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新教材教法初探 新教材新教法

发布时间:2020-02-25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是一项科研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把握教学要求,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教学。同时还必须改进教学,注意研究“教”与“学”两个方面的问题,切实抓好衔接工作,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方法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力求知识的平稳过度,逐渐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电教应用;提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079-01
  
  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注意知识衔接,做到稳步推进
  新编高中物理教材与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教材相配套,许多知识都是在初中物理的基础上引入并深化的。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我们对高一新生制定了新的教学原则,即“降低要求,放慢进度,单元过关,稳步推进”的十六字原则。按照这一思路,我们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了高中、初中的衔接问题,尽量在复习初中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以减少知识跨度,使知识合理迁移,并在迁移中得到深化。如高一第三章中的力、重力、力的合成等知识点,学生在初中就有初步的知识,只是理解上比较肤浅。对于这些知识的教学,可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讲解,从而使知识扩展、深化。这样做既注意了知道的衔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减缓了知识梯度。
  二、 分散教学难点,适当放慢进度
  对教材中难以理解的概念和知识,教师要注意适当放慢进度,分散教学难点,使学生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在第一遍教学中,教师不要操之过急,不要搞知识一步到位,而是要求学生学一点必须弄懂一点,对基本知识真正理解,对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高中物理的思维方法有所体会。如摩擦力的教学,虽然初中有过接触,但理解非常肤浅。教学中,重点应该放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作用点上,而摩擦力的方向及大小是本节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除要适当增加课时外,还应分散这一难点:只讲物体对地静止问题。重点讲清“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和“静摩擦力”。而静摩擦力是个未知力,它0―fm之间随外力的增大而增大,随外力的减小而减小,且始终等于外力,最大静摩擦力可用公式计算。只要讲清上述问题,学生对静摩擦力的理解就比较深刻了。但不能再去扩展,否则会导致学生认识上的混乱,容易使学生糊涂起来。
  三、 做好演示实验,充分运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做好演示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实验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避免想当然的认知习惯和思维方法,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和物理模型,从而得出正确的物理规律。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设备,想方设法做好演示实验。另外,对教学中难以理解的物理现象,我们利用电教手段进行演示。如飞行投弹问题、人造卫星运行问题,利用教学软件,用计算机进行模拟,从而使学生一目了然,豁达开朗。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变抽象为形象,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直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散教学难点。
  四、 加强学法指导,培养数理结合能力
  高一学生学习物理的两大困难:⑴不知如何学习物理;⑵不会数理结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会学,即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如在讲运动学时,教师要教会学生根据物理情况去画草图,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待求物理量全部标在图上,用图进行思维。这样思路很快就打开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另外,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进行数理结合的示范训练。如物理图象的教学,要让学生仔细体会坐标、原点、图线的截距的物理含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好示范,教会学生利用物理图象来创设物理情境,使物理图象变为物理过程,从而画出运动简图。这对提高学生的数理结合能力是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的。
  
  参考文献
  [1]新教材编写组.《新教材说明》,2006
  [2]林清凉,戴念祖.《物理学基础教程》,1996

相关热词搜索:教法 初探 高一 高一物理新教材教法初探 高中物理教材教法 初中物理教材教法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