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建筑生态环境布局研究]气味图书馆香水价格
发布时间:2020-03-10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要]通过对图书馆建筑生态策略及设计理念的概述,结合图书馆建筑发展趋势,从生态学角度提出图书馆建筑生态环境建设注意事项等问题,并通过对影响图书馆建筑生态环境布局因素的分析和研究,探讨如何处理建筑与环境和谐统一等问题,并对图书馆建筑生态环境布局给出几点建议和具体实施办法,拟解决图书馆建筑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图书馆 建筑 生态环境 布局
[分类号]C258
近年来,由于人类建筑活动与自然环境冲突造成环境恶化,迫使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作为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象征及社会、文化进步的标志,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建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正反效果已被世人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可见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开始逐步关注生态环境的质量水平,并且强调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的理念。图书馆建筑作为人类物质、精神文明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种体现形式,如何科学营造生态环境,处理好人、图书馆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关系,使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文化建筑符合和谐社会建设要求和人们更高层次的文化、情感相统一要求,更好地体现图书馆文化与建筑文化高度和谐结合,已成为当今建筑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
图书馆建筑正处于传统向现代转变发展的变革时期,变革直接影响图书馆建筑对生态环境布局的具体要求,该研究已成为图书馆建设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影响图书馆建筑生态环境布局主要因素分析
1.1 科学生态理念对布局认识的影响
对自然环境关心与尊重是图书馆生态建筑存在的根本,正确认识图书馆建筑是环境中的一份子,给自然环境更多关心与尊重,这是以谦逊的姿态处理与环境关系的思想,其行为主要体现在对建筑物及场地的充分考虑、对植被以及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考虑。随着图书馆建筑逐步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向发展,从选址造型、材料、设计、施工及验收和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形成了一个比较清晰一致的尊重自然环境的科学生态理念,具体表现在选址造型与周边大环境协调,材料基本天然并能控制污染,最大限度利用自然热能、光能、风潮汐能等自然资源等一;设计主导思想采用古今中外建筑技术,取长补短综合筛选,建筑物的形式和内涵充分体现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在具体功能上,必须节约能源显著、降低造价和使用费用,强调实用性和对人体及环境有益无害的人文环境和自然和谐发展等,只有树立科学的生态理念,图书馆生态环境建设方可成为现实。
1.2 环境因素对布局形式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图书馆建筑生态环境布局存在一定影响,主要体现在建筑选址、布局形式、建筑朝向、日照间距及绿化布置等方面,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物理环境,如南方、北方的气候环境对建筑朝向就具有一定要求,朝向对室内、外热环境有重要影响,合理的朝向使建筑物有较好的调节室内气候作用,对气候炎热的南方,应考虑图书馆建筑的长轴方向垂直于夏季主导风向的布局,建筑的朝向、门窗在日照雨水充沛地区,以与周边环境协调和实现节能(冬暖夏凉)目标为准,较为灵活,而对气候寒冷的北方,应考虑图书馆建筑朝向与主导风向形成一定角度的布局,与外部环境相协调。在考虑环境因素影响布局形式时应用自然通风采光、尽量达到在人员密集条件下也能较好地保持空气新鲜,以人体健康为首要标准,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存环境,体现以人为本原则,建筑布局应尽量选择在向阳、避风的平地或缓坡上,同时应尽量避免噪声污染,无法回避噪声时,应有绿化隔声带等保护措施。
2 图书馆建筑生态环境布局原则及措施
图书馆建筑生态环境布局应根据当地自然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学及技术手段,合理安排图书馆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关系,不仅考虑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还要注意内部环境相互之间配合,使图书馆建筑与环境成为一有机体。在图书馆建筑生态环境建设中,建筑的总体布局原则涉及生态化图书馆环境建设各环节,只有从总体布局原则人手,才能在图书馆单体设计和细化设计以及具体布局中实现生态理念,图书馆建筑生态环境布局主要体现在建筑外部和内部两大环境的相互影响与映衬,在馆址选择与建筑风格文化、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绿色和生态化等方面。
2.1 图书馆生态环境布局原则
图书馆建筑作为建筑行业的产物,从设计、施工运行、投入使用等环节均关系到有限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建设科学发展,其生态环境建设必须正确理解生态文明含义,它是指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基本宗旨的科学理念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总结和升华。因此,图书馆建筑生态环境建设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健康舒适、资源节约与再利用以及与周围生态环境协调与融合原则,而指导思想和核心内容便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总体战略,真正做到图书馆建筑生态化,更好服务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但由于图书馆建筑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对生态环境多少会产生影响,但关键是尽可能将影响最小化,如建设中尽量注意保护土地和植被,尊重地形地貌和建筑地域的生态环境,与环境形成自然协调关系,对自然资源采取少废多用,包括节约土地,能源和材料的选择,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和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等原则,生态型图书馆布局建设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2.2 图书馆建筑外部环境的生态布局
2.2.1 科学建设绿地是外部环境生态布局的关键绿地不论是从功能、生态还是景观角度,都是图书馆建筑外部环境必不可少的元素,在生态、美学、心理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发挥着明显作用,既有令人愉悦的视觉效果,又给使用者带来舒适温馨感觉,有助人们适当放松,这是难以用某种技术指标加以衡量的纯心理因素。生态型图书馆建筑可采用绿地布局改善小气候,影响图书馆建筑外部环境质量,用植被在盛夏烈日形成自然荫凉,使图书馆建筑外墙避免暴晒而降低制冷量,并调节光度,绿色植被通过蒸发使室温降低,提高湿度,减少水面蒸发和释放氧气及吸收有毒物质,提高空气质量,达到改善气候,防风、降尘等作用,树木、草皮等还给建筑使用者带来舒适感觉。图书馆建筑外部环境建设在采取绿地生态化布局时,要求有较大的绿色空间,植物景观是主体,其方式除了地面种植外,还有屋顶、墙面、阳台、窗台等都可绿化,绿地是生态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搞好绿地建设是图书馆建筑外部环境生态布局的重要措施之一。
图书馆建筑外部环境绿地中人工植物群落,应模拟自然,根据树木科目、形状、色彩和季节变化进行有效搭配,将不同种类的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栽植在一起,增加绿化层次感,营造适合本地区自然地理条 件、结构配置合理、层次丰富、物种关系协调、景观自然和谐的园林植物群落,随着季相变化,其姿态、叶色、花色都会呈现不同景观效果,既有四季景观,又能加强生态效益。但应避免过分追求大面积草坪倾向,单一大规模草坪建设并不科学,草坪相对植物群落而言,观赏性强、实用性弱,植物群落是创建绿色空间环境的基础,因此,应以乔木、灌木、草本来组成群落为绿化的基本单元,树种的选择要遵循适地适树的生态学原理,突出以植物造景为主、以绿为主,乔、灌、草结合的绿化特色,使绿化植物群落错落有致,为读者创造安全、健康的空间,将生态意识与生态安全贯穿各个方面。
2.2.2 顺应地形地貌的生态环境布局规划与设计图书馆美不在占有的面积或建筑的高、大,而在于纯朴的自然景色。图书馆建筑生态环境建设,从规划、布局、设计到施工结束,需要以生态观念从建筑物整体生态需求上进行总体构思,应以自然生态环境为中心,顺应地形地貌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历史遗存、古树名木,并尽可能不破坏场地内的水系、湿地、植物等自然元素,恰当利用原有景观,尽量保持原有景观特色,突出生态优先考虑,并通过少许人为加工起到画龙点睛作用,为环境增色。而环境设计就是要在建筑内外创造具有自然状态下的舒适、健康、有益于人们阅读的空间,在总体设计时尽量避免外部空间呆板划,努力创造一个活泼、生动有机的室内外空间,与自然良好结合,充分利用地形,创造自然环境之美,增加空间的场所感,给人以亲近自然的倾向,为人们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
2.3 图书馆建筑内部环境的生态布局
2.3.1 室内绿化及装饰是内部环境生态布局的必要手段内部环境生态布局主要指室内绿化和内部装饰及家具,合理的内部环境生态布局不仅满足采光、通风等基本卫生标准,而且还给景观、阅读环境创造良好条件。内部绿化避免人造花卉,可选择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树木花种,如吊兰、巴西木、铁树、虎尾兰和冷水花等,它们能对污染性空气进行净化,还能形成一种绿色屏障,减少馆内空气污染,在阅览桌、窗台、书柜上摆放少许盆栽花卉或盆景,在书柜两端、尽头和墙角处整齐或错落有致地陈设花卉、树木,起到点缀、丰富墙体的审美效果;而装饰材料必须符合生态要求,家具样式及布置要与建筑装饰相适应,应符合阅读环境要求,其色彩也应有讲究,搭配要和谐,根据不同阅览室、不同书库、不同办公室布置不同色调,运用色彩语言创造不同效果,体现生态化,使读者产生振奋的情绪,烘托出平和、雅静的读书氛围。
另外,室内的休息设施。引导标识及雕塑艺术应巧妙运用让人有亲切感。休息设施主要指椅、凳,其造型要与环境中的其他设施统一,相当协调,形成良好的气氛;雕塑艺术是环境景观设计中借景抒情的最佳选择,应成为富有生机、活力和希望的象征;各类引导牌、标识牌、警示牌等要精心设计,巧妙运用生动的造型及和谐的色彩,适当采用活泼的图标,处处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2.3.2 节能环保是生态环境布局的质量要求。图书馆建筑生态环境由于受技术水平或资金投入限制尚未大面积推广,且普遍存在生态环境就是多搞绿化等错误观点,其实如何布局还要重点关注能源、材料和再生资源循环使用等问题。国家第一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于05年7月实施,标志着我国建筑节能上作在建筑领域全面铺开,该准则是大力发展节能建筑,制定并强制推行节能,节材、节水标准的一项重大举措,标准对图书馆建筑节能环保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设计、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等环节执行节能环保标准,鼓励采用新型和高效节能技术和材料,积极应用新型和再生能源以及循环使用资源等,从技术上对水、大气、卢、光、热等环境系统以及能源系统、废气物管理与处置等系统分别做出了细致,量化的规定,这也是图书馆建筑生态环境布局建设过程中必须借鉴或执行的重要步骤。图书馆作为文化场所,节能环保精神体脱在尽可能地自然采光、通风、调温和节能、节水、节材等方面,在满足建筑基本功能和创造舒适环境同时,减少能源需求及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图书馆因开放时间长要消耗大量能源,如上海图书馆夏季仅电费每天就高达一万多元,造成能源。资金投入巨大。这要求图书馆具有强烈的节能意识,通过优良设计和适宦技术,觅分利用气候条件及周边环境节能,如考虑太阳能,地热。水和风等自然资源因素,发展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调整建筑能耗结构,减少因使用矿物燃料等对环境造成污染,减少非再生能源消耗,并重视对污水回收和对雨水收集、回用,采用各种生态技术实现废水、废物资源化,提高资源再生利用和循环利用。
2.4 建筑内、外生态环境布局协调统一,体现自然与人文环境有机结合
图书馆建筑生态环境应兼有优美清雅的内外环境和足够的植物配置、丰富的人文景观以及与周围建筑群的自然联系等,营造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育人生态小环境,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图书馆建筑在形式上应有不同风格。不至于千篇一律而有所区别,体现图书馆建筑各自的人文气息,显现出图书馆建筑地域性、文化性和自然性特点,其内、外环境布局构成因素中要体现人文与自然环境诸因素的生态环境布局,讲究人文营造、历史文脉承继,鼹彻以人文环境为主。建筑为辅的精神,必须从自然、气候的大环境考虑,人工环境要结合自然环境与资源环境,从所处地域气候与自然环境的不同来决定建筑物外观形态、建筑材料和技术措施的有效性,应反映自然环境协调特征,更多地注重对人的尊重、并受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因素影响,寻求一种经济规模、技术规律、自然规律、精神价值的合成物,最终达到提高图书馆建筑生态环境价值目标,实现自然与人文环境有机结合。
图书馆的周围环境是与外界的一个过渡地带,外部环境植被布局直接影响读者对图书馆的第一印象,甚至影响内部环境,格调高雅、和谐的环境布局所富含的高层次美学意蕴和较高格调艺术情趣,是体现图书馆人文内涵和文化底蕴的重要方式。古人云:近水者智,广州大学图书馆的生态设计正是以这一建筑理念,实现了水、物的整体和谐,该馆室内环境设计与外部环境布局,均做到了绿化与建筑艺术水乳交融的境界,建筑因绿化而活,绿化因建筑而壮,使人能够接近自然,与自然环境共生,寻求同环境的相互平衡、和谐相宜,室内绿化增添雅兴、怡情悦性,给人情绪上一种绿色生态感觉,馆舍内外种花、种草、栽树,不但具有令人愉悦的视觉效果,而且带来舒适温馨的感觉,身临其境,既学知识,又陶冶情操,健康安全的绿色植物配置,对室内空气调节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舒适的内外环境,起到以人为本,尊重使用者的作用。
3 图书馆建筑生态环境布局注意事项
3.1 原生态自然植物资源与人工植被环境建设的矛盾处理
自然植物资源和人工植被环境可使盛夏烈日形成荫凉,使图书馆建筑外墙避免暴晒而降低制冷量,给使用者带来舒适感,但人工园林出现也使得自然环境衰 退,如何创造生态景观空间将是图书馆建筑生态环境布局应注意的事项。
下面谈到的图书馆建筑环境中自然植物资源的原生态是指原地域固有的植物种群,而外地引入图书馆建筑内、外环境的植物称为外来植物,一部分外来植物经过长期的生长发育适应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而成为归化植物。
一个城市的图书馆建筑被人们熟知,其中一点就是其建筑风格、特色和环境成为人们记忆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布局建设中科学选择绿化树种,体现本土性和观赏性十分重要,必须保护和种植地方特色植被,优先选择原地域固有的植物种群,构造乡土特色和图书馆建筑个性的自然植被景观。另外从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保护来看,人为地引种及利用外来植物进行绿化存在许多弊端,一方面原有植物一旦被破坏,要经过很长时间的自然演替才能恢复原状态,而移植大树是对异地生态系统的破坏计算,另一方面:①外来植物的人工繁殖与自然繁衍,造成原生态植物种群原有分布与生长区域减少,甚至消失;②外来植物与原生态植物种群之间出现了渗透性杂交产生植物异变问题;③外来植物的引入扰乱了当地稳定的自然生态基因系统;④外来植物的蔓延,破坏了当地固有的自然环境与景观;⑤外来植物利用不当,造成绿化景观与当地固有人文风土氛围不协调。因此,图书馆建筑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要创造趣味盎然的景观,而且应尽量采用原生态植物种群,对保护环境和植物种群的繁衍具有重要生态意义。
3.2 地域文化和地理环境协调统一的生态环境及选址造型
图书馆建筑作为地域文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以凝固的形态传承历史、文化,见证了人类历史的沧桑变迁,作为地域文化结晶的图书馆建筑,是地域文化在物资环境和空间形态上的具体表现,其选址及设备安装应充分尊重城市整体规划与周边环境及建筑的良好契合,既考虑地域环境特点,体现当地文化特色,使建筑蕴涵浓厚的历史人文地域氛围,又考虑海拔高度、地形结构以及周边地理地质环境、气候特征对图书馆建筑的影响,造型不仅与周边建筑相统一,还要与整个环境风貌和谐,同自然景色一起发挥作用,使图书馆成为大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3.3 科学、规范、标准的建筑材料是图书馆建筑生态环境建设的质量保障
建筑材料是图书馆建筑生态环境建设各要素的源头,建筑材料的发展,一方面使图书馆等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建筑物的安全、舒适、健康、美观等功能大为提高和改善;另一方面,图书馆建筑建设和使用过程中,要消耗自然资源和能源产生废气、废渣和粉尘等对环境有害物质,家具和设备等会释放出气味、微粒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并吸附和分解出有害物,多种材料释放出的微粒、气味又在空气中混合,形成新的化学物质,如果有足够的热量和湿度,有些材料和设备(如保温材料和通风管等)会为霉菌和细菌的生长提供养料,从而形成挥发性微生有机物,人们吸收或暴露于这类环境中会发生健康问题,这些都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图书馆建筑材料必须要求提供国家检验合格的材料安全数据表,考虑其气体、微粒和挥发性有机物的释放程度,并按照图书馆安全规范标准进行验证,确保图书馆建筑材料的质量。将图书馆建筑材料质量标准化、规范化是确保图书馆生态环境建设最根本也是最基本的保障。
4 结语
图书馆建筑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已成为国家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开展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图书馆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尽管人们已意识到其重要性,但图书馆建筑生态环境建设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相关热词搜索:生态环境 布局 图书馆 图书馆建筑生态环境布局研究 图书馆建筑设计与环境营造 节能环保与图书馆生态建设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