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在北京]冯冯玉祥简介
发布时间:2020-03-02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昭忠祠坐落在北京丰台区南苑团河路东侧,现红房子地区以南。笔者在探访时,遇到几位老叟,他们颇有兴致地谈起从前昭忠祠的情形和冯玉祥将军在南苑驻军时的趣闻轶事。 昭忠祠,又名劝忠祠,始建于1923年,民间称为冯玉祥义地,1995年重修,现只遗一院一亭一碑,门匾上刻着“劝忠祠”三字,现为丰台区文物保护单位。
彰显人性的昭忠祠
南苑,自清代以来便驻扎军队,现有些地名即是原营房的标志称呼,如三营门、西营房等。那时,军队中老、病而死的人就埋在义地。1922 (民国十一年)冬, 冯玉祥就任陆军检阅使。资料显示,南苑原有两块义地,冯玉祥率军驻扎南苑后,为了纪念阵亡的官兵,便将南边的一块义地加以修整改建,成了当地人们俗称的冯玉祥义地――昭忠祠。
昭忠祠原为一座五上六厢的院落,正中对着大门的是一座平台草亭,内置一石碑,为冯玉祥于民国十三年所立。碑文系他礼聘清朝状元――山东潍县王寿彭撰写。 昭忠祠的后面是一片开阔的坟地,埋葬着历次阵亡的忠勇官兵。义地原占地约百亩左右,四周有土墙围着,墙外有一米半深的水沟。大门在东南方向,门前有石牌坊和两个大铁狮子,铁狮子下面是石头底座。石牌坊毁坏得较早,两个大铁狮子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也遭到损毁。
当初,昭忠祠的门额是冯玉祥亲笔书写的“气壮山河”四个大字。他还为昭忠祠书写了匾额和对联,匾额是“为国捐躯”“成仁取义”,对联为:“从转战川湘陕豫而来身作国殇先吾辈诞登天路;试回思患难辛苦之侣睹兹庙貌是男儿绝好下场。”
当年,义地修整完毕后,冯玉祥曾派专人守护。每到清明时节,他还亲到义地为阵亡官兵扫墓添坟。
最难能可贵的是,凡冯部将士阵亡后,对其家属,冯玉祥每年都派人慰问,并将阵亡将士所遗子女入官佐子弟学校读书学习,一切生活费用由军中供给。
文明教育,取消妓院烟馆
冯玉祥以陆军检阅使的虚衔于民国十一年11月入京上任,驻兵南苑,军队司令部设在南苑航空署旧址(现南苑机场内),开始了他长达三年的陆军检阅使的军旅生活。
率部驻扎南苑后,冯玉祥立即取消了南苑地区有碍风化的妓院、烟馆。他还规定当兵的一律不准坐洋车,官兵要买卖公平,不拿百姓一针一线。冯玉祥时常指派军官到镇上的各家店铺去查账,看有没有军人买东西不给钱或欠账不还的。冯还提倡发展地方文化教育事业,兴办女学,让女学生穿衬衣、裙子,实行文明教育。
在南苑,冯玉祥办了培德学校,教育官佐眷属学习文化技术。驻军经常整理镇内的清洁卫生,定期检查,使得镇容大加改观。他还特别注重宣传爱国思想,老人们回忆,当时大红门地区的墙上曾书有“亡国奴不如丧家犬”“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巨幅标语。冯玉祥率部还在南苑搞绿化,自南苑经大红门乃至永定门的大路两侧全种上了树木。后有人著文盛赞冯玉祥“彼率重兵坐镇于此者垂一年,京畿治安秩序之佳,为民国以来所仅见”。
“人不能驴粪蛋子外面光”
冯玉祥平时的生活是“两杯开水三千步,一盘咸菜两碗粥”。在兵营里他经常穿着和士兵一样的布军服,同士兵在一起蹲着吃贴饼子,喝白菜汤,而且不许剩菜剩饭。除非接见外宾等特殊情况,他从不穿皮鞋及高档衣服。
1924年,他和李德全女士在南苑结婚时,也只穿一件灰布大褂,黑礼服呢便鞋。他的干娘尹老太太问他为什么在结婚这样的大事上都不换件好衣裳,他说:“您老人家不知道,人不能驴粪蛋子外面光,将老百姓吓唬住。官越大越不能特殊,那样老百姓不佩服。”他严禁请客送礼,尤其禁止下级给上级送礼。他利用各种机会给老百姓办事,经常在宴请宾朋的便宴上拿出化缘簿请宾客为灾区人民捐款。
永定河抗洪抢险
1924年夏,北京连降大雨,永定河水骤然猛涨,丰台镇南的黄土坡堤岸,被洪水冲开缺口一百多丈,严重威胁着河堤左侧的京奉铁道和沿途数百个村庄。
冯玉祥得知这个消息后,当机立断,火速派两个旅的兵力赶到大堤,协助永定河河务局防汛抗洪。与此同时,冯玉祥下令南苑驻军全军动员,抢修营墙,同时向当地百姓发出通告,倘决口之后,允许百姓迁入营区,并由军队负责供给饮食。
当年8月的一天,在防汛大堤上,冯玉祥同大家一起负薪运土。当洪水将要漫决堤坝时,他身先士卒跳入水中,和士兵、民工们组成“人墙”,汹涌的浊流冲走了他的上衣,要不是两个勤务兵死死拉住,他几乎被激流卷走。
洪水稍退后,为确保沿河村庄及铁道的安全,冯玉祥命官兵加筑新堤。一个月后,一条几百丈长的新大堤屹立在了永定河畔。当地百姓十分感激冯玉祥爱国爱民的情谊,把新堤叫做“冯公堤”。
冯玉祥为士兵献血
冯玉祥最喜爱接近士兵。他经常趁夜间在兵营中查岗之机,替士兵站岗放哨。士兵有病,他体贴入微,甚至接屎接尿洗衣裤。他对人讲:“士兵远离家乡老小出来当兵不易。受伤有病我们不照顾,他们没亲人在身边,心里更不好受。”
一次,一名士兵得了败血病,送往协和医院治疗,冯玉祥带头给这位士兵献了血。在他的感召下,在场的几位军官也自告奋勇献了血。事后,冯玉祥说:“我以为救人助人,是最快乐的事,但必须出于自愿……这件事使全体官兵都感到兴奋,大家都觉得官长与士兵不但共着甘苦,而且是同着生命的。彼此间的情感便越发不同了。”
正因如此,士兵愿意和他接近,打起仗来也不怕流血牺牲。打仗时,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有几次受了伤都是士兵从枪林弹雨中将他背下来的,可见他和士兵是何等的感情了。后来在冯军中,每个军人左臂都佩有一圆形徽章,上有国民军口号:“不扰民,真爱民,誓死救国。”
冯玉祥在京义举
冯玉祥(1882~1948),字焕章,安徽巢县人。1924年10月,他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逐出紫禁城。1925年10月,冯玉祥通电全国宣布成立故宫博物院,并在乾清门前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建院典礼。1933年5月,冯玉祥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在张家口组建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1946年6月,冯玉祥作为三位抗日英烈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的老上级,提议在北平市选择三条道路或者三个城门以英烈命名。当年7月,北平市将原南河沿改称“佟麟阁路”,北河沿改称“赵登禹路”,铁狮子胡同改称“张自忠路”。1946年9月,冯玉祥出国考察水利,在美国组织旅美中国和平民主同盟。1948年,他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回国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归国途经黑海,因轮船失火遇难。
正如周恩来所说,冯玉祥将军是一位从旧军人转变而成的坚定的民主主义战士。毛泽东赞誉冯玉祥将军是“置身民主,功在国家”。
编辑/李小灵
lixiaoling0430@yahoo.省略
相关热词搜索:北京 冯玉祥 冯玉祥在北京 冯玉祥与苏联 北京事变死多少大学生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