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享效率分析的电子文献共享模式研究]如何提高文献阅读效率

发布时间:2020-03-10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要] 指出从规模经济、文献信息的公共产品属性及其外部性三个角度来讲,电子文献共享都是一种更有效率的选择。分析在特定定价模式下的两种可能的共享模式,提出文献信息资源的集中许可与共享模式,以文献用户的需求相似度为共享联盟的形成基础,以提高科研人员的文献可及性为目标,在理论上可以提高现有文献信息资源的获取效率,进而提高研究者的研发效率。
  [关键词] 电子文献 共享效率 共享模式
  [分类号] G250
  
  1 前言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每时每刻都在产生难以计数的科研成果。一方面,由于知识产权的存在和避免将宝贵的研究资源用于重复研究,研究者需要快捷地获得同行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另一方面,科学研究信息呈几何级数的方式增长,研究者需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同时形成文献供后人参考,信息联系使科学研究成为一种循环和累积的过程。电子文献信息资源是研发领域中最重要的一种信息资源。
  文献信息资源的供给包括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从经济学角度来讲,文献信息是一种稀缺资源,其配置形式会影响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文献信息产品的生产者通常可以采用个性化定制、版本划分等价格歧视策略来获取垄断利润,有时还不得不采用有意降低产品质量的办法来分割市场。在消费方面,信息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属于公共产品。非排他性常常与公共产品收费难的问题以及“搭便车”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对于大多数资源或产品,排他消费很重要,因为非排他性容易造成滥用稀缺性资源,还会导致信息产品生产者的激励不足。由于信息的公共产品特性,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或在垄断市场结构下,其产出水平都将低于社会最优水平。
  在给定投人和技术条件下,经济资源没有浪费,或最大可能性地对经济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则认为这一过程是有效率的,效率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通过共享获得的文献信息利用度的提高,称为共享效率。电子文献的特殊性质使其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共享,本文从规模经济、文献信息的公共产品属性、外部性这三个角度分析共享有效率的原因;继而比较在特定定价模式下的两种可能的共享模式,提出文献信息资源的集中许可与共享模式。
  
  
  2 电子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效率
  
  只要文献信息消费的收益大于成本就有消费的必要,直到达到供需平衡。当前的文献信息配置机制的不足造成了其供需不平衡。可以通过共享形式来解决这一现象,但是共享本身也存在成本和收益,这就需要在共享的成本和收益之间达到一种平衡。
  
  
  2.1 电子文献信息共享的成本收益分析
  2.1.1 共享的收益 电子文献信息共享的收益包括:①降低信息重复收集的成本;②节约研究时间;③知识性、资料性的文献信息共享,能大大提升研究人员的视野洞察力、远见,并有利于创造力的提升,发现新机会,取得新进展。除了提高研究效率,信息的共享还有助于科学成果的应用;开放信息还可让纳税人了解政府每年如何将大量的研究经费用在各学科研究中;公开文献的内容、可信度及增加文献利用率可以帮助争取更多研究经费。
  
  2.1.2 共享的成本文献共享的成本不仅包括各数据库的信息提供成本,还包括共享平台的软、硬件设施成本:①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配套软件、数据库设计;②信息处理、更新和维护成本;③系统安全维护成本;④系统应用人员的培训成本。共享平台的各项成本大多数相当于固定成本,总成本与共享的范围不存在总的线性关系,而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才呈现线性关系,在每一共享范围内,共享成本的变化极其微小。如图1所示:
  
  2.1.3 电子文献信息成本收益分析 文献信息共享的成本收益分析是确定是否应当进行共享的前提。
  假定条件:①信息资源共享成本只考虑固定成本(即只包括前面共享成本中的1、3、4项);②信息共享收益只与共享范围有关;并初步认定为线性关系;构造成本收益函数:c=c(q):C,R=A?q
  其中:q:信息共享范围;R:总收益,与q成正比;A:单位共享文献的收益;c:预处理成本,该成本固定,与q无关。
  一般来讲,只有当共享的收益大于成本时,也即q>K时(K:盈亏分界点),共享具有经济合理性,才有意义。在一定固定成本条件下,共享范围越大,净收益越大。如果信息适用范围过小(q1、x2,以f(x1,x2)表示共享的收益,两种要素按相同的比例递增,用t(t>1)表示两种要素投入增加后相当于初始投入的倍数。在图3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规模收益(二)中,规模收益递增阶段有:tf(x1,x2)1,x2)。此阶段共享范围主要是覆盖了研究效率较高的企业与研究机构,及具有较高研究与教育水平的教育机构。当共享规模扩大时,进一步覆盖的受益人群是具有一般研究效率的企业、研究机构和教育机构,此阶段随着共享规模的扩大,共享收益不变。规模收益不变阶段有:tf(x1=f(x1,x2)。当共享规模再进一步扩大时,它所覆盖的是不具备什么研究能力的小企业或者是非研究型大学等,这时共享收益较小,而成本却显著增加。规模收益递减阶段有:矿tf(x1,x2)>f(x1,x2)。当共享规模 较小时,只有一小部分研究效率较高的研究者能够获得足够的文献,随着共享规模的扩大,共享覆盖了具有一般研究能力的研究者,直到共享的边际收益等于共享的边际成本,这时达到最佳共享规模(E点),如图4所示。
  2.3 电子文献信息的公共产品属性与共享效率
  文献信息的非竞争性体现在:①边际成本为零,由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文献信息资源一旦被生产出来,其边际成本几乎接近于零;②边际拥挤成本为零,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都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数量和质量。
  文献信息的局部非排他性体现在:信息资源的拥有者可以通过某些技术授权给特定的使用者,轻易排除其他人的使用,如某些数据库需要特定授权才能使用。对于纸质文献来说,排他较为容易,只有购买的个人或者团体能够使用这些文献,但这种排他不是绝对的,出版商不能阻止购买者将其借与他人,不过这种小范围行为,对出版商的利益损害较小。出版商一般通过用户账户的形式排除非付费者使用,这种排他方式也不是绝对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诸如VPN、P2P等技术的出现,很多非付费者也能够获得文献。网络时代信息的排他成本很高,通过文献信息共享可以降低这一成本。
  2.4 电子文献信息产品的外部性与共享效率
  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活动对与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他人或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有研究者指出学术期刊及其组织实体具有很强的外部性,正外部性体现在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信息产品具有生产的外部性。由于信息产品具有复制成本低、易于扩散的特征,信息生产经常表现出外部性,生产者很难监督其运行和使用过程,维护成本很高,大量的“搭便车者”使信息生产者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社会效益,导致信息生产者的成本无法通过市场机制取得有效的补偿,信息生产或供给不足,信息资源配置无效率。适当的共享机制可以消除外部性的影响。
  
  3 电子文献信息共享模式分析
  
  3.1 共享分析的前提:基于文献的打包式定价模式
  目前,电子期刊数据库的销售模式呈现不断发展的态势,p-only→p―first→p+e→e+p→e-first→e-only(其中p代表纸本期刊,e代表电子期刊),纸本期刊的垄断地位被打破,而且有被电子期刊取代的趋势。出版商的销售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从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LS)最初引进电子期刊数据库时的完全捆绑销售模式,到现在捆绑与e-only模式的并存,以及完全e-only销售模式,无论哪一种模式都对外文纸本期刊的销售订购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以前电子期刊被作为纸本期刊的复本,而现在两者的地位逐渐发生对调,纸本期刊已演变为电子期刊的复本而被削减。
  按照不同的大学科,将整个数据库打散成为若干个学科小包,买的越多,单本期刊的价格就越低。按照媒介方式的不同,分为纯纸版销售、纯电子版销售以及纸版与电子版捆绑销售;按照读者对象的不同,分为单位定购、个人定购、学会定购;最近几年出现的团体购买模式,即Consortia,逐渐成为一种颇受欢迎的销售模式。
  自2002年以来,CALIS与许多数据库出版商都争取到了按规模定价的方案,以国际通用的FTE(fulltime equivalent,正式教研人员及学生人数)为划分标准,大馆多出,小馆少出。这样虽然大馆比小馆要多出一些,但由于很多小馆的参与,各馆所交的费用仍然降低了。例如CALIS组织Nature的集团采购就是以各校在校师生(FTE)为基数计算文献价格,如表1所示。
  
  3.2 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分析
  3.2.1 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概述
  以往的研究中,多提及通过共享能够提高信息福利,但对共享运作模式的研究却较少。在汤姆?德得威尔德进行的与电子文献共享类似的生物信息共享的研究中,讨论了三种主要关于信息共享的制度解决方案:一是免费传播模型(通过非中心化产权促进免费传播),其他两个则是基于商业和非商业使用的有条件给付模型(通过集体许可证机构组织颁发数据许可证或通过议定的合同模板组织数据许可证)。
  有学者对中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6家典型模式进行了分析,包括CALIS、NSTL(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CASHL(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JALIS(江苏省高等学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和北京高校图书馆联合体,认为目前我国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内容大多还局限于各成员单位的自身馆藏,共享对象也限于成员单位的读者,共享范围和深度还不够,共享模式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开放获取模式中,出版者并不对订阅者收取任何费用,而是向作者或为作者提供资金的机构收取费用。20世纪80年代就已出现开放获取期刊,且收录于《开放获取期刊名录》(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的逾80%的期刊都出现于2001年之前,2001年之后,该类期刊增加速度以每年18%的速度递减。目前,《开放获取期刊名录》共收录4434份期刊,其中1698份期刊可以获取全文,相对于所有学术期刊而言,其比例还比较小。使用者付费仍然是目前电子期刊文献主流消费模式。
  3.2.2 两种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比较分析假设只有两个文献信息消费者(甲和乙),消费者的效用是与他所能获得的文献数量的增函数,他们用于文献购买的经费是固定的1,消费者甲的文献购买经费为x,他所获得的文献数量为t1,乙的文献购买经费为1―x,所获得文献数量t2。当不存在共享时,他们只能消费各自购买的文献产品,他们获得的收益为u甲(t1)和u乙(t2)。当达成共享协议时,这个共享可以分为两种形式:①两个消费者先各自单独购买所需文献,然后再将各自所获得的文献进行共享;②两个消费者组成购买联盟,统一购买各自所需文献。
  第一种共享形式可以称为“单建共享”,考虑到两个消费者所购买的文献可能存在一定的重复,两人可以共享的总文献量为T,共享的收益表示u甲(T)和u乙(T),则T>t1,T>t2,U甲(T)>U甲(t1),Ua(T)>Ua(t2)。两人之间的信息共享扩大了两人可供消费信息资源的总和。如果不考虑共享的成本,从帕累托效率角度来讲,甲、乙的状况比共享之前有所改善,而文献提供商的状况并没有变差,这是一种帕累托效率改进。这种共享形式类似于网上的共享论坛或社区。虽然这种形式提高了文献购置经费的使用效率,但是没有得 到出版商的许可或体现在他们的交易合约中,侵犯了出版商的版权利益。
  第二种共享形式可以称为“共建共享”,两个消费者作为一个整体,先罗列出各自所需的期刊或文献信息资源,然后统一从各个数据库购买。出版商实行打包销售,按照用户的使用人数或文献下载数量制定价格,并且使用人数越多或文献下载量越大,折扣越多。如Ingenta面向集团提供6折的优惠,而当集团规模超过25家成员单位时,价格会在6折的基础上再优惠5%,成员超过40家,则再优惠10%。1997年,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购买了Science Online在中国的使用权,使其成为我国第一个全体公民可以免费访问的电子文献产品。而以我国目前运作最好的采购集团CALIS为例,相比单个图书情报机构购买单篇论文所需要花费的50美元,参与集团购买后,花费仅为原来的1.5%。因此,在两个消费者的共享团体中,由于折扣的存在,都能够获得比非共享状况更多的文献,出版商的利益也未受到损害,这是一种帕累托效率改进。
  在第二种共享形式下,假设还存在另外一个潜在的消费者,他对电子文献的需求相比于前两个消费者小,由于经济实力的限制,能够用于购买文献的资金只有M,小于购买某个数据库下载权限的最低价格。如果出版商能够实行三级价格歧视,则他能够获得这个消费者的市场份额,这种价格歧视的策略在同一个市场体中通常难以实现,于是出版商有可能损失掉这部分份额。如果这个潜在消费者能够与前面两个消费者达成共享协议,组成共享联盟,一方面,第三个消费者的加入不会损害前两个消费者的利益,却能够增加第三个消费者的信息福利;另一方面,出版商的销售收入也可以增加。这是一种帕累托效率的改进。
  综上所述,联盟采购与共享协议的方式,也即“共建共享”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方式更为可取,这种方式可提高现在的文献采购资金与电子文献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定义为文献信息资源的“集中许可与共享模式”。
  
  3.3 文献信息资源的集中许可与共享模式
  3.3.1 集中许可与共享模式中电子文献产权的转移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排他性,而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是建立在信息开放、扩大流通的基础之上,要求信息无偿或低成本使用,限制信息专有,反对信息垄断。知识产权与信息共享两者对立统一,相互依存和促进。知识产权的目的在于促进技术的革新、技术转让与传播,可见,知识产权与信息共享的基本目标又是一致的。
  集中许可与共享模式的实现是一个电子文献信息资源从私有产权向有边界的公共产权过渡的过程:作者在完成论文时自动获得著作权,出版机构需要向作者支付版权使用费,获得文献的部分产权,在这个过程中,文献的私有产权性质没有变化。共享联盟中的用户要下载阅读文献又必须从出版机构购买权限,支付版权使用费和出版商的相关成本,电子文献从私有产权过渡到一个有边界的公共产权。它之所以是有边界的,是因为共享联盟购买的文献访问权限只能由共享联盟内部的用户使用,未经出版商的许可,不能私自与共享联盟之外的用户共享。
  3.3.2 共享联盟中的费用分摊
  由于多年来对国外文献信息资源难以获取、对文献信息资源拥有方式存在传统思维和对外文文献阅读存在困难等因素,国内部分读者对电子文献信息资源未经精细筛选就进行大量下载、“囤积”,造成对资源的非合理使用,出现了“恶意下载”、“侵犯”数据库商权益的行为,但实际上,其中有大量的下载文献没有真正得到利用。
  要使得文献信息共享模式能够稳固与可持续存在,不仅需要考虑共享的效率问题,还要考虑共享的公平问题。公平问题主要涉及到共享联盟内部中的费用如何分摊。一种较为公平的费用分摊方式是根据用户的下载量进行分摊,这与普通商品的收费方式类似,而且现在的计算机技术(IP识别等)也为这种分摊方式提供了可能。
  
  4 结语
  
  共享与非共享模式的一个最主要的差别就是数据库出版商的权利许可对象,在非共享模式下,出版商直接授权给文献机构用户,这是一种点到点的电子文献消费模式;在共享模式下,数据库出版商授权给具有一定需求相似程度的机构用户组成的共享联盟,而期刊的办刊模式、数据库出版商与期刊之间的交易模式、研究者的下载模式并没有什么较大的改变,如图5所示:
  总体上来说,集中许可与共享模式一方面通过组成共享联盟的方式增强了研究者在文献信息市场中的价格控制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共享平台,把需求相似度高的机构用户聚合到一个共享联盟中,通过改进信息流通机制,提高传递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共享效率。
  在文献的点对点的消费模式(文献源直接到机构用户)中,文献信息供需失衡的矛盾难以得到解决。在特定的打包式的文献定价模式之下,集中许可与共享的方式能够增加研究者的信息福利,也能增加出版商的收益,这是一种帕累托改进。一个稳定的共享模式是建立在特定的共享主体与客体之上的。当前我国已经存在着某种程度范围内的文献信息共享,但还有较大的共享程度提升空间,共享模式也有待改进。
  根据文献信息从非共享到共享的状态是基于完全理性人的假设,分析了共享与非共享状态条件下电子文献资源配置的效率,得出共享相对于非共享状态是一种帕累托效率改进。基于特定的文献定价模式,以寻求降低文献的供给与需求过程中的交易费用为指导,遵从用户自愿共享的原则,以文献用户的需求相似度为共享联盟形成的基础,以提高科研人员的文献可及性为目标,在理论上可以提高现有文献信息资源的获取效率,进而提高研究者的研发效率。
  
  

相关热词搜索:共享 文献 效率 基于共享效率分析的电子文献共享模式研究 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 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