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亭赋话(一):濦亭同麻知几赋

发布时间:2020-03-02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玉瓮亭   在人们生活和思维中,经常碰到一个课题,可以叫“小大之辨”。通俗说“小中见大”,雅一点“见微知著”已经是成语了。且说北京北海的玲珑小城,名“团城”的,上面有座砖石小亭,不起眼,不少旅游者往往忽略。可这座小城小亭里头,珍重陈列一个大物件,是个奇大酒缸,正名叫“渎山大玉海”。此文物来历之大,可谓大得惊人。蒙古人在13世纪,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国号“大元”,是从《易经》的“大哉乾元”来的。大元的大功绩,是第一个在北方建国都,名大都,是咱们北京城的前身。元朝开国皇帝,世祖忽必烈,是蒙古大汗成吉思的孙子。而成吉思汗所创建的蒙古大帝国,地跨欧亚,绝后空前。虽然后代伟人有点小看他,说他“只识弯弓射大雕”,可他的大名赫赫列于世界史,确不可小觑。
  再说这尊可称“世界之最”的玉瓮,长近两米,重350公斤,能盛酒三十余石。蒙古人驰骋大漠,得天下不靠文化,靠“武化”。而打仗则离不开马、刀和酒。忽必烈建大都修皇宫,举办大典,命工匠用大块渎山玉造了这么个大酒缸,蒙语叫“秃速儿栏”,汉语称“瓮”,名正言顺。
  元朝统治不足百年,存留的古迹文物不多,这玉瓮就成为珍贵历史见证。清乾隆帝修建一座亭,专门陈列供后人流连鉴赏,抚今思昔,也算有大眼光。北京的名亭不少,按时间前后排列,玉瓮亭为首理所当然。笔者对亭早有兴趣,写过些游记文字,现在半路出家练习作赋,便选定了亭作为题材。不揣浅陋,拿出来,就教于行家与广大读者。
  
  【玉瓮亭赋】
  问:举世何城最大?
  抢答:故北京城。
  问:何城最小?
  亦答:北京――团城。
  北海琼岛之阳,滟滟太液映。玲珑城台,古木葱茏。抚护方亭一座,砖石构建,穹筑四柱,黄碧琉璃覆顶。 亭间陈列,中空巨石,额题以名,名曰“玉瓮 ”。 石上镂图奇谲:惊涛骇浪,怪兽猛龙。 玉瓮原为酒缸,珍稀历史物证。
  话说十三世纪,百年风飙云腾。 煌煌赵宋基业,大厦即将坍崩。北部大片领土,连年战乱频仍。 金人兴师灭辽,紧逼偏安南宋。岂料螳螂捕蝉,不觉黄雀在后;鹬与蚌互争不让,得利者马背渔翁。
  蒙古大汗,瀚海驰骋。建立帝国,横跨欧亚;代金灭宋,建立朝廷。战火暂灭,中原一统。《易》载“大哉乾元”,定为新朝国名。成吉思汗之孙,谥世祖忽必烈,营造大都城,登基万寿宫。御宴空前隆盛,君臣一片酩酊。巨制酒缸,称渎山大玉海,狂歌豪饮,观焰火照长空。异民族一统天下,华夏史列为首宗。
  怎奈无情铁律,普世未可逆行。尽管铁马金戈,雄风可夺天下;然而治国经邦,岂能只恃刀兵?王朝命脉何在?终需仗文化、文明。蒙元霸蛮,统治不足百载,江山自毁,终于让位朱明。动荡末世,王室飘零,渎山玉瓮,不见影踪。三百年后,再改朝代,又一异族掌政,明季让位满清。乾隆帝发现玉瓮,其命运堪叹堪惊,酒器流落道观, 腌菜达数百载,身份大跌,废物利用。皇帝御旨,珍重文物,遂选址团城,敕建玉瓮亭。
  今日遍观古都,元代文物,屈指可数:除土城、白塔寺,数团城之瓮亭,俗言物稀为贵,岂不值得珍重?
  
  谏草亭
  几年前的一天,我在一位老学者家书房,遇见两位干部,拿一帧彩色图纸请老人鉴定。老人是古建筑和名胜文物专家。我有幸得知,原来要在厂甸一带恢复几处消失多年的古迹。说有三处,我只记得两个,一个是吕洞宾祠,一个叫火神庙。那时候各处正在大刮复旧风,大力投资弄“文物”,虽是赝品假货,却可以挣钱。还流行一个堂皇话头,叫“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要名实相符的话,应该叫“财神唱戏”,新造的“文物”,也可称“摇钱树”。这一个规划中的东西是不是做成了,我不知道。可是有件对比鲜明的事情,不由叫我长时间感慨。就在厂甸西面不远,属于同一区的宣武门外校场口,有一处真正有价值的古迹文物,叫杨椒山祠。椒山名继盛,因为上万言书揭发权奸严嵩,被嘉靖皇帝砍了脑袋。平反昭雪后,他的故居改为祠堂纪念。一个特殊的纪念举措,是把他的万言书谏草刻版排列展览,成为“石书”。为这“书”特地修造了一座亭,命名谏草亭。亭和祠堂至今留存,只是解放后那里变为干部宿舍,后来更成了大杂院。而亭也“古为今用”,住上人家,生儿育女,已经“四世同亭”了。上世纪90年代,我写过一篇《谏草亭新记》,投稿《北京纪事》,被采用,还配有谏草亭照片。可能大伙忙着改革,弃旧图新,没人留心这事儿。500年前的亭祠还在默默等待,大概料不到当局官员放着真古迹不管,去搞什么吕洞宾祠了。奈何奈何!此处且用一则不成格局的赋旧事重提吧。《城南旧事》有过电影,口碑不错,不知眼下这档子“新旧事”有没有好事者留心。
  
  【谏草亭赋】
  明季,嘉靖三十四年,秋肃风寒。西市(菜市口),三名钦犯问斩,闻者心颤。刽子手操刀,两颗头颅喷血。第三位中年汉子,低声:“且慢!”只见他仰天长吟,赋诗两篇。诗中有句“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随风飘传。感天动地绝命词,实则《正气歌》续篇。
  壮烈赴死者何人?乃容城杨继盛,自号椒山。罹难时年届“不惑”,已惨受三载牢监。问椒山缘何遭戮?只为万言疏奏进谏。
  朱氏大明王朝,传至十二世皇帝,年号嘉靖。谥称世宗,讳名厚?。在位长五十五载,以庸昏惑乱著称。为求长生痴迷邪术,荒怠政事宠信严嵩。忠直臣僚遭害,诏狱廷杖血腥。杨继盛任职兵部,拒斥权奸拉拢。撰万言奏折《请诛贼臣疏》,犯颜直书真话,尽数严嵩恶行。疏中有语:“自古风俗之坏,未有甚于今日!”更批逆鳞,直指皇上:“陛下奈何爱一贼臣,而忍涂炭百万苍生!”见疏奏,昏君震怒,权奸悚惊,必欲置敢言者死地,杨椒山喋血牺牲。
  旧日俗谚:“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继位,权奸垮冤案得伸。椒山故居建祠,以资纪念;建言祭悼举措,堪称创新。万言疏奏手稿,刻雕成版,逐页嵌壁排列,石书奇帧。特筑亭阁一座,命名“谏草”,志士精神永葆,可敬可钦。举目域中,纪念祠亭无数,京城“谏草”,可谓创意独尊。
  五百载逝水匆匆,桑田沧海,二十世纪之巨变,举世震惊。京城解放,万象新生。城南旧事,隐迹失踪。
  曾几何时,椒山祠顿成大杂院,谏草亭周砌四壁,早改为卧室餐厅。生儿育女,古为今用;旧物新闻:四世同亭。谏草石版依稀可辨,婚纱艳照并列纷呈。而今置身新千禧,不知游人惊不惊?倘有兴致浓者欲访:宣武门外校场口;君尚可见:椒山祠侧,谏草亭宝顶,沉沉五百载,寂寂夕阳中。
  (编辑  王文娜)
   wangwenna@yeah.net

相关热词搜索:京亭赋话 京亭赋话(一) 京亭赋话一 京亭赋话二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