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日记

发布时间:2017-02-12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听课日记篇一:暑假听课日记

2012-8-2

今天是2012年8月2日,我必须再次提一下这个对我来说很不平凡的日子,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站上讲台,站在一个前面坐满几十名初中的讲台上,虽然说今天都有跟着老师去听了两节课,而且听的还是下午自己要上的那节课的内容,自己也有备课,做了写准备,但是到了自己真正站到讲台上给同学们讲课的时候,还是免不了会紧张,甚至是不知道自己该讲些什么,或者是有好多之前准备好的内容都忘了说了。在上课之前,有做了不少准备,在笔记本上写了很多上课时要讲的,要写的,可是上课时却什么都忘了,该说的没说,改写的没写,更戏剧化的是其他老师上这节内容时都不能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上完,而我却在讲了一遍之后再总结完这节课内容的情况下还没下课,这确实让我对自己很无语??不过这毕竟是第一次上课,能做到这样也算是不错啦,给自己打打气加加油,谁都是这样一步步的从现在我这SB样一样开始,下次会更好的!

2012-8-3

今天上了两节课,早上一节,下午一节。早上上的是尖子班,本来觉得自己上得比昨天好那么一点点,可是放学后听到老妹说了同学们的反映后还是免不了受伤了??同学们说我上的课太快了,板书太少,没有叫同学们划重点,做笔记,让我很无语的是我拿着天平走到学生中间让他们看得更清楚,竟然有学生说我走猫步!我冤枉啊我??到下午上另一个班的时候,我很努力的多板书,可是记得这个又忘了那个,板书内容多了,却不知道自己要讲什么了,有的时候会找不到台词。值得一提的是“语无伦次”、“词穷”是我的一大漏洞,有的时候老是不知道接下来要讲的是什么,或者是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比较好,或者是憋了半天都没冒出一个字,还有的时候词穷了,找不到话说了,老是在重复那一句话。甚至是说了这又去扯那,完全没有按照自己备课时的想法来上课,看来值得努力的地方还真不是一般的少啊??明天没课上了,老师回来了,我就好好听课,再多做写准备吧!

2012-8-4

今天早上没课听,下午听了两节,第一节是韦老师上的14班,第二节是罗智老师上的4班,我发现他们的共同点就是讲得都好详细,而且在讲到一些知识点的时候都会相应的举出一两个相关的例子。再者是他们的板书都很整齐,而且很有条理,每一步骤都列得井井有条,让学生能够一一接受。放学的时候,听到罗老师说之前我上6班时,同学们反映我讲的太深奥了,有点不能接受,他说,我们不能把大学的知识直接讲给学生们,他们只是初中生,接受能力有限,有的东西不但要多讲几遍,还要翻译成简单易懂的,较为通俗的,初中生能够理解的知识来传输给他们。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知道了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就像昨天说的板书简单,少,没叫学生做笔记,每个知识点都讲的太简单,没有多举例子,或慢慢讲,多讲几遍,或是在黑板上列出重难点,讲解天平时也没有总结性的语句来让学生们真正了解该如何正确使用天平,在使用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今天听了两位老师的课,和昨天自己上的效果来比较一下,发现自己值得注意的地方又多了很多。老师说,听了大概十节课之后,会给我机会上课,而且会叫一个物理老师一起听课,看看效果如何,真希望这次暑假能学到能多的职业技能??

2012-8-5

刚看了三场比赛,一场是中国女排对战韩国队,第二场是林丹和马来西亚选手李宗伟的冠军争夺赛,第三场是中国羽毛球男子双打选手和丹麦选手的决赛。三场都很精彩,而且结果都不错。尤其是看林丹的那一场,心脏都快要跳出来了,两位选手实力不相上下,比分一直紧紧相逼。

好了,说完了比赛,还是得说一下今天到学校听课的事。早上听了一节罗启志老师的习题课,虽然挺无聊的,但还是有收获的,知道了在讲解习题的时候不能离开课本,要时刻给学生回顾课本知识点,在回顾的过程中讲解练习。下午听了韦老师给14班上的“质量”这一课,

从他讲课的步骤和方法来看,一是要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就像在示范如何使用天平时,先让同学们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然后再验证,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兴趣。再者还是板书的问题,老师的板书不但工整,还条理清晰,而且注明了每一句话的重点。板书这个问题从我第一天开始听课起就一直在强调,最值得加强的地方。而且上课时要多注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句子的含义,把一些专业术语用学生们最容易理解、最能接收的方式来解说,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有继续听课的欲望,也更能达到讲课的效果和目的。

2012-8-6

今天听了两节课,感觉没什么意思。不过罗老师说明天下午让我上实验课“测量物质的密度”,正在备课呢。不知道实验课该怎么上,等到明天上了之后再写点什么吧,今天没话说,就这样吧。

2012-8-7

今天上午还是一样去学校,只是没有听课,而是帮罗智老师改了一个班的课后测试练习,改了一节课多一点的时间,改完后就回家了。

下午三节课都安排得满满当当的,第五节帮罗启志老师上了5班的课,是第四节的实验“密度的测量”,首先我先让同学们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密度的定义,然后介绍本节课实验要用到的仪器——量筒。然后才开始实验。由于在前两天的课上,老师和同学们都说我上的比较快,同学们不知道我讲的是什么,再加上今天中午罗老师专门打电话来说现在是补课期间,不需要上太快,这节课就减少点内容,只讲如何测量石块的密度,液体的密度就不讲了。吸取了前三次课的经验,这节课我上的速度比较慢,详细的介绍了量筒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讲解时分解到了每一步骤的正确做法,并在使用天平测量石块质量时反复回顾第二节中“天平的使用”的内容,使同学们对这一过程有更深刻的印象。由于内容适量,时间把握得比前几次上课稍微好一点,这节课在下课时刚好可以讲完计划中的内容。

第六节课时我跟着罗老师到9班去听课,听课的内容也是“密度的测量”这一节。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在上一节给5班上课时我少讲了两个内容,就是没有把本次实验所用到的仪器列出在黑板上,也没有把实验步骤详细列出。因此在第七节给8班上课的时候,我在之前给5班上课的内容的基础上再在黑板上列出了“实验仪器”这一知识点,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不能 在黑板上一一列出每一步骤的详细做法,只能和同学们一起复述实验过程,借此让同学们加深印象。在上这节课时罗老师也有在后面听课,课后也对我这次课做出了一些评价,说刚开始上课能达到这样的程度

听课日记

已经很好了,上得很不错。这些评价是对我这段时间来社会实践结果的肯定,让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放学后,办公室里的几位物理老师都还没离开,而是在讨论第三节“密度”的教学方式,这样一个可以学习的机会我当然不会放过,我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听着每位老师发表的不同看法,发现“密度”这一节内容确实像之前老师们说的最不好上的内容之一。由于“密度”这一名次对于想初中生这样的初学者来说还很抽象,如何引入密度的概念以及让同学们能明白就是一个难点。老师们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我在旁边听着也能学到很多。

从今天的表现来看,过得听充实的,不知道明天会怎样,期待吧。

2012-8-8

今天早上上了一节课,是5班的,讲的是如何测量液体的密度。我先让同学们回顾一下昨天讲的内容,然后才开始讲液体密度的测量方法。刚开始我只是口述,但是同学们都很模糊,听不懂,于是我就在黑板上列出两种方法,然后一一解释,这样大家就更容易理解了。放学后,班上的一位同学帮化学老师把实验器材搬回教室,他在班上是比较积极的,会和老师互动,也会主动思考问题。他到办公室看到我后主动想我问好,我也借此机会向他问一些关于上课时觉得我有哪方面的不足,他都很乐意的回答了。他说刚开始时我口述实验过程的时候

说得太快了,思想跟不上,有点听不懂,但之后在黑板上写出过程之后条理就很清晰了,这样子同学们就容易接受了。他还说到,今天的课程我给出两种实验方法,让他们找出每种方法的不足,通过这样的对比实验更能让同学们对这一实验的目的、方法有更好的理解,以及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位同学说我今天上的课比昨天好了一些,这让我心理感到了一丝丝安慰,至少我知道我在一点点的进步着。

课后我和老师说过几天就要准备实践论文了,就不能一直过来听课了希望老师能给我安排一个上课的机会,让几位老师听课之后给我点评,指出不足之处。老师就给我安排了明天早上

第一节的课,内容竟然是几位老师公认的最难上的一节——密度。得好好准备了,希望明天能有好结果吧。

2012-8-9

今天早上第一节就是13班的物理课,老师让我上“密度”这一节,韦老师和罗老师去听课了。感觉今天上的课没有按照我预想的步骤来进行,有的时候会由于紧张而忘词,而且课堂没有活力,感觉很沉闷,让大家都感到很乏味。虽然课后老师也给了不少肯定,但要注意的问题还是很多。

老师说,我在语言组织能力上表现得挺好的,普通话标准,表达清楚,且课堂思路设计得不错。但存在的问题还是很多的,比如说:

1、时间把握得不够恰当,在导课是用时过长,用了将近10分钟。老师说在讲课比赛的时候一般导课用的时间是不能超过两分钟的,最好是控制在一分钟之内。

2、在设计实验“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时不够好,一一测出每个物块的质量用时过长。如果不是将每个物块的质量一一测出,而是把两个物块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这样不仅可以很直观的看出物块质量的差别,也减少了所用的时间。或者是想老师说的,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测两个物块的质量,老师负责记录,这样不仅省时,而且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注意力集中,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对天平的使用有个更直观的体会。

3、在引入“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没有循序渐进,而是直接让学生设计表格,因此学生未能几时反应,无法回答表格的设计方案。如果像老师说的,在讲这个实验之前先让学生看下课本上的实验,让学生明白实验目的,知道课本上是如何设计实验的,再让学生考虑如何设计实验表格,而不是直接提问,这样子效果会更好。

4、在上课时不会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无趣,就像学生说的,像在催眠。

从今天早上的表现来看,我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老师说一开始能达到这程度,已经很不错了,也希望我今后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物理老师。我会继续努力的!

听课日记篇二:听课学习日志

写在听课前夜

绵绵秋雨,淅沥的淋入双眼,没有擦拭,感觉很珍贵,想到学校四周的麦子,迎来甘霖,它应该是何其喜悦!雨的鼓励定会让其更加努力的向上成长,根更加透深,叶子更加油绿。

如麦的喜悦,我也获取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去邹平聆听省优质课评比,当知区里唯有三人时,我更感难得,于是详加准备,辰时上路,路赏风景,分外激动。汽车轻快的脚步,很快至邹平。

兴奋之情一直到得知缴费额数戛然而止!本以为绰绰有余的数额,却变得稀少,吃惊尴尬的交上,心情也沉重了,学校如此投入,如学不得法、听而不专实在有违此行。

早睡吧!养足神气,以备明日听课之用。

披衣端坐衫袖冷,踏花归来马蹄香

————邹平行第一日听课小结

10月24

霜降临日,秋风肃肃;为占一座,早饭匆匆。一日听课亦匆匆!9节课,上午5节,下午四节。随其节奏,心亦波澜,个中感觉尤为有触,今作记录如下。

首节课为熊胜敏老师执教的苏教版六年级《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开始熊老师很紧张,未尽状态,学生也很低沉,大约10多分钟感觉课堂才可以了,不过课未讲完时间就到了,通过本次课我感觉有几点收获和几点注意。

收获:1、感之句,体之悟。划最有感受的句子,学生每说一种感受,老师就要求带感情去读,让学生充分理解句子内涵。

2、轻声读,也出色。对重点词进行体会。本课熊老师对“千金重”进行了细致体会,从中明白了原来对词语轻声读也能表达感情。这个词看似用重读好,但熊老师引导的轻度效果也是很出色。

3、添资料,便理解。本文共补充了四次资料,1)、对巴金老人作品及荣誉的补充,便于孩子理解文本中所体现的巴金老人的谦虚品质。2)补充巴金老人的语录,对比:“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一句,明白老人是这样说的,也是真的这样做了。3)为了进一步理解:“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一句,又补充了巴金老人对金钱看淡的一些例子。4)最后在感情升华时,熊老师又补充了2003年巴金老人感动中国的颁奖词。

4、展句式,练口语。课中,展示了:“让生命开花结果不是。”不仅是练习的口语,更多的是帮助理解生命开花的真正含义。

注意:1、应该提升自己的教学机智,以应变课堂突变。

2、说话要简洁,不要拖泥带水,以影响教学时间。

第二节课是丁莉莉老师执教的鲁教版五年级《威尼斯小艇》,这节课,环环相扣,一步一印,工整度如同模板。开始丁老师展示滨州地图导入,让学生用一个词来表述,很新颖,贴近当今孩子生活,有创意。课中还对“舟”字旁进行解说,展示其演变过程,然后数空。接着对词语进行朗读:又窄又深,操纵自如、船艄翘起,左拐右拐,轻快灵活,手忙脚乱。

后,师又出示文中缺空句子,让学生天上这些词语,以作巩固。感知文本一节以问题“坐在小艇上,你有什么感受?”过渡,很是自然。从这节课中所学到的东西很多。如:

1、 过渡语精巧构思,自然流畅。

2、 资料补充,恰到好处。

3、 评价语言,丰富多彩。其实这一点感触最深,丁老师的语言,几乎对回答问题的学生都用不同的

评价语,且韵味十足,激起了学生的很大热情。可见,老师丰富的语言表达是多么重要。

4、 抓词点句,利于理解,对小艇样子一段的教学,尤为突出,三个比喻句的体会,去掉这三个比喻

句读一读,感受如何?对比喻词的体会:有点像、像、仿佛。让学生意识到用词、用句的精妙。

5、 教授方法,放手学生。最后一段的教学,丁老师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会方法后 能及时运用,

这一点我应该需要努力了。

注意

1、 老师的话灌满整个课堂,学生读的时间很短,几乎学生在接到任务后,才刚读几句,老师就开始

讲解。是学生自己体会的时间少,老师引导体会的多。

2、 感觉这堂课,丁老师虽然过程流畅,但让我感觉像在演课。缺少点语文味。

第三节课是苏教版三年级《金子》一节。老师以说梦想导入,激起了学生很大的兴趣,对本课生字词的解说很精彩,方法众多;接着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彼得的勤劳,引出如此勤劳为什么没有挖到金子,真正的金子是什么?文本讲解层层递进,最后揭示主题,也在回到彼得勤劳的性格上。本课让我受益的地方有:

1、识字教学,花样百变。淘金,用图片帮助孩子记忆;谋生,通过句子环境来理解;不甘心,老师师范写,讲解注意的笔画;一丁点儿、两个几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很多方法简单实用,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对我的低年级教学也很有启发。

并且识字一直在全文中进行,后面对“不无”的解释,老师组词启发学生是非常、特别的意思,并再次举例巩固。

2、演绎方法,效果明显。抓住文本中心词或句来贯穿整段,让学生思路清晰,课堂流畅。对勤劳的解读就是这样,即在前文中体会语句,也贯穿文章主题。

3、默读教学,简洁有效。老师只告诉学生:不出声,不动唇,学生马上照做。相比较,我多次提醒我的学生,都没有效果,这次学到了真经。

注意之处:

1、感觉这节课很流畅,氛围也好,但总觉得平淡无奇,缺个亮点。

第四节课是临沂市兰山区教研室的郭玉金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科里亚的木匣》。郭老师以题目入手,讲解“木匣”,解除学生的疑惑。接着郭老师通过对课文的解读让学生领悟观察周围事物很重要,提醒孩子要注意观察,留心生活。这课我的收获是:

1、图解物,简易行。对于学生陌生的学生未见过的东西用图片解释,简单易行,如本文对小手锯、小斧头的图片出示。

2、多音字,句中解。用句子解释多音字,很好的一招,郭老师出示两句子,分别对量的两音解释,理解顺畅。

3、拓展题,书本找。本课的拓展延伸,郭老师,并未涉及课外的东西,而是利用语文园地的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来拓展,同样起到了让学生明白观察的重要性。

4、背诵文、当堂过。本课最后处,要求背诵,郭老师运用多种方法解读本段,在对本段解读的同时,学生也深深的记在脑子中,完成了背诵目标。

第五节课是滨州滨城逸夫小学的张强老师执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本课不是很成功,但其中张老师的一些方法很有借鉴作用。

1、 解题目,知其意。张老师首先问中题目中你知道作者和鲁迅是什么关系?生:是他的侄女;那为

什么又称之为“先生”呢?生:对他的尊敬。

但张老师点到为止。我感觉如果这里问一句:你们从文中那些事情体会到了,作者对他的尊

敬?便会顺势引出四件事情!就不会有后来的未讲完课文之悔了。

2、 解偏旁,知众字。张老师解说“歹”字旁与“”有关。并让学生举例试一试是不是与“死,不吉

利”有关。

3、 扣一段,连全文。张老师以第一段周晔对鲁迅的吊念为感情基调,每讲一个事情,就引导学生体

会对鲁迅去世的伤心,以一段,连全文,使课文讲解很明确。

4、 补资料,助理解。在讲“碰壁”时,适时补充鲁迅揭露反动派的资料。解除了学生对当时背景的

陌生。

注意之处:

1、对“歹”字旁 “死,不吉利”的解释,没有考虑到讲课时的氛围,当张老师说与“死”有关时,由于他的语调使在座的老师笑了起来,我感觉“死”可用作口语,比较随意,如果说“死亡”正式一些,就不会笑场。

2、未注重对学生不规范语言的纠正。当师问:黄包车夫是什么样的人时,一生说:穷苦、下贱的人。张老师只是把他的话去掉了“下贱”,而并没有纠正“下贱”是侮辱之词。

3、课中老师几次把伯父说成祖父,造成笑场。这也让我意识到备课是认真,注意细节很重要。

第六节课是德州黎明街小学韩秋云老师执教的《孔子拜师》,韩老师是下午第一节课,课前时间较充足,所以韩老师进行了课前交流,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为课堂氛围的活跃作了铺垫。通过本课,我学到了韩老师很多巧妙的方法。

1、 评价语丰富,并且时机掌握起到好处。

2、 句子理解时,用去词的方法,让学生比较体会出词语运用的妙处。

3、 为体会孔子的路途遥远,韩老师补充了从曲阜到洛阳的地图线路,帮助学生理解。

4、 为体会“等候”“迎候”,韩老师出示了两句子,让学生选择填写。自己领悟两词的区别。

第七节课是临沂杏园小学的王瑞芳老师执教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王老师同样以题目入手,讲解了题目为什么带引号!让学生注意写对话要注意加引号;在课中哈注意提醒学生:读文章,如果抓不住一些词语、句子,就会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王老师还对文中的巴德,补充了他的资料,列举了他的成就,让学生意识到父母不同之爱的重要性。

第八节课是来自潍坊市昌邑外国语学校的朱云卿老师执教的《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张老师干练的身姿,给很多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开课不久的一个发音错误(“检查”读成zhāncha)让张老师紧张起来,使这节课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并且结构的讲解有些乱,只讲了“诱敌深入”“顶峰歼敌”“英勇跳崖”,并且“顶峰歼敌”简单带过。使听课老师听得有些莫名。不过其中的一些方法还是值得年轻的我去学习的。

1、在“诱敌深入”一段,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五壮士对敌人的仇恨,展示了日本在中国犯罪的残忍图片,激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与角色产生了共鸣。

2、在“跳崖”部分,设计了战士面对悬崖,相对其他人说什么?让学生体会五壮士跳崖是的坚决和无畏。

注意之处:

1、 朱老师在最后出示了一副对联:“易水千古悲壮士,狼山万事颂英雄。”但我想学生对“易水”不

甚了解,这点应该做一解释。

第九节课是菏泽市东明县陆圈镇中心小学赵刚军老师执教的苏教版《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赵老师课前播放《从头再来》,烘托气氛;在品味文章时,赵老师重点品位谈迁创作《国榷》的艰辛与不易,从数字、动词、竟字等方面品味谈迁的创作历程,并把其中数字去除,让学生体会简单数字中所蕴含的深意。本文中让我值得学习之处有:

1、 挑配乐,不可疏。课件音乐挑选,非常重要,赵老师在本文音乐的选取很成功,开头的《从头

再来》与文中谈迁的二次创作相得益彰;《二泉音乐》配谈迁丢书时的心境更是让学生悲从心

中起,起到了烘托的作用,加快了学生情感的升华。

2、 补史料,境界升。课堂中赵老师对谈迁的话进行了原文重现:“噫!吾力殚矣!”“吾手尚在,

宁已乎?”从效果上看,学生的体会更深了一层。其实古文的含义要远远丰富于现代文,像“殚”

“已”它的内涵翻译出来可能就局限了,仔细品味,妙不可言。

注意之处:

1、 赵老师这一课,稍感前松后紧,最后一部分的教学有些仓促。这也是我经常所犯之错,与赵

老师共勉。

10月25日:

第一节课是济宁市霍家街小学的陈继霞老师的《再见了,亲人》,陈老师的导入开门见山,并借助提前发放的自主学习卡,使课之开始十分顺利,这节课陈老师通过读认生字,生说课文内容,补充课文背景资料,是学生很快“入戏”,“戏”中,通过抓重点字词谈感受、设情境写体会,使学生的感情被激发起来;陈老师还讲解了课文感情的抒发为叙述抒情,文章还是选取典型人物典型事例来叙述,但讲得比较牵强,未让学生真正理清意思。草草收兵,以作业“课后题小练笔”结尾。

获益之处:

1、识字教学,不分年级。我一直认为识字在低年级是重中之重,而高段就应以课文为主,识字应交由学生,但本课陈老师让我意识到识字不分年级。如对文中供应、血泊的正音,让学生读了很多遍;再如“噩”字,师让生说笔画自己写在田字格中,讲解之细,让我佩服。

2、补充资料,填平断层。本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很遥远,但陈老师对背景的补充,使学生理解起来容易很多。

3、情景创设,激发情感。为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朝鲜人民和解放军离别时的依依不舍,陈老师创设情景,在音乐的配合下,学生表现效果明显。

注意之处:

1、 对于本文写作方法的讲解牵强。对于本文的“叙述抒情”的手法的讲解,感觉只是浅尝辄止,流于形

式,为让学生真正理解。对于“选取典型人物典型事例”的写作方法,启发还是有些欠缺,师问:“文中选取的人物有什么特点?”而学生的回答是“都是女人”“三人做的贡献最大”,让整个课堂的凝重气氛顿时变得随意。

第二节课是德州市平原县平原镇中心小学的郭秀芹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郭老师以深情的语调叙述“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引入,为本文奠定了比较凝重的基调,本文讲得很流畅,课堂氛围活跃,值得我学习之处如下:

1、 资料补充,推动情感。本课郭老师大量使用了课外资料,开始是学生汇报自己查到的圆明园的资料。

接着在讲解圆明园辉煌时老师出示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包括:景观、文物、圆明园的复原视频等。在讲解最后一部分时用了英法抢劫的视频。资料的运用既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文本,也有利于学生增加兴趣,喜欢搜集资料,也正完成了本单元的单元目标。

2、 词语朗读,用情更佳。原以为知道朗读只在文本中,谁知听了郭老师的话才知自己大错特错了,原来

学词时有意识的指导读词语,会让学生在后面学文本时,更容易入情入境的读。

注意之处:

1、在讲解辉煌一节时,郭老师用“既有??也有??”句式让学生说景观。但未出示句式,如果能表于书本,学生的体会应会更好。

2、最后对学生的爱国教育显得仓促,应该学生体会的,老师都代劳了,如:郭老师讲完文本时直接出示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如能让学生说,我想通过前面的铺垫,学生应很容易想到这节,与郭老师共勉。

第三节课是青岛市大名路小学周韫秩老师执教的苏教版《李时珍夜宿古寺》,周老师开门见山直接导入,先对李时珍简单做了介绍,对后面的课文讲解我的体会如下:

1、 教生字,透方法。周老师在生字教学时,十分细心。用在“语境识字”方法教授了“涎滑”“无涎”的

运用;把“饥餐渴饮”放入文中来帮助理解;对“宿”“尘”“煮”三字教学,先让学生观察特点,注意其结构、主笔,并在课后田字格中书写。

2、 说段意,连文意。周老师在将解课文内容时,不是让学生直接说课文内容,而是先让学生总结段意,

然后连起来,用一个主语,成为课文内容的概括。教授的是方法,而非让学生无目的的概括一通。

第四节课是梁山县第一实验小学的杨雪老师执教的《浅水洼里的小鱼》,杨老师亲切的声音让小学生一个个活跃起来,上课伊始,杨老师以flash动画动画导入,创设了一个小情景,然后杨老师教授学生读书的方法、并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识字,解字;引导学生懂得保护小动物,其实就是保护小生命。本课我的受益之处有:

1、 注意提醒学生读书方法。读文章前,首先杨老师提醒学生要注意字的读音,并重点提到读文章不要

拖音,要干净、利索。

2、 注意教授学生读文时要停顿。在读文时,杨老师把文章的句子,加了停顿符。这样读即让学生不拖

音,又读出了感情。

3、 注意文字的本义解释。在讲到蒸时,杨老师,把蒸的演变做成了动画,让学生对中国的古文字充满

了期待、兴趣,也了解了蒸字的本义。

注意之处:

1、 感觉杨老师有“演课”之嫌,很多细节是在将给我们或者评委听。如在表演读扔鱼一节,时朝向的是

我们,而非学生。

2、 对于最后总结,感觉让学生说说收获更好,而不是老师自己总结。

第五节课是德州黎明街小学的杨平老师执教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杨老师以介绍叶圣陶老人导入,简洁明了。初读感知中让学生认读字词、并思考课文讲了几件事,然后重点对文中的几句话做了剖析,期间,让学生谈感受较多,读得较多。本课我的收益之处有:

1、 入题简介。导入课文环节,没有华丽的辞藻,直截了当,省去了繁文缛节,节约了课堂的时间。

2、 在讲解叶老修改的文章的时候,杨老师出示了叶圣陶当时的工作,体会他在百忙之中为肖复兴修改作

业,关心下一代的内心。深挖教材,激起学生对叶老的敬仰之情。

3、 互换角色。杨老师采用师生互换角色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卓有成效。 注意之处:

1、 对有关爬山虎句子的理解,不是很到位,感觉学生没有体会到它的深意。自己教学时应思考对这一环

节的教学。

第六节课是聊城阳光小学的任敬老师执教的苏教版《青海高原一棵柳》,任老师直入主题,开篇即让学生说对柳树的印象。本节课任老师注重了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句子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很到位,并在理解的基础上不间断的进行读中感悟。印象深刻是学生体会“撑”字时,学生在座椅上用双手撑起自己的身体,感受柳树力量的强大;通过想象读也让学生进入了文中的画面,激起了对柳树的敬意;对两地柳树对比时,任老师出示两组句子,体会青海柳树的精神,并教授学生这是运用了衬托的方法,突出青海之柳的伟岸。

通过这节课,感觉对阅读教学有了新的体会,小学生注重读,但读却是没有目的的读,感受也是说不到点上。任老师课对读处理的巧妙,学生体会的到位,所以在最后一环节,学生小练笔时,感情真挚,语言动情,并且对于要求背诵之段,学生当堂解决。这种教学是我梦寐以求的,也是我今后的目标。

第七课是日照的徐锡化老师执教的《七律*长征》,本课徐老师讲的很是精彩。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台下老师的喝彩。精彩之处总结如下:

1、 徐老师从题目入手,讲解其含义,温习了古诗的基本知识。

2、 讲解字词,从语境中理解,在阅读中识字。

3、 朗诵古诗,要有节奏,注意押韵,举例读杜甫的《绝句》。并与学生比赛读《长征》。

4、 对于诗中字词的理解,徐老师方法众多。“等闲”,出示字典4种解释,学生据语境选择,并举于

谦和许光达的诗句来补充理解。 “逶迤”“磅礴”,学生先说自己的理解,老师引导,再出示图片,助理解。

5、 感悟诗句时,抓住诗眼进行教学,对个别词语谈感受读,说想象到的画面,再读。配乐读。创设

情景读。

6、 资料的补充使整堂课更加完美。出示大渡桥的战斗视频,体会“大渡桥横铁索寒”;补充长征的资

料,出示长征路线,让学生说说还有那些困难!学生真正感受到长征的艰辛,从而感悟尾联的“喜”,这里也播放了三军会师的视频。在拓展环节,徐老师还出示了《清平乐*六盘山》扩展知识面。

第八节课是枣庄市立新小学的姚多群老师执教的苏教版《雾凇》,姚老师对题目的书写作了仔细的讲

听课日记篇三:2015年春季期听课反思日记

2015年春季期听课反思日记

2015年春季期听课反思日记

今天是本学期第4周,星期二,自开学以来,我感觉我和同事们每天的工作,就像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上周刚完成给国培老师上的一堂综合性学习示范课,这一周学校的点名课,示范课、课例研究课又开始了。所以,我和我的同事们便在这个不断旋转的指挥机器的带动下,一天除了上完自己的课,改好作业,就是完成学校领导安排的一些列听课活动。

今早第一节,我听了本年级新进老师廖老师的课,她的课稍稍拖了几分钟堂,第二节课的预备铃就响了,我们来不及商讨,便一路小跑到科技楼四楼赛课室听童老师的一节示范课。这节课,看着童老师带着一年级孩子们上课,我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动。我想到了刚刚上学期从她手里毕业的我的孩子,想想六年前,童老师也是像今天这样带着她们慢慢地一路成长,直到孩子一天天地长大,小学毕业时,孩子的个头已超过了她的班主任童老师,而且在童老师的培养下,各种习惯也得到了纠正,能力得到了培养。我感到一个老师实在是太伟大了。

通过今天听两位老师的课我有很多收获,也有一些思考。

童老师上的是《一去二三里》,课中她引导孩子通过自己借助拼音读诗歌,在诗歌中圈出生字栏中的生字,对子检查读独生字等方法,落实了本课的重点。其课亮点很多 1在上课后不久,课件突然出现了问题,童老师就口述学习活动中的要求,孩子们便也能够很清楚地听老师的要求,进行自学和对子时间配合学习。没有哪一个孩子因为课件出了问题而出现一锅粥的现象。同时也可以看出,这些进入小学不到两个月的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已经基本到位。

2 童老师在引导孩子们品读诗歌的时候,非常灵活:比如一个孩子读“八九十支花'一句时,孩子没有读出感情,童老师这样引导:听了你的朗读,我感到这些花儿好像不怎么漂亮呢,谁再来读读?让我感觉到这些话真的很漂亮。于是孩子又读,显然比第一个孩子读得更有味了。

3 童老师班上的孩子很阳光,这一课是孩子们进入小学的第一次写字课,在写字之前,童老师首先这样说:“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会是谁呢?”(下面的孩子饶有兴趣地问),老师一边画田字格一边说“这个新朋友就是田字格。”然后引导学生认识田字格,教学生写新的笔画“横”。学生在饶有趣味的情境中认识了田字格,学会了写新笔画“横”。

4 老师始终注意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如:在引导学生看图的环节,老师总是这样提醒: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说一说你看到的东西。

5 老师特别尊重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如在孩子们进入赛课室的两分钟,这些孩子第一次面对后面几十个老师听课,心里不仅好奇,而且有的还有点害怕。这时候童老师说:“你们行想不想看看后面的老师们,想看看的就转过身去看看吧。”这时候所有的孩子都转过身来看看听课的老师,然后就安安心心地上课了。虽然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但无不体现出老师对学生的那种理解和关爱。而到后来读童谣的环节,

老师又这样问:“你读了这首儿歌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亭台。”

生:“我看到了花朵”

生“我看到“炊烟。”

这种问法比较浅显,而以前我经常会听到这样的问话:“你仿佛想到了什么?”所以在很多时候孩子们难以回答,因为这样的问话有些深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难以理解。

总之,童老师的课堂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

廖老师上的是五年级的《珍珠鸟》。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听了她的课后,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值得我学习:

1 课堂的切入点和训练点找得非常准确。她抓住了课文中最后一句话“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展开教学。最后还有一个学写格言的活动。这样做到读写有机结合,贯彻了语文学习中语文素养的培养这一要求。

2 图文结合,感悟写法。如:在引导学生认识珍珠鸟的这一环节,她出示了四张小鸟的图片,让学生猜猜珍珠鸟是哪一只。这一猜的活动不是毫无根据地乱猜,而是通过课文中的一段描写珍珠鸟外形的段落猜出来的。学生通过读这一段,不仅了解了珍珠鸟的外形特点,而且感悟到了写的方法。

但是课后我也有几点自己的想法:

1 我们出示一个学习任务的时候,是否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就是一个五年级的的孩子,在这样的时间里能不能完成这个学习任务?如:初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3分钟)后来我和老师们进行了交流,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一共十四自然段,孩子如果大声地把课文读清楚,恐怕得3分钟左右吧,读了之后他还要进行思考,然后自己打一下腹稿,没有五分钟是完不成这个学习任务的。

2 想想我们在课堂上组织的每一个活动和运用的每一个媒体的目的是什么?比如在开课的时候,她就放了一段音乐,其中有小鸟清脆的叫声,时间大约3分钟左右,然后就导出了课题,后来在学生品读珍珠鸟在客厅活动的环节,她让学生学做鸟飞的动。我想这两个活动中,前一个活动是不是显得有点多余,占用了学生自己探讨的时间。后一个活动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是有点幼稚,所以导致了孩子们羞于展开臂膀的“飞起来”。

3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本课的学习目标重点应是从文中感受“珍珠鸟和冯先生是怎样一步一步建立起这种信赖的。从而懂得人与人之间信赖的重要意义。”因为老师在前面放了一段音乐耽误了几分钟,后来的自主学习又通过两个自主学习活动出示学习要求。使课堂显得有些拖沓,从而导致第二个学习活动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我想,如果把两个学习活动合为一个:“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想想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感觉到了这些美好的境界?而冯先生又为珍珠鸟做了些什么,让它如此信赖它?”这样,孩子自主学习的时间会不会充分一点?

总之今天的听课活动对我不仅仅是一种学习,而且从讲课老师的课堂上反思自己的教学,如果我这样去上课,会怎样呢?

相关热词搜索:听课 日记 听课日记600 听课日记200字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