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我如何说爱你 想说爱不容易
发布时间:2020-02-22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前几天,似乎整个世界的慈善事业都被一条新闻震动了,盖茨和巴菲特呼吁美国的亿万富翁们将自己的半数财产都捐给慈善事业。而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一场关于中国富豪应每年向社会捐款100万元的讨论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人们不禁要问,富豪从事慈善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是他们真的吝啬、不通人情,还是另有隐情?是整个社会机制让他们见“慈善”后退,还是他们贪婪的本性让他们“如此隐晦”?
郁闷的索捐
发自内心的慈善本是好事,这极大体现了人的本性和慈善的本质,而现实情况是这种来源于内心冲动的善良却给一部分富人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典型案例:沈国健是拥有7个子公司的浙江贝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跟多数人想象的一样,他还是目前中国最暴利行业――房地产的大亨。“净资产100万的企业是我自己家里的,1000万的企业那就是公司员工的,1个亿的企业就是全社会的。”这是沈国健对企业回馈社会最真实的理解。
所以,当贝利控股集团净资产超过1亿的时候,沈国健开始实现他的诺言,但随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让他开始沉思:自己做慈善到底是对还是不对?
一次偶然的机会,沈国健出资50万元在陕西省绥德县成立“特困大学生助学基金”。“我当时经过那里,看到一些学生考上了大学却上不起学,觉得很寒心。回来之后,我就联系了当地政府要进行资助。”他回忆说。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随后,找上门“索捐”的人越来越多。
“作为个人来说,不好意思去拒绝,有时候有一定的负担,如果这个时候公司的财务状况不好,那到底捐还是不捐?”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营企业家道出了捐赠的“苦恼”。
点评:目前,遭遇“劝募”、“索捐”是中国民企在捐赠方面面临的普遍问题,这也造成了很多民营企业富豪捐赠的低调以及热情的降低。
何不潇洒散善款
在几经“公益丑闻”的洗礼下,“眼见为实”成为目前中国民营企业富豪从事慈善最基本的原则。他们不再相信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愿意尝试着更为真实、实用的理念。
典型案例:在高尔夫业界,潘仲光有“潘氏少帅”之称。这个称呼不仅仅是对他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搭建起一个全国连锁的高尔夫王国的肯定,也是一个家族身份的象征。潘仲光,美籍华人,冠捷电子(福建)有限公司执行副董事长、东方高尔夫国际集团总裁。几年下来,他在公益领域砸下约1.43亿元的善款。在他看来,捐赠善款是件普通的事情,“看到了就会做,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
当问及为何不直接捐钱时,潘仲光有点无奈,“刚开始时,我们给福利院捐赠,希望能给那里的孤儿改善生活条件,但是最后钱都不知道去了哪里。”以后每次进行捐赠,潘仲光都要眼见为实,只相信自己的眼睛。
潘仲光说,遇到一些慈善组织或机构进行募捐,他都不太相信。“因为不能确定这些机构的性质或者来源,所以亲眼看到才会去捐赠。”而这种思想,也在引导着潘仲光以后进行的捐赠。他说,“在美国,想捐钱的人一定有很多途径,捐钱很好捐,而且查账也非常方便,往往一些大额索捐或募捐的机构,多数是骗子。”
他一直觉得,慈善,这种事情是发自内心的,并没有附加值。所以,谈不上与公司的业务相联系。在他看来,这些事情完全与东方高尔夫业务没有一点联系。“打球的人不会因为我捐了钱,就到我们球场上,不捐钱,就不会来。”
点评:目前,国内大多数民企富豪捐赠的动机是朴素、简单,多数人觉得,慈善,这种事情是发自内心的。
不够意思的受赠方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天性,但利润如《基业常青》一书中所说,它就像人体需要的氧气、食物、水和血液一样,这些东西不是生命的目的。但是如果没有它们,就没有生命。事实上,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与社会良性生存和发展紧密相连。
企业的财富从社会中来,也终究要回归社会。在国内公益事业茁壮成长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商界和非政府领域频繁联姻。但是,当付出与风险超过了回报本身,企业主们自然缺少动力去从事捐赠事业。
典型案例:他有这样一些称号:最年长的慈善家,他今年已经87岁了;最慷慨的慈善家,他已经向社会捐助了30亿人民币;光明的使者,他已经让3万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他就是深圳彭年集团董事长余彭年。
有人说余彭年是国内第一位专职从事慈善的企业家。但在捐赠项目上,他也遇到过诸多不顺心的事。值得一提的是,他捐给长沙的10辆进口三菱救护车被挪用。按余彭年的预想,10辆设备齐全的救护车应该对受捐单位的急救能力有所提升,当然,最终是对病人有所裨益。
但两年过去,他却获知:救护车外观依旧,里面的设施却被改造,本应用于急救病人的车子成了掌权者的座驾。余彭年多次交涉,而无结果。最后,愤怒的余彭年将改变用途的车悉数收回,转赠涟源县几家医疗单位。出乎意料,转赠的救护车在涟源再一次被改变用途……
点评:与余彭年有类似捐赠经历的企业家不在少数。行善渠道不畅和对公益组织的不信任是当下很多民企富豪不愿意捐赠的一个主要原因。
基金会,其实我不懂你
公益环境的日趋理性和成熟,让社会财富阶层把公益提高到一个新的战略构想阶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公益事业需要更为专业的手法。成立非公募基金会以及基金成为新兴富豪从事慈善的一种手段。
典型案例:段永平,1961年出生于江西南昌,他一手创建了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现在担任步步高董事长。正值壮年时退居步步高幕后,并移民美国。随后,投身美国资本和慈善领域,段永平再次风生水起。
令他声名鹊起的是,2006年,他以62.01万美元在eBay网上拍得与巴菲特共进午餐,并与慈善结缘。“我和巴菲特吃饭所花的拍卖费,就是捐给了Glide foundation(格莱德基金会)。去拍午餐之前,我专门考察过这个基金会。最重要的是,你帮助到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其实对于慈善,段永平也有很多“搞不清楚”的地方。“搞不清楚就不去搞清楚,反正做了总比不做好。只要去做了,就可能会帮到需要帮助的人。”
“慈善最难的地方,在于如何让你的钱有效率地花到你想花的地方。花钱比赚钱其实要难。”在中国找到一条合适的通道将钱放心地花出去是他的梦想,而之后心平基金会的成立恰好证明了这一点。
点评:非公募基金会的盛行确实是帮助新兴财富阶层找到一种更为专业的方式作慈善。而事实上,这种方式具体如何操作以及如何筛选资助领域、运行模式又是摆在新兴富豪面前的一大难题。
相关热词搜索:不容易 想说爱 想说爱不容易 想说爱不容易李菲儿 想说爱你不容易全集
热点文章阅读