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同志的骨灰 [周恩来:不留骨灰第一人]
发布时间:2020-02-27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周恩来是一代伟人。他的丰功伟绩,举世公认;不仅如此,他还倡导了一场移风易俗的丧葬革命。周恩来没有留下骨灰,也没有立下墓碑,但他不朽的精神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一
1976年1月8日上午9点57分,周恩来怀着深切的依恋之情,告别了祖国、人民、并肩战斗的战友和相依相伴的夫人邓颖超,以及生他养他的这一方热土。
就在周恩来与世长辞的这一天,邓颖超向党中央提出了周恩来生前的三点要求:一不搞遗体告别;二不开追悼会;三不保留骨灰。其实,周恩来的这些决定并不是临终前的思考,而是身体健康时深思熟虑的结果。早在1956年,在全国开始实施火葬之时,他就与邓颖超共同做出了上述三项决定。
1975年6月1日,周恩来病重住院。周恩来住院后仍坚持办公,甚至在上手术台前还要批阅并签发文件。他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而且实施这三项要求又有很大的难度,于是,他把西花厅的工作人员赵炜叫来。
赵炜从年轻时起就来到周恩来和邓颖超的身边,在他们身边长大、成熟,对周恩来和邓颖超怀有深厚的感情。她在回忆录中写道:
周总理始终顽强地同病魔抗争着。他是那么超乎常人地坚强,无论多么疼痛,从来听不到他呻吟,也看不到一丝一毫的悲观情绪。那是9月份的一个晚上,周恩来叫我去谈工作,正式汇报前,他先对我讲了他死后骨灰处理的问题。
我看他身体那么虚弱,怕他支撑不住,便劝阻说:“您不要说这件事,您不会在短时间内出什么问题,现在就讲骨灰的事,对治好您的病有影响。”话音未落,周恩来当即批评我说:“你不是唯物主义者。人总是要死的,这又有什么?”我只好忍着悲伤听他把话说完。他说:“我和大姐在十年前就约好,死后不保留骨灰,但我想,如果我先死了,大姐不一定能保证得了把我的骨灰撒掉,这件事得由中央决定,不过大姐可以反映我的要求。如果大姐死在我的前边,我可以保证她的意愿实现。我要先死了,大姐的骨灰撒掉的意愿,你是保证不了的,但可以向中央反映她的要求,她还可以留下遗嘱。”我含着泪水不住地点头,强忍着不哭出声。
周恩来还对赵炜说过:“把我的骨灰撒到祖国的江河大地去做肥料,这也是为人民服务,活着为人民服务,死后也要为人民服务。”
赵炜后来感叹: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博大胸襟和情怀,真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
对于邓颖超提出的周恩来生前的三点要求,李先念当即表示反对,他说:“即使应该这样做,也不能从总理开始,否则全国人民不答应。”李先念说的是实情,在当时的情况下,周恩来的这些要求确实难以全部实施。
邓小平赞成李先念的意见。
因此,周恩来的三项要求,只有最后一项──不保留骨灰──得以实施。
根据安排, 1月11 日下午4 点30 分,周总理遗体告别仪式结束, 遗体将送八宝山火化。
从北京医院到八宝山,首都百万群众冒着严寒伫立在长安街两侧,每个人都戴着自制的黑纱和白花, 泪流满面地默默站立等待着, 等待着最后送别自己的总理。
十里长街,人海如潮, 哭声不绝,汇成了泪河。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没人动员、没人组织的如此巨大而又秩序井然的队伍。
世界历史上也从来没有过如此隆重、如此悲壮的葬礼。
二
1月12日上午,邓颖超将西花厅党支部的三个人――副卫士长张树迎、贴身卫士高振普和秘书赵炜找来,同他们商量周总理的后事问题。她说:“党中央、毛主席批准了恩来同志的请求,不留骨灰,我得到这个消息后很高兴。因为恩来同志生前最担心的是我办不成这件事,现在可以完成了。你们都是在恩来生前身边工作多年的同志,又是党支部成员,咱们共同为实现这一愿望去工作。我本想亲自去完成,但由于身体、天气等原因不允许我去做这件事,我相信你们会很好地完成这个工作的。我和恩来年轻时都做过党支部工作,也一直重视支部工作,所以这件事也要依靠党支部,不要惊动更多的人,也不要麻烦组织。你们在北京找一找,到玉泉山、八一湖等有水的地方看一看能不能撒骨灰。”
听了这一番话,三个人更理解了邓颖超的心情,当即表示:“请大姐放心,我们一定完成好。” 当时举国上下一片悲恸,“四人帮”却采取了种种手段阻止人民的悼念活动,但广大群众还是冲破重重阻力,用各种方式寄托对周总理的哀思。因此,高振普提出,为尊重亿万人民怀念总理的感情,是否把总理的骨灰在西花厅再放几天,然后再撒。邓颖超摆了摆手说:“我的请求,中央已批准,已有了安排,就不要再提了。我再向你们说一遍,你们要认清,撒骨灰也是一场革命。由土葬到火化是一场革命,由保留骨灰到不保留骨灰又是一场革命。我死后骨灰也不保留,也请党支部负责。这是我和恩来同志共同进行的一次革命啊!我们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邓颖超站得高,看得远,认为不保留骨灰,是向旧的传统势力宣战,是一场革命!
邓颖超还说:“撒掉骨灰,又不能让群众发现,以免成为后人纪念之地,找好地方后报告组织,由我带你们少数人在夜间撒掉。”
那些天,北京特别冷,天空阴沉沉的。高振普等三人出去察看,天寒地冻的,找来找去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地方。他们又考虑:作为周总理这样的伟人,怎么能随随便便撒掉骨灰呢?全国人民能答应吗?子孙万代能接受吗?于是,他们回来后,把情况和想法报告给邓颖超,认为应由组织上去实现总理的愿望。
最后还是由中央作出决定:派飞机去撒, 并由罗青长、郭玉峰( 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 、张树迎和高振普四个人去执行撒骨灰的任务。撒的地点也是根据周恩来生前遗愿由中央同意的。
1976年1月15日,周恩来的追悼会结束了。晚7时半左右,邓颖超带着工作人员走进了大会堂西大厅,周恩来的骨灰安放在那里。在向周总理遗像和骨灰肃立默哀后,邓颖超打开骨灰盒,她的双手在颤抖,双眼含满了泪水,但坚强地说:“恩来同志,你的愿望就要实现了,你安息吧!”
在场的人全都放声大哭起来。
晚8时许,周恩来的骨灰盒由张树迎、高振普等四位同志捧着去执行撒骨灰的任务。邓颖超乘车去了机场,目送着撒骨灰的“运五”飞机起飞。那一天,天空特别的亮,飞机飞出去好远还可以看得见。
飞机平稳起飞后, 在北京上空撒下了第一把骨灰,撒下对首都北京深沉的爱。
飞机飞越密云水库,撒下了总理的第二把骨灰,播下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情。
飞机向天津飞去,把第三把骨灰撒在天津,那是周恩来、邓颖超起步闹革命的地方。
飞机飞到山东的滨州,把最后的骨灰撒在了黄河入海口。骨灰与鲜花随着滚滚黄河水,流入了浩瀚的大海。■
(责任编辑/吕 静)
相关热词搜索:周恩来 骨灰 不留 周恩来:不留骨灰第一人 邓死后为何不留骨灰 周总理死后三不留是什么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