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抗战

发布时间:2017-02-14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日记抗战篇一:日记_抗战20《不知道明天滴明天》10.docx

日记_日记_抗战20《不知道明天滴明天》10

邓锡艳星期日

鄙人永远不知道:明天是什么样子,鄙人永远不知道:明天滴生活是什么样子;鄙人永远不知道:明天滴明天莪还能相信谁?

(本文首发于:/)

1

日记抗战篇二:抗日战争作业

湛江师范学院 法政学院 09历本4

抗日战争史作业

第一题、

答:对于陈公博之死,相关记载是:抗日战争胜利后,陈公博逃亡日本,试图在当地隐姓埋名。但不久在全国人民严惩汉奸的呼声中,陈被押解回国。1946年4月12日,以通谋敌国罪成立,处以死刑。6月3日下午时被执行死刑,终年55岁,尸体葬于上海市公墓。

而在材料一中,路透社说陈公博是自杀死亡的,那是同盟社报道的一则假新闻,对当时社会上流传陈公博自杀消息不加确认就报道了。而且当时陈公博是秘密逃亡日本的,在当时还不是很为大众所知的情况下,以讹传讹,就连同盟社也认为陈公博为自杀死亡的了。

而在材料二中,作者写之文章以是在陈公博已被以汉奸罪枪杀了的大前提下的,所以作者能在事实面前可以正确的处理相关资料,也就对同盟社发表的信息做出了不同的见解了。

第二题、

答:(1)在当时,国民党政府行使着我国的外交大权。在外交关系上,国民党方面掌握着话语权,可以与外国签订一些条约等。

(2)在外交关系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衡的利益。美国之所以主张中国签字,也是从他自身的利益出发的。美国为了将来在远东利益问题上掌握更大的决定话语权,才主张我国签字的,而不是什么友谊问题。

(3)国民党当局并未能正确认识当时的国际形势,在外交问题上,没有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与见解,就盲目的令驻外大使签字了,对美国主张我国在宣言上签字这一事没能在本质问题上得出深刻的见识。

(4)国民党内部的意见不一,国民党高级领导并不团结,如在这一问题上,唐纵并不赞同陈布雷的这一决策,对其这件事的评价是“陈主任甚以我为然”。然而唐纵并没有直接说出他对陈布雷的不满,而是只在日记上加以表述。

第三题、

答:说明了在1941年日本华北方面军对占据的华北区域的大致情况。可以得知在1941年日本以占领我国华北的一部分地区,并在这治安地区行使全权的权利,如军事、政治、经济上都享有很多自主权利。在这治安地区中国几乎没有话语权。当然在未治安地区日方不能行使相关的权利。

在华北敌后抗日时,由于日方在华北地区的主要城市、交通干线及重要资源地的周围等约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十为治安地区,而日方在这治安地区享有高度的自主权。日军的新政权得到巩固,可以在治安地区设立学校,并在乡、镇设立相关的行政机关。日方又可以在治安地区不用武力就可以取得物资等。我军在该地段几乎没有一丝的自主权利,我军的势力是根本无法到达的,故很难对抗日军。 而且通过《治安状况标准表》中可得知,在华北地区“约百分之八十为双方势力交错的地区,其在约百分之六十大致是日本方面势力占优势,称之为准治安地区。”所以,可以说,我方想在华北敌后抗日是非常艰难的。

第四题、

重光葵对日本侵华的检讨中的认为这是一场超出日本承受能力的一场侵略战争,进而导致日本的失败,这是非常符合事实的。从人口上来说,从国土面积来说,日本都处于劣势地位。而中国在全国人民的团结抗日下,胜利可以说是迟早

的事。所以,重光葵的这一检讨是符合事实的。而且日本在沦陷区实行的殖民统治,在经济上进行掠夺,在文化上进行奴化教育等的确或多或少的对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说是一种贡献就过了一点。日本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给中国造成了的是极大的破坏。

我认为这些材料可以做以下观点的论据:

(1) 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2)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真正原因。

(3) 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失败的原因。

(4) 日本在“满洲国”统治的实际情况。

(5) 日本对中国的“经济提携”的实质。

论述题:

3、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失利的原因分析。

国民党正面战场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特别是粉碎日本法西斯3个月内灭亡中国的战略企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国民党最高当局的错误指导,抗战进入完全战略相持阶段之后,正面战场的地位逐步下降到次要位置。而对于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失利的原因作了分析如下:

(一)、国民党军队本身的问题。

实行了反共十年内战政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在进入抗日战争后,依然没有和全国民众站在同一立场上。特别是在军事方面,落后腐败的军阀制度,更是对军民团结起到了阻碍的作用。军队压迫老百姓,官长压迫士兵造成的官兵对立、军民对立状态,在抗战初期虽有某些改变,但国民党统治集团在本质上敌视人民、压制人民的政治体制和国民党军队对人民的态度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即使在抗日战场上,军纪荡然,军官腐败,严重的扰民、害民事件层出不穷。在许多地方往往是军官未到,百姓先逃。蒋介石就曾经这样说到他的军队:“各自成军,即领国饷,复敛民财,甚至奸淫抢掠,无所不为。”[1]

(二)、没有很好动员全国民众抗战。

在进入抗日战争后国民党方面却继续实行片面的抗战路线,从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国民党军队继续压迫和限制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参加抗战。特别是在军事方面,落后腐败的军阀制度,更是成为动员全体军民实行全面抗战的极大障碍。官民关系没能处理的很好。 由此造成的对广大民众和军队动员不足,使抗日战争在“参战的地域虽然是全国性的,参战的成分却不是全国性的。广大的人民群众依然如过去一样被政府限制着不许起来参战,因此现在的战争还不是全国性的战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而不带群众性,是决然不能胜利的。”

[2]

(三)、关于作战方针和作战指挥的问题。

我们知道,蒋介石在抗战开始后即提出了“持久消耗战”战略和“以空间换时间”等口号,对动员和组织对日作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战中,将“以空间换时间”作为实行持久消耗战略的核心的甚至是唯一的口号,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其根源仍然是国民党片面的政府抗战、军队抗战路线以及军事上消极防御思想。这是因为,“以空间换时间”更多的是或只是着眼于防御作战的单纯的军事方针,而且在本质上还是一种消极的拖延战术。

不可否认,时间和空间都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因素是由战争性质

以及由此决定的人心的背向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天时、地利、人和,在任何战争中都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以空间换时间”,只片面强调了时间对持久抗战的重要意义,即从根本上忽视了动员全国军民对坚持持久抗战的决定作用,同时,这个口号,在作战实践中未能明确解决争取时间、保守地区和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关系。一切军事原则,如果离开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就是一种军事上的保守主义。所以,战略上的持久战即应包括着战争时间的延长,也包括着在一定地区的坚持、抵抗,但是首先是在战役战斗中对敌人力量的消耗。而且,战场作战的实践说明,“以空间换时间”还往往充当了某些国民党将领丧失领地和军事上失败主义、逃跑主义在理论上的防空洞。

同时,国民党军事当局没有制定出有效的战场作战方针。蒋介石提出:“对倭取胜之要诀,在于深沟、广濠、坚壁、厚盖、固守、坚拒,乘机袭击,大敌则避,小敌则战,制敌死地,全在于此;而临战之时,则须负伤不退,宁死不屈,

[3]操胜之道,如此而已矣。”这是1937年8月11日蒋介石“日记”中的一段话。

当时华北战局吃紧,上海战役迫在眉睫,所以这段“日记”比较能代表他的对日作战思想。正面防御作战的实际也证明了当时国民党军军队没有成行的和有效的作战方法和作战指挥原则。其基本作战方式是阵地战,企图以线式阵地攻势防御,抵御敌人的进攻。正面防御的两大主要战役——忻口战役和淞沪战役都采用了这种消极的阵地防御,把有限的兵力分散部署在广泛的战线上,无重点、无纵深、无突击力量,只能是一种被动的应付、保守防御的态势。敌突破一点,即全线动摇,乃至危急第二、第三线。

如保定战役迅速失利,国民党军队被迫退出河北,就是在蒋介石、阎锡山决定的“在保定决战,在晋西北固守”的方针造成的。而在华北战场上,虽然中共曾在军事上给予蒋介石、阎锡山很多建议,但是由于国民党军队派系复杂,矛盾重重,指挥混乱,战场上各自保存实力,互不配合等原因,华北正面防御作战乃告结束。[4]

(四)、某些高级将领的腐败和“恐日病”

国民党长期的对日不抵抗主义,使国民党军队,尤其是某些高级将领患有严重的恐日病。抗战初期,如韩复榘、刘峙、李服膺等高级将领,在敌人进攻面前不战自溃,弃地逃生,给战局造成了极大地被动,是正面战场失利的主要原因。

如一国民党监察委就曾弹劾刘峙在华北的不战而退,“兵非不多,器非不利,徒以主将豫皖绥靖主任刘峙,框怯畏死,未经战斗遂下令总退却。一溃直至石家庄,致全翼皆失,而豫晋两省交受其祸。今又退至彰德矣!”[5]

而国民党高级将领程潜也认为,上海战役之初,中国军队以5师之众攻击敌海军陆战队五千余人,而终未能奏效;徐州会战中国军队以四倍于敌人的兵力而未能阻止敌人的进攻,其主要原因不外是“各级指挥员视敌如虎,企图消极,故战机多被殆失??[此]可谓我开战以来失败之最大原因。”[5]

所以,从战争全局观察,蒋介石及国民党军事当局对战略防御作战的准备和指挥都存在严重的不足。特别是就战役战斗而言,许多国民党军队的正面防御作战可以说是不成功的。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在很多地区,大批国民党军队的作战和退却基本是被动的、无计划的和混乱的;在不少情况下,简直就是溃散、逃跑。它给中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所造成损失也是极其严重的。

(五)、战略筹划和战场选择不当的问题。

整个抗战进程证明,蒋介石没有一个对日作战的全盘计划,基本实行固守点、线的消极的内战防守。

首先是缺少外线进攻作战。毛泽东在1938年2月与合众社记者的谈话中,明确批评了抗战初期的消极防御作战错误。共产党还力谏国民党方面,欲打败日军,不是将全部兵力处于平汉路以西、黄河以南所能胜任的。在日军深入进攻条件下,必须部署足够兵力于外线,,把内线防御与外线进攻结合起来。中国军队必须有足够兵力固守郑州、洛阳、潼关一线,阻止日军渡河,另一部,包括八路军,则坚持晋西南战局。在确保潼关的条件下,以正面阵地战配合20万左右兵力的两翼运动战,打击日军,保卫武汉等地。但是,这些正确的主张并没有被国民党方面采纳。

其次是战场选择与部署之被动。抗战初期之主要战场,始为华北,继为淞沪,再为陇海、平汉两路,直至武汉保卫战。蒋介石对战场的选择和部署缺乏主动,基本上是被动应付日

日记抗战

军之进攻。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不断增兵华北,企图消灭中国军事、政治势力,完全占领华北。日本虽曾设想在上海、青岛方面行使武力,但其目的都很明确,即迫使中国政府屈服,以便快速解决“华北事变”。上海战役僵持不下,迫使日军把主要的用兵转向上海方面,但北方的对苏战略和解决华北,仍然是整个战场之重点。8月底,国民党军委会决定:由于上海战事胶着,双方无限制增兵,为确保江南腹地不能不以精锐部队与日军周旋。此时华北正面只有采取守势作战,逐次抵抗,与敌持久,以待川、桂军集中完毕或沪战告一结束,方可计划华北正面之攻势。因之,中国军事战略重点无形中已经移至江南。此后,国民党军事当局几乎举全国之力,进行赌国家、民族之命运的“淞沪会战“,实际上放松并削弱了在华北的抗战力量。这种错误做法的结果,不仅使中国军队主力在上海战役中遭到过度的损失,而且使日军能够在华北顺利进攻,造成了南北战场两相失利的局面。

(六)、国民党不接受共产党给予的建议。

在抗日战争中,毛泽东曾不止一次就军事上给予国民党以科学的建议,但遗憾的是,国民党当局却大多都没有采纳。如鉴于太原、南京失陷后日军企图夺取平汉、陇海两路,直取西安,武汉的战略动向,以及战局发生变化,毛泽东提出,国民党军事当局必须接受太原战役时,将全部兵力处于雁门关娘子关内线,使整个战役陷于被动的教训。“我们认为,必须告诉国民党,如果近百万军队均退至黄河以南平汉路之内线,而陇海、平汉尽为敌占,则将形成极大困难。”[6]因此建议国民党把内线防御和外线进攻结合起来打击日军,保卫武汉等地,可是这些正确的主张也没有被国民党方面接受。

综上所诉,在内外因等的影响下,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失利也就在所难免了。

参考文献:

[1]《中国现代政治史资料汇编》第3辑,第43册。

[2]《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375页。

[3]《蒋介石秘录》第4卷,第27页。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09页。

[5]《中国现代政治史资料汇编》第3辑,第29册。

[6]《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第164页。

日记抗战篇三:八路军战士的日记

八 路 军 战 士 的 日 记

澄迈县永发中心学校六(1)班何儒萱

在65年前,中国共产党带领八路军和新四军,逆境斗争,终于换来了抗战的胜利,让骄傲的日本鬼子向我们低头认错,让中国的领土回到了中国人民的手里,这是其中无数个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

从八路军战士的日记里,我清楚地知道:1942年5月是一个令中国难忘的日子,惨无人道的日本鬼子军官调出军队,把我琼文根据地的腹地——南阳、树德、咸来、苏寻三等地划为无人区市,实行“三光”的政策:杀光、抢光、烧光,让无数同胞家破人亡,鸡犬无声,一遍凄凉。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入侵,中华民族们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党首先举起团结抗日的旗帜,伸张民族大义,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广泛抗日民族们的统一战线和全民抗战,一天夜里,许如梅同志宿于东阁乡流村一个革命群众家里,外面全部让日本鬼子给包围了。许如梅同志和村里的乡亲们被日本人押到村边的一棵大榕树下集体杀死,当时的夜晚,大榕树人全都是乡亲们和乡亲们的血,许如梅的非常好,突然,一声的许如梅醒过来后看到这种情景,她就说了一句话:“要给乡亲们报仇雪恨!要日本鬼子还我们中国人民的血债! 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的中国延生了。终于八路军同志们可以休息一下了。人民可以过上安定的生

活了。强大的国防力量,保卫祖国的安全,更强大了。旧的中国换上了新的中国,今天的祖国是更加的伟大、漂亮、美丽,也更加可爱了。我们有伟大的国家,伟大的党,伟大的八路军战士们,我们为你们而感到自豪啊!

英雄壮烈牺牲了,往事如过眼烟云。英雄功绩传万古,英雄豪气颂千秋,八路军同志永在我们人民的心中!

(指导老师:周 飞)

相关热词搜索:抗战 日记 蒋介石抗战日记 抗战日记征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