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政务的研究主题及其发展|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特征
发布时间:2020-03-10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要]通过对2001年-2009年间发表在CSSCI期刊上的832篇电子政务学术论文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近年来电子政务在我国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电子政务的技术基础、组织机制等方面,拥有较为稳定和持续的研究期刊与研究者,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
[关键词]电子政务 文献综述 CSSCI期刊
[分类号]C931
1 引言
电子政务作为一门交叉性质的学科,涵盖了计算机、公共管理、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引发了实践部门以及国内众多领域的专家学者的关注。他们从不同层次、不同视角对电子政务进行了研究,发表了大量论著。尽管已有部分专家学者对电子政务现状,发展趋势利用文献计量统计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统计分析,但没有从“研究主题和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同时,以往研究都是以北京大学图书馆制定的中文核心期刊为依据,而不是以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为研究样本。因此,本文将按照主题内容分类的角度,以CSSCI期刊收录论文为依据,对国内电子政务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与总结,并对电子政务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2 研究设计和数据来源
本文将对2001~2009年间发表在中国学术期刊上的电子政务研究论文予以分析,并试图对以下问题进行解答:
?2001年~2009年主要研究方向有何变化?
?2001年~2009年论文数量有何变化?
?200i年~2009年研究方法有何变化?
?2001年~2009年论文作者出现的频率?
?2001年~2009年期刊来源的次数?
由于研究电子政务所涵盖的学术期刊很广,也由于时间和代表性因素的考虑,笔者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上所刊载的电子政务类文章为样本。CSSCI是由社会科学研究的权威测评机构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引文数据库,它能反映我国目前电子政务领域的研究水平。因此,以CSSCI收录的论文作为样本来分析我国电子政务研究现状能够体现科学性与严谨性。由于第一篇关于电子政务的论文的发表时间为2001年,因此本文将检索起点定在2001年。检索方法为,以“电子政务”为检索词对全文字段进行检索,2001年~2009年间的所有论文进行检索,共检索到有效论文832篇。尽管只以“电子政务”为检索词作为检索,一定会遗漏部分相关论文,但可以视为一种抽样统计,是能够反映该领域现状的。
3 研究方向与研究主题
Irani、Elliman和Jackson根据电子政务研究领域的不同,分为技术,社会和机构三个方面,并进一步把文献分成技术标准化、安全与隐私、鉴定与授权、用户界面与交互隐喻、公民人口统计、增值效益和刺激、教育和控制、政策协调、变更管理、专业与项目管理、组织文化与变革、公民与政府的互动等,构建了电子政务研究的研究框架。Paul Beynon-Davies以对电子政务模型的构建为依据划分了不同的维度,主要包括人类活动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ICT等,为按组织活动和信息支持分类提供了具体依据。
从宏观框架来看,国外与国内对电子政务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存在很大差异,直接把国外分类引入国内容易造成“水土不服”;从具体分类内容来看,若按国外分类标准分类难以涵盖全部文献。可以说,本文结合我国研究现状,按主题进行分类,即技术、组织、应用与其他。在大类基础上进行二级分类,具体分类如下:技术,包括政府上网工程、模型构建、安全与隐私、数据挖掘、支持系统、信息化;组织,包括专业和项目管理(知识/档案/行政审批/公共服务)、行政环境(法制环境/信用体系/政策环境/组织行为与文化)、信息资源管理(基本概念/开发与利用/控制与实施/资源整合/信息服务与模式)、管理机制(互动管理/流程管理/管理模式/办公系统)、实施与评估(政务实施/政务评估);应用,包括教育、产业、数字图书馆、政府管理等;其他,包括电子政务基础理论、电子政务发展创新等。
表1反映出技术和组织主题一直是关注的热点,但技术研究呈下降趋势,组织研究则继续保持上升趋势而且增加最为显著,所占的比重由2002年的10.4%增加至2008年的68.5%。应用方面的关注度呈现出先增加再下降的趋势,不过近两年有所回升。可以说,组织主题是我国电子政务研究的重点,即专业和项目管理、行政环境、信息资源管理、管理机制、实施与评估等。应用领域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这一方面反映出我国学者对技术支持和组织环境的高度关注,认为完善的组织与技术环境才能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体现出电子政务研究最终将回归于实际运用,为实践服务。
表2反映出技术主题的主要研究为政府上网工程、信息化和支持系统方面。政府上网工程方面的研究主要是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网站集群模式、网站评估及网络测评、网站信息保存等。信息化的研究则重在说明它为电子政务的建设提供了契机与基础,电子政务也在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在2005年以前,信息化的研究比较热门,随着研究重点的转移,近几年信息化研究呈现下降趋势。在支持系统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PKI技术的应用、软系统方法对电子政务的分析、OAIS参考模型、工作流技术等,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支持系统的研究也不断成熟,从最初简单的、单纯的技术研究发展到多种形式、多层次的具体应用技术,如基于GIS、IRP技术的政务决策系统、突发事件决策支持系统、多代理技术等。
组织主题的研究见表3所示。第一个研究主题是信息资源管理,包括基本概念、开发与利用、控制与实施、资源整合、信息服务与模式等。2007年以来,信息服务与模式越来越受关注。研究者从宏观角度提出了一些规划模型,为提供行政服务和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必要手段。资源开发与利用也得到一定的关注,不少文献都体现出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正从基础建设阶段转向集成整合阶段。
第二个主题是实施与评估,包括政务实施与政务评估等。政务实施研究主要包括技术、资金、社会等方面的成熟度与可行性,不过随着这些方面的不断完善,研究数量也随之下降。政务评估的研究集中在绩效评估模式与方法等方面,依据此类文献,大体上可把电子政务绩效归纳为5种模式:聚焦政府网站的绩效模式、基础设施的技术指标模式、软硬件综合指标体系模式、关注全社会的网络绩效模式、基本的评估准则模式等。
第三个研究主题是专业与项目管理,主要涉及到知识、档案、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专项管理等。已有文献主要涉及的公共服务包括电子税务、电子证照办理、信息咨询服务和应急联动服务等。知识管理也占有相当比重,它是识别与管理信息资源的重要方法,为 了使相关行政人员能最有效地获取所需知识,知识管理系统的完善也是电子政务发展的迫切要求。
第四个研究主题是管理机制,包括互动管理、流程管理、管理模式和办公系统等。对办公系统的研究在管理机制中所占比重最大,该部分文献主要涉及到电子公文的技术支持,包括电子公文的结构设计与模式、电子公文的归档与管理等。管理模式主要是在阐述改革政府管理模式的迫切性、政府服务的模式构建与选择等。电子政务为互动管理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互动管理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日益深入下,也成为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流程管理是近来越来越热的词汇,已有文献主要聚焦于政府流程再造的定性研究,如实现流程再造对政府绩效的影响等。
第五个研究主题是行政环境,包括法制环境、信用体系、政策环境和组织行为与文化等。法制环境和信用体系一直是研究关注的热点,包括电子政务的立法、与行政法的相互影响、知识产权等。政策环境和组织行为与文化也受到了大家的关注,研究认为宽松的政策可以为电子政务的实现提供良好的环境,电子政务的推行也将提高公众参与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运行。
表4显示,政府管理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由于电子政务包括政府与市民、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和政府内部运作,所以当讨论电子政务在政府管理领域的运用时,会与组织主题中的分类(如专业与项目管理、管理机制等)重叠,因此在本主题的分类中仅关注政府在电子政务环境下的具体应用,而不对政府管理方式、模式等进行分析。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管理方式遭受冲击,迫切要求政府在交通管理、危机与应急管理、行政监督与反腐等领域都实现电子化管理,已有文献既有对电子政务环境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的研究,也不乏对实施电子政务从而提高行政效率的实证分析。其次是教育领域,研究大多集中于高校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认为高校应推动电子政务实现管理流程再造,为教育部门的职能转变提供条件。再次是产业领域,主要涉及到农业经济管理、电子商务、金融贸易、信息产业等。它们旨在通过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来获取更多信息,从而降低信息风险并增强信息有效性,实现政府和各产业的双赢。在数字图书馆领域,研究指出,作为电子政府发展的基础设施,数字图书馆的兴起与运用是提高电子政务效益的有效途径。
在其他主题方面,主要包括电子政务基础、电子政务发展等方面。电子政务基础主要是对电子政务基本概念的解读、框架结构以及相关知识的介绍等;电子政务发展主要是介绍国内外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等。
4 论文数量、研究方法、作者出现频率与期刊来源分析
4.1 论文数量的变化
2001~2009年间论文数量的变化见1。从图1可以看出,有关电子政务论文的数量经历了先上升再略有下降然后又上升再开始回落的发展趋势。这反映出我国对电子政务的研究在经历高速成长期后,其关注度在很长一段时间趋于稳定。2009年数据有所下降,对电子政务研究的热度略有减退。
4.2 研究方法的变化
电子政务研究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的分析结果见表6。目前关于电子政务的研究方法比较单一,仍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所占比重较小,集中在模型分析、成本效益分析等传统方法上。但乐观的是从2007年开始,定量研究方法类文章显著性增加,表现出从偏重定性向定性与定量并重的转移,这种趋势将推动电子政务研究规范化与科学化。
4.3 论文作者出现频率
为便于统计分析,本文将发表电子政务文章的所有署名作者都列入分析对象,如表7所示:
研究发现,其中频率在4次以上的作者有35人,这说明电子政务在这8年间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一批比较有影响力而且研究有持续力的研究者。但就其总量来看,这35个人所发表的文章数量占其总量的30%,还有相当部分的研究者发表文章在1~2篇。电子政务研究的不断完善与蓬勃发展还有待于更多研究学者能持续为电子政务理论的研究做出更多贡献。
4.4 期刊来源次数
研究发现,832篇文章共分布在152种期刊上。在CSSCI期刊累计刊载30篇以上电子政务文章的期刊有5种,20篇以上的有11种,10篇以上的有20种,只刊载有1 2篇的有101种,占152种期刊的66%。如表8所示:
《情报杂志》刊载电子政务文章数量位居CSSCI期刊之首,有101篇;《中国行政管理》次之,有78篇;《情报科学》有66篇,列第三,成为电子政务比较稳定的研究期刊,也有望发展成为电子政务研究的主流期刊。但大部分文章来源的期刊趋于零散。
5 研究结论与发展趋势
5.1 研究关注度趋于稳定
纵观2001年~2009年,电子政务相关论文在数量上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从2005年开始,论文数量没有显著的增减,在2009年时有所下降,这说明我国对电子政务的研究已趋于稳定。随着对电子政务研究的不断成熟,研究热度开始回温。
5.2 研究内容相对集中
从论文的研究内容来看,研究重点已从早期对电子政务概念、基本技术的研究向更为复杂、多层次的技术、电子政务的组织机制与应用领域转移。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完善与深入,对于相关基本理论的研究已形成共识。就现有研究来看,大多集中于组织与技术,技术是实现电子政务的手段,技术向组织的转移也体现出电子政务的研究将更注重政务。
5.3 研究方法较为单一
国内目前对电子政务的研究手段主要还是集中于定性方面,定量研究所占比重很小。电子政务作为“电子”与“政务”并重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这使得我们应该对技术、信息、管理等一系列相关学科都有所认识,同时这也迫切地要求我们应将更多的研究方法运用于此。
5.4 持续、稳定的研究期刊与研究者
电子政务的主流期刊将有助于电子政务发展的持续研究,但国内的主流期刊数量还是过少,需要更多的期刊来支持电子政务建设。当前已形成了一大批对电子政务有持续影响力的学者,同时也希望发表数量不多的研究者发挥潜能,共同致力于电子政务的建设。
5.5 电子政务应用研究逐步走向深入
由于我国电子政务起步较晚,大量的理论经验都来源于国外早就成熟的研究,实践水平较国际水平有所差距。但随着这些年对电子政务理论研究的深入与完善,为电子政务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使得在实践领域的学术研究也有所增长。
参考文献:
[1]汤志伟,赵生辉,贾旭曼,国内电子政务研究的现状及趋势综述,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2):39―43
[2]马少武,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综述及网络体系建设,电子政务,2008(2):24―30,
[3]赵国洪,我国电子政务研究基本问题的几点考察――基于期刊数据的统计分析电子政务,2009(2):93―102,
[4]赵国洪,我国电子政务的研究范式与学科发展――基于核心期刊数据的分析,情报杂志,2009(8):45―56,
[5]马少美,汪徽志,孔琛,中国电子政务研究文献计量分析,情报科学,2009(8):1214―1218
[6]王续琨,李鹏,初识电子政务学:基本论题和学科定位,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9(4):44―48,
相关热词搜索:电子政务 我国 主题 我国电子政务的研究主题及其发展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问题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问题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