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电视文化的娱乐化倾向]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要】娱乐化现象成为我国电视节目的一种新趋势,但并不是有了娱乐就有了收视的保证,过度的娱乐让节目显得内容空泛,而且低俗等问题也屡见不鲜,应该找出其中的不足,使电视节目变得更有品质。
  【关键词】电视文化 娱乐化 低俗化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整个社会的市场化转型,电视文化作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媒介文化也经历着从宣教文化向娱乐文化的转型,特别是在90年代末期,由于各电视台、电视频道的激烈竞争,也由于各种传媒之间的激烈竞争,以及处在特定历史状态中的电视消费群体的娱乐需求的增加,电视的娱乐化倾向越来越明显,电视娱乐文化现象逐渐进入我们的视线。电视娱乐文化是指电视节目用来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而形成的一种娱乐文化形态。当代的青年人,由于工作压力过大,生活压力过重,看电视成了解压的方式,看电视在生活中已成为最受青睐的休息方式,电视文化的娱乐化是一种发展趋势。
  一、中国电视文化娱乐化的形成
  电视文化是指以电视为传播媒介的大众文化,是继印刷文化和广播文化之后出现的又一种文化形态,是人类文明进入电子时代的产物。一定程度上,电视文化在社会意识形态、道德观念、审美情趣乃至人们日常心理状态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首先,中国的电视节目跟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相比,起步比较晚,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家已经批准了一批境外的电视频道进入中国的市场,这无疑给本土文化带来冲击,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开发具有竞争实力的本土电视节目,包括娱乐节目和新闻节目。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有过辉煌,为广大的受众所喜爱,一方面是因为娱乐节目给受众带来了新的理念,节目的形式丰富多彩;另外一方面,在当时来说,娱乐节目很少,中国大部分受众是很有新鲜感的,它满足了广大受众在工作之外的娱乐需求,如湖南经济电视台的《幸运3721》,以请电视明星做游戏为内容,以访谈为辅,满足了受众的娱乐需求。随后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在全国刮起了快乐旋风,树立了最早的娱乐节目品牌。2005年《超级女声》赢得了31.38%的收视率,“选秀、PK……”成为那年的关键词,湖南卫视随后和英国BBC合作带来的《舞动奇迹》、《以一敌百》、《我们约会吧》等精品节目成为了其他卫视竞相模仿的对象。
  其次,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支持。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变革时期,政府支持电视文化的发展,因为电视的娱乐文化不仅仅有助于缓解受众的压力,更能带动一部分产业的发展。以发展了7年的选秀节目为例,选手脱颖而出后,开演唱会、拍摄广告、拍摄电影,不仅给整个文化产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更成为了带动整个文化产业发展的引擎。
  二、当今中国电视娱乐文化的问题
  1、低俗之风
  首先,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些媒体在收视压力和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唯利是图,不惜降低娱乐文化品位,在节目中设计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内容与场景,忽略了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所肩负的社会责任。节目中所暴露出来诸如急功近利、私欲膨胀、过度渲染、暗箱炒作以及冲破道德底线等种种价值取向问题。
  其次,中国的低俗化现象也受着世界传媒的大环境的影响。传媒大亨默多克曾说:“如果报纸的格调低一点,读者就会多一点。”因此我们也看到,新闻的娱乐化遍地开花,从国际新闻到民生新闻,就连一些突发的灾难新闻也不放过。
  第三,为了取悦市场和迎合更多的受众,低俗媚俗已经成为电视娱乐节目的顽疾,它消解传统,使青少年深受影响。在今年第十六届上海电视节论坛上,对于当今电视节目的现状,曹可凡对情感相亲类节目进行了炮轰,“最近出现了很多充满了虚假成分的节目,比如说一些情感类的节目,一些相亲类的节目。据说某一档的相亲类的节目,每一位上台参加节目的少男少女都是经过严格的挑选,他们是一些不知名的艺人或者模特,然后由制作者为他们每个人设计台词。一些相亲节目的嘉宾以出位的言论来博取收视,他们了解电视圈的游戏规则。”①然而这样的节目缺少了真实性的原则,因《非诚勿扰》节目而红的“拜金女”嘉宾马诺的‘我宁愿在宝马车里流泪,不愿在自行车上笑’的经典名言被广泛传播,争论颇大,难怪有人危言耸听:“目前所谓电视娱乐节目,已是艺术之树上的病枝,享乐的麻醉剂,刺激收视以谋取金钱的商品。他们垄断着屏幕,逐斥着真正的艺术……丰满鲜活的艺术传统正在枯萎。尸骸标本式的艺术将成为我们后代子孙的精神食粮。”②
  2、娱乐节目对传统文化的颠覆
  我国具有悠久的文化底蕴和辉煌的历史,对于外来的东西,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应该全盘接收。但是,现在一些娱乐节目,对传统文化进行消解和颠覆,表现在宣扬对金钱的崇拜和以利益为重等方面。
  3、新闻与娱乐的边界变得模糊
  曾经以“新闻性、社会性、贴近性、趣味性、服务性”定位的湖南卫视品牌《晚间》节目,因为它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的风格在全国新闻网中独树一帜。但是近几年,《晚间》过分追求娱乐化和趣味性,凡事都有个度,过了度就是低俗了,而且新闻也变得不伦不类。多项调查显示,高学历的城市中中产阶层喜欢看电视新闻类节目,但是对于现有的许多新闻类节目并不是很满意,也许现有的新闻类节目还达不到他们对新闻的要求,他们需要看到更有深度和意义的新闻节目,比如中央二台的《经济半小时》以它独特的品质,严谨的态度,经济的视角,权威的评论和深度报道成为最具代表性的财经类新闻节目。我们需要更多这样有深度和特色的节目。
  三、如何完善娱乐化趋势
  很多学者批评如今的电视节目是“思想淡出对话,内容淡出形式,感性驱逐理性,夸张取代真实,搞笑胜过幽默,表象打败内涵,形而上的关怀让位于形而下的自娱自乐”③娱乐传播的背后是思想的贫乏。虽然很多节目有很高的收视率,同时伴有很大的争议。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电视已经成为了全民休闲娱乐的一种主要方式,正如赫伯特?斯宾塞所说:“人类在完成了维持和延续生命的主要使命后,剩余精力的释放主要是娱乐。”④既然娱乐化趋势在所难免,那么只有正视这一现状,更好地加以引导,才能使中国电视在良性发展的轨道上运行。
  首先,提升娱乐节目的质量。娱乐本身并有没高低贵贱之分,但是娱乐的内容却有高雅和低俗的不同,电视媒体不能仅仅强调节目的数量,导致节目的质量低劣,所以娱乐节目不仅仅要提供情绪的快感,更要提供深层的心理和情感的美感。
  其次,倡导先进文化。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根基,在时代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西方文化来势汹汹正逐步侵蚀我们的本土文化,导致了东方传统文化的危机,因此我们对电视文化的娱乐化不能掉以轻心。传播和倡导先进的文化是历史赋予媒体的神圣职责,电视作为最具影响力和最强势的媒体,更应发挥贴近民众的优势,担负起这一历史重任。
  第三,节目形式要新颖、内容要健康。
  结语
  美国学者尼尔?波滋曼在《娱乐至死》中说:“电视本是无足轻重的,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不管什么内容,也不管什么视角,电视上的一切都是为了给我们提供娱乐……电视上只有一种声音――娱乐的声音。”⑤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电视娱乐功能的重要性,但是我们的电视节目不应该盲目抄袭外国的娱乐节目,我们应该抱着正确的心态去改革,对娱乐化的趋势应该有多元的理解和表现。■
  
  参考文献
  ①腾讯,http://ent.省略/zt2010
  /16thstvf/
  ②杨滨,《评电视文艺娱乐节目的庸俗化倾向》,《南方电视学刊》
  ③④吴雨红:《解读电视受众:多元化需求与大众化电视》,浙江大学出版社
  ⑤尼尔?波滋曼:《娱乐至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湘潭大学09级新闻学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相关热词搜索:倾向 电视 文化 电视文化的娱乐化倾向 娱乐电视节目 电视节目娱乐化的影响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