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城南小街二手房【东城往事之南小街儿】

发布时间:2020-03-02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北京叫“小街”的街道非常多,譬如西直门南小街、东直门南北小街等。住在每条小街附近的居民习惯舍去前缀,亲切地称之为“小街儿”。熟悉小街儿的人们绝不会将此小街儿混淆为彼小街儿,就跟老北京在东城提四牌楼,那一定是东四牌楼,而不是西四牌楼;说单牌楼,那一定是东单牌楼,而不是西单牌楼一样。
  我小时候住朝阳门南小街儿那片儿,窄窄的小街儿无处不透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小街儿两侧分布着院落、店铺、饭馆、药店和食品店。天蒙蒙亮,小街儿上还稀有行人,炸油饼和豆浆的香味就飘着往胡同钻。起早儿的人端着钢种锅打豆浆,锅盖反过来盛油饼,到家还是热乎乎的。这种早点铺在小街儿隔俩仨胡同就有一个,用不着为吃不上早点发愁。经常看见上学的学生花1毛2买一套火烧夹油饼,边走边吃,那叫一个香。
  小街儿人最多的时候是早晨,初升的太阳将小街儿分成阴阳两半,上班上学的南来北往、热闹非凡。常有“贱招”的学生们冷不丁打谁一下就跑,后边的撒腿猛追,随着铅笔盒稀里哗啦的响声一溜烟儿没影儿了。24路汽车打这儿过,售票员背着装车票的皮包前门后门张罗,每一站都是头一个下车最后一个上车,缠着牛皮筋的红蓝铅笔熟练地在票上画着记号。虽然人多车多,窄窄的小街儿却也不显得拥挤。
  小街儿最热闹的时候是春节前,副食店门口满是买年货的各种推车。有种竹子推车既能推孩子又能拉货,孩子在里面能坐能躺能站能走无比实用。老太太慢悠悠推着孙子来,买了东西又慢悠悠推着孙子去,一举两得。有些食品凭本购买,过年还有些特殊供应,售货员严格地在副食本上打着对勾,谁也别想占半点便宜。零散购买都在小街儿的副食店,大宗采购就得去朝阳门内大街的朝内菜市场,或者是东单菜市场和崇文门菜市场,看离哪儿近了。因为菜市场卖鱼的缘故,地总是湿漉漉的,人很多很挤,小心躲闪别溅上泥汤子。排队的人挨人,熟人聊着天儿,算计着买什么,还得盯着有没有人加塞儿。有人加塞儿后边就喊“别加塞儿嘿”,加塞儿的解释,“他给我占着队呢”。买不同的东西要分别排队,为了快点儿,熟人占队是常事儿,有时队快到头了人还不来,占队的还真着急。
  小街儿路西,东堂子胡同口上有个工厂,专门生产自行车链条零件,孩子们叫它“8字儿”。走到那就能听见“咣叽、咣叽”的冲压声,还能闻到一股铁味。孩子们经常站在门口看热闹,工人们也不轰。只见一条条铁板一会儿就排满整齐的“8”字形窟窿,而冲下来的“8字儿”又由另一道工序做成链条。附近的孩子谁手里都有“8字儿”和小铁轴小铁圈什么的。
  小街儿路东,盛芳胡同(盛芳胡同1965年前叫什方院胡同,虽然改了名,但是直到现在当地居民仍习惯称其为什方院)口上有个卖切面的,现轧现卖,宽条、小宽条、窄条好几种。如果是夏天的下午去买切面再赶上排队,那叫一个热,都伸着脖子往遮阳篷底下凑。夏天小街儿路东店铺为防西晒,都在门前支起白布或蓝布的篷子遮阳,同时为购物和行人提供了方便。
  从切面铺子往南,赵堂子胡同口上有个副食店,副食店卖的东西没有民族区别,只是在它旁边是卖羊肉的,人们叫它“羊肉床子”。一次和胡同孩子走到那儿,谁说了句大不敬的话,羊肉师傅拎刀追出来,吓得我们撒丫子就跑,从此以后长记性了。禄米仓胡同口也有个副食店,人们叫它“二店”。南小街儿的副食店可能是按数字排列的,我不知道一店在哪儿,只知道二店和五店,可能别的店有人们其他习惯叫法,比如“羊肉床子”。
  小街儿附近的住户和北京其他地方一样,习惯按特点、样式、颜色或地点来称呼一些场所。演乐胡同口上有个小百货店,因为外墙涂成黄色,人们就叫它“黄楼”,其实不是楼,仅仅比旁边的建筑高点。盛芳胡同里有个卖油盐酱醋的小铺,因为在宝盖胡同口上,因此大家除去叫它“小铺”外还叫它“宝盖儿”。路上碰见熟人问去哪,回答“宝盖儿”,那肯定不是去逛胡同,而是去小铺买东西。
  二店对过儿有个酒馆,卖散装白酒,1毛3一两,玻璃柜台里摆着拌黄瓜、拌心儿里美和粉肠之类的小菜,进门就闻到浓浓的酒香。下班的工人经常坐那喝两盅儿,大多是蹬平板车和拉三轮的。他们有的不买小菜,花几分钱买两块芝麻糖或从二店弄根黄瓜就能对付两口,主要是累了一天在那儿歇歇,扯扯闲篇,呆会儿回家再正经吃饭。一次我路过那,隔窗看见一个中学同学人五人六坐那喝酒,觉得挺逗,就偷偷进去猛地拍他一下,那人吓一大跳,直愣愣地瞪我,他一瞪我又把我吓一大跳,是同学他爸。第二天,我跟同学说他和他爸是一模子出来的,同学撅着我说:“是你呀,差点没把我爸吓神经了。”
  南小街儿南起建国门内大街,北到朝阳门内大街,但是以前南小街儿南口就到西总布和东总布两条胡同口,再往南一直到建国门内大街300多米长这段街道叫方巾巷。方巾巷与东侧的贡院相连,是明朝举人去贡院应试的必经之地,因为举人们头戴方巾,所以这条路叫“方巾巷”。方巾巷南口东侧,现在国际饭店的位置以前是个大空场,里面有座苏联援建的半成品楼房。后来与苏联交恶,专家连人带图纸走人,楼房搭不起来了,于是成了48路汽车停车场。小时候,去北京站和长安街都要经过此地,48路汽车烧煤油,车顶上有个忽忽悠悠的储气包特臭,每回到那儿都得捂鼻子。方巾巷两侧店铺很多,有一个叫“翰文斋”的文具店,上学时的用具和做手工用的电光纸都在这儿买。那时候北京冬天冷,孩子们的小手冻得全是“皴”,虽然家长准备了蛤蜊油,可贪玩的孩子谁也不抹。一次去翰文斋买电光纸,长满“皴”的手趴在柜台上,售货员还笑话我“都中队长了,手怎么还这样”,弄得我挺难堪。
  方巾巷的所有建筑在南小街儿扩建中拆除,仅留下一座精致的灰色二层小楼。人们都知道后海北沿46号的宋庆龄故居,其实建国后宋庆龄在北京最初住所就是方巾巷这座小楼。小楼以前是一个日本商人住所,1949年以后宋庆龄在此居住长达10年,幸运的是它依然存在,恐怕也是沾了孙夫人的光。
  小街儿从南到北一公里多长,两侧胡同无数,四通八达,形成了这一片胡同群,无论走哪条,都能通往要去的地方。小街儿西侧胡同宽敞,大胡同多,像西总布、外交部街、东堂子、无量大人、干面、史家、内务部街,它们向西通往东单、米市大街、灯市口和东四。胡同里不乏深宅大院,算得上北京最好的胡同所在之一,许多古今名人居住在此,演绎流传着许多动人故事。小街儿东侧胡同则蜿蜒幽深,人们说雪后的筒子河角楼、夕阳残照的钟鼓楼和后海银锭观山是京味,其实最京味的还是平民化的东西,是胡同里悠长的一声吆喝,是坐在大杂院门口晒太阳的老爷子,是站在胡同口聊天的大妈和背阴处扎堆玩耍的孩子。南小街儿东侧就是这么一条条充满浓郁京味儿的胡同。
  编辑/麻 雯mawen214@163.com

相关热词搜索:东城 小街 之南 东城往事之南小街儿 东城区南小街二手房 东城区口腔医院南小街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