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经济 [跟上世界经济格局转变的脚步]
发布时间:2020-02-23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福布斯》的关注点 作者:首先,请您介绍一下《福布斯》的整体办刊理念,特别是与《财富》这样的同类刊物的不同之处。据我所知,《福布斯》以财经人物为主要写作对象。
蒂姆•W•弗格森:我们和《财富》至少在几个方面不一样。
首先,《福布斯》寻求一种独特的叙事方式,譬如其他人尚未发现的一个观点或切入角度。包括寻求其它刊物还没挖掘到的人物或公司故事。我们努力吸引读者,让他们乐意选购我们的刊物,因此我们必须提供和竞争对手不同的故事。一般而言,《福布斯》不会拾人牙慧。
其次,和同行对手相比我们对财富的兴趣更大。我们在报道经济,而经济之道最终落到财富的创造。所以我们首要关注的是那些成功创造财富的人或行业,以及不明智地带来财富流失的人物或经营。
我们报道商海的沉与浮,真正的关注点是那些事件的关键主导者本身,而不是对一个题材泛泛而谈、平铺直叙,做一些平庸的所谓调查性报道。我们聚焦主要人物。举个例子,当所有人都在大写特写“服装配额”的终结对中国和世界商业的影响时,我们的焦点放在服装工业的某位大腕身上,通过其视角来讲述这个新闻故事。我们更着力挖掘新的故事,寻找新的财富创造者,因为希望能帮助读者赚钱。我们得告诉他们其他人还不知道的东西,这样他们便可以捷足先登,享受成功致富的乐趣;或者避免在展翅高飞时失足跌得粉碎。
作者:就您的观察,在亚洲和美国,读者的关注点是否不一样?
蒂姆•W•弗格森:总的来讲,亚洲人更关注科技报道。和欧洲一些国家的读者相比,他们对证券市场更感兴趣―传统上,欧洲很多地区的经济更多地是由家族企业推动的,譬如德国。所以在亚洲,我们会做更多关于股票交易、股票估价的报道。交易者是市场的核心,但正如你所说,他们关心的不是如何打造一个大公司。我们并没有把许多注意力放在证券市场的交易部分。我们偶尔会报道纽约证券交易所以及世界各地的证券交易所,譬如新加坡、香港。我们时不时会做这些题材,因为我们知道全球的大企业家们都需要利用这些市场,他们需要这些市场高效地发挥作用。但我们并没有太关注证券交易的细枝末节。
西方文化论辩的某些内容可能在欧洲和美国很受关注,但亚洲有着自己根深蒂固的独特文化。举个例子,我们在美国和欧洲会经常报道一些诉讼―诉讼在美国非常重要,在欧洲也日益重要。但在亚洲,我们可能较少涉及这些内容,因为这并不是最受关注的问题。
作者:您如何看待三大商业杂志间的竞争,即《商业周刊》《福布斯》和《财富》在中国的竞争?
蒂姆•W•弗格森:这几份商业杂志一直尝试在亚洲和欧洲出版相似的刊物,以便既满足全球读者的需求又与每个地区都有很强的相关性。我相信比起我们的两个竞争对手,《福布斯》更加注重全球版的外观。我们亚洲版的封面通常与欧洲版不一样。还是调整了内容,令其与所在地区更为相关。
我们对全世界范围内财富创造的关注形成一个具有普遍吸引力的平台―全球的商务读者对此都感兴趣。如果只是关注东南亚或者北欧某个产业的竞争,那么地球另一边的人们可能没兴趣去读这些文章。但是当我们的大多数文章是写商界巨子,譬如亿万富翁等等,世界各地的人都会去阅读。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某期亚洲版封面上是一个泰国啤酒业亿万富翁,这样的内容不仅亚洲人爱看,在欧洲,即便没买过他的啤酒的人也会想知道这个控制了亚洲一个大市场的巨贾的故事。正是这样,我们的杂志对世界各地的商务读者来说都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全球版和地方版的运作
作者:《福布斯》1998年推出全球版。您能否讲讲全球版和一些地方版分别如何运作?全球版、海外版和美国版的关系怎样?它们之间如何合作?
蒂姆•W•弗格森:总的来讲,它们都是独立运作。全球版除了从美国版获取一些素材外,自己也制作不少内容。各海外版既可以从全球版或美国版中获取资讯,也可以自行采编内容。全球版是福布斯公司的全资子媒体,而特许海外版则由我们的授权合作方独立拥有,并不属于福布斯公司。
作者:是许可权而不是所有权?
蒂姆•W•弗格森:没错,所有这些海外版都是经我们授权经营的,而不是双方共享所有权。
作者:据我所知,《福布斯》于1995年在香港出版了一个中文版,后来停刊。英国人胡润为《福布斯》做了四年排行榜。到2003年,《福布斯》设立上海办事处并自行制作每年的排行榜。看来发生了不少变化。为什么?
蒂姆•W•弗格森:中国可算是世界上最宏大的商业故事,我们不会也不想置身其外。任何人都应该更早地进入中国市场。对福布斯家族来说,什么时候进入是个商业决策。我认为,作为一家公司,当时(2003年),我们在内容采编和经营方面准备就绪,因此势在必行。到2003年,我们已经准备好要在中国设立办事处,并且在中国四处采访做一些自己的报道。作为成立该办事处的一个派生物,我们自己运作的“中国富豪榜”也出炉了。如今我们和《福布斯》中文版的当地合作者一起运作这个项目。上海办事处负责人罗素•弗兰勒里是其中的核心人物。
作者:现在中国的商业刊物市场已热火朝天,请问您是怎样看这个市场的?我有几点担忧,首先,可能没有那么多真正有价值的公司去报道;其次,信息不是很透明,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不愿意披露信息;第三,很多普通人真正感兴趣的还不是“财富创造”,而是一些像社会新闻那样情节性很强的故事。您怎么看?
蒂姆•W•弗格森:市场会告诉我们一切的。我们喜欢竞争。正是竞争让商业信誉得以保持,告诉投资者该在某些领域投资多少。竞争会有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我认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投资高手最大的秘诀之一就是:当其他人都以为饱和的时候,他们反而能从中发掘商机。得有一定的企业家天赋才能发现,市场并非如大家想象得那么饱和,毫无机会。所以我觉得,竞争越多越好,它能提高产品质量―对我们所有参与者都有好处,对中国也有好处―因为竞争会带来更大程度的开放、更高的透明度以及其他方面的改善,创造一个更为良好的商业氛围。
尽管中国市场现在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认为,有更多的经济记者去搜集准确的资讯,这并不是一件坏事。
作者:那么您对《福布斯》中文版有什么期望?
蒂姆•W•弗格森:他们有自己的目标,我希望他们能办得很成功,但要知道它是一家独立公司。如果您所指的是我们的特许中文版《福布斯》,由于它是独立运作的,他们有自己的目标,由我来说他们将要或该是怎么样,并不合适。
作者:《福布斯》是一家私人公司,这会影响到采编的运作吗?
蒂姆•W•弗格森:如果说有影响,那就是我们不是上市公司,所有没有什么特别理由《福布斯》得报道自己。但如果是公众企业就不可避免要报道我们自己。当然,我们有时候也会报道私人企业,但是很多私人公司我们连提都没提过,因为我们的读者没有投资这些企业。基于这个原因,我们就不是非得写点关于福布斯公司的文章不可。福布斯公司的前景如何,对读者没什么影响,没有读者会因此赚钱或亏本。
作者:您认为,在接下来的5-10年,《福布斯》的发展方向在哪?
蒂姆•W•弗格森:我认为,我们能跟得上世界经济格局转变的脚步,特别是在中国,还有印度、中欧、东欧,以及中东和非洲一些前景不错的地区。所以我们必须确保在那些地区有足够资源使我们能够报道那片世界的变化。今后5年内,我希望我们对刚才提到的那些地方进一步改善报道,如果同特许海外版的当地运营商的商业合作关系证实是成功的,那就为我们在这些地方打开了大门,我们能籍此在这些地方构建《福布斯》的采编资源。上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部分是因为《福布斯》中国版的存在,我们得以在那里建立起得力的采编团队。如果我们在世界各地都能建立起类似这样的成功合作关系,那么这将成为发展《福布斯》的一种模式。
数据、团队特色
作者:各类排行榜及相关报道是《福布斯》的品牌,为什么你们要有这么多排行榜?目的是什么?
蒂姆•W•弗格森:读者喜欢看排行榜,因为这为他们提供了不同视角,有助于读者理解资讯的实质。这样做也是在利用我们的自身优势,我们拥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商业数据部门。多年以来,我们都在跟进“福布斯400首富”和众多亿万富翁的个人财富发展史。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强的评估体育俱乐部和运动队的能力和品牌。在所有商业期刊中,我们的数据积累是最丰富、最强大的,因此我们喜欢用数据来说话。
作者:我对你们日常工作中的“调研”部分很感兴趣。在中国,媒体通常并没有像“事实检验员”和“调研员”那样的职位。您能更多地说说这方面的情况吗?这些人是如何配合记者工作的?
蒂姆•W•弗格森:由于我们是如此依赖数据,所以在报道时,常常靠研究员得出重要数据来支持我们的新闻报道。另外,做排行榜时这些数据都是关键调研的基础。比如说,罗素•弗兰瑞领导“中国富豪榜”的运作时,得依靠与他一起工作的调研人员。我们的研究员和资料搜集员人数众多。他们对所有文章都进行核实―当作者提及某个消息来源后,记者或研究员会找到那个来源以核实信息。我们在事实核查方面,能做到多彻底就多彻底。对于《福布斯》而言,这个过程是运作的关键。我们拥有完备的研究队伍,他们工作尽心尽力,应该得到更高的赞誉。
作者:你们有多少研究员?
蒂姆•W•弗格森:在纽约,我粗略估计,至少有20位到25位。
作者:只是做研究,他们不写稿吗?
蒂姆•W•弗格森:时间允许时他们偶尔也写稿,有些稿子也会发表,但不像专职作者那样写那么多稿。在国外我们也有研究人员,比如上海。这些调研人员在员工表上占了很大比例,这表明我们对新闻背后的事实的重视程度。
作者:一名总编辑最关键的能力是什么?
蒂姆•W•弗格森:我想用一个词来回答,“经济”,指的是“简练、到位、扼要”。我们服务的对象是读者,要“以读者为本”,帮助读者很快获取所需信息。《福布斯》尤其珍惜读者的时间,不发表冗长的文章,尽量使文章―大多数文章简洁。
在我看来,一名好的总编辑还应该能够判断什么是“新”的,什么东西能让读者兴奋,什么资讯是新且重要的。好的总编要有能力抢在日报之前报道重要题材,同时还能找到一张令人耳目一新的面孔来引领这个故事。
最后我认为,一名总编辑要让采编人员各尽所能地推着他往他所选择的方向上走。现在我们对中国的报道还算充分。在世界上一些地方,我们的采访人力还不够,于是对这些地方的报道较少。我其实希望能多做点这些地方的报道,但我得利用我们的优势。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我的团队优势左右着我的决策。
作者:《福布斯》比其它商业刊物更具批判性吗?我个人的感觉是这样的。
蒂姆•W•弗格森:我们素来以善于质疑而出名,我们不热衷于为走红的人物或公司捧场。但这并不绝对。毕竟我们的目的是要把杂志卖出去。所以如果沃伦•巴菲特打算给我们透露独家新闻,那么我敢保证我们将会很乐意。但总体上讲,我们倾向于质疑。我们把自己比作商界的剧评家,如果表演不精彩,就算票房有多高,我们也直说演得不好。(注:蒂姆•W•弗格森现任《福布斯》执行总编辑、《福布斯》亚洲版总编辑。作者是大洋网副总裁,e-mail:wangdong21@gmail.com)
相关热词搜索:世界经济 跟上 格局 跟上世界经济格局转变的脚步 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是必然的 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