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我们的密码生活_生命密码1-9解读完正版

发布时间:2020-03-03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被密码包围的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老百姓接触密码最多的是在电视、电影里看到间谍、特务们在使用,也有“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之类的接头密码。总之,密码是何其神秘的东西啊,仿佛一辈子都不可能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出现。
  
  1993年之前,一般人去银行取钱,只要数额在5万元以下的活期存款,仅凭存折就能拿到钱,无需其他手续;定期存款到期后,取款时也是如此。而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支取,才要存款人提供身份证原件。那时候,银行会要求用户在银行的底单上盖上存款人的私章,由银行职员核对印鉴。1993年,银行业务实行电脑联网,银行开始让储户设置4位数的个人密码。那个时候设置密码的规定不是硬性的,只是营业员在办理业务时会提示客户,设置密码后会比较安全。有些老人嫌麻烦,怕记不住没有设,但有很多人觉得很新鲜愿意尝试。但因为第一次接触密码,很多人都怕忘掉,于是将密码都设计得很简单,生日、电话号码、门牌号成了当时使用频率最多的密码号码。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有限,银行并没有对密码采取严格的规定,只是要求在4位数以上,后来,银行密码统一规定为6位数。1996年,全国银行系统普及了密码的使用和设备更替。1999年开始,银行存取款必须使用密码就变成了硬性规定。现在在多数银行里,只要输入密码,凭存折或储蓄卡,就能不再出示身份证进行5万元以下的支取。中国的各大银行也就成了新中国成立后在民用密码界“吃螃蟹的第一人”。
  几年之后,电脑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促使中国的民用密码迅速发展起来,这民用密码世界越加丰富了起来。至今为止,密码在银行和网络仍是使用频率最频繁、最广泛的。
  
  1998年,腾讯网络推出了一种新型聊天工具――QQ,这是我们最早接触到的网络一对一聊天方式,只要输入相应用户资料就能得到独一无二的一个QQ号码,而使用这个号码也必须要设置密码,很多人就这样有了互联网上的第一个密码。2000年,国内各大网站大规模地开发了电子邮箱服务,那时候网站对电子邮箱密码的要求不那么严格,规定只要3个字符以上就可以了,于是很多人都用最简单好记的123为自己的邮箱密码。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与密码形影相随,无处不在的密码已经成为人们验证各类身份的标志。忘记密码,会让我们的生活陷入混乱,不能到银行取钱,找不到网上好友,打不开手机,甚至进不了家门。越来越多的密码左右着我们的生活。
  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情通常是打开手机,很多人为了担心手机遗失或者担心手机中的某些信息被他人看到,于是将手机设置了开机密码,那么,我们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输入密码。办公室的电脑完全是公用的东西,但如果设置了开机密码,就算有人想趁你不在偷用你的电脑或者是查看你电脑里的东西,还有密码这道“铁将军”帮你时刻把守着。看病多了医保卡,每次去医院、药店又都要输入密码,密码又成了我们的“药匣子”。收发邮件也需要输入正确的密码,上QQ和MSN也必须要有相应的密码,就连现在去超市购物,密码存包箱都早已取代了老式的人工号牌寄存。
  其中重要的密码,无非是有关钱财的,诸如银行账户、保险箱,这乃关乎生计问题,自是无比看重,有个密码,即使存折和卡丢了或是被人恶意盗走,也不会过于担心,总有个密码保护,一般情况下也不是一时半会可以立刻破解得了的,这个时间早已去挂失了,保住了财产,密码记一大功。
  保险箱自不用提,高档一点的,还可以因为没有通过正常程序打开的话,可以自动发生爆炸――当然,那是用来对付恐怖分子或者是恐怖分子干的事。一般情况,要是有人偷个抢个保险箱,没有密码也是白偷白抢!
  
  烦扰我们的密码
  
  密码出现的初衷是为了方便人们和保密,但生活中种类繁多的密码也让我们的正常生活陷入了另一种不方便,另一种不安中。
  最开始人们设置的密码都非常简单,一般也以数字为主,生日、电话号码、门牌号是当时使用频率最多的密码号码。这样简单的密码,只要知道密码设置人的相关信息是很容易被套出的。做文员的李女士以前用家中的电话号码作为电子邮箱的密码,看到电邮被同事轻易地打开,她不免心惊肉跳,幸亏被打开的是电子邮箱,如果自己的银行卡密码也被猜中,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由于屡屡出现密码被盗事件,公安机关和相关机构一再提醒大家,生日是最易被猜到的密码,所以首先弃用;家里的电话号码属于半公开的,可能会被熟人轻易攻破,采用要仔细斟酌。专家总是告诫,那些看似只有你自己知道的密码,别人如果想得到,也决不是一件难事。
  于是我们为了自己的密码能真正为自己保密就开始绞尽脑汁地想出千奇百怪的密码。有些密码在设置的时候有某种关联还好,要是设置了那些没有任何关联,又是数字和字母混合的密码,这个恐怕不在脑子里空出很大一个空间用来专门整理记忆是随时会遗忘的。即便是花了很多心思记忆的密码也很可能在某些时候或者在一段时间没有使用后忘记。密码一旦被忘记,虽然不用担心密码保护的信息被盗窃,可自己也被密码关到了大门之外,密码就是这样决不徇私舞弊,只认密码不认人。密码遗失之后的寻回又将是一个要么出钱要么耗时的痛苦过程。
  由于需要设置密码的地方越来越多,很多人为了图一时方便,将银行卡、QQ、邮箱、医保卡、游戏的密码都统一设置为一个。统一用一个密码虽然表面上看可能很容易记忆,而且密码使用频率高不容易被忘记,也不会出现密码混淆致使密码输入次数过多而被锁定相应账号的情况。但是公安部门还是提醒我们,如果所有需要输入密码的账户都统一使用一个密码,万一其中一个账号密码被盗,那所有的账户都会有被盗用的危险,因此,用统一密码设置所有账户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自己密码的安全性,我们只能听从公安部门的提醒,更改密码设置方式。算算我们日常能用到的密码,从银行卡、信用卡到手机、电脑、邮箱、网站等等,密码专家说一个人最少也有18个日常密码。如果不能用统一密码,我们只能分开来设置。18个不同的密码,由于设置不能过于简单,所以必须要花些心思去设置,设置好密码之后,人脑记忆这些稀奇古怪的密码是需要占用我们很大“内存”的,每天需要我们记住的重要东西太多了,不记密码的脑袋似乎都有些不够用,还要记住那么多组复杂的数字、字母组合,这无疑加重了我们大脑“内存”的负荷,而且就算强行记住密码也担心会出现码不对号的情况,18个密码哪能那么清楚地将它们对号入座!于是很多人想到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将所有的密码、账号都记在一个本子上,为了方便,只能随身携带,但万一哪天这个本子弄丢了,那我们要寻找那18个账号的密码恐怕又是件伤透脑筋的事情。
  密码是个多么讨厌的东西啊,本来是为了方便我们生活而产生,却带来了这么多的副作用,让我们生活得越来越没了安全感,随时担心别人在窥视我们的密码,以取得密码保护的东西。但是要我们现在离开密码,似乎仍然不能让我们如愿,如果四处不设密码又感觉更加不安全了,钱包被偷,虽然卡上有几十万,小偷不知道密码也只能望卡兴叹,看见的钱拿不到手,密码能帮我们的存款上锁,但万一没密码,钱包被偷,小偷便可以大摇大摆地窃取我们的血汗钱了,想想都是场噩梦,让人一身发冷。因此还只能使用密码,耗费大量脑细胞来不停地设置密码,恨不得每个地方都设置密码,指望密码能帮我们保护好我们想要保护的东西。这种对密码产生的极度依赖思想很多都市人都有,其实这种被密码折磨而产生的依赖已经成为了新型的都市心理疾病――密码综合症。
  
  密码困惑的突围
  
  心理学人士认为,密码综合症是人们在竞争的高压下表现出来的过强心理防御意识。虽然很多人想了各种办法在密码设置上下功夫,但安全感并没有因此而有所增加,自我强迫记忆密码带来了心理障碍,于是被焦虑和恐惧困扰。
  既然密码为保护我们的隐私、财产和不容他人窥探的东西尽职尽责地当好了“钢铁护卫”,而且我们的生活暂时又不能请密码完全消失,那么,我们只能想办法,将密码带给我们的困扰降低到最低。
  首先,密码繁多、复杂而用本子记下的方法是无奈中的首选。小尹也时常会遇到很多密码与密码提问的麻烦。聊天工具的密码,各个邮箱的密码,论坛的密码等等,问题是这些都不止是一个,之前小尹也会把这些名称与密码全部记在本子上,无奈有一天记上所有密码的本子怎么也找不到了,没办法只能够一个个去改。一改才发现问题大了,有些是忘记账号了,有些是忘记密码了,想寻回密码时又发现忘记密码保护提问的答案到底写的是什么了,弄到头疼,最后很多已注册过的网站只能重新去注册。从那以后小尹汲取教训,只把账号记在本子上,而密码也分好了类,上网的统一用一个,电脑游戏的用一个,各种银行卡一个,特别重要的干脆用自己才知道的代号记下来。
  因此,“烂笔头”+密码分类的方法是比较安全的。做程序设计的于先生将密码分为三类,一类是工作用密码,以计算机16进制组合;一类是可告诉家人的密码,由高考时的准考证号截取而成;第三类是可告知朋友的,由宅电和手机号码组成。
  最近在网上出现了个人密码管理软件,虽然还没有试用过这个软件,不过听起来还是比较诱惑,只用记住一个密码,便可以用这个软件去管理其他所有密码。
  很多时候都会听朋友讲“我的账号被盗了”,所以为了防止更多人的号码被盗,很多网站又新增了密码保护,这样看起来,本来要保护隐私的密码也要被保护起来了,就像一把锁再加一把锁一样。若是忘了密码,还有问题可以提示。有个网友登录一个网站注册,密码提示问题是“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是什?”答曰“不知道”。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每个网站都有问题,怎么记得住啊,“不知道”是最好的答案,因为是也是“不知道”不是也是“不知道”。结果大家齐声赞曰:“高见!”
  尽管我们想办法尽量简化我们的密码生活,但始终还是希望密码能被更高科技的东西所取代,使我们不再费心去担心遗失或者被盗。
  早在2004年,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便称,目前计算机安全系统普遍使用的密码、口令很快将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将通过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和智能卡技术进行身份认证。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生物特征认证与测评中心副主任何杰则更加自信地告诉记者,“生物认证技术发展后,身份认证将告别密码时代。”相对于密码、钥匙等方式,生物认证技术使用的是脸相、指纹、虹膜、笔迹、声纹、步态、DNA等这些人体本身特征进行身份确认。
  “9?11”以后,由于在身份鉴别上发生了重大疏漏,使得身份认证技术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布什连续签署了3个国家安全法案(爱国者法案、航空安全法案、边境签证法案),要求27个免签证国家在2007年以前,在护照上采用生物认证技术。据何杰介绍,我国也在第二代身份证中预留了储存生物特征的接口。与传统手段相比,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身份鉴定有三大优点:不易遗忘或丢失;不易伪造或被盗;“随身”携带,随时随地可用。比如,在IBM的某些高端电脑上,就添加一个人指纹开机系统,即使电脑丢了也不用担心泄密。何杰认为,未来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将渗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等到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投入民用,我们就将告别现在烦琐的密码,生活在一个人体本身就是一组特定密码的后密码时代。

相关热词搜索:解读 密码 生活 解读我们的密码生活 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密码 生活中用到磁铁的地方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