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熊猫启示【“功夫熊猫”“出口转内销”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0-03-01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不完全统计,《功夫熊猫2》的票房在6月巾旬已近5亿元人民币。一方面,有人在抵制这部“披着中国文化外衣赚钱”的美同动画片;另一方面,“熊猫2”持续走热。与此同时,另一种声音也在不断扩散:为何我们自己没能拍出以中国文化元素为题材的动画大片呢?
  
  熊猫来袭,“中国文化”两方做
  
  绿眼睛、肥嘟嘟、爱吃包子,这只好莱坞式的中国熊猫阿宝一来到中国,便以一身中国功夫打败了所有劲敌,赢得了中国观众的喝彩和赞赏。
  《功夫熊猫》将熊猫与功夫这两大中围元素结合起来,以轻松幽默的风格,用纯正的中国文化元素为背景,完成了这一创造。虽然正义的熊猫阿宝击败邪恶雪豹或沈老爷的故事框架并没有跳出老套,但是角色的新鲜组合与前所未见的中华元素大整合,特别是导演巧妙借用许多港产功夫片――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经典片到近年新片的创意并且推陈出新,使关注功夫电影的国内观众都能露出会心的微笑。
  除了“功夫+熊猫”这两种醒目的中国元素外,《功夫熊猫》中的中国元素俯拾皆是:太极、面馆、庙会、爆竹、宝塔、龙灯、筷子、馒头,几乎每一个镜头都铺陈着典型的中国符号;老虎、螳螂、蛇、鹤、猴子,每一样都在中国武术中找到了对应,整部影片的水墨风格更是让人神往。“熊猫1”中文版中,导演更是刻意请来了成龙、刘玉玲等华人明星的配音阵容,可谓做足了“中国功夫”。
  深圳市方块动漫画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推广部主任陈中言告诉记者:“《功夫熊猫》之所以优秀,之所以能够打动中国人,是因为一个西方作品,却通过轻松诙谐的方式阐释了中国禅宗的一些经典内涵:心如止水、大音希声、无动而静、大爱之相。这些看似深奥的哲理,被一只肥胖、懒惰却讨人喜欢的熊猫演绎得别有味道。”
  迄今为止,文化范畴内中国对外输出最成功的还是功夫。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武打明星当年的一招一式,我们仍能从熊猫阿宝滑稽打斗的场面中辨认出来,包子、筷子、面条、高跷都曾是成龙练武或决斗时的经典道具,只不过由熊猫耍来,别有一番视觉上的新鲜趣味。
  陈中言表示:“尽管由于客观因素我们的动画片依然无法与之抗衡,但是我们可以庆幸,熊猫阿宝让中国的国家文化形象更生动有趣地展现给了全世界。也许因为看了这只胖熊猫的故事,全世界的孩子们都会记住中国这个卉老国家。这是一个挺好的事儿。”
  
  我们为什么拍不出《功夫熊猫》
  
  熊猫是我们的,功夫也是我们的,10年前好莱坞就汲取中国元素拍出了《花木兰》,而我们却没有举一反三,从中国元素中寻找灵感――这就注定了今天再次错失良机。
  好莱坞的商业头脑确实精明,在中国奥运年推出以“功夫”和“熊猫”为主要创意元素的动厕片,深得天时、地利与人和。时隔3年,“熊猫2”卷土重来,以更加浓重的中国文化底蕴征服巾围观众。“熊猫”是中国国宝,“功夫”是中国招牌,何以电影诞生100多年来,国内动漫产业就从来没有好好开发利用过“熊猫”这一经典形象,反倒让好莱坞抢得了先机?其实,中国动漫产业的危机由来已久,一个典型的事例是,三国题材被日本的动漫游戏界反复利用,赚足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的钱。
  动画?本撰稿人吴桐说:“中国经典动画片多改编自文学原著或民间故事,比如《阿凡提的故事》、《大闹天宫》、《宝莲灯》、《九色鹿》等等。充分利用故事原型已经具备的观众缘,为影片发行打下深厚基础,这固然是成功经验。然而,这种近似翻拍的改编行为,本身就是国内动漫创意产业并不十分完善的体现。产业链薄弱,缺乏鼓励创新的物质基础与勇气,翻拍改编才会成为保守的风尚。”
  暨南大学传播学教授林如鹏也指出:“《功夫熊猫》成功的同时,需要我们认真地反思:为什么我们总是盲目地以为与国际接轨就是投好莱坞所好,重复着5年来的《卧虎藏龙》模式?为什么守着中国传统文化这样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却无米下锅?在这方面,我们有着太多的教训,《花木兰》、《功夫之王》,还有夺得奥斯卡金像奖的《无间道风云》,无一不是好莱坞对中国文化的挖掘和借鉴。我们固然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更为熟悉,但拍出来的东西却常常不吸引人,有文化无娱乐。而文化这种东西是要‘润物细无声’的,我们对于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应该在不知不觉中用它的魅力去打动人、感染人。”
  《功夫熊猫》横扫全球的背后,暴露出的是中国电影制作中,文化把握能力的不足。我们眼下缺少的不是资金,不是技术,不是票房,甚至不是故事,而是发现力、创造力、想象力,实质则是缺乏对本国文化的深层次理解。
  
  《功夫熊猫》点中了中国动漫软肋
  
  在《功夫熊猫》的光芒下,国内动漫产业的软肋暴露无遗:动漫基地建设过于盲目跟风,缺乏长远的考虑和规划,动漫生产重数量不重质量,重说教不重娱乐。
  美国人动了脑筋,用了5年时间,把熊猫变成了电影,用中国特色元素和中国功夫打进了中国市场。他们编了一个故事,用的全是中国元素;还有就是他们擅长的电脑动漫特技。广州动漫产业园的一位业内人士说,这些动漫我们也会玩,只是整体编导策划水平与经济实力比不过人家而已,但这也正是两者之间的差距所在。
  搞笑热闹的《功夫熊猫》火爆的同时,也把一连串困惑丢给了国内的动画片创作团队。据调查,目前,在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动漫占60%,欧美动漫占29%,而中国原创动漫只有11%。将近九成的市场被欧美和日本动画片所占据。
  其实,国外以熊猫为题材的各种文化传播活动并不鲜见。1972年,日本著名导演高勋和宫崎骏就已经拍出了《熊猫的故事》。再后来美国艺术家用各式服饰装扮中国熊猫,有迷彩服还有美国国旗服,可说是异想天开。
  对于国内的动漫文化产业来说,对本土文化的熟悉程度远胜过欧美国家,理应更好地利用这一优势,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国产动漫大片。在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还有无数电影宝藏可以挖掘和利用。
  吴桐认为,我国的动画片并不缺少经典形象,无论是已经被搬上银幕的葫芦娃,还是孙悟空、黑猫警长、邋遢大王,无一不凝结着几代人的童年记忆。但其潜在的商业价值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发利用,该如何整合利用和再开发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却是值得探讨的一门学问。以近期上映的《葫芦兄弟》为例,由于走了“品牌再生”的路子,该片的投入虽不大,但经典品牌的号召力使其依旧取得了千万元的票房。
  近年来,广东原创动力推m的国产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在国内动漫市场上一枝独秀。“喜羊羊”主创人员、漫丽家黄伟明认为,国内动漫一直以来存在重教育、轻娱乐的现象,其实这种以灌输式教育为蓝本制作的动漫,以为可以教给孩子们知识,却被许多孩子斥为“弱智”,并不受他们欢迎。“大多数风行世界的动漫作品,都注重其娱乐功能,很少强调‘说教’,如《米老鼠与唐老鸭》、《猫和老鼠》、《机器猫》、《加菲猫》等。它们并没有刻意去传达一些教育意义,只是不经意地渗透出一些人性的光辉。无论是‘功夫熊猫’还是‘喜羊羊’,它们的成功都证明了这一点。”黄伟明说。
  (摘编自《南方》杂志。)

相关热词搜索:熊猫 内销 启示 “功夫熊猫”“出口转内销”的启示 电影功夫熊猫中的文化意义 功夫熊猫2的文化内涵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