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周刊》的叙事话语特色_最近发生的重大新闻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要】《新闻周刊》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一档周末杂志性新闻栏目。自从2003年开播以来,《新闻周刊》秉承着浓缩过去七天中国历史,固化人们对一周新闻的记忆的理念,受到了观众的好评和认可。本文从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语言等方面分析央视《新闻周刊》的叙事话语特色。
  【关键词】杂志性新闻栏目 《新闻周刊》 叙事话语
  
  《新闻周刊》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一档周末杂志性新闻栏目,每周六22:15播出。作为一档浓缩过去七天中国历史的新闻杂志栏目,在4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它包含了一周国内最重要的新闻,观众最关注的人物,固化观众对一周新闻的记忆。
  在如今的信息时代,汹涌而来的信息有时使人无所适从。在有些情况下,每天要处理的信息超过人们的分析能力,妨碍了人们的决策效率。收集信息所花费的成本已超过了信息本身的价值。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周刊》以其独特的视角,选择与人们相关的新闻,受到了观众的欢迎。《新闻周刊》的栏目宗旨中写道:“眼下的中国,变化剧烈,选择什么样的新闻,以什么样的眼光,能将过去7天的中国浓缩在一本45分钟的电视新闻杂志里,是我们每天都在不停思索的问题。我们经历过痛苦、困惑,我们也拥有过快乐和自信,我们追求的是希望做一本有理想、有责任感、有尊严、能够记录历史的新闻杂志。”
  所谓“杂志型新闻栏目”是指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包含多种内容与形式的一种电视节目。它借鉴杂志手法,将长短不一、表现形式各异的专题节目,按栏目的宗旨加以取舍,有机地组成一个定期播出的单元。本文将从叙事话语的几个方面来分析作为杂志型新闻栏目的《新闻周刊》的特色。
  一、线性叙事结构与非线性叙事结构相结合
  叙事结构是作者对素材进行选择和组合的过程,不同的结构不仅会产生不同叙事效果,更表达了创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新闻周刊》在叙事结构上各个板块表现出杂志式的连接和呈现。每期《新闻周刊》都分为5个大的板块:新闻回顾、本周视点、人物回顾、本周人物、本周特写。用杂志封面的样式向观众展示出来,但又加入了电视生动形象、形式多样化的特点。
  具体从每一版块的文本来看,则是将排列有序的线性结构和新叙事学中的非线形结构相结合向观众讲述一个个故事。“线性结构”叙事的人物情节连贯、结构紧密,可以使复杂的叙事变得条理清晰,容易被感知者所理解。采用“线性结构”的结构方式,在叙事中以某一中心事件为贯穿全篇的中心线索,所有素材都是围绕这一中心线索而展开。这在《新闻周刊》的本周人物版块中有所体现。例如2010年10月16日的“本周人物”对黄光裕的叙述,就按照时间顺序将黄光裕以操纵股价罪被调查立案开始到案件的开庭审理,二审判决及最新进展情况等都一一交代清楚,以完整的线性结构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讲述得十分清晰。
  “非线性结构”拒绝传统叙事作品的连贯性、完整性,并且打破以时间为线索,由“开头―高潮―结尾”组成的叙事结构。而是将人物和情节切割、分离成许多片段,没有贯穿全篇的主要人物或中心事件,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情节。所叙述的事件也没有明显的因果联系,而是跳跃式的并置。例如2010年10月9日的《新闻周刊》在本周视点的版块中,针对人们刚过完十一黄金周怎么休闲及休闲时遇到的困境做了生动的讲述。从对游客现场的采访、铁路客流量的采访到典型堵车案例、网友的看法、专家的看法、景区存在的问题,黄金周中学生的情况、保姆的假期、网络中流行的视频甚至结合动画片中“樱桃小丸子”的画面配音等方面一一铺展开来,再加上主持人的评论,清晰而具体地从多个不同的视角向观众呈现了“十一黄金周的休闲困境到底是什么”。虽然这不是按照时间顺序将一个故事从头讲到尾,但是能够使观众在接受一个又一个情节的同时将被切割的片段不断地进行拼凑、重组,从而在自己的脑海中构建出完整的情节。再加上节目本身明晰的叙事节奏、有冲击力的画面和个性的音乐让栏目显得生动活泼,具有可看性。
  二、全知型叙事视角与限制型叙事视角相结合
  作为“盘点型”的电视新闻杂志,抢发时效性新闻显然不是其有效手段,而将已经传播过的新闻议题进行重新组合,反而能够再创新的信息环境。《新闻周刊》是对一周信息的二次利用。应该说,一周之内发生的新闻事件数不胜数,能够进入《新闻周刊》筛选视野成为盘点对象的议题显然数量众多。但《新闻周刊》始终把握既定的视角,其选题一般是软硬搭配,用独特的角度阐释新闻事件或者新闻人物。
  从叙事视角来讲,《新闻周刊》其实是将全知型视角与限制型视角结合运用,并进行合理转换。任何叙事作品都必须具备两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即一个故事和一个故事的叙述者。而叙述者所处的位置即是叙事视角。在《新闻周刊》中,不仅有全知型视角(如画外音解说)向观众叙述新闻事件所处的独特历史背景,同时也有限制型视角(如被采访者)对事情的看法、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新闻通过镜头、人物的不断转换在不同视角间频繁、自由地跳跃。
  《新闻周刊》搭起了这样一个话语平台,让民众说话,让更多的声音传递出来,让不同的利益,不同的立场在这个平台得到释放。有专家的解读,有百姓的感受,有民众的呼吁和建议,同期声给观众以极强的影响和震撼。用独特而多样的叙述视角增加了新闻传播的亲和力,达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三、关联性评论与事实性描述相结合
  叙事作品要完成故事的叙述,实现叙事的价值,必须依赖一定的媒介,这种媒介就是完成叙事过程、实现叙事价值的载体。而《新闻周刊》则运用了电视这一媒介,营造出适合现代口味的独特表现形式。在《新闻周刊》中既有令人思考的精心解说和被采访者深具魅力的讲述、符合情景的音乐,也有不时穿插其中的主持人串场和评论;有经典影视作品配合当前新闻事件的再现,又适时加入网络流行视频的演绎。
  主持人白岩松的经典点评成为该栏目的一大特色。他的语言独特、精辟、深度和力度结合得恰到好处,能够理性地挖掘新闻背后的深度和意义,又将其温情地表述出来。其独树一帜的个性化评论和坚持使用人们能够从内心真正接受的语言来对新闻进行表述和解读,已经成为这档节目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关联性评论也是《新闻周刊》叙事语言的另一个特色。它往往将人们的生活与已知的新闻联系起来,并能找到不同的新闻与不同的人物之间的联系点。《新闻周刊》的深度报道不拘泥于某一事件本身,而是往往与多个相关事件、相关线索、相关情景纵横向连接,使其选择的议题更具代表性,更具有解析的意义。《一周新闻人物回顾》的评论把关联性用到了极致,每个新闻人物都是因为不同的新闻事件受到了关注,但栏目总是通过本周发生在他身上的新闻事件作为关注点。每个人物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新闻事件、不同的生活背景,但主持人总能把他们联系起来,这个联系的纽带就是社会共有的人性、情感、道德等,一旦找到他们的共同点,观众就容易印象深刻,这种记忆已经超出新闻事件本身,更能引起观众共鸣。例如2010年10月16日《新闻周刊》“新闻人物回顾”的版块中回顾了四个人物:助人维权的赵作海、再夺第一的张琳、精彩活着的刘伟、井冈山上来的彭儒。主持人找出了他们共性的地方――精彩。主持人是这样说的:“有的时候命运拥有一种特别的公平,所谓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精彩。比如刘伟,命运好像看着不公,让他从小失去了双臂,然而他并没有失去双臂。最后,精彩如约而至,他成为赢得众人掌声的冠军。作为井冈山时期最后一个老红军,彭儒的名字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但这一点都不妨碍她离去之后,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八宝山以为她送别的方式赞叹属于她的人生中的精彩。对于张琳来说,精彩过,这精彩也将会变成新的压力和别人的期待。接下来,他会更精彩吗?”通过“精彩”这一共性,关联性地回顾了一周内的几个人物,还串联到下一栏目――《本周人物》。这样的评论,就使观众很容易在以后的某一时间,借助“矛盾”这一点,回忆起这几个人物和他们在这一周发生的新闻。
  作为叙述语言的重要部分,《新闻周刊》解说词即对事实的描述也是独具特色的。例如在2010年10月16日《新闻周刊》的“本周人物”版块,解说词是这样描述雷锋传人郭明义的:“在本周,这个脸庞黝黑且消瘦的中年男子站上人民大会堂的讲台时,那稍微有些紧张的表情让人们看到一个真实又普通的人,台下间或有人抹去的泪水,不是因为郭明义的道德有多么高尚,而是他平凡讲述的某一件小事。”这样的描述,将郭明义的精神与人们受到的影响生动地一一道来。另外,符合情景的音乐、经典影视作品配合当前新闻事件的展示,又适时加入网络流行视频,使整个节目的叙事语言变得丰富、个性、有感染力。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量的增加、单纯告知式的报道,已远远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这就要求媒体传播的新闻信息不仅要告诉受众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让受众知道这些有什么意义、对受众意味着什么。可以说,在信息过剩的今天,《新闻周刊》的优势不仅在于它的综合性,更在于它独具特色的叙事话语体系、个性化的优质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方式,用七天视角的历史感,引领受众在凌乱的信息堆中建立起一个坐标系,使受众看清一个事件在一周当中的位置。这样的栏目必然会受到观众的欢迎和好评。■
  参考文献
  ①石长顺:《电视栏目解析》[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②威廉.E.布隆代尔 著、徐扬译:《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③大卫?麦克奎恩 著、苗棣 等译:《理解电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④胡亚敏:《叙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⑤于珈,《〈中国周刊〉的编排风格与报道特色》[J].《电视研究》,2005(12)
  ⑥徐黎,《论中国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发展》[J].《现代商贸工业》,2009(7)
  (作者: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相关热词搜索:叙事 新闻周刊 话语 央视《新闻周刊》的叙事话语特色 央视新闻周刊文字版 央视新闻周刊岩松说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