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设破题】 社会建设

发布时间:2020-03-01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如果把幸福比作一朵花儿,社会建设就是创造花儿生长的环境和条件。”汪洋书记曾用一系列的比喻来阐述社会建设与幸福广东之间的关系。方向已备,蓝图已有。掩卷思索,剩下的就是广东加强社会建设怎么践行、怎么实地的走。我们期待,今日之广东,早日开创出极具“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广东风貌”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新局面。
  
  广东的社会建设风潮,来得猛,来得密。当然,它更来得及时。
  9月9日,随着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广东省社会工作委员会开始实质运作。从《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出台到省社工委的挂牌运作,广东用时不足两个月。
  高规格的领导干部配置也让广东省社工委的“出世”令人期待: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朱明国兼任主任,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梁伟发,省委常委、秘书长徐少华,副省长刘昆兼任副主任。省社工委下设社会建设指导处、公共服务促进处、社会组织工作处3个内设机构。
  事实上,广东并非第一个设置“社工委”的省份,它在上海和北京之后,但评论认为广东有望在全国树立一个“社工委”的新样板。
  “省委领导也参加了该组织,这就使统筹和协调的力度大大增加了。其次,它将公安厅、政法委等机构吸纳进来,照顾到了社会工作的方方面面。相比较上海、北京而言,它的层次更高,机制更健全,力度也更大。”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龚维斌说。
  省社工委的成立是广东省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迈出的坚实一步。但诚如汪洋书记所说“社会建设存在着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如何加强社会建设,建设真正幸福广东?命题宏大若此,艰巨若此,广东省省委、省政府思路清晰,早有蓝图。
  
  枕“疴”待变
  
  广东对社会建设重要性的清醒认识并非是一时之事。
  早在2008年,汪洋书记就提出在广州、深圳、珠海、中山搞试点,通过试点鼓励地方、鼓励基层、鼓励群众,去大胆地闯、大胆地试。而就在今年的上半年,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就加强社会建设作了密集的调研、座谈和问计。
  “在城市化、工业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广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逐步扩大,涉及民生的社会问题、矛盾等日益突出,由此带来社会管理方面的挑战不断加大。在这样的形势下,广东必须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协调增长,努力增加人民群众的福祉。”6月,在德国柏林考察时,汪洋就表示要学习借鉴包括德国在内的发达国家在社区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采取综合措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广东主政者的“思变”在于广东局部枕“疴”的尴尬局面。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和排头兵,30余年来,广东进行了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经济实力雄厚,GDP总量等诸多指标均雄踞全国榜首,堪称标杆。但31年过去,相比广东经济建设前进的步伐,广东社会建设之路太窄、太旧,也太慢了。
  在经济飞速发展30年后,各种社会矛盾开始显现,并呈现制约经济发展的态势。这样的情势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更早呈现。广东先期遇到了传统社会管理体制不适应社会结构变化所带来的种种挑战:经济主体多元,利益诉求多样,社会矛盾增多,管理难度加大……尽管广东省委省政府已在社会体制改革领域密集发力,但长期以来的盲点依然存在。而立之年的烦恼,考验着曾经意气风发的广东。
  “我们这些年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或多或少地对社会建设重视不够,使社会建设在许多方面落后于经济建设的发展水平,有许多欠账。”7月4日,在与网友在线交流会上,汪洋表达加强社会建设的急迫性。
  事实上,从中央到地方,社会建设创新都亟待破题。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而在今年的“七一”重要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抓好社会建设,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社会建设”成了近期中国一个焦点的政治话语。而对于广东来说,在全国工作重点转变为“双硬”兼顾的形势下,加强社会建设多少还扮演着摸着石头过河的角色。虽然各省份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难点和内部情况不一样,但在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许多问题具有了共性。
  如何将中央的精神和实际的省情结合起来,走出具有广东特色的社会建设新路子?如何继续为全国探路,作出示范性实验?这对于广东省委省政府而言,其难度和挑战不亚于当年打开经济发展新局面。
  30余年来勇立潮头的广东依然敢于作答!
  
  广东答案
  
  广东拿出的答卷是中共广东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出台的《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也为广东的社会建设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决定》全文共1.3万多字,分为九部分40条。“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核心任务,紧紧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成了它的指导思想,而在主体部分,结合广东实际,围绕加强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就如何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加快建设新型城市社区、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增强城乡基层群众自治活力、创新人口服务和管理、健全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加强网络虚拟社会建设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工作重点和措施要求。
  “刚接受任务时我们起草小组的5名省领导心中都有点不踏实,社会建设究竟怎么搞?我们搞经济建设30多年,谈起经济很多干部开口就头头是道、滔滔不绝,说起社会建设很多人都回避。接受任务以后,我们先从学习资料、调研入手的。经过半年多的调研,大家有了信心。”回忆起《决定》数易其稿的诞生过程,朱明国很是感慨。
  如何全面扎实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在全会上,汪洋指出一方面,政府要广泛听取和采纳民意,做到科学决策,特别要协调好“官意”和“民意”,使两者一致起来,避免用“官意”代替“民意”,造成政府花了钱办了事还得不到群众认可、买不到一个“好”的情况;另一方面,在大力鼓励人大、政协、媒体、公众监督政府的同时,也要积极倡导理性监督。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小事连民心。全会上,广东为1亿常驻人口开出了利好,直抵民生。汪洋书记更是寄语要从制度上打通外来务工人员融入我省的渠道,增强外来人员在广东的归属感和融洽度。在整个“十二五”期间,广东用于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累计投入年均增长将力争达到13%,5年累计投入达2万亿元左右。
  加强社会建设,不仅仅需要执政理念的变化,同时也需要执政方式的转变。在会议上,汪洋强调,要真正实现从“依靠群众打天下”向“依靠群众治天下”转变,从“对社会管理控制”向“为社会和群众服务”转变,从由党委政府“撑船”向由党委政府“掌舵”转变。为发展可持续的民生,他更是告诫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有“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理念和境界,不?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他明确表示要完善考核领导干部政绩评价办法,把推进社会建设工作的绩效考评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政绩考核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发展是硬道理’,广东走在全国之先。‘稳定是硬任务’,这一点各地都还在摸索。现在广东完全有能力做到,可以成为中国的前行者。”中央党校教授吴忠民如斯说。
  “如果把幸福比作一朵花儿,社会建设就是创造花儿生长的环境和条件。”汪洋书记曾用一系列的比喻来阐述社会建设与幸福广东之间的关系。方向已备,蓝图已有。掩卷思索,剩下的就是广东加强社会建设怎么践行、怎么实地地走。我们期待,今日之广东,早日开创出极具“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广东风貌”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新局面。

相关热词搜索:破题 社会 建设 社会建设破题 社会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是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