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舆论引导作用 [社会新闻的舆论引导作用]

发布时间:2020-02-23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要】2009年,媒体对大学生救人落水溺亡事件的报道,引发了人们关于社会良知和社会安全保障机制等方面的探讨。笔者通过对这一事件的报道的分析,提出了社会新闻舆论引导的重要性和目前舆论引导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社会新闻 舆论引导 落水溺亡事件
  
  2009年10月24日,在湖北荆州,为救2名落水少年,长江大学10多名大学生手拉手扑进江中营救,2名少年获救,而陈及时、方招、何东旭3名年仅19岁的大学生却被江水吞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人们在致哀和惋惜过后,出现了对于事件真相的探寻。随着媒体的报道,隐情不断被揭开,从“渔夫见死不救”的传言,再到 “捞尸者手牵绑尸绳谈价”,3名大学生救人牺牲事件的真相流变,一波三折。
  媒体在为3位年轻生命的逝去感到惋惜,追踪报道事实真相的同时,也从各个角度对事件进行了思考,从国际在线《对三个大学生救人不能仅限于感动》;人民网《救人献身大学生彰显了什么》到《“挟尸要价”刺痛网友 讨伐不彻底赞美无意义》等,引发了人们关于社会良知和社会安全保障机制等方面的探讨,起到了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一、社会新闻舆论引导的重要性
  
  社会新闻因其贴近生活的内容和轻松活泼的报道方式,一直受到读者的喜爱和欢迎。但由于一些新闻工作者对社会新闻认识的误区以及个别媒体为了追逐市场利益,从而出现大量带有色情凶杀等内容的社会新闻。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宣传的生命,也是新闻报道的灵魂。在舆论引导方面时政新闻、经济新闻至关重要,社会新闻同样也不可有半点的疏忽。社会新闻对人的陶冶作用是全方位的,他通过具体的事件报道,或树立正面典型引人学习,或批评、揭露社会丑恶现象和不良行为,弘扬崇高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引起读者的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受众,促进社会进步。因此要把社会新闻作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手段,充分发挥其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二、落水事件报道对舆论的引导
  
  10月24日,湖北荆州宝塔湾。长江大学3名大学生陈及时、方招、何东旭,在营救2名落水少年时不幸牺牲。当天,《楚天都市报》的一篇题目为《10余名大学生结成人梯营救落水少年3人溺亡》的报道为全国多家媒体转载。这条620多字的消息,使人们很快知晓了3位大学生舍身救人的感人事迹。“结梯救人”、“90后大学生”、“见义勇为”,几个关键词的叠加,使得事件在第一时间传遍中华大地。10月25日,以“英雄挽歌”为主题的报道出现在了各大媒体版面上。3名少年英雄的壮举,深深震撼了全国人民,社会舆论反响强烈。
  然而媒体的最初报道并没有满足人们对于事情真相的渴求。《3大学生救人溺亡续:事发地渔船涉嫌见死不救》、《大学生救人溺亡续:家属申请调查3学生遇难真相》、《把见死不救者钉上耻辱柱还不够》等报道见诸报端。10月30日,3名死亡学生的家属要求荆州市政府调查清楚当时渔船见死不救的真相。舆论讨伐顿时哗起,人们对渔船老板见死不救的行为进行了强烈的道德声讨。
  10月31日,航运警方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事发时停靠事发现场的两艘渔船船主有协调、配合长江大学学生、冬泳队员施救落水人员的行为,不存在见死不救的情况。协助配合施救的两艘渔船与实施打捞的两艘船是不同的船只。但后来赶到的荆州市八凌打捞有限公司挟尸要价却是事实。《华商报》的调查文章《大学生救人溺亡,捞尸者手牵绑尸绳谈价》,再次引起了舆论的愤怒。
  通过媒体对此次事件的报道,引发了人们关于社会道德,政府的职责,有关部门管理的疏漏等思考,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攻势,事情真相一步步浮现出来。大众传播媒介在一定阶段内对某个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突出报道会引起公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议题,大众传播媒介对改变和坚定受众的态度,对形成一致的看法,对提高媒介人物的知名度和媒介事件的轰动效应有着强大的导向作用①。腾讯新闻对此事的专题报道,“他们救的不仅是落水少年更是社会道德”,“80后、90后在成长”,“更多见义勇为事迹”,引发网友的互动和探讨。3名风华正茂的90后大学生用生命给我们以道德上的警醒,这件事情的感召价值远远大于对这件事情的理性探讨。
  1982年,张华为救老农而失去生命的新闻,也曾引发过国人对生命价值的思考。1982年7月11日,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学员张华为抢救一位老农而英勇献身。《文汇报》11月16日,以“大学生冒死救老农值得吗?”为题,让读者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形成的两种意见,两种不同价值观交锋,把关于人为什么活着、怎样生活才有价值的讨论引向深入。《文汇报》对此策划的一场讨论,让读者进行自我教育,使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深入人心,起到了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三、舆论引导的不足
  
  对这起“天价捞尸”事件,媒体质疑的声音一直伴随着事情真相而逐步揭开。如有关部门是否对打捞公司进行监管?相关部门已赶到,为何仍让私家船打捞?马克斯韦尔?麦考斯说:“从现代新闻学来看,议题设置已明确被认为是媒介应承担的责任。每个新闻机构都应该仔细考虑一下自己在引导社会舆论时直接或间接的作用。”②可以说媒体在此次事件中起到了一定的舆论引导作用,但仍有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那就是坚持真实客观性原则。
  10月29日,北京一家媒体的报道称,参与救人的大学生多次跪求船主施救遭拒,船主称“活人不救,只捞尸体”。引发了媒体新一轮的追逐和对见死不救船主的声讨。然而,11月2日,《东方早报》刊出了简光洲的调查文章,大学生将“后来赶到的遗体打捞者”荆州市长江水上打捞有限公司误认为渔船上的渔民,最早在场的渔船主伸手并抛游泳圈帮助了落水者。至此,先前参与救援的渔民清白了。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报道公信力的基础。新闻真实性原则是党的一贯主张和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新闻事业安身立命之本。新闻报道如果丢掉了实事求是原则,舆论引导就是一句空话。
  新闻媒体应正确认清自身的责任与义务,把握社会新闻的功能,在使受众获得真相的同时努力提高自身引导舆论的能力。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新闻工作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唱响时代主旋律,在全社会形成和发展积极健康的主流舆论。”■
  
  参考文献
   ①张金海、饶德江、刘珍:《略论广告的舆论引导功能》[A],《新闻与传播评论2001年卷》[C].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②田中阳:《大众传播学理论》[M].长沙:岳麓书社,2002
  (作者: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08级新闻学研究生)
  责编:周蕾

相关热词搜索:舆论 社会新闻 引导 社会新闻的舆论引导作用 新闻舆论 今日头条新闻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