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不想“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听后感想

发布时间:2020-03-12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听闻“常回家看看”要写入法律,内心不禁很苦涩。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父母在,不远游”。说实话,谁不想“常回家看看”,常伴父母身边享受天伦之乐,可是现实并不允许。
  现在,资源越来越向发达城市或地区集中,为了有更好的前景越来越多的人涌向这些城市。像我这样来自不发达地区的人,走出校门就开始想方设法寻求生存发展的机会,而这些机会大多都在较发达的城市或地区。家乡囿于发展的局限,并没有给我们留下太多合适的工作机会,无数像我一样的年轻人只能在外地求生存谋发展。“父母在,不远游”那只是遥远的梦想,就这样,大学毕业后,我加入了青漂一族。
  工作后,想见父母一面都难。天天按点上下班,迟到请假要扣钱,工作没业绩随时都有可能丢掉饭碗,生存的压力很大。工作几年后,结婚就提上日程了,房子也提上日程了。现在结婚要花那么多钱,买房就更不用说了。
  结婚、买房、孩子的出生,一切顺理成章,走到今天才深刻感悟“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代里所谓的压力根本不叫压力。现在,每个月的房贷,孩子的奶粉钱,压得人喘不过气。工作时也必须更加小心谨慎了,生怕因为工作出错而导致失业。每日的生活如一根紧绷着的弦,任何一个节点都不容许有纰漏,这样的状态心里有无比的期待想常回家看看,但是没钱没时间的紧迫让这样的期待只能化为对父母遥远的问候和祝福。我们生活的压力感也让父母为之牵肠挂肚,孩子出生后,因为放心不下我们,母亲竟然把父亲扔在老家,带上多年省吃俭用的积蓄,千里迢迢赶来照顾我们,身为人子情何以堪。那段时间,每次与父亲通电话,父亲总是说有空带孙子回家看看,说想念我们了。放下电话,真想马上带上妻小飞回到父亲身边,可是想想眼前的现实,只有作罢,咽下苦涩的泪水,期待下一次。
  有人也许会说我们为什么不趁着法定假期回家。假期是很好,可是就算有个假期,说不定还要无偿加班,更不用说有时候老板还会缩减假期。当然,你可以跟老板抗争,结果往往是一一失业。再说,即使有了长假,也就那么三五天,经过长途颠簸回家,屁股还没坐热平,跟父母兄弟姊妹还没有唠完嗑,就要急急忙忙去赶返程的车了,时间根本不够用。有人也许又要说了:不是有探亲假吗,就现在的用工环境来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探亲假什么的那都是传说。
  现在什么都飞涨,就是工资不涨。需要钱的地方更多了,压力太大了。能省的就尽量省了,包括“回家”也被迫省了。简单算一下,我们一家人回家一趟,路费就需要500多块钱。跟老人一说这,老人心疼的不行,说是:现在钱不好挣,没事就别回来了,我们都没病没灾的,省下来钱你们多吃点好的,要不就存起来,将来哪一样不得用钱啊。想想父母,心里很酸,亏欠他们的太多了。而且,花那么多钱回家一趟,却只能停留那么一天半天的,想想就不划算,徒增惆怅和伤感。如果赶上路况不好,春运什么的,不仅多花钱还要多遭罪。对于我们这些漂泊在外的普通人来说,回家一趟真的很奢侈,回家的路很漫长。
  “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只能说“好也不好”。说好,好在社会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说不好,不好在即使写入了法律,也没有多大实际意义。这个问题是社会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不是法律能够解决的。曾经听闻有老人状告自己的儿女不常回家看看,但我想这只是个例。如果儿女就是不孝顺,回家也是在精神上折磨老人。如果儿女真是迫于无奈不能常回家看看,又有哪个父母愿意因此与儿女对簿公堂呢?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常回家看看”能成为现实,我想这需要寄望于各地各方面发展能够均衡一些,地区差异不要那么大,也就是说各地条件都差不多。这样,大部分人就能在本地就业,就能在父母身边工作,就能“常回家看看”了。

相关热词搜索:不想 常回家 不是不想“常回家看看” 不是不想回家 好久没回家不是不想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