他的朋友关野贞则不同意这种看法。关野贞认为,塔的建造年代虽然不能确定,但是“见其手法,或属唐末”,却是较为中肯的见解。
关野贞详细的描述了龙虎塔的形制,说其石雕“颇为华丽”,并指出了龙虎塔身和塔檐分别为石质和砖砌的不同,但没有进一步分析原因所在。塔檐上方的相轮当时已经残缺,不能见其旧貌。与四门塔相同的是,龙虎塔也有塔心柱,而且柱上四面也雕刻有四尊精美的佛像。
1963年,任远、王建浩等人在范征一先生的技术支持下,为龙虎塔修建了挡土墙。1975年,彻底修复了龙虎塔,塔刹和相轮得以重新恢复。1983年,再为龙虎塔建造石栏加以保护。1988年,龙虎塔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崖旧影:皇室造像的艺术瑰宝
龙虎塔附近的千佛崖造像,开凿于唐代武德至文明年间,持续时间长达60年,共计大小石窟一百多个,造像224尊,兽1尊,塔1座,题记46则,是山东最大的唐代造像群。在这些古老的造像中,最著名的当属皇室们的遗迹。
显庆二年,唐太宗的女儿南平长公主为太宗敬造佛像一躯。之所以有此造像,是因为南平公主当时就在济南,他的丈夫驸马刘玄(元)意正担任齐州刺史。次年,刘玄意在公主的石窟下又开一小窟,继续为太宗祈福。该窟外饰竹节,旁边有力士和狮子守护,造型夸张。同年,太宗第十三子赵王李福为太宗造像两尊,体型硕大,精美绝伦。
常盘大定特意交代了千佛崖造像,他说这些造像“有数百之数”,基本都是唐代的造像,“然往往杂著有六朝时代的”,不知其据何而有此结论。他们特别注意到了平民的造像,如王元亮,高道邱,明德和尚,慈荫和尚以及史同等百人的造像,都留下了珍贵的影像。如今我们对照这些照片,惊喜地发现他们基本都保持了旧貌,实在值得庆幸。
1975年,政府为千佛崖建挡土墙,整台基并加护栏。1983年5月至1987年10月间,王建浩等专家对干佛崖进行了长达4年的加固维修,使得这一千年艺术宝库得以重新焕发了昔日的光彩。1988年,干佛崖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林旧影:砖砌石砌塔林混杂
中国的塔林,以数量来看,当以少林寺的砖塔林为最,济南灵岩寺的石塔林次之。与少林、灵岩相比较,神通寺更为特殊的是,在数量众多的石塔中,还有夹杂有许多砖塔。石塔多在隋唐代时期,而砖塔则多集中在宋代以后,总数达到50座以上。结构繁多,造型各异。罗哲文先生因而评价这里是“古塔的博物馆”。
在诸多的墓塔中,结构最为特殊的是阙式塔,共有两座,一座是元代泰定三年的“敬公寿塔”,一座是明代嘉靖五年的“成公无为大师墓塔”。外观极似双阚立于其中,常人看来很象矗立的石碑。常盘大定等人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为我们看似无意地留下了这两座塔的旧影。如今双塔仍然屹立,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这与1965年、1979年郑亦桥等人两次修缮墓塔后重新树立摆放有关,另外,塔林中保存了大量的墓碑,这也是他处很少可以见到的,常盘大定等人对此特别提及,“其中在者,亦有其下诸碑”。
其他的塔形制则多为密檐式、经幢式和亭阁式,皆精美绝伦。亭阁式的墓塔中涌泉庵的送衣塔最为著名,原因是它是一座尼姑的墓塔,塔内原有佛像一尊,可惜于1996年被盗,塔刹也不复存在。值得一提的是,在涌泉庵中的石壁上,还保存有19尊宋代摩崖造像,十分罕见,不过经过多年的泉水漫漶和人为破坏,残缺破损十分严重。
如今我们重新审视神通寺的历史,对照百年来的变迁,不由得默默祈祷这些悠远的古迹能够持续常新。
相关热词搜索:旧闻 神通 神通寺旧闻 济南神通寺 济南神通寺方丈界空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