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花的上海人,可贵的沉默与理性】可贵的沉默

发布时间:2020-02-25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在这个转型的时代,普通的市民正在理性地创造历史。   2010年11月21日,10万上海市民到胶州路献花。绵延好几公里肃穆的人流和铺满胶州路的鲜花,无声地诉说着这个城市的悲伤。
  在1911年的纽约也曾经有过这样非常相似的场景。
  1911年3月25日,处于一栋高楼之中的纽约三角内衣厂发生大火。141名男女工人死于这场火灾,“其中至少125个姑娘――被烧死或者在跳到楼下的人行道上而摔死”。
  三角内衣厂的这场大火被称为“改变了美国的大火灾”,烧痛了美国人的良心。4月5日。有人曾经写道:“一个阴沉的下午,12万工人组成了一条长长的、沉默的河流,河流载着锥心之痛,从曼哈顿的心脏淌过、那是一场沉默的游行,除了哭泣,没有口号。”
  沉默中蕴含了所要表达的一切,其中有更能够穿透人心的力量。从此,那场大火被称作“改变了美国的一场火灾”。在这场大火中,在沉默的游行中。某种力量唤醒了美国人的良知,带来了城市消防制度和工人权利保障的变革。
  同样的大火,同样沉默的人群,也同样在改变着上海和中国。或许。很多人对上海人印象不佳,认为他们自私、小气。可就是这样的一个城市,如今却感动了无数国人。
  在11月21日,有位网友写下了这样的微博:“我曾经嘲笑上海人‘小资式装B’,我承认我错了,那仅是周立波一类而已。此时我很敬佩上海人,表达哀思的方式如此有素养――鲜花和交响乐。”
  人们不仅敬佩于上海人自发的爱意表达,更敬佩于他们在表达时理性的姿态和富有秩序的精神。问题在于,这种理性的表达何以形成?
  向火灾中的遇难者哀悼献花,决定了情感倾向于内敛:除此之外,这或许恰恰应该归因于上海的城市品性。
  在很多人看到上海人小气、吝啬的时候,或许忘记了。这也是中国最具有法治意识和契约精神的商业城市。而如果没有对自身利益的关切。也不会在他人和自身利益之间划定清晰的边界。在群、己权界的基础上,才会诞生法治的信仰和对契约精神的尊崇。也正是因为这样,个体理性才会升华为集体的社会理性。
  胶州路的大火烧痛了上海,让几乎每一个上海人都感受到了切肤之痛。胶州路大火中暴露出来的每一个问题,都和上海人的切身利益相关。市民们在献花哀悼逝者的同时,其实也显示了自身利益的一种表达,因为,人们清晰地知道个人行为的边界,才会让自身的行为保持克制,并控制在理性的秩序之下,
  现在,人们开始频频使用“新上海”这个词语,以同往日的上海印象作别。或许,这仍然是外界的一种误读。一座城市不可能因为一场事件,而在一夜之间脱胎换骨。从琐碎的里弄而变成人性的伊甸园。上海其实一直在那里。
  我从不认为、“自私”和“吝啬”等同于没有爱心,没有人性。没有公共精神。而公共秩序的失范。其实往往来自于很多爱心泛滥的“崇高之辈”与“无私之徒”。很多不把自己利益当回事的人,其实骨子里也不会把他人的利益当回事。或许他们认为,为了一个崇高的使命可以把自己无私地奉献出来的时候,他人也应该同样如此。
  改变这个世界的方式有很多,可是,我们不能忘了2010年11月21日的上海和1911年4月5目的纽约。这一切竟然是如此的巧合,时间隔了将近百年,两座同样面向大海的金融城市,分别处在地球的两面,同样的大火,同样沉默的人流,同样将悲伤和力量,嵌进了其所处的时代和所处的大地。

相关热词搜索:献花 上海人 可贵 献花的上海人 可贵的沉默与理性 献花的上海人 可贵的沉默与理性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