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文化使者娄德平

发布时间:2020-02-27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如果我告诉你,有一位名贯东西的书法艺术大家,集美国东西方艺术家协会主席、国际诗书画协会理事、亚洲孔子协会理事、中国诗酒文化协会副会长、中国国际教育家协会名誉会长等近百个头衔于一身,你可能并不觉得奇怪,因为在这个时代,有着诸多头衔的人并不鲜见。但是,你见过这样的协会主席吗?他创办的东西方艺术家协会不分国家、不分地区、不分肤色,不分政治观念、不分宗教信仰,打破任何樊篱,唯才识人;而且不收取会员的任何费用,哪怕起码的成本费用;全是倾己之囊、筑人之基,搭建的是一个中西方艺术交流的平台,让艺术家去展示自己。艺术家们功成名就之后,他就悄然隐退于幕后,全然不计个人的名利得失。他就是书画家、诗人――娄德平先生。
  来北京采访娄先生之前,已经听说了一些他令人感慨的故事。他不光解私囊办协会,还治家有方,打造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艺术之家:把大女儿娄正纲培养成在海外与陈逸飞、丁绍光齐名,被华人世界推崇为书画奇人的才女;二女儿娄正嘉、三女儿娄晨煜和儿子娄钟元,也都在国内外书画界有着不俗的成就;尤为难得的是,在他的影响下,四十七岁才开始学习油画的太太郭东坡女士,如今已成为被称有凡?高风格的画家。他是怎样创造了事业家庭的双丰收、又有着怎样的个性人生呢?
  在娄先生古朴清雅的画室“知恩堂”里,笔者和他进行了愉快的交谈。
  
  “我愿竭尽全力,充当一辈子的桥梁和使者”
  
  1996年秋天,娄德平来到纽约,同夫人郭东坡和三个女儿生活在一起。当时早已成名的长女娄正纲几年前就在联合国办过展览。当时有人请他在中国艺术中心当董事,就住在现代美术馆的隔壁,这使他更加充分地感受到了纽约真正的艺术氛围。纽约是个艺术之都,来自世界各地的成千上万的艺术家汇集在这里。
  但娄德平渐渐发现,这里东方的作品非常少,特别是中国艺术家的作品更是少之又少。还有一件事对娄德平的触动很大――一百多岁的王季迁老先生讲,当年梁启超到美国,买下了一个画廊,作为从事革命活动的掩护,后来把画廊卖给了美国人;老先生还在报纸上看到著名书画家李叔同带着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到美国参加世界艺术作品展,一幅作品也没有选上,对李的打击很大。这件事给娄德平带来了新的冲击和思索:首先,中国人在纽约有着很好的开办艺术机构的探索;其次,李叔同这样的大家在中西艺术交流中尚且遭冷遇,可见西方对东方优秀艺术了解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很大差距。“要把界分打破,让东西方不再有鸿沟,整体人类一定要有一个智慧的交流,而且要把这个交流普及化,铺设一条更现代化的交流道路。”娄德平被这个想法弄得寝食难安。他觉得促进和加强东西方艺术的交流和互补是时代迫切的要求,作为一名艺术家、一名炎黄子孙,责无旁贷。于是,组建协会的念头在他脑海里萌发了。
  娄德平放弃了即将和家人共度的夏威夷浪漫之旅,开始奔波于海内外,探讨论证、筹措资金、申办手续、联系展地……
  1996年年底的一天夜里,娄德平激动地拍案大叫―― “东西方艺术家协会”几个字合起来竟然是极难碰到的八十一画(按古体字笔画算),按照数理关系的说法:这个数字九九归一,还璞归元,万物回春,是谓开泰之数,非常吉祥。这让通晓数理关系的娄德平更加自信。
  经过将近三个月的紧张筹备,1997年1月17日,由中国、美国、日本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艺术家组成的东西方艺术家协会在纽约曼哈顿中国艺术中心成立了。协会成立的当天,该会便在中国艺术中心一至四楼举办了九个展览。中国文联副主席吕厚民、沈鹏、李默然,著名书画家杨仁恺、黄苗子等艺术家都成了该协会的成员。《世界日报》、《星岛日报》、《侨报》及北美卫视等新闻媒体报道了协会的成立盛况,引起世界各国的瞩目。
  东西方艺术家协会成立以来,先后在美国、中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日本、阿根廷、韩国等地举办了七十余次大型艺术展览和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中国黄山的奇松云海、中州的钧瓷工艺、吕厚民等中国名家的摄影,在西方的画廊中一展风采。十多年来,平均每年要有两三个展览走出国门,向海外友人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让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更多地了解中国。如今,东西方艺术家协会会员已发展到一万余人,分布于中、美、英、法、德、俄、意、日、澳、台湾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内外声誉远播。
  协会的所有经费都是娄德平自己掏的,甚至连奖品都是他自己准备的。娄德平把自己的作品收入、养老钱以及孩子孝敬他的几百万资金统统拿了出来。他的宗旨就是自己付出,帮助更多的艺术家,为他们谋出路、谋发展。正如他自己说的:“钱舍出去我高兴,拿过来了我心里不安。”把私人财产用于协会,尽职尽责,展览结束后把展品退还本人,此举在国内外任何协会都是绝无仅有的。
  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娄德平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汗水。从每一个展览的选题,从筹划到联络,从筹集资金到组织作品,从租用场地到媒体报道……娄德平都操碎了心。他办的展览和文化活动只求社会效益,从不求经济效益,于是,提前垫付或无偿支出资金便成了常事。
  协会的展览推出了许多原本默默无闻的艺术家,改变了其命运。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南昌籍的石刻艺术家胡一平,初到美国后郁郁不得志,有个台湾人同情他,每月给他生活费,但把他的篆刻作品放在库房里,既不卖,也不给他展览。娄德平亲自考察胡一平的作品以后,决定给他策划展览。面壁十年,一朝成名。胡一平的雕塑艺术展一举成功,其代表作《为和平祝福1999》被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先生收藏,安南先生还亲切接见了胡一平。胡一平的石刻浮雕作品《苹果》被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收藏。现在的胡一平在美国颇有名望。
  福建省昭明寺画院院长朱伯芳擅画华南虎,娄德平将他的一幅《高瞻远瞩》在亚洲青少年盛典展出,一举成功,被日本前首相羽田孜大加赞赏,并宣布挂在国会里。
  安徽黄山的画家江观潮,娄德平亲自去其家里帮助他挑选照片,在娄德平的精心策划下,江观潮在纽约搞了个人巡展,黄山四季变化无穷的云海给全世界带来一场视觉的盛宴。《新华日报》等媒体作了大幅登载。
  现在协会有来自三十多个国家的一万多个会员。通过展览,有人获利,有人得名。协会扶持了这么多艺术家,只是给他们一个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展览完了,作品还给艺术家本人,绝不染利。
  娄德平这样不知疲倦地无私付出,到底是为什么?娄德平动情地说:“协会像是我最亲的亲人。我要对其尽心尽责。这个世界上多一些艺术家,就会多几分安宁和谐。为此,我愿竭尽全力,充当一辈子的桥梁和使者,四处奔波是我的宿命。”
  
  书画之家的艺术之父
  
  娄德平不仅为艺术家们奔波,他还亲手培养了一个艺术之家。
  这是一个真正的书画之家。
  二女儿娄正嘉,曾留学日本、美国,学习美术、服装设计和珠宝设计,由于她善将珠宝款式与服装款式融为一体,故而颇受海内外业内人士的关注。她的抽象艺术作品曾在纽约多次展出并获佳誉,她的诗作入选美国出版的当代诗选集。
  三女儿娄晨煜,画家、诗人,曾于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大弟子娄师白先生门下学艺,1995年以最高分考入纽约时代艺术学院油画系,二十四岁就在纽约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
  儿子娄钟元五岁时写的“春满煤城”四个大字深受当代著名诗人臧克家喜爱,六岁时的书法作品便在全国儿童书法大赛中获得三等奖。
  妻子郭东坡原来并不喜欢画画,但娄德平不想让妻子成为平庸的主妇。改变对方是不易的,为了让她学画,画布的钉子他硬是用手摁进去,手指浸血红肿。妻子深受感动,四十七岁开始学油画,现在成绩斐然,被人称为有凡?高的风格。其作品被百余次邀请入典入集。一位作家喜欢她的画,竟用她的三幅作品在其著作里做插图。
   然而最好的“作品”,还是让他倾注心血最多的大女儿娄正纲。娄正纲的作品曾以单幅五千万日元被收藏家买下;联合国总部为她举办过书画展,并将她捐赠的二十二幅作品印成明信片在一百四十个国家发行;作品《飞逝的花》被联合国选用印制成“国际减灾十年”首日封……1993年,她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捐赠仪式,捐赠一千万元设立“正纲教育”基金会。
  正纲六岁起,父亲便对她进行严格而正规的书法训练。十岁时,正纲的字已是笔法有度,颇具功力了。父亲把女儿的作品推荐到了市里,引起轰动。随后,娄正纲的作品在省书画展上再次引起轰动。为了使女儿的书法有更大的飞跃,娄德平带着正纲到江苏、浙江、上海分别拜访了著名书法家林散之、费新我、武中奇、萧娴、沙孟海等,又到北京拜访了名画家吴作人、董寿平、李苦禅、黄苗子和王雪涛等。
  1979年春天,父女俩在北京荣宝斋上演了一幕传奇――日本书道家代表团一行三十九人来访时在荣宝斋招待,负责人安排娄正纲和日本书道家们切磋技艺。在荣宝斋的大会客厅,铺好了两张丈二长宣。日本书道家一看是个小孩子,写字投入,立即围过来了。娄正纲酣畅淋漓地挥笔写就了李白的诗歌《早发白帝城》,顿时一片惊叹声响起。接着,娄德平当场即兴赋诗:“神州花天下,四海画镜中。中日友谊深,墨香飘天涯。”娄正纲将这首诗挥笔写下,赠送日本客人,日本书道家们连声赞叹“中国书法后继有人”。
  这件事引发了“轰动效应”,《北京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中国少年儿童报》,《人民中国》杂志等媒体竞相对娄家父女采访报道。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祖国新貌――小书法家娄正纲》在全国影院放映。父女俩的故事还被编入了小学语文课本。赵朴初先生亲笔题诗赠予娄正纲。远在美国的世界著名科学家李政道、牛满江从《北京周报》上看到娄正纲的书法作品,亲笔给娄正纲写信,赞扬她用书法艺术为祖国争了光。
  就在发现娄正纲的第二天,教育部、中央教育研究所对她进行了考察,发现她记忆力超强,过目不忘,遂决定将娄正纲作为“儿童智力开发研究对象”、“特殊才能儿童”,送到中央美术学院进修学习,并由当时的文化部部长周扬、教育部常务副部长董纯才、中央教育研究所的朱长春和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朱丹以及总参谋部的赵勇田担任监护人。
  从此,娄正纲的作品更是名声大振,被荣宝斋、宝大斋、北京书店、中国美术馆等收藏,并被送到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及香港特区展出,名扬海外。她被刘海粟、赵朴初、舒同和启功等著名书法家称为“书坛升起的一颗新星”。国内外那么多人关注这个横空出世的小神童,这在“文革”刚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是绝无仅有的。
  耀眼的辉煌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女儿在北京求学的三四年,全家六口人在五个地方生活,居无定所,在城里城外先后搬了二十八次家,娄家可能是中国最早的“北漂”了。
  1986年,在父亲的极力坚持下,娄正纲只身赴日本早稻田大学自费留学。
  风雨之后见彩虹。一年后,大学还没有读完,“娄正纲书画展”便轰动东京,并征服了日本书法界!那是1987年,娄正纲的书法作品第一次在日本展出,此次展览,售出的作品价值三千五百万日元,其中的一幅作品被三井银行总裁以两百万日元购走,高挂到银行办公楼大厅。三年后,娄正纲又举办了“东方旋律――娄正纲书画展”,获得了更大的成功,其作品《太阳之声》居然售到五千万日元,轰动全日本。至1993年,娄正纲在日本各地先后举办了十七次书画展,并再次声震东瀛。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甚至称她为“天赐超人”。没过多久,娄德平高瞻远瞩,将娄正纲的作品打入国际书画界,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加利亲自接见了她,并为她在联合国安排了书画展……此后,她移居美国纽约,到美国发展。
  娄正纲是中国第一个捐款的留学生,1987年便向宋庆龄基金会、全国青联捐款。1998年7月,为了报答父亲和祖国的养育之恩,娄正纲在人民大会堂将一千万元人民币捐赠给了国家教委,设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委“正纲艺术教育发展基金会”。
  女儿是自己最好的作品,说起女儿,娄德平的笑在画室里荡漾开来。他说,最让他震惊的是正纲写的“一”,一张纸上“一”字只够开了个头,起笔似有万钧之力,卷起奔涌的墨涛,势不可挡。把笔势和无限的想象留在了纸外,意犹未尽。他说女儿的作品充满了冲击力和爆发力,常常是五六米长的纸幅四个字就能写满。因为女儿画画写字的量太大,娄德平发现她的胳膊和手都有点变形,心疼不已。
  正是因为这样的刻苦与努力,使娄正纲的作品日趋完美。在日本,有八本教科书的封面是她的画作;还有不少“粉丝”收藏了她的作品。
  娄正纲虽然在日本有这么高的声望,也获得了极高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但不管走到哪里,她都说自己是个中国人,让世界知道中国有个娄正纲。她到台湾,和支持陈水扁的博物馆馆长发生了冲突,出书时正纲把与其相关的内容全部删除。从各国政要到联合国秘书长,正纲都有接触,但她家里不挂与政界人物的合影。她出的书里也往往只放一张自己的小照片。按她的国际声望,申请任何国家的护照都是没有问题的,但她依然使用中国护照。她说她的作品不会留给家人,以后捐给国家。她曾经给国家博物馆一次性捐赠三十四幅作品。
  娄德平曾跟自己心爱的女儿说:“世界上最爱你的是你爸爸,不是别人,需要有人替你去死的时候,爸爸马上替你……”他花在女儿身上的心血和代价太大了,女儿对他的回报是他最大的欣慰。
  
  从诗情如火到人淡如菊
  
  其实,娄德平自己也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
  墨池瀚海深沉醉,舒张有致写人生。经过长期的修炼与陶冶,娄德平拓展了与自然本体合一的开阔心胸,形成了笔力雄健、挥洒自如而又端庄高古的艺术风格,遒劲凝重、气势磅礴,构筑出畅达淋漓的意境。
  集中体现他这种风格的代表作当属气贯长虹的“龙”字。在长城举办的申奥活动,展示了娄德平十米多长的“龙”字。此字用的是中国书法最传统也最见功夫的中锋行笔,重墨飞白,锋藏笔势。写的时候身随笔走,笔牵心动。莫说落笔成文的作品,单是写的过程中腾挪辗转,运笔的起落捭阖都是一种力量与美的享受。
  娄先生精力充沛,激情澎湃,即使在半夜,他灵感和兴致来时也会披衣而起,率性泼墨。因此,他的字是与其性情、学养乃至饱满的精气神的统一体。“龙”字的每一笔、每一点都超越了笔墨本身形质的局限,体现了中国书法最细微的生命颤动,折射出书家的生命情意,蕴涵着一种广大、无限的宏观美感和律动,体现的是中国人壮怀激烈的精神,可谓脱古异今,独树一帜,被誉为“娄德平笔下有活龙”,很多模仿者写很多年也写不出娄先生“龙”字的神韵。
  娄德平还是一位诗人。
  “经过几个寒冬,小鸟至今没有一个固定的小巢,春雨洗亮了你的羽翼,但你仍然没有忘记在冰雪的荒原上把干瘪的草籽寻觅。抖一抖翅膀,你真想呼叫,只有你自己明白,你的心是哭还是笑。望远山,群峰在云雾中飘摇,阵阵暖风吹不去的终身的忧患,何处才是你欢乐幸福自由的小岛。”这是娄德平的诗――《小鸟》。这首诗在美国一些场合朗诵的时候触动了很多游子的心,很多人都哭了。
  如果不是培育孩子花费了他太多的心血,中国诗坛一定会多出一位出色的诗人。迄今为止,娄德平投出去的诗稿没有被退稿的。
  笔者问他:“您现在事业顺畅,儿女称心,您还有什么遗憾吗?”娄先生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吟了几句诗:“我的心从梦中飘出来,再做梦时,我已经没心了。”诗虽短却耐人寻味。从诗情如火到人淡如菊,里面浸染了娄先生经历过大风大浪后的淡定、知足、感恩和超脱。“跟过去不同,过去做事有压力。现在做事没有压力,放下了执著,过去像马,现在似龟,看到马我就有奔腾激越之心……”娄先生又淡淡地说。笔者这才注意到他桌子上放着的两尊铜制的龟和马,这不正是娄先生的写照吗?如果说他过去更多的是有着马的激情和奋进,现在更多的则是龟的沉稳、持重。跟过去执著拼搏相比,他又多了几分淡定和从容。
  “少年不恋色,壮年不贪权,老年不守财”,这是娄德平的人生准则和真实写照。很多人越老越守财,而他准备把家里收藏的众多的字画古玩统统卖掉,全部用于东西方艺术家协会的艺术交流。如今,娄德平先生已年近七十,但他仍然精神振奋。他说自己好像一匹随时可以应战的战马,一有战事,立刻一跃而起。我们祝愿这匹老当益壮的骏马永远疾驰在征途上!■
  (责任编辑/陈 思)

相关热词搜索:使者 文化 娄德平 文化使者娄德平 文化使者 文化小使者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