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700年建成的皇家园林]中国皇家园林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0-03-05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中南海位于故宫西侧,是中海和南海的合称。中南海的“海”是蒙古语“海子”的简称,是花园的意思。中南海之名始于元代。在现存的中国皇家园林中,中南海并不是经常被提及的一个,但它的地位最为特殊,也至为重要……
  
  中南海为何称为“海”
  
  很多人不解,这个七百亩的“大海子”,明明是一个人工湖,为什么称为“海”呢?这得从中南海的历史说起。
  中南海建筑群始建于辽宋时代。这里曾是一片风光秀丽的自然湖泊,辽国曾在这群自然湖泊上建瑶屿行宫。
  辽国盛极而衰,金朝取而代之,公元1153年,金王朝迁都燕京。新主人给瑶屿行宫取了一个新名字,“西华潭”。
  斗转星移,又到改朝换代时。蒙古英雄忽必烈入主中原,在燕京建立首都,改名大都。皇宫御苑仍在金朝的老地方,自然又免不了一番整修,几次扩建。
  这个入主中原的游牧民族,认为水就像花园一样美丽。古代蒙语称水为“海”,“海子”意即花园。一长串经过人工拓展的湖泊:积水潭、什刹前海、什刹后海、北海、中海、南海,元代大都城内的湖泊都被称为“海”,中南海的“海”,来历也源于此。
  
  七百年建成的皇家园林
  
  1403年明成祖即位,迁都北平,改为北京。明成祖营造起二座规模巨大、气势恢宏的崭新皇宫――紫禁城,为整个北京城确立一条由北而南的中轴线。原来环水而筑的金、元皇宫,则改称“西苑”、“西海子”,作为皇帝的避暑行宫。明世宗时,又在“西海子”上建造起南北两座汉白玉桥,南面蜈蚣桥之南为“南海”,北面的金鳌玉虫东桥之北为“北海”,两桥之间的狭长水面为“中海”。
  1644年,清王朝定都北京,继续营造紫禁城,拓建西苑三海子,山威而海水阔,林秀而宫室幽。
  这样,经过辽、金、元、明、清五个王朝七百多年的精心营建,西苑三海集山、海、岛、桥、亭、阁、廊、榭、宫阙于一园,成为人间仙境了。
  清代,许多盛大的典礼和宴请活动都在这里举行,如阴历七月十五的盂兰盆会,入夜,中南海的湖面上要放荷花彩灯;每到选拔武状元时,皇帝会在紫光阁检视考生的骑射功夫。
  晚清,在中南海勤政殿办公的光绪帝和康有为试图推广一场维新运动,百日后失败,光绪帝被慈禧囚禁在南海的瀛台。
  
  成为新中国的政治心脏
  
  从1900年八国联军入驻中南海到新中国成立前,整整49年间,军阀、国民党、日伪政府先后入主中南海,各派势力若昙花一现。
  辛亥革命后,溥仪退位,被迫迁出紫禁城,原南起午门、北至神武门的广大宫室被改为“故宫历史博物院”,俗称故宫,原来的西苑三海,北海被辟作平民公园,中海、南海则被袁世凯占据,做了大总统府。
  1917年,张勋复辟,冯国璋出任代理大总统入住中南海。此后,历任大总统曹锟、徐世昌均先后入住中南海。
  1927年6月,奉系军阀张作霖在中南海怀仁堂出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但支持他的日本人很快对其失去兴趣。1928年6月,张作霖撤出中南海。
  1928年北伐战争后,国民党定都南京。国民政府将中南海改为公园。1934年,中南海停止开放,国民党在此设北平行辕。1937年12月,攻入北京的日本人,在中南海设立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一批汉奸在这里被扶植上台。
  1949年和平解放北京后,中南海成为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所在地,成了新中国的政治心脏。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都在其中居住,萧瑟的院落终于又有了人气。

相关热词搜索:中南海 皇家 建成 中南海:700年建成的皇家园林 中南海是那年建成的 700年建成的皇家园林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