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芝加哥学派_我国图书馆学的知识学派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7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要]随着知识资源日益受重视,图书馆学的知识研究也得到深化发展,在理论和实践领域都有较广泛的学术团体和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已有知识研究成果存在着研究体系不够完整、研究团体较为零散、研究缺乏特色与科学规范等不足,尽管具备构建“知识学派”的基本理论基础,但仍需要根据各学说具体特点寻找突破,在明确学派之于学科乃至事业重要性的基础上,积极加强我国图书馆学“知识学派”的建设工作。
  [关键词]图书馆学 知识资源 知识研究 知识学派 学派建设
  [分类号]G250
  
  20世纪的最后20年,知识的重要性渐成社会共识,图书馆学的研究重点也逐渐从对文献载体的收藏管理转为对知识内容的组织服务。在已有研究成果中,有的学者认为图书馆学界学派林立,如文献交流学派、知识学派、文化学派、知识交流学派等,有的学者列举了图书馆界的12个学派,也有的学者认为我国的学派尚未成型。纵然如此,有关学派问题的讨论还是少之又少。鉴于目前图书馆学知识研究的多元化和学派之于学科的重要作用,本文试图在梳理图书馆学知识研究的多种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学派标准和特点来探讨“知识学派”构建的可行性和重要性,推动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创新和发展。
  
  1 我国图书馆学“知识学派”构建的可行性:已有知识研究成果分析
  
  图书情报学理论基础中的知识论研究源于对英国哲学家波普尔“世界3”理论的探讨和引入。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3”理论,尤其是“客观知识论”的思想为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研究开拓了视野。我国学者彭修义和刘迅等相继开始强调图书馆学研究的知识性本质。1981年,彭修义把知识学和图书馆学联系起来,把知识、图书、图书馆和读者作为图书馆学的四大研究对象;1982年,刘迅将波普尔的“世界3”理论首次引入图书情报学界,提出把客观知识世界的理论作为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的共同基础。1992年,彭修义还在《图书馆》第4期发表《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知识方向》一文,认为知识研究必然成为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方向。随后,图书馆学的知识研究不仅在理论层面有了多类型的深入展开,而且在实践领域也拥有较广泛的学术团体,研究成果较为丰富。
  
  1.1 理论层面的图书馆学知识研究成果
  理论层面的知识研究主要围绕着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和理论基础的知识化倾向而进行,主要有以下几大代表性学术观点及代表性研究者。
  1.1.1 以建构图书馆学知识体系为框架的知识集合论 王子舟2000年提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是知识集合,2003年在《图书馆学基础教程》一书中认为知识集合是用科学方法把客观知识元素有序地组织起来,形成专门提供知识服务的人工集合,它是人类获取专指性知识的媒介。该知识集合体系包括客观知识、知识集合、知识受众三个层面,是一个交互动态的体系。
  1.1.2 以探讨图书馆学本质为规律的知识资源论 2003―2006年间,柯平连续撰文探讨了图书馆学的知识性,如2003年的《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图书馆学》、2004年的《知识资源论――关于知识资源管理与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2006年的《基于知识资源论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体系研究》、《论图书馆学的知识资源传承原理》、《知识学研究导论》等。这些文章较为全面深入地研究了图书馆学知识性本质和知识学特征,提出图书馆学的学科基点是知识资源,而且这个学利基点是沿着知识论、知识基础论、知识交流论、知识组织论、知识集合论和知识管理论这样的脉络展开并形成的。
  1.1.3 以更新图书馆学内容组织方法为要旨的知识组织论 刘洪波指出图书馆内部活动的本质是知识组织,是对人类知识体系结构的模拟,并要加强知识工程等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王知津关于知识因子与知识关联的知识组织原理研究、知识组织的研究范围及发展策略等的深入研究等,都是该领域研究的新突破。蒋永福在定义知识组织含义的基础上,就知识组织这一方法论开展了较为全面的应用研究,包括知识组织方法、知识组织的语言学原理研究等。
  1.1.4 以重组图书馆学管理模式为核心的图书馆学知识管理论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研究图书馆知识管理的诸多学者中,盛小平、邱均平、柯平、霍国庆等知名学者较为突出。他们从对企业知识管理的介绍到知识管理在图书馆领域的实践运用等开展了研究,博采众取、分析透彻,不仅较为系统地掌握了知识管理的理论精髓,而且在具体实践运用中都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1.1.5 以发挥知识效果、促进知识交流为侧重点的“知识可获得性论”、“公共知识管理论”、“知识交流论”、“社会认识论”等 这些观点都认为图书馆是社会知识的存储中心,是社会公众获得知识的中介场所。因此,图书馆要向社会公众提供知识服务,促进知识交流和文化传播。这个领域的相关代表人物有梁灿兴、龚蛟腾、宓浩、黄纯元等。
  
  1.2 应用领域的图书馆学知识研究成果
  应用领域的图书馆学知识研究主要体现在知识技术的发展研究、知识产权的保护研究、知识权益的平等研究、知识服务的模式研究等方面。
  1.2.1 关于知识技术的研究 图书馆对知识这一核心本质内容的发现,大大推动了基于知识元组织和获取的技术性研究。知识的语言学原理、知识工程学原理、分布式异构数据库知识等都广受注目,知识技术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从早期的面向知识的系统、自然语言处理、超文本等知识技术发展到语义网、概念本体、基本代理技术、网格计算、内容自动化、语境捕获等新兴知识技术,从共享通信不断向共享计算、设备、知识、智力等发展。目前,知识技术的研究分布在计算机通信等多个领域,图书馆学界的张晓林等做了较多的工作。
  1.2.2 关于知识产权的研究 知识产权问题除法学界的专门研究外,图书馆界的积极参与人士以陈传夫等为代表。图书馆的知识资源数字化建设、网络传播、无偿利用等行为,如果没有加以有效规范及约束,就有可能导致知识产权纠纷,影响正常的学术交流和学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力求通过法律、道德、行政、经济等综合手段,平衡知识产权人和知识利用者乃至知识代理商三方的利益,保证知识的迅速流通和知识效用的最大化。
  1.2.3 关于知识权益的研究 知识权益的平等研究即认可知识的公共性、共享性特征,认可知识的平等自由获取,反对信息鸿沟及信息贫富分化的不公正。在程焕文等人的倡导下,对知识权益的关注体现了图书馆学研究的人文关怀,是图书馆学人文精神的最集中体现。社会中的任何个人,不论出身、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宗教信仰、教育程度、种族肤色等差异,都享有平等的知识获取机会和知识利用权利。
  1.2.4 关于知识服务的研究 知识服务的研究目前较为分散,早期有张晓林、党跃武等倡导,其后研究分为两类:一是理念式的研究,讨论知识服务的概念、知识服务与信息服务的关系以及在图书馆应用的可行性;二是实务式的研究,讨 论知识服务的方法及如何实施,是具体的知识服务研究。
  
  2 我国图书馆学“知识学派”的成型程度
  
  通过对以上知识研究成果的分析发现,图书馆学的知识研究内容丰富,研究触角几乎伸至图书馆学的每一个角落,图书馆学知识研究框架有了基本雏形。但是,这些研究是否已具备学派的特征和要求?是否已发展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理论学派呢?对此需要认真分析。
  
  2.1 学派及其形成条件
  在学术研究中,由于学说师承不同或以共同的学术观点为核心而形成的派别称为学派。同一学派的成员大抵有较为一致的学术旨趣、信念、概念体系、研究范式或方法(如芝加哥学派),由有着共同学术目标、经过专门的学术训练、以学术研究为职业、大体自治的学者群体组成学术共同体(亦称为科学共同体)。在任何一个学科领域,判断一个学派是否存在,一要看它是否存在一定的学术代表人物,并在其周围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学术共同体;二是看它是否具有个性鲜明的学术思想,并形成独具特色的学科范式。
  学术代表人物充当了学派的领导者,能够在学派研究方向、研究规范、研究风格等各方面做出表率和引领作用,是学派的核心支柱。学术共同体能够遵循学派的主流思想,致力于学派领域知识的发展、深化和完善工作,相互交流、互相促进,推动共同学术目标的持续实现。社会科学范式是指某一学科领域的科学家和科学研究共同体在科学研究与实践活动中对该领域的一些基本问题(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范畴、基本结构等)所形成的比较清晰一致的认定或共识。这个科学范式所体现的学术思想或学术理论又与其他派系有所区别,有所不同,才能形成学派。
  
  2.2 已有知识研究成果评述
  依学派标准而言,在图书馆学研究中,真正称得上学派的大致只有美国的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强调从图书馆外部而非内部的视角来研究图书馆问题,这大大有别于以往的研究传统。这种研究取向在20世纪30-60年代这一时期内成为影响和支配美国乃至世界的图书馆学研究理论模式。
  我国的图书馆学知识研究是否已足够上升到“学派”的高度?首先,我国图书馆学的知识研究虽都以知识为基点展开,研究知识的本质属性、知识的流程循环、知识发现和揭示等一系列方面,但这些研究的群体性和关联性不太强。即使是关于一些基本观点的论述也体现了不同的研究视角。如研究图书馆学的知识理论基础方面,知识资源论、知识组织论等主要是基于图书馆本身的知识属性,从图书馆内部来追根究源,进行组织建构;而知识交流论、知识集合论等,在承认图书馆以客观知识为包罗对象时,还论述了社会环境、知识受众等知识活动所涉及的必要关联因素,是一种外部观和社会观的综合体系。其次,关于知识各个层面的研究还不够系统。表现在各个层面的研究中虽都有一个或几个学术代表人物,但这些研究体系尚未成熟,处于观点体系的纠正、发展和探索阶段,缺乏较大规模的后继研究及群体性研究,学术共同体一时难以组建成规模。再次,关于知识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两者较难统一协调。综观已有文献研究,各观点的代表学者中大多只关注于自身钻研的有限领域,这就出现了理论体系中缺乏技术、方法论等实践模块的充实,而实践领域的研究也缺乏如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综合知识的指导,以此倾斜去建设知识学派的高楼大厦,必然会出现根基不稳、时机不成熟等缺陷。最后,我国图书馆学的知识研究还缺乏一个统一的研究规范,而构建知识学派应该有区别于它者的研究兴趣与研究重点。因此,知识学派的建设需要扩大各领域知识的互补研究,建立起统一的研究规范,壮大研究的学术队伍,形成自己的研究思想与特色,自成一派,独树一帜,才能真正完成能够与“芝加哥学派”相齐的理论高度使命。
  
  3 积极推进构建我国图书馆学的知识学派
  
  我国学者早就开始重视筹建中国图书馆学本土化的学派。刘兹恒认为“建立起一个区域性的中国图书馆学流派,即建立起根植于中国社会这一特殊土壤之中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体系”。
  
  3.1 学派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学派具有内聚性、自主性、传承性、创造性、自组织性等本质特征,不仅有助于增强本国学术研究活力、提高学术创新效率和速度,而且还有利于增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建立学科基地和树立国际形象。在科学界,学派在推动学科变革或新学科建立中都具有重大作用,是整个科学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例如在地质学发展史上,由于历史论同因果论两个学派的科学活动的深入以及它们之间的长期论战,促使了大地构造学、地史学、古地理学、新构造学、成矿学、地球动力学、岩石学等的大步前进;又如著名的剑桥学派奠定了整个西方经济学的根基;其他诸如心理学的行为主义学派、语言学的结构主义学派、国际关系领域的“英国学派”等,也都在人类理论创造和思想发展中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有学者1987年就指出学派的社会功能有:①体现巨大的社会科学能力;②是一种有力的学术纽带;③造成一种“群体竞争”态势;④是学术自由的可靠保证。近年来,有关学派的研究逐渐成为科学史、传播学、科学学、科学社会学和科学哲学等领域的一个共同研究热点。
  
  3.2 图书馆学界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学派
  截至目前,图书馆学界还只是少数学说(或者说是假说)的创立者在殚精竭虑地孤军奋战,理论研究的深度、广度、进展速度以及理论成果的影响都很有限,所形成的范式也只能属于前范式。图书馆学领域应该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学派呢?
  3.2.1 培养学术带头人 学术带头人是学派的精神领袖,是科学共同体的组织者和缔造者。在图书馆学发展的几次高潮中,都出现了相当有代表性的一代学人,以自身的学识、组织能力和影响力推动了图书馆学研究不断地向本质迈进。上述已有知识研究领域虽然都有一些代表人物,但图书馆学知识研究的现状更多地呈现出一种多元杂乱的学术现象,各种理论研究缺乏时间上的延续性和体系上的完整性,较多的研究者甚至无法保证其研究方向上一定时期内的稳定性,所提出的学说或观点缺乏较为鲜明的理论阐释及较为完善的理论辩证,这就使得其学术观点难以自成一家或融成一个系统,学术研究缺乏规范性。所以,构建知识学派的首要前提是在业界形成学派建设的培养氛围,尊重学术言论自由和学术创新成果,鼓励学者选择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发展自己的学术思想,并能在业界乃至人文社会领域树立自己的研究特色,具有团结和带领他人共同奋斗的组织风格,走在理论前沿和领域的至高点,成为某一特定领域的专家学者。
  3.2.2 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团体 具有某种共同旨趣并能保持较为持久的研究动力的学术团体,是学派建设的中坚力量。图书馆学知识研究的当前困境,正如徐引篪等在《现代图书馆学》一书中所概括的,不同于西方、俄罗斯、日本的多个不同流派,国内的研究特点是只是以学说的形式出 现,在学术观点的深入和统一以及学术思想的体系性上,都比较欠缺。从发展历程来看,图书馆学研究先后经历了图书馆层面、文献层面、信息层面直至知识层面4个阶段,这些研究都存在着对研究对象认识模糊、观点混乱、难以突破等不足;从当前知识研究的具体领域分析,知识组织、知识管理、知识交流等是大家较为认可也是研究力量比较强大的分支,而知识服务、知识技术、公共知识空间等,则由于较难以归入纯理论研究或者未能明确被认可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等原因,远未成气候。在构建学派的道路上,需要加强业内外、国内外有关专家的交流与合作,深入思考,探讨以知识、情报为基点的图书馆学研究新理论体系,鼓励各代表人物围绕研究重点潜心钻研,努力塑造属于自己的研究规范和扩大自身学说的影响力,积极有意识地培养学术研究队伍。
  3.2.3 运用较为规范且自成体系的研究方法 树立一定的权威和具备一定的说服力,需要严谨的科学方法和代表性的研究著作。我国的图书馆学知识研究,大多还处于理论争鸣和学说辩证时期。“知识交流说”得益于宓浩、黄纯元等先驱的极力倡导,并通过论文(《知识交流和交流的科学:关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建设》)和专著(《图书馆学原理》)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知识交流的形式、内容和运作机制。“知识管理说”、“知识组织说”和“知识集合论”都借鉴了波普尔世界3理论,把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定位为独立于人脑和客观世界之外的客观知识,运用相关手段和技术进行组织管理;同时,又进一步发展了世界3理论,把客观知识与主观知识结合起来,关注隐性知识和人工智能的挖掘与模拟,研究思路更为开阔。“知识服务说”、“知识产权说”和“知识自由说”,着眼于社会人类知识交流中最普遍的人权和自主权问题,超越了图书馆自身的机构限制;“知识资源论”的适用范围更广,几乎包含了人类知识的全部,既有软资源也包括与之相关的设施、资金等硬资源,该研究视角的突破需要清楚界定图书馆学研究与其他相关行业相似研究的区别,在保持自身体系完整性的同时要兼顾与其他相似行业研究的互补性,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要在现有基础上建立图书馆学的知识学派,各个学说都要扬长避短,加强自身的完善工作:①“知识交流说”的发展需要培养更多的追随者,在继承原有成果的基础上追求创新。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知识交流说在黄纯元先生去世之后,其理论学说也几乎停滞了,除党跃武外,少有超越。②“知识。管理说’、‘组织说’、‘集合论”’的发展需要区分清学说本身所强调的侧重点,是对知识本身的管理控制?或是对知识集合体的组织?如知识组织说和知识集合论,两者的前提都认为图书馆是收藏知识的组织(集合),是一种机构的概念;而在具体论述中,都强调要对知识进行组织和集合,则是一种管理的概念。③“知识‘服务说’、‘产权说’、‘自由说”’等,它们的发展更多地以人为本,沿着这个思路如果能引入其他相关学科(如信息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的研究方法和视角,较有可能成为图书馆知识学派中的一个较有完整体系且有研究特色的分支。④“知识资源论”由于界定范围的宽泛性,决定了它的发展要么独辟蹊径,要么采用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式的方法,形成自身的研究特色。
  
  4 结语
  
  回顾我国图书馆学百年研究历史,学科研究对象、学科发展定位等基本问题上依然困扰着一代代的学者,图书馆学的研究成果在世界图书馆界依然没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造成这种状况除了图书馆学本身的学科因素之外,还与具体的研究规范、研究环境等密切相关。在我国的科学研究史中,能够自成学派、领导世界性学科发展者,非常有限,其中主要的因素之一是我们缺乏构建学派的意识。随着世界性知识竞争的加剧和我国科学研究实力的加强,彰显学术成就、体现国家实力的途径之一就是要积极构建各个学科的可能的学派。
  图书馆学的知识研究多年来已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出现了较多的学术观点。如果能进一步进行有效规范,培养立足于我国的知识学派,将有助于促进学术共同体间的合作与交流,完善知识研究各个层面的内容,丰富深化图书馆的理论研究;有助于图书馆界及至社会理解和关注知识,进而重视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提高图书馆的学科地位和社会地位;有助于增强学科凝聚力,形成学术规范,活跃学术氛围,培养创新人才和后备人才;有助于完善学科体系,推动科研进步和社会发展,扩大图书馆的国际影响力。
  
  责任编辑:易 飞

相关热词搜索:图书馆学 学派 我国 我国图书馆学的知识学派建设研究 图书馆学研究官网 图书馆学研究投稿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